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校企合作現狀的調查研究
[論文摘要]文章從辦學理念、專業建設、師資隊伍建設、人才培養模式、實訓基地建設、服務能力建設六個方面對六所具有區域代表性的類高職校企合作現狀進行了分析,提出了實施以行業引導型的政校企合作共建體制機制建設工程、以專業建設結構優化和高素質高級技能型專門人才培養為重點的教學質量提升工程、以專兼結合教學團隊為重點的雙師隊伍能力提升工程、以“廠中校、校中廠”為重點的實訓基地建設工程和以技術開發與應用為重點的社會服務能力提升工程等建議。
[論文關鍵詞]高職院校 校企合作 報告
進入21世紀后,為適應區域發展和產業升級的需要,眾多高職院校都把校企合作作為提升學生技能的重要途徑,從而達到培養新世紀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目標。為了解目前高職院校校企合作的實施情況,筆者按照中國區域劃分,在華東地區、華南地區、華北地區、東北地區、華中地區和西北地區分別選取了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天津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吉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湖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和青海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六所交通類高職院校作為調研對象,采用文獻法、訪談法等研究方法對其校企合作現狀進行了分析,并結合現狀提出了高職院校實施校企合作的建議。
一、六所交通類高職院校校企合作現狀的文本分析
筆者認為,一所高職院校是否進行校企合作,以何種方式開展校企合作,是事關該高職院校能否可持續發展的問題。筆者選擇了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等六所具有區域代表性的交通類高職院校,對這些學校的辦學理念、專業建設、師資隊伍建設、人才培養模式、實訓基地建設、社會服務能力建設六個方面進行了文本分析。
(一)辦學理念
在辦學理念方面,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提出了以大交通建設為抓手,形成了“圍繞現代交通產業鏈,構建專業建設平臺,校企互動,優勢互補,培養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的辦學理念;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形成了“實行全方位深層次緊密型校企合作,走交通特色產學研結合發展之路”的辦學理念;天津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提出了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堅持“經營學院、突出特色、服務社會、開拓創新”的辦學理念;吉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形成了堅持培養生產、、建設、服務一線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辦學理念;湖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提出了以“育人為本、德育為先、質量為本、技能為先、以人為本、服務為先”為辦學理念;青海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質量求生存,以特色求發展,走產學研結合的辦學理念。從上述六所高職院校的辦學理念中可以看出,這些院校都能夠密切聯系區域經濟和交通行業發展需要,通過校企合作、結合的途徑來進行學院建設。
(二)專業建設
在專業建設方面,這些院校依托多年辦學過程中積累的優質資源,優化整合專業建設,在“十一五”期間初步形成了與經濟社會發展、交通行業需求相適應的高職專業結構。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的專業建設與現代交通產業鏈發展密切聯系,及時跟蹤需求變化,著力建設了5個道路交通專業群和2個拓展專業群,新開設了“軌道工程技術”等13個新專業,專業設置基本覆蓋了陸上交通行業的絕大部分一線崗位。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為了適應珠粵港澳交通一體化和珠三角產業結構升級的需要,科學規劃專業布局,構建了軌道交通類、汽車類、交息類、航海輪機類、路橋類、交通類、物流貿易類、IT類等特色專業群。天津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圍繞“經濟發展、行業發展、市場變化”,建設了依托區域經濟和交通行業發展的24個專業,構建了物流、汽車、路橋等特色專業群。吉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新增了“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技術”“高等級公路養護管理”等14個專業,創建國家級試點專業2個、省級示范專業4個、省級試點專業4個。湖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主動適應行業發展,堅持行業特色,新增12個專業,專業總數達到37個。青海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在“十一五”前三年經省廳審核同意備案的高職專業由原有的17個增加到27個。
