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特納的“邊疆假說”
摘 要:弗雷德里克杰.克遜.特納“邊疆假說”的提出,不僅對美國史學研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且對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美國對外擴張政策的制定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時,“邊疆假說”也存在其局限性。關鍵詞:邊疆假說 西進運動
弗雷德里克杰.克遜.特納是美國近代邊疆學派創立人。1893年7月12日,特納在芝加哥舉行的美國歷史協會年會上宣讀了著名的《邊疆在美國歷史上的重要性》一文,提出了“邊疆假說”。
一、“邊疆假說”提出的背景
特納“邊疆假說”提出的歷史背景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分析。
1.“邊疆假說”提出的內部因素是“西進運動”。19世紀中期開始,尤其是美國進入所謂的“鍍金時代”后,大批移民從美國東部和歐洲涌入美國西部,“西進運動”達到高潮,美國的西部重心逐漸形成。美國綜合實力的變化更是“邊疆假說”提出的內部原因。內戰后美國進入了重建時期,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推動作用使美國綜合國力發生了根本變化,美國在經濟上取代了英國成為世界上的頭號強國,因而西部開發對美國發展的作用具有更加緊迫的現實意義。
2.“邊疆假說”提出的外部因素是國際環境的變化。19世紀末20世紀初,歐洲列強掀起了瓜分殖民地的狂潮,美國雜經濟、政治、軍事上的膨脹促使美國將眼光放在了海外擴張上,國際環境的變化使美國面臨新的機遇。此時美國的大陸擴張基本結束,正處在由大陸擴張轉向海外擴張的轉折關頭,需要一種理論依據來制造輿論,使美國的擴張看起來是正當的和不可避免的。
3.從美國史學發展的角度看,特納“邊疆假說”的提出,需要有很大的“反潮流”的勇氣,因為當時在美國史壇上占統治地位的是“制度史學派”。這個學派以所謂歐洲“生源論”來解釋美國制度和文化的起源,以為美國早期的歷史只不過是這種“生源”在美洲環境中的發展而已,而對美國史中的美洲因素和特點表現出不屑一顧的態度。與之相反,特納卻認為,“只有把視線從大西洋沿岸轉向大西部,才能真正理解美國的歷史,并鄭重地提出了“把邊疆作為經濟學和歷史學的一個領域來認真研究”的任務。他的《邊疆在美國歷史上的重要性》一文,就是為實現這一任務而作出的重大努力。
二、“邊疆假說”的內容及影響
特納的“邊疆假說”最重要的內容是關于西部的拓殖在美國歷史發展中的作用問題。特納曾用“西部問題只不過是美國發展的問題”一語給予高度概括,并在提出“邊疆假說”時就開宗明義地指出這一假說就是為了“說明美國的發展”。
特納認為,美國建國之初的“邊疆”,實質上是歐洲的“邊疆”。當時的美國無論在政治、經濟還是社會方面無不深深地打上了歐洲的烙印。因而在這個基礎上產生的早期美國歷史,在很大程度上不過是歐洲歷史在新大陸的翻版。但是“西進運動”的興起對美國歷史的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隨著“邊疆”不斷的向西移動,產生了一些對美國歷史的形成有著重要影響的變化,美國混合民族逐漸形成、美國減少了對英國的依賴、民族主義的興起和美國政治制度開始發生演變、在邊疆生活的條件中出現了極其重要的思想。所以特納在“邊疆假說”中寫到:“直到現在為止,一部美國史在很大程度上可說是對于大西部的拓殖史。一個自由土地區域的存在,及其不斷的收縮,以及美國定居地的向西推進,可以說明美國的發展。” 特納的“邊疆假說”,并不完全否認美國制度和文化中的歐洲根源,因為他說過“邊疆”的不斷地向西推進,只有“意味著逐漸離開歐洲的影響”,而不是根本否認這種影響。他認為,以前研究美國制度史的學者們“過分注意”了尋找日耳曼根源的問題,而對美國本身的因素注意得“十分不夠”。他說雖然歐洲生活方式已經“打進這個大陸”,但美國也“改變和發展了”這種生活方式,并反過來給歐洲以影響。與此同時,特納也不認為美國的制度和文化完全是由西部產生的,因為他在提出“邊疆假說”時就給自己的論點加了兩個很重要的限定詞:一是“直到現在為止”,即在時間上是指1893年以前的美國史;二是說“在很大程度上”,而不包括全部的美國史。
