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影視紀錄片產業化的發展動因
近幾年,中國影視紀錄片產業在良好的媒介生態環境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績。2004年《關于促進廣播影視產業發展的意見》、2006年《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2009年《文化產業振興規劃》等國家政策將影視制作業列為重點發展的文化產業,大力促進影視產業的繁榮和發展將會是未來國家重點發展的工作。2011央視紀錄片頻道開播,是國家扶持紀錄片產業發展的一大實踐,是紀錄片直面市場的又一舉措。紀錄片肩負著重要的文化使命,在文化建設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因此建立規范的市場機制,形成投入與產出的良性循環,構建影視紀錄片產業鏈,走產業化的良性發展之路迫在眉睫,任重道遠。紀錄片是一種文化產品,投入市場本身就具有商品與非商品的雙重屬性。作為影視文化產業需要以文化特性為宗旨,走產業化運作的文化與經濟相結合的協調發展模式。一方面,紀錄片作為詩意化的審美文化,具有精神文化產品明顯的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社會功能。另一方面,紀錄片產品可以產生經濟效益,是現代文化經濟利潤的增長點,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綜合的聯動效應。因此研究紀錄片產業的發展動因不僅要從經濟的角度詮釋,還要以文化的視角對其文化商品進行審視。
意識形態動因
影視文化產業和其他產業最根本的區別在于它的意識形態性。影視文化產品作為一種精神的消費,不可避免地帶有某種文化傾向,體現傳播的主體意識,在國家文化建設中具有獨特意義!拔幕蔀橐环N產業之后,其經濟功能和文化功能便會相互交織重疊。所以,文化產品的生產和輸出不僅能夠拓展經濟市場,更重要的是其所承載的價值觀念可以得到大范圍的傳播!雹
紀錄片作為一種審美的意識形態文化,區別于其他影視文化產業的特征是它的紀實性,“由于記錄影像本身的紀實特征,這個擬態環境比真實環境更加令人信服。因此,紀錄影像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深入廣泛地影響著社會生活和文化語境!雹趪彝苿蛹o錄片產業化,把生產、制作、發行等各個環節有機地整合起來,能夠實現紀錄片產業的擴張性發展,有利于潛移默化地宣傳政治觀念,實現主流意識形態的傳播。這一點尤其體現在大型歷史題材紀錄片,從早期大型歷史題材的主流紀錄片的繁榮到近幾年類似題材的熱拍,官方主導話語的政治宣傳需要自始至終都貫穿在其中!豆蕦m》《再說長江》《大國崛起》這類題材紀錄片從宏觀的視角傳播主流的國家意識形態,擔負著國家文化傳播、民族情感傳承、社會價值導向的責任,最重要的價值在于突出地表達了影視紀錄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對國家意識形態塑造的社會文化功能。
對于國際市場來說,意識形態性明確我國紀錄片在國際政治文化宣傳上的立場!拔鞣絿遗c中國的競爭方式在今后將主要表現在經濟領域和意識形態領域的競爭,而意識形態領域的競爭的一個重要手段就是電視文化”。③由于國際政治形象宣傳的需要,促進中國紀錄片市場流通,形成良性循環的市場運行機制,實現中國的政治表達,需要開創中國紀錄片流通新局面,走產業化發展之路。
民族文化傳播動因
民族文化傳播不僅表達一個民族的文化形象,而且它反映出一個民族的特性與民族感情。民族文化作為一種靜態資源,必然需要通過市場創造其動態的價值。“歷史文化的傳承需要產業化的推動,歷史文化要走出靜態資源的局面,成為一種與市場經濟相融的產業資源,就面臨商品化、產業化的要求。”④紀錄片作為一種文化產品,首先需要滿足人們精神文化層面的消費,必然要擔負起一定的文化傳播與文明傳承的任務。紀錄片在主題創作、表現形式和流通發行中都需要有效地運行機制,完善的產業結構鏈。
