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縣級監測站在項目竣工驗收監測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論文關鍵詞:縣級監測站 項目竣工 驗收監測 存在問題 建議
論文摘要:竣工驗收監測是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的主要技術依據。結合工作實踐,總結了縣級監測站在項目竣工驗收監測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提高認識、加強培訓、制定可操作性強的規范以及加強環境檢查、主動開展公眾調查等建議,以期提高縣級監測站對項目竣工驗收的監測能力。
中圖分類號 X8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2)01-0272-01
建設項目竣工驗收監測是檢驗建設項目落實環評和“三同時”制度的重要手段和通過環境保護驗收的重要依據[1],是主體工程與環境保護設施同時投產并有效運行的重要保證。國家建設項目環境保護分類管理規定對項目的環境保護驗收實施分類管理[2],縣級環保局主要負責審批環境影響報告表,而縣級監測站主要受委托編制環境保護驗收監測表。相對于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的建設項目,縣級環保部門負責審批的項目污染程度相對較小,驗收監測內容也較少,只需編制建設項目竣工驗收監測表[3]。但縣級監測站作為基層監測站,在人員素質、儀器設備配置等方面較省轄市站及省中心站有較大的差距,驗收監測工作也略顯薄弱。筆者通過多年的驗收監測實踐,就縣級監測站在建設項目驗收監測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合理性建議。
1 縣級站在建設項目驗收監測中存在的問題
1.1 驗收監測前期準備工作不足
縣級站在接受驗收監測任務后,一般能做到現場踏勘并收集項目相關資料,編制監測方案。但通常資料收集僅局限于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忽略了對建設項目相關技術文件的收集,現場踏勘時也往往只關注污染治理設施,對整個項目的了解不夠深入,因此編制的監測方案往往較為簡單,僅羅列監測類別、監測項目、監測頻次等內容,無法對整個驗收監測工作起到完全的指導作用。
1.2 驗收監測人員未接受專業培訓
目前,國家環保部每年都開展《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人員培訓》并頒發合格證,但由于資金、名額等原因限制,縣級站很難保證驗收監測人員接受環保部的正規培訓。因此,縣級站從事驗收監測的人員往往僅持有環境監測上崗證,監測人員對驗收監測的認識不到位,加上本身業務技術限制,導致驗收監測質量難以保證。
1.3 生產負荷檢查力度不夠
縣級監測站在對建設項目竣工環保驗收監測時普遍存在重形式、對建設項目生產負荷情況檢查力度不夠等問題。由于對項目生產負荷檢查力度不夠導致了解的不夠細致或僅是應付了事,驗收監測結果的代表性和可靠性受到影響。若驗收時建設項目生產負荷達不到驗收要求,使污染物產生量高于正常水平,污染治理設施運行情況不能反映其真實處理能力。在驗收后,一旦建設項目生產負荷高于驗收監測時的生產負荷,造成污染事故的幾率較大。
1.4 環境管理檢查重視不夠
縣級監測站在驗收過程中普遍存在重測試、輕檢查的現象。項目的驗收監測局限于污染物濃度、污染物排放量等環境治理設施末端排放污染物的監測,對環境管理方面的檢查重視不夠,往往以口頭詢問為主。目前,在環境管理檢查中存在以下突出的問題:一是驗收監測報告只對環境管理檢查情況進行簡單的描述,未作透徹分析,無法提出有針對性的整改措施。二是對驗收監測報告中應急預案的合理性、可操作性審查不夠,應急措施落實、應急預案演練及職工環境安全教育等檢查流于形式,應急環境事件處理在驗收監測報告中的體現力度小。三是由于認識不夠、資金缺乏等原因,企業日常環境監測重視不夠、落實不到位。
1.5 非常規性環境因素的影響無法調查分析
縣級監測站驗收側重于污染型項目的環保設施,對項目的生態保護、防護距離、景觀影響方面等重視不夠。受監測技術手段、人力、物力、資金等的制約,縣級站在驗收中無法對建設項目引起的生態環境改變、破壞視察視覺景觀等非常規性環境因素進行充分的調查分析。
1.6 驗收監測報告表編制質量不高
驗收監測報告表的編寫一般使用統一的表式,由于是表類的格式,在編寫時容易將內容寫得過于簡略,不能詳盡地說明項目的具體情況。而且在編寫過程中容易將內容寫得過于程式化,編制的驗收監測報告表大同小異。
2 加強縣級站環保驗收監測工作建議
2.1 提高對環保驗收監測的認識
