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信息反饋,優化數學教學過程
摘要:優化教學過程,關鍵在于充分利用好教學過程中的反饋信息。在教學過程中,只有準確、及時地把握大量的反饋信息,及時對學生的已有知識基礎、學生在掌握知識、形成技能過程中反饋出的情況進行分析,才有可能做到合理的調節教學程序,組織教學,使教學處于動態的平衡之中,從而實現教學過程的最優化。筆者認為教師應注重以下三個時期信息反饋的運用:1、備課時前期反饋的運用;2、上課時中期反饋的運用。3、練習時后期反饋的運用。
關鍵詞:信息反饋 教學過程 優化
教學過程是一個信息傳輸過程。教師在調控信息傳輸的過程中,必須關注師生間的信息聯系,掌握和利用教學的反饋信息,及時調控課堂教學,減少時間消耗,避免無效的勞動,以達到教學過程的最優化。所謂教學過程的最優化,就是要求將社會的具體要求與師生的具體情況和所處的教學環境、條件以及正確的教學原則幾方面結合起來,從而選擇和制訂最佳工作方案(即教案),并在實際中堅決而靈活地施行之,最終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信息聯系和信息反饋來實現教學過程優化是具有突出意義和研究價值的。其一,傳統的課堂教學形式存在著一個教師面對幾十名學生,教師傳輸的信息量大,延續時間長,而學生信息反饋不全面、不及時,教師只了解學生的思維結果,難以掌握每個學生的思維過程等問題;其二,數學學科系統性很強,如教師不能及時掌握學生學習的反饋信息,就難以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實際來確定教學目標;其三,有相當一部分教師忽視課內的反饋,學生做的作業,如有錯誤,不能及時訂正,學生頭腦中印有錯誤的痕跡,難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其四,就教學過程來說,要解決好教學的銜接問題,也要充分利用信息反饋進行質量分析,研究學生的基礎和問題,掌握前一個教學階段的反饋信息;其五,忽視了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他們自身是一個自控系統也能對自己的數學學習活動進行反饋調節。
教學過程可分為教學設計與教學實施兩個階段,因此,教學過程最優化應包括教學設計最優化和教學實施最優化兩大內容。怎樣才能通過師生間的信息聯系與信息反饋來實現教學這個動態過程的最優化,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呢?筆者認為教師應注重以下三個時期反饋的運用。
1、備課時前期反饋的運用。
“前期反饋”即“舊知反饋”。教師的備課是根據課標要求、教材編排和學生的實際來確定教學目標的,所謂“吃透兩頭”,就是控制調節的前提,具體地說,一方面是學習課標教學理念,明確教材編排意圖,明確教學要求和教學目標,控制調節才有方向;另一方面教學對象是小學生,教師要了解學生,這是控制調節的依據,所以在備課時要根據前一個教學過程的反饋信息,研究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認知水平,制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過程,只有在課前獲取大量準確的信息,才可能做到上課時心中有數,才可能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才能較為準確的抓住重點,擊中難點,提高效率。例如在教學三位數除以整十數(商是兩位數)的除法筆算這一內容時,就要想到既要明確這部分教材的知識基礎是三位數除以兩位數(商是一位數)以及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筆算,又要了解學生對這些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又因為求第一位商的試商方法與商一位數的除法完全相同,教學的難點就應確定為弄清第一位商寫在十位上的算理。根據以往的學習反饋信息,學生容易出現的錯誤主要有:(1)商一位數時的定位問題;(2)余數的處理問題;(3)第一位商后余下來的數不夠除以除數,商的個位應該用0補足問題。學生所出現的這些錯誤主要是對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筆算的算理及計算方法理解與運用之間有誤差。于是,在備課中就要注意引導學生復習舊知,并進行專項的指導性練習,從而在新知探索的過程中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
2、上課時中期反饋的運用。