我國是多民族大國,民族題材紀錄片資源多,空間大,不僅具有史料價值也具備現實意義。從國內來說,紀錄片有利于實現各民族的溝通與交融,促進民族文化的交流與碰撞。紀錄片是真實的、記錄客觀的、無復制性的藝術,具有不同民族特征的影像,對不同狀態下人的生存狀態進行客觀陳述,為各民族人們正確認識自己或他人的生存狀態提供了一個真實性高、近距離的交流平臺,利于不同文化背景的西方與東方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人與人之間增進了解,避免誤會,互相尊重,在人類文化歷史發展中理解、融合、傳承,從而更好地反思現實,謀求民族進步。
從國際市場來說,紀錄片作為一種世界性的記錄語言,傳達的是“民族意識”,力圖達到“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的傳播效果。近年來西方強勢紀錄片媒體進軍中國市場,西方國家借助其強大的資本實力和先進手段,搶占國際文化流通上的強勢地位。在經濟上處于弱勢的發展中國家在參與國際文化交流時就處于十分不平等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沖擊著我國民族文化紀錄片的生產與流通。因此,我國紀錄片在面對外來挑戰時要注意把握本民族的傳統文化特質,借助于先進的產業化運作方式沖破民族文化國內流通的局限,在國際傳播中拓寬自己的文化空間。在跨文化傳播中大力發展自我的文化產品,吸取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產品發展模式,多出精品,提高民族文化的國際傳播力,爭取優越的國際文化地位,避免西方國家對民族文化的曲解,形成規范的紀錄片產業鏈,保證影視紀錄片產業鏈從上游投融資環節到下游的衍生品傳播環節都能夠有效運轉。
經濟動因
文化產業的發展是實現社會全面發展的重要條件之一。歷史和事實印證了文化產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和21世紀的“朝陽產業”。特別是我國處于社會轉型時期,文化產業以其凸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而成為新經濟增長點和大力扶持的新興產業,在轉變經濟結構、推動國家經濟快速增長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紀錄片是精神文化產品,也是工業流水線上生產出來進入流通渠道的消費品,需要通過盈利收回成本擴大再生產,紀錄片的思想性、藝術性都是在發行播放之后,在觀眾接受的過程中才有機會實現。我國紀錄片走向商業化是紀錄片發展的出路,從中央電視臺《探索發現》《動物世界》《紀錄片之旅》等具有商業性質的紀錄片節目形態出現后,我國紀錄片開始與商業接軌。紀錄片走向市場,具有經濟價值,不管是體制內紀錄片還是體制外紀錄片都取得了不俗的經濟收益。例如,中央電視臺制作的紀錄片《故宮》被翻譯成6種語言在100多個國家簽約出售,發行超過15萬套,創中國紀錄片海外發行新高。再如公益組織CNEX投資運作的《音樂人生》在香港上映8個月,創下近年香港紀錄片的票房紀錄。
事實證明,紀錄片產業作為影視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不斷拉動經濟發展的作用。而紀錄片產業相較于電視劇產業、電影產業、動畫產業創造的利益而言還具有一定的差距,中國紀錄片產業化發展形勢依然嚴峻。社會經濟環境以受眾市場為導向,紀錄片生產、制作、發行走向商業化、市場化,但是另一個方面,關注紀錄片的人數卻在減少。紀錄片在電視臺播放的收視率不高,融資方式單一,制作脫離市場,營銷渠道不暢,衍生產品開發不協調等問題依然阻礙產業化的進程。誠然,建立紀錄片完整的融資、制作、營銷商業鏈條,走產業化的運作之路,使之成為促進經濟增長的有效手段,是影視紀錄片產業化的又一發展動因。