建設項目環境保護工作包括 “三同時”制度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2項重要制度,而環保驗收工作是對以上2項制度的驗證和總結,在控制新污染源產生,實現環保目標等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對建設項目環保驗收工作的認識。監測機構技術監督和技術執法的重要步驟之一是驗收監測,要著力提高驗收監測人員的認識,使監測人員多方面主動收集資料信息,做好驗收監測的前期準備工作,對立項、可行性研究、設計、施工、試生產各時期的情況充分了解,把驗收監測作為環保工作的一部分給予重視。
2.2 加強縣級站驗收監測人員培訓機制
由于驗收監測是一項政策性、技術性很強的工作,基本的環境監測知識不能完全滿足驗收監測的需要,所以對驗(下轉第277頁)
。ㄉ辖拥272頁)
收監測技術人員必須進行系統化的正規培訓;诳h級監測站人員和資金因素的限制無法參加國家級的培訓,建議由省級監測部門分期分批組織驗收監測培訓,普及驗收監測知識,使所有縣級站的監測人員都能接受到系統的培訓,從而全面提高驗收監測人員的業務素質。
2.3 制定適應形勢發展、可操作性強的驗收監測規范
驗收監測技術規范設計不完善是影響驗收監測質量的重要原因之一[4]。一是驗收監測局限于技術性測試內容,環境管理檢查缺乏明確細則和評價標準。二是不能明確把握生產工況,驗收工況達到設計規模的75%以上才能達到驗收規范要求,但缺乏明確的判斷方法。相關部門應盡快制定可操作性強、適應形勢發展的驗收監測規范并配套實施細則,尤其注意要制定關于生產工況的把握方法以及環境管理檢查方面的細則和評定標準。同時還要制定驗收監測結果的評定標準,使得驗收監測規范化、程序化和易操作。
2.4 切實加強環境管理檢查
要加強非測試性項目的環境管理檢查,認真對照環評及批復要求關注好監測制度、防護距離、生態保護等方面的落實情況。在環境管理檢查中應注意以下問題:一是驗收監測報告的內容。用照片和圖表客觀地反映檢查結果,再輔以文字說明,企業日常監測委托協議、固體廢物處理、處置協議等作為附件以支持環境管理檢查結果。二是落實日常監測計劃。企業監測規章制度的建設和計劃、監測設備的配置、監測機構的設置等的落實應作為環境管理檢查的重要內容。三是加強對應急預案、應急措施的管理檢查。嚴密分析應急預案的合理性、可操作性,逐項檢查應急預案的演練與落實情況、應急設施的狀態、職工環境安全教育等情況。
2.5 主動開展公眾調查
縣級監測站接受的驗收監測項目一般評價等級較低,沒有明確要求進行公眾調查,縣級站在驗收監測時一般也不進行公眾調查。事實上,項目周邊群眾最能反映建設項目在不同時期對周圍環境的實際影響,同時有助于明確和分析運營期公眾關心的熱點問題,為改進已有的環保措施提供基礎。因此,在驗收監測時,應通過座談會、發放調查表或企業公示等形式征求當地群眾的意見建議,通過監測報告總結歸納,反饋給項目單位和負責驗收的環保部門。
3 參考文獻
[1] 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4.
[2] 朱光輝.建設項目竣工環保驗收監測中應關注的問題[J].廣東科技,2011,20(16):128-129.
[3] 環發(2000)38號文.關于建設項目環保設施竣工驗收監測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S].北京:國家環保總局,2000.
[4] 張宇青,宋友坤.建設項目竣工環保驗收監測與調查中的問題探討[J].污染防治技術,2009(2):58-60.
【淺談縣級監測站在項目竣工驗收監測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相關文章:
淺談多媒體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12-06
淺談電工電子教學中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11-18
淺談聽力訓練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11-20
淺談土建工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03-28
淺談商務英語翻譯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11-14
中學體育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建議的論文01-15
項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論文06-09
淺談中小企業培訓中存在的問題研究論文02-20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