“中期反饋”就是“即時反饋”。教師不僅在備課中要運用“舊知反饋”,還要善于在教學中運用“即時反饋”。如上課時學生的聽講情緒、表情、動作等;學生回答問題、練習、實驗操作等情況,從中發現學生的實際與教學目標的差距,隨時適當地調整課的節奏、深度和教學方法,實現合理調控,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如在教學被除數和除數末尾都有0的除法的簡便計算這一內容時,先讓學生復習商不變的規律以及被除數、除數末尾都有0且沒有余數的除法筆算方法,學生通過說、算等反饋信息,順利完成了復習部分,說明學生已初步具備自主探究新知的能力,得到了課堂上即時反饋的信息,教師就可以調整課堂的節奏和方法,出示例題信息,讓學生獨立分析,列出算式;900÷40,接著不再用常規的方法,而是抓住解決問題的關鍵,提出自學問題:①筆算時為什么被除數和除數末尾能同時劃去一個0?被除數末尾兩個0能一起劃去嗎?②得到的商應寫在什么位置上?商為什么是22而不是220?③余數為什么是20而不是2?在學生在自學課本例題的后,組織交流,學生經過充分的思考后回答:①筆算時,根據商不變的規律,將被除數和除數末尾同時劃去一個0,被除數和除數就同時縮小10倍,商不變。被除數末尾有兩個0,只能劃去一個;②得到的商22應該寫在劃去0以后的被除數90的上面,表示90個十里面最多有22個十,所以商是22;③余數2在十位上,它表示2個十,所以余數是20。這樣既運用舊知、理解新知,又使知識一環套一環,達到學習、運用、鞏固的良性循環?茖W運用即時反饋,能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同時優化了教學過程,較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
3、練習時后期反饋的運用。
“后期反饋”即“評價反饋”。我國古代教學實踐積淀的“反省”思維模式:“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便是一個通過層層反饋學習的成功經驗。從小學生的學習過程來看,他們理解掌握數學知識一般經歷著意向 感知 表象 思維 練習鞏固 應用 評價與反饋一系列過程,其中意向、感知、表象、思維是學生理解知識的必經之路,練習、鞏固、應用、評價、反饋則是學生掌握知識的必經之路。例如教學“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實際問題”時,通過教學讓學生理解了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就是求幾個幾是多少,學生在頭腦中逐步建立了表象,通過思維發現了規律,但他們是否掌握了這些規律,就看學生能否離開例題情境,將學到的知識規律運用到實際問題的解決中,在頭腦中形成正確的概念判斷。教師可以不失時機地安排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練習形,采用有趣的、全班參與活動,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在學習的過程中,應有多次或多角度反復練習鞏固知識、運用知識的過程,給學生有充分的當堂反饋、消化新知的時間。實踐證明,學習中的練習、鞏固、運用、評價、反饋的過程與理解知識的過程同等重要。
在教學過程中,信息反饋一定要全面、適時、準確,因為學生的智力、能力有差異,班級與班級的整體水平有所不同,我們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使不同的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所提高,因此,我們要根據學生接受知識與掌握知識的情況,有的放矢,運用獲得的正確信息,因人施教,因時施教,及時調控教學進程,改革教學方法,努力優化課堂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實現課堂教學素質化的要求。
參考文獻:
1、《教育教學過程最優化》巴班斯基 著 【教育科學出版社 2001.1】
2、《加強信息反饋 構建高效課堂》 丁維升
【注重信息反饋,優化數學教學過程】相關文章:
數學目標教學中信息反饋的運用12-11
優化歷史教學過程 實現“高效課堂”11-18
優化數學教學語言 提高數學教學質量12-11
開發學生資源 優化數學教學11-21
初中數學教學要注重運算能力培養11-14
數學教學應重視知識的生成過程03-20
大學數學教學中應注重數學史的滲透分析03-25
論文寫作過程要注重的六個要點03-28
淺談如何優化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過程03-25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