試論學生工作在提高大學生創新能力中的作用
論文摘要:學生工作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保證,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與創新能力為重點,積極探索學生工作的新途徑和新方法,為學生的成長成才服務。
論文關鍵詞:學生工作;大學生;創新能力
黨的十七屆大會報告中明確要求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把增強自主創新貫徹到現代化建設的各個方面。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是國家發展的核心,是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在建設創新型國家、構建國家創新體系的進程中,高校始終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培養創新型人才是高等學校的重要任務,而有效的學生工作是培養學生健全人格、良好個性、優秀品質、進取精神、創新能力的重要保證,因此,高校學生工作應根據社會發展變化的要求和當代大學生的實際情況,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與創新能力為重點,克服傳統的學生工作中的弊端,積極探索學生工作的新途徑和新方法,為學生的成長成才服務。
一、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1.大學生創新能力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
素質教育是一個綜合能力的教育,包括思想道德素質教育、科學文化素質教育、身心健康教育、審美情操教育等。加強大學生素質教育是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深化教育改革,提升人才培養水平的根本要求。隨著素質教育的進一步深入開展,原有的教育觀念、教育體制、教育結構和人才培養模式已不能適應培養創新型人才和發展個性特長的需要,因此,培養高校大學生創新能力這一新課題就日益凸顯出來。樹立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是素質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目前高校教育改革的發展方向。因此,實施素質教育必須重視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著眼于終身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教育,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發展。
2.大學生創新能力教育與學風建設和學生科研能力培養相互促進
高校的本科教育是一種基礎教育、能力教育。要想創新,必須先將基礎打好,學好本專業的知識,掌握基本的業務本領,否則創新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一方面,創新活動應基于良好的專業基礎、實驗技能。創新活動是以專業學習為基礎,以良好的學習成績、知識水平為保障的。而加強學風建設、加強學生的科研能力培養正是完成這一重要任務的必由之路。樹立良好的學風,幫助學生正確地協調和處理好課內學業和參加課外科技活動之間的關系,使之相得益彰,能夠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同時,營造善學、好學的學風也會給創新的成功帶來新的機遇。因此在學生中營造一種健康、積極的專業學習氛圍,可以促進學風建設,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科學素養和創新意識。
另一方面,創新能力的培養,為學風建設和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搭建了更廣闊的平臺。創新能力培養是一項綜合工程,需要以眾多領域和學科知識的支持,如果不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則無從談起,因此科技創新的知識需要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涉獵其他學科及領域的主動性。青年學生中蘊含著巨大的創造潛能,通過積極創造科研條件,努力營造科研氛圍,學生學習興趣、科研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鍛煉,從而促進了學風建設、學生科研能力的提高,為培養現代化建設急需的復合型、高素質人才奠定了可靠基礎。
3.大學生創新能力教育是成才的動力
青年學生正在成長時期,引導和牢固樹立創新的精神和觀念十分重要。沒有創新,就談不上競爭;沒有創新,就沒有前途。國家如此,個人亦然,社會對大學生需求是學生成才的主要動力之一。市場經濟急需創新型人才,只有創新型人才能成為國家機關及企事業單位的工作骨干,應對千變萬化的市場經濟活動,能得到更多的就業機會。也正是基于國家和社會對創新人才的需求,必須大力推進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充分調動學生創新、創業的熱情,只有學生自我成才的欲望日益強烈,其對科技創新活動的熱情才能日益也因此高漲。
另外,通過創新能力教育的深入開展,也為將來儲備創新人才。一種創新觀念的普及并為全民族特別是接受高等教育的群體所認可與接受,其意義與價值遠遠超出他們具體的發明創造。創新的前提是對現實的調查研究、對基礎知識的牢固把握、對未來趨勢的敏銳預測,它要求基于獨立人格的思考、批判的繼承與吸收。具有這種能力素質的人才,是我國參與國際競爭并在競爭中保持強勢的根本內因。
二、束縛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主要原因
1.片面依靠教學手段來進行創新能力教育
目前存在這樣一種觀念,認為只要修改教學大綱,增加創新教育課程,優化課程結構,在輔以訓練教師能力,提高教師素質,規范教育管理就能解決學生創新能力不足的問題。然而,盡管教學是學;顒拥闹行,教學上理當對創新教育負責,但是知識技能和思維可以在課堂中傳授,但是創新人格的塑造、創新實踐的開展遠不是僅僅依靠教學和教師就可以完成的。
2.傳統的應試教育側重于知識傳授,忽視能力培養
傳統的應試教育以教師的課堂填鴨式地傳授知識為主,忽視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目前仍有高校采取應試教育的模式,教學方式多為灌輸式,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扼殺了學生的好奇心和創造思維,最后教育出來的學生只能記憶、背誦,而不會發明、創造。教育教學圍繞考試轉,處處以標準答案為準,通過灌輸迫使學生在超負荷狀態下強記硬背知識條文,缺乏探討與交流,而且死記的這些知識條文也不能夠反映相關學科的發展,造成學生知識陳舊,邏輯能力下降,泯滅了懷疑精神和批判意識,扼殺了創造性思維,使學生知識儲備不足,從而扼殺了創新能力。
