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創設學習情境實現有效教學
新課程教材的編寫者利用主題圖,為教師的教學提供了很多參考性的教學情境。教師除了利用好現成的情境,還可以創設怎樣的情境呢?一、加強新舊知識的邏輯聯系,創設能促進知識遷移的情境
筆者曾執教過蘇教版三年級(下冊)教材“兩位數乘兩位數”,拿兩次不同的教學片斷對比,教法一:復習了28×2,15×10等口算,然后呈現新知:28×12,請學生嘗試。除了少數幾個孩子因為家長教過會用正確的豎式計算,絕大多數的學生在我的一再啟發下,還是愁眉不展,后來終于有一個學生說:“我把12拆成3×4,先算28×3=84,再算84×4=336!苯涍^他的引導,其他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其他學生發言:也可以先算14×4=56,再算56×6=336;還可以先算56×2=112,再算112×3=336。雖然勉強解決了問題,但同屬一個思維層面,對于要建立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豎式模型沒有任何幫助。反思問題的癥結——沒有實現原有的認知對新知識的同化,于是重新設計了教學:創設了一個購買圖書的情境,情境中先后展現了三位同學購書的情況:每本書15元,甲買3本,乙買20本,丙買12本。各需要付多少錢?
學生在調用已有知識解決問題的時候,呈現出解決問題的策略比較豐富。除了上節課中呈現的解決方法以外,筆者注意了有60%以上的孩子在計算丙付了多少錢時是這樣解決問題的:每本15元,10本就是15×10=150元,再買2本就是15×2=30元,150+30=180元。
以上這一匠心獨到的問題情境就具有了真正吸引學生的力量,它的精妙就在于:在問題情景中幫助學生復習了知識起點并順利呈現出新的數學問題,并且很好地喚起了學生的生活經驗,揭示了已有知識和新知識之間的邏輯聯系,非常清楚地詮釋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豎式算法的原理。
二、為數學知識尋找合適的生活原型,創設能真正喚起學習興趣的情境
數學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重要的一環,從教學心理學角度上講,如果抓住了學生的某些心理特征,對教學將有一個巨大的推動作用。
例如在“利息”的教學中,我創設了這樣一個練習情境:老師有100000元,準備2年后買房時使用,有幾種存款方案?到期后各可獲本利多少元?你們公司推薦給老師的是哪一種方案?以四人為一個小組成立了“理財公司”,組織學生進行方案比較式的社會實踐活動,允許學生使用計算器,互相討論,形成最優的方案。
數學課程標準中說,在數學問題的探究中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在數學活動中培養學生愿意與同學合作、共同探索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并試圖尋找其他的解題策略。因此良好的問題情境,應該要貼近社會生活,尤其貼近兒童的生活,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征、富有情趣、有吸引力,又和數學知識密切相連,能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的價值,感受到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也離不開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三、創設有整合功能的情境
整合功能,即能夠把輸入的信息按問題類型或知識結構整合成一個整體,有利于知識結構向認知結構的轉化。課堂教學內容包含的知識點有好幾個,我們往往是縱向地組織教學活動,雖然流程很清晰,但是容易使學生感到疲勞。如果能在一個情境中把知識點的教學都含在其中,使學生不知不覺參與學習活動,不失為是一種教學的藝術。 在“小數的認識”這一課中,有位老師是這樣設計的,模仿中央電臺“童聲卡拉ok”的評分錄像,電視畫面呈現了8名評委打分的結果,主持人畫外音:2號選手的得分是9.60分,9.35分,9.60分,9.70分,9.65分,9.30分,9.80分,9.70分。去掉一個最高分9.80分,去掉一個最低分9.30分,2號選手的最后得分為:9.60分。把小數的讀寫方法和小數的大小比較結合在同一個情景之中,有效地整合在一起,同時也寓教于樂,學生的興趣也比較高。當然在同一節課內,不適宜創設太多的情境,否則容易造成“審美疲勞”。
四、要避免創設學習情境走入誤區
(1)啼笑皆非式情境
例如:有一位老師在教學5和6的認識時,課件出示小朋友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在草坪上活動的場景,很是吸引小朋友,老師本想通過它創設一個情境,讓學生從畫面上找到有5個的物體和6個的物體。但是,受畫面背景的影響,加上老師問的問題過大:“從圖上你看到了什么?”結果,學生都開始暢所欲言:我看到了小朋友在捉蝴蝶,我看到了草坪上有好多漂亮的花……十幾分鐘過去了,學生始終不能說出老師需要的答案,都扯些跟本課內容無關的內容。最后,老師只好引導學生說:“看一看畫面上有幾朵花?幾棵樹?……”
冷靜地想一想,在數學課堂里像這樣故弄玄虛,創設與知識的邏輯結構沒有關系的情境難道沒有嗎?這種情境不用也罷,去掉為妙。踏踏實實上本位的數學課,讓孩子學扎扎實實的數學基本知識。
(2)單純性情境
一次我在聽一位老師教學《兩步應用題》的時候,老師創設了一個童話故事,雖然講得繪聲繪色。我發現孩子們不僅無動于衷,甚至有的同學還抱怨“又是童話世界王國……”。這種單純性的情境在低段課堂比較常見。隨著學生年齡增加,對童話的興趣逐步減弱,若一而再,再而三地創設同一種情境,很難真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即便產生的一點興趣也只能曇花一現。這種情境,適合年齡小的孩子,但是也不宜濫用,偶爾為之。
總之,創設的問題情境要考慮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認知活動過程,使知識的“探索”過程和“獲取”過程有機統一。針對學生已有的認知發展水平、心理發展水平和學習材料的難易程度來設計。
[參考文獻]
[1] 許改芝. 談小學數學教學中新課的導入[J]. 新課程(小學), 2008,(10) :46
【小學數學創設學習情境實現有效教學】相關文章:
淺談小學數學有效課堂教學情境的創設11-19
創設有效的情境,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11-20
創設教學情境,促進課堂有效教學的論文02-20
數學教學中情境創設的探索與思考12-02
對新課改下數學教學情境創設的淺見03-27
數學教學中情境創設的誤區與思考03-27
創設有效情境 激發學生興趣03-29
教學教學的情境創設論文02-18
新課程理念下數學教學情境的創設03-27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