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初中化學課堂教學
化學教學質量的提高,最實際、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強化課堂效果,向45分鐘要質量。要怎樣才能達到理想的課堂教學效果呢?本人認為應從以下幾點做起。1.緊扣《初中化學教學大綱》和《化學》課本,備好課
人們常說:課堂一分鐘,課下十日功。要科學地把握45分鐘,上好每一節課,必須備好每節課。備好課首先要分了解﹑研究并吃透教學對象的情況,做到對情況知根知底。其次是一定要認真鉆研教學大綱,全面把握基本教材,并根據學生的實際,一絲不茍地備好每節課。也就是說,對每一個概念﹑定義﹑定律﹑公式﹑化學式或化學式或化學反應方程程式均不放過,不僅要一一琢磨,確定最佳的授課方案,而且使用抽象的知識形象化,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再是要在深入鉆研教材和教學大綱的基礎上,擠時間研閱有關教學參考資料。備課時力爭做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便理解,易于接受。所握好以上三個環節,教師備課才能有較強的針對性,減少盲目性。
2.由表及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思維的深刻性表現在對問題的深入思考與理解,對知識內在規律的掌握與應用。在化學變化中學常伴隨發光,發熱、變色、產生氣體,生成沉淀等現象,這為認識物質提供了外在的材料,使人產生感性認識。
但感性認識不能解決本質問題,一種變化是否是化學變化,必須要透過現象看本質.例1:白熾燈通電時發光、發熱,但沒有生成新物質,不屬于化學變化.例2:將H2通入盛有CuO的的試管中,然后加熱,現象是黑色固體變成紅色,管口有水珠生成,此現象說明H2與CuO的在加熱時發生了什么變化呢?由表及里深入思考、分析,原來黑色CUO被H2﹢CUO在加熱時發生了什么變化呢?由表及里深入思考、分析,原來黑色CUO被H2還原成銅,而H2被氧化成水,由此可知發生了化學變化,反應的實質可表示為:H2+CUO CU+H2O。化學實驗是學生獲取化學知識的主要源泉,充分利用化學實驗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形象思維能力等,將會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要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上好課
化學課也其它課的教學一樣,每堂課既要溫習學內容,又要講授新內容,傳授新知識。一般來說,學生對上新課興趣較濃,注意力集中,但對復習舊課的興趣不大,注意力也不那么集中。教師要因勢利導,根據每節課的授課內容,傳授新知識,不拘一格,以新鮮感吸引并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中,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作用,從而求得知識的傳授。如在學習原子的結構、元素的化合價、溶解等概念時,主要采取講授法,通過生動形象比喻,引導學生實現感性到理性的飛躍,理解并掌握化學基本概念。在02、H2、 C02等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教學時,采取演示實驗法,同時邊做實驗,邊向學生提問。通過純凈氫氣在空氣中安靜燃燒,及氫氧混合的爆鳴實驗,使學生不僅弄清了不純氫氣不能點燃,也學會了檢驗氫氣純度的方法;在講授物質的用途、金剛石和石墨、化學肥料等內容時,可采用自然輔導法,課前列出自學提綱,提出問題,讓學生預習,自己解答,最后由教師作小結、糾錯題、釋疑難;在學習分子、原子、元素、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等內容時,采用發現法?如講原子定義時,先給出反應
事實:2KCI03△2KCI+302,然后分析反應實質,提醒學生這一變化的最小微粒,氯微粒、氧微粒,這些微粒在化學反應中不能再分,且反應前后微粒的種類沒有改變,只是結合方式變了,因此把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叫原子。氧微粒叫氧原子,鉀微粒叫鉀原子。由此學生得到啟發知道原子的定義——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接著問什么是分子呢?這樣一來,使學生既理解了新知識,又復習了舊知識。另外,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演繹推理和綜合歸納法也是比較常用的,通過綜合歸納,達到所學知識的融會貫通。
4.注重課堂教學設計
教師講課要少而精,講到點子上,多用啟發的方法,把精力用到引導學會學上,做到導以思維,導以方法,導以規律,經常用比較,分析綜合,歸納的方式,使知識系統化、規律化。然后設計合理的思維階梯式練習題,引導學生解決問題,使學生感受到解決問題過程中的愉悅感和成就感,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學習的興趣,從而使教學內容得到鞏固。
【淺談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相關文章:
淺談初中化學課堂教學優化12-01
物理課堂教學淺談12-01
探討初中化學有效課堂教學12-05
淺談課堂教學的指導與創新的論文04-02
淺談戲劇表演與俄語課堂教學03-29
淺談如何提高 課堂教學質量06-04
淺談美術課堂教學的興趣培養11-19
淺談中專數學課堂教學的改革12-08
淺談小學數學有效課堂教學情境的創設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