3.傳統的學生工作的重點主要放在了教育管理上
有的學校為了求安全、求穩定,學生工作者為了避免麻煩,力求自己的學生不出“問題”,往往因噎廢食,少搞活動,“安全第一”、“穩定壓倒一切”等思想使他們不敢越“雷池”一步。因此,他們組織學生外出進行活動都很謹慎,把各種活動都安排在校園里進行,這樣就導致學生的實踐活動在時間、空間、內容和形式上都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不能很好地提供有利于大學生實踐與創新能力提高的良好環境。
4.偏重創新思維的教育,把創新能力的培養簡單化,程序化
把創新思維的技巧和手段通過相對固定的方法或程序,傳授給學生,促使學生掌握調控自身的思維過程,從而達到提高創新思維能力的目的。這種誤區忽略了創新能力的復雜性,沒有意識到創新能力是由知識技能、思維、人格共同構成并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復雜能力。
三、學生工作在提高大學生創新能力中的途徑分析 1.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導向作用,大力提倡奉獻精神,增強集體榮譽感
人的價值觀決定其思想動力的持久性,我們應該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在學生工作中的優勢,堅持以人為本,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把學以致用、為科學研究和追求真理而獻身、榮譽高于一切的理念扎根到學生思想中。提倡愛專業、愛集體、好學進取和樂于奉獻,仍是當代社會世界觀價值觀的主流。高校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要堅持培養學生德才兼備、敢于探索、具有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的素質、勇于創新實踐的精神。
2.發揮學生社團組織的優勢,為學生搭建踐行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舞臺
學生社團作為高校學生群體的一種特殊組成形式,具有聯系廣、凝聚力強、理論與實踐銜接緊密等特點,是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陣地。學生社團在豐富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展示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社團活動更是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提高實踐創新能力的有形載體。大力開展社團活動,有利于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有利于營造良好的專業學習和能力鍛煉的濃厚氛圍。同時學生社團的自發性、自主性、專門性為學生獲取知識、鍛煉才能、發展個性和提升素質提供了廣闊的平臺。
以學生社團為載體,結合專業特色開展社會公益活動。引導把學到的專業知識服務于社會、服務于師生,從而使學生深切感受到專業知識的重要性,提高學生的專業自豪感,增強他們為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和構建和諧社會做貢獻的信心,同時也可以使學生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以用促學,服務社會。
3.營造濃厚的學術氛圍,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
濃厚的學術氛圍是學生形成學習互動和產生思想共鳴及知識創新的關鍵所在,大學生參與科研訓練活動是培養創新精神和合作意識的重要手段。建立大學生科研立項制度,讓學生在科研活動中鍛煉才干,拓展視野。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勵機制。鼓勵更多的學生參與到科研工作中,鍛煉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要積極引導學生將自己的創新思維火花加以提煉與升華,培養學生具有探索與爭鳴的學術意識。制定相關的鼓勵措施,促進學生積極參與科研活動,形成一種良好的學習和科研風氣。
4.以人為本,善待學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人的全面發展思想在當今具有重要的時代意義,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以人為本,善待學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是現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理念,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創新個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以發掘學生的創新潛能、促進學生的個性和諧發展為宗旨的工作目標,實施創新素質教育。
5.加強第二課堂制度建設,建立健全激勵機制
引導學生全身心投入創新能力培養,最重要的是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一方面我們需要通過對培養內容進行科學的規劃,以適應學生及社會的需求;另一方面更需要通過一系列的制度和激勵手段及措施,不斷為培養過程注入“強心劑”。加強第二課堂的制度建設是開展學生活動的保障。同時,獎學金、助學金、國家助學貸款等事務屬于學生工作的范疇,利用相關評選進行傾斜,對于在實踐創新活動中有突出表現的學生,應在評選過程中加分,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
上一頁[1][2]
【試論學生工作在提高大學生創新能力中的作用】相關文章:
在活動中提高學生語文創新能力12-06
試論藝術素質教育與大學生創新能力培育12-05
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11-19
化學實驗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03-09
關于創新語法教學提高學生語法能力11-21
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提高學生創新能力11-29
試論大學英語課堂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12-11
廣告學作業設置對學生創新能力的作用03-10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