特納創立的這一“活動邊疆”學說不僅對美國史學研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且對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美國對外擴張政策的制定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假說宣揚了一種擴張主義思想,宣告美國之向新領土擴張乃美國歷史發展的“天定命論”,從而宣稱擴張政策是美國過去、現在和將來發展的基本規律。它不僅為美國的擴張主義提供了理論依據,而且也在制造輿論,似乎美國的擴張是正當的,并借對外擴張來緩和國內矛盾。自從十九世紀末,“邊疆假說”的發展演變,對美國對外擴張政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三、“邊疆假說”的局限性
特納從地理環境決定論出發 提出了“地域論”,在“邊疆假說”中,為了“說明美國的發展”,特納提出了兩個范疇:一個是所謂“邊疆”概念,另一個就是所謂“地域”概念,并把它們看成是“美國歷史中兩個最基本因素”。
特納在論證“邊疆”在美國歷史上的意義時,有時把它看作小于“西部”的區域,把“邊疆”當作一個自然地理學的概念在使用;有時又把它劃分為“農業邊疆”、“商業邊疆”或“礦業邊疆”,把“邊疆”當作一個經濟地理學的概念在使用;有時還把它稱作是“野蠻與文明的交匯處”,把“邊疆”當作一個人文地理學的概念在使用。當他把“邊疆”當作一個自然地理或經濟地理概念來使用,并企圖用它來解釋復雜的社會、文化和政治現象時,就不可避免地使自己陷入“地理決定論”的泥潭中。
對于特納的“地域”概念,他并沒有賦予以多方面的含義,便徑直用它來解釋各種各樣復雜的歷史和社會現象。他用他的“地域”理論來解釋美國人向西移殖的原因,便把它看作是人們為了“擺脫一些已經確立的階級的統治”,而西部也就僅僅被看作是“一個避難所”。他用他的“地域”理論來解釋美國的兩黨制及聯邦與州權之間的矛盾,認為這種矛盾也是“由規模各不相同的地域而產生的”。特納提到了區域斗爭這一問題 但他卻未能進一步分析南北西三大區域間的斗爭與聯合是怎樣影響美國社會的走向的。
特納假說中的西部和邊疆是模棱兩可、含混不清的同義語。他沒有將作為政治實體參與美國區域斗爭的西部邊疆與地理位置不斷變化的“移動的邊疆”區分開來 從而也導致了他的學說中沒有具體體現西部作為一個整體在南北兩大區域之爭中所發揮的作用。對于西部在南北斗爭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以及對這一時期美國社會的發展的描述,特納并未進行深入的討論,這也是其 “邊疆假說”不完整性的表現。
參考文獻:
[1]何順果.美國邊疆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
[2]劉緒貽、楊生茂.美國通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3]李強、劉元義.特納“邊疆假說”命題評價[J].山東理工大學學報.2005.(2).
[4]楊易.從西部在南北區域斗爭中的作用試論特納“邊疆”假說中的不完整性.[J].華 中人文論叢.2010.(1).
【淺析特納的“邊疆假說”】相關文章:
行為金融學與有效市場假說探究03-02
新課程教材淺析12-10
淺析饑餓營銷論文03-27
淺析管理假設的探討03-29
賈寶玉的形象淺析05-14
淺析教育論文的寫作12-07
初中物理教法淺析12-01
淺析教育即藝術11-24
淺析《簡愛》的愛情主題03-10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