(三)師資隊伍
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十一五”期間這些院校師資隊伍結構得到了進一步的優化,初步形成了專兼結合的雙師結構教師隊伍。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大力實施“人才強校”戰略,始終堅持“引培并舉”的原則,高級職稱比例達到32.1%,碩士及以上學位比例達到49%,具有“雙師素質”的教師比例達到72.8%,外聘兼職教師401人,形成了較為穩定的兼職教師庫。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堅持“重在培養,積極引進,改善結構,提高水平”的師資隊伍建設思想,以建立高素質雙師結構專業教學團隊,其中副高以上職稱教師有142人,研究生以上學歷的占專任教師總數的比例為31.65%,“雙師”比例為73.24%,建立了行業企業兼職教師庫,擁有長期穩定的兼職教師515人,專兼職教師比例1:0.698。天津交通職業技術學院依托交通集團與合作企業通過校內培養和校外引進優化了教師隊伍結構,擁有專任教師355名。吉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通過實施師資隊伍建設“3111”工程,在2010年底前引進和培養百名碩士或博士,培養100名專兼結合的“雙師型”骨干教師,學院專任教師達313名,其中“雙師型”教師189名,在行業企業聘請兼職教師90人。湖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按照“內培外引、專兼結合”的建設思路,強力推進師資隊伍建設“四大工程”,打造了一支有90%的重點專業教師直接參加過重點工程建設,雙師素質教師比例超過85%的教師隊伍,建立了由500多名行業企業技術專家和能工巧匠組成的兼職教師庫。青海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目前有碩士研究生學位的教師有41人,“雙師型”教師有100人,專業教師獲得各類職業資格書的有73人。
(四)人才培養模式
在人才培養模式方面,南京職業技術學院為了進一步提高學院的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探索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并實施了“兩結合、一融通”的多樣化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依托學院合作發展理事會、廣東交通集團和其他校企合作組織,企業全程參與人才培養活動,實施了企業冠名訂單式、“旺人淡出、工學交替”等人才培養模式。天津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圍繞“教會學生生活的本領、教給學生生存的技能、提高學生生命的質量”,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吉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探索實踐了“前廠后校”“前校后廠”人才培養模式。青海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建立了“32學結合”“訂單培養”人才培養模式。從上述人才培養模式中可以看出,這些院校都在努力使學生在就業中做到人崗相宜、技崗適配、各盡其才。
(五)實訓基地建設
在實訓基地建設方面,這些院校在“十一五”期間的建設成果豐碩,形成了校企共建、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已建成校外頂崗基地149家,校企共建實訓中心8個,生產型實訓基地6個,仿真實訓室6個。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采取捐資、捐贈、共建、引入等方式建設了廣東省汽車綜合性能檢測站、新粵高速公路機電工程實驗室等17個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共建479個校外實習基地。天津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圍繞校企共建共享構建了“五位一體”實訓基地,其中物流、汽車實訓基地已經成為交通行業職業資格鑒定基地和天津職業院校學生共享實訓基地,學院還與企業緊密合作,建立了147個校外實訓基地,并開展了豐田T-TBP學校、杜邦汽車漆涂裝技術培訓中心、歐波測量實訓室、伍強物流儲配實訓室等多個合作項目。吉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是國家汽車運用專業領域技能型緊缺人才培訓基地,校內建有45個實驗實訓基地,校外建有155個穩定的校企合作實習實訓基地。湖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按照“自建、捐建、共建”“共建、共享、共贏”的建設思路,積極探索“引企入校、課堂入企”的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模式,學院建有相對穩定的校外實習實訓基地達到199個,其中雙掛牌雙基地有31個。青海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在原有實訓基地的基礎上又合資建立了和汽車專業相關的“青海海達汽車檢測有限責任公司”。