公民社會的動因
現代社會,對于公民社會的概念有很多不同的闡釋。筆者在此這樣理解,公民社會是指享有獨立人格和平等權利的個人圍繞共同的利益、目的和價值進行的集體行為,與市場經濟和民主政治相聯系,是處于“公”與“私”之間的一個獨立的民主領域。公民通過自己的力量和相關的國家制度來約束國家公共權力的行使,發揮監督和參政的作用,避免國家權力運行機制的失衡。由此而生的公民文化是指以公民社會為基礎,崇尚民主、自主、平等、法制的開放式文化。公民文化是保證和協調社會經濟發展的積極力量,既要滿足公民成員在私人生活領域內的利益、愿望和要求,又能通過協調機制化解各種內部矛盾,成為社會穩定、和諧的有力保證。面對時代提出的這種訴求,中國社會需要滿足公民的基本文化權益,發展影視文化產業則是實現公民文化權益的一條有效途徑。
紀錄片產業既然從屬于文化產業,它應該具有文化產業所共有的公共責任。它生產出的具有紀實特征的精神文化產品,促使紀錄片天生就擔負著社會傳播的職責。任何一種影視文化產品本身都具有社會功能,需要承擔一定的社會價值理念,紀錄片也不例外,它傳承社會主流文化和傳播社會道德文明,這一點本質上與市場經濟的運作不構成對立的關系。紀錄片作為一種紀實的藝術,不僅僅是娛樂大眾的方式,更重要的是反映社會的鏡子,需要考慮其帶來的社會效益,對社會問題的真實表達是符合公民文化需求的。紀錄片是通過大眾傳媒表現思想的藝術,需要有明確的受眾意識,促使其傳播效果的實現,產生它的社會影響。首先,無論是電視臺生產播放的體制內紀錄片,還是作為獨立制片人制作的體制外紀錄片,都應該為受眾意識考慮,真實地反映生活, 客觀地呈現理念,幫助社會進步和人們思想的提高。其次,紀錄片可以理性地記錄這個時代的變化、社會的現狀,記錄老百姓在時代發展中角色的轉變和地位的變化。第三,影視文化產業最終的目的是推動中國社會文化的進步,民主政治的發展。在中國社會轉型的條件下,公民社會對于民主的開放文化的需求在不斷擴大,大眾傳媒憑借著其權威性成為制衡社會民主進步的有力武器。紀錄片不再是單一的宣傳官方意識形態的工具,它承載著的理性價值得以凸現。在公民社會,紀錄片應該背負著社會的沉重感,直面市場,關照人類社會的處境,探求人性的發展與價值,真正實現產品的社會功能!白鳛闀r代精神的守望者,紀錄影像工作者應當始終不忘記自己的職責——喚起人們對社會倫理的關注與反思!雹菁o錄片的鏡頭伸向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對于人的思考、自然的思考、社會的思考成為紀錄片工作者的職責,通過高層次的精神文化產品,紀錄片的視角從多層面反映出對社會倫理的關注與反思。然而,在市場經濟因素的不斷滲透下,單純地追求最大價值的經濟利潤,搶占市場先機漸漸成為紀錄片投資和策劃的目的,從而導致紀錄片節目質量滑坡、拒絕深度、缺少人文關懷等現實問題。
“實際上,電視和電影在提升公民意識方面所具有的社會重要性經常被列為政府干預的非經濟的理由!雹奕欢斍凹o錄片尤其是體制內紀錄片常常規避敏感話題,許多涉及敏感話題的體制外紀錄片缺少良好的發行渠道。公民社會需要多元化的紀錄片,一個開放順暢的紀錄片產業鏈,一個包容開放的產業政策有益于實現紀錄片的繁榮與公民的關注,從而滿足公民文化理念
【中國影視紀錄片產業化的發展動因】相關文章:
論析中國烹飪產業化發展的趨勢及其原則12-08
從趙季平的影視音樂創作歷程看中國影視音樂的發展趨勢03-30
中國影視藝術的大眾化品格11-18
淺研助推管理會計的發展動因11-21
影視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雙重價值體現12-05
關于中國與歐盟經濟的發展的研究12-09
剖析中國體育產業化改革中俱樂部的定位論文03-18
中國保險市場的發展現狀以及發展分析的論文05-23
淺談西方繪畫觀嬗變的科技動因12-08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