(六)服務能力建設
在社會服務能力建設方面,“十一五”期間,這些院校以技術服務和繼續教育為平臺,不斷拓展社會服務功能,提高面向行業企業開展技術服務的能力。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成立了首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江蘇省道路交通節能減排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每年完成交通系統各類職業培訓和考核10000人次以上,組織交通運輸系統在職人員技能大賽十余次,參與省交通建設重點項目四十多項。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近五年共承擔省廳級項目及企業委托項目62項,獲經費2653.5萬元,獲專利35項。該學院承擔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排水式基層結構的試驗路研究”等8項成果達國內先進水平,年均培訓量超過10000人次。天津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利用專業資源優勢,充分發揮“天津市國家職業技能鑒定第一所”等14個培訓站點的功能,為多家企業開展技術服務和員工培訓,年培訓量達一萬五千余人次。湖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建立和完善了五大中心、兩大平臺,逐步建成了中西部地區道路建設、汽車后、交息化建設、物流、航海技術等高技能專門人才培養培訓基地,年培訓量平均達8000人次,技能鑒定人才達到年均4000人次。
二、高職院校校企合作的特征與現存問題
(一)高職院校校企合作的特征
1 高職院校對校企合作發展充滿信心。根據本次顯示,受訪者在回答“對于我國高職院校能否成功建設校企合作制度”的問題時,有83.7%的受訪者表示“充滿信心”,12.2%的受訪者“較有信心”,有9.8%的受訪者認為“說不清”,而選擇“沒信心”的僅占4.3%。這說明,受訪者對成功建設我國高職院校校企合作制度充滿信心,對走中國特色的校企合作制度堅信不疑,中國特色校企合作制度已經在高職院校發展進程中建立了穩固的基礎,并已經深入人心。
2 高職校企合作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其一,大部分受訪者對高職校企合作理論比較了解。受訪者在回答“您對高職院校校企合作理論了解多少”一題時,呈現出較小的群體差異性,有92%的教師或科研人員認為自己比較了解高職校企合作理論,其次是企業管理人員,達到了89.3%,另外學生對高職院校校企合作理論的了解程度也都較高,達到了72.5%。以上數據表明,大部分教師及科研人員、企業管理人員和在學生都對高職院校校企合作理論有較好的掌握和了解,這也充分說明,我國高職院校校企合作理論是與時俱進的,是比較成功的,同時也是得到了絕大多數人的認同和理解的。其二,絕大部分受訪者認為高職校企合作更能給高職發展帶來許多現實利益。在回答“您認為中國特色校企合作制度更能給中國高職院校帶來現實的好處”這個問題時,絕大多數受訪者表示“非常贊同”“比較贊同”和“贊同”,僅有不到3%的受訪者認為“不太贊同”和“很不贊同”。這說明,絕大多數受訪者認為中國特色高職院校校企合作理論是適合我國國情的理論體系,能給我國各高職院校帶來現實的好處。
3 高職院校校企合作已經成為我國高職院校最主要的發展動力之一。在回答“您認為高職校企合作是否已經成為我國高職院校最主要的發展動力之一”的問題時,有92.3%的受訪者選擇“是”,選擇“不是”的占4.1%,選擇“說不清楚”的占3.6%。這說明,當前,不同群體都認同高職院校校企合作在高職院校可持續發展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高職院校發展最重要的動力。
(二)高職院校校企合作的現存問題
本次調研中發現,盡管高職院校的學生、教師或科研人員和企業人員對校企合作的認同度較高,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的積極性卻有待提高。筆者發現,高職院校的學生、教師或科研人員和企業管理人員雖然對校企合作的認知方面呈現出較高的水平,但在具體實踐層面卻反映出較弱的行為動機和行為效果。通過深入分析發現,企業和高職院校尚未形成伙伴關系,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積極性有待加強,高職院校與企業合作的能力還有待提高。
調研發現,高職院校實施校企合作難點依次是:第一,高職院校與行業企業緊密聯系的組織體系和運行機制需進一步完善,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還有待進一步加強;第二,專業結構需進一步調整優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課程建設工作需進一步加強;第三,教師隊伍雙師素質內涵建設、雙師結構有待進一步提升和優化,高水平的專業教學團隊和有行業影響力的專業帶頭人數量少;第四,體現優勢互補、緊密合作的“校中廠、廠中校”辦學模式需進一步拓展和完善,校內外生產實訓基地建設以及基地的功能有待進一步提升;第五,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還不能完全適應行業轉型升級對高素質高級技能型專門人才的要求,需進一步提高學生職業能力、職業素養、創新精神;第六,高職院校面向交通運輸行業企業開展技術服務的基礎條件仍然較為薄弱,為提供的繼續的類型還不夠豐富,在參與企業技術創新和研發、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有待進一步引導和激勵。
三、關于實施高職院校校企合作的建議
(一)實施以行業引導型的校企合作共建體制機制建設工程
以高職院校合作發展理事會為平臺,積極探索和實踐建立行業引導型政校企合作共建體制和“共謀發展、共管過程、共擔責任、共享成果”的校企合作管理運行機制,落實教師密切聯系企業的責任,實現高職院校專業與地方產業發展對接、人才培養方案與職業崗位互融、教學內容更新與企業技術進步同步,逐步形成校企雙方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合作格局以及共同培養高素質高技能型專門人才的良性機制,真正實現學院辦學與區域建設深度融合,與行業企業發展深度融合。
(二)實施以專業建設結構優化和高素質高技能型專門人才培養為重點的教學質量提升工程
遵循需求驅動原則,通過企業行業院校共建專業評議委員會,做好任務驅動、項目導向課程及課程體系改革,引入行業企業技術(職業)標準共同開發專業課程體系和共享型專業教學資源庫,發揮企業行業在人才培養的目標規格、知識技能結構、課程設置、教學內容等方面的主導作用,建設起一批符合高職人才培養目標要求、適應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并富有特色的系統化課程體系。同時還要準確把握行業企業人才需求“脈搏”,構建企業參與實踐導向的人才質量評價機制,進一步深化訂單培養、工學交替等多樣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以培養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就業和創業能力的高素質高技能型專門人才。
(三)實施以構建專兼結合的教學團隊為重點的雙師隊伍能力提升工程
依托“三層次一網絡”校企合作平臺,以培養教學名師、專業帶頭人和優秀中青年專業骨干為工作重點,繼續完善專業(學術)帶頭人、后備人員的選拔和聘用機制,發揮名師和行業專家在新教師培養、科技研發和人才培養中的作用,構建符合高職教育特點的“科研教學雙強型”的“雙師結構”教學團隊。繼續完善教師下企業制度,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師績效考評細則,建立以更新知識、提高能力為目標的多元化教師教育培養體系,全面提升專業教師雙師素質,建成起一支“能上講臺、能下工地”的、具有崇高的職業理想和較高的職業能力、能夠適應經濟社會建設和學院辦學需要的高素質教師隊伍,使學院教師均達到具有“雙師”身份和“雙師”知識與能力結構的目標。
(四)實施以“廠中校、校中廠”為重點的實訓基地建設工程
根據教育規律和規則,按照“建設主體多元化、運行機制市場化、基地資源共享化、運作管理企業化”的思路,通過校企深度合作的生產性實訓基地(即校中廠)和通過面向企業提供“訂單式”培養、“項目化”合作、技能培訓與技術服務的校外實習基地(即廠中校)來推進“廠中校、校中廠”人才培養模式發展,積極探索課堂與實習地點的一體化,建立健全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的和長效運行機制,同時還要大力發展校內集教學、生產、培訓、職業技能鑒定和技術研發五種功能于一體的校內實訓基地,使之與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的教學模式改革和教學規模相適應,確保滿足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需要,使學院成為企業的人才培訓基地。
(五)實施以技術開發與應用為重點的社會服務能力提升工程
社會服務是高校的基本職能之一,高職院校應充分調動院屬產業發展的積極性,以科技研發和繼續教育“雙基地”為重點,堅持“系(所)企一體”機制,推進“產學研”結合,著力提升學院的科技成果轉化、繼續教育服務、科技普及服務、發展先進、決策咨詢服務、志愿服務等六項社會服務能力,為行業建設提供科技服務和生產服務,做大做強學院的職工培訓和技能鑒定機構。以技術推廣為引領,充分利用學院的人才與技術優勢,構建完善的激勵科研的政策體系,搭建產學研結合的技術服務平臺,在結合區域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基礎上,充分發揮高職院校的技術載體和產業實體的作用,積極開展應用技術研發與推廣,努力形成具有高職院校自身特色的社會服務體系,實現學院辦學理念和手段的全方位創新。
論文相關查閱:畢業論文范文、計算機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行政管理論文、畢業論文
【高職院校校企合作現狀的調查研究】相關文章:
高職院校校企訂單式培訓的實踐意義03-05
校企合作是高職教育的有效途徑論文02-20
高職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措施的論文11-12
高職院校信息化現狀分析11-24
試論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高職德育工作模式探析03-06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