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繼續教育課程問題分析及對策研究
論文摘要:在終身思想的影響和素質教育、創新教育等教育改革的推動下,我國教師繼續教育工程已進入全面實施階段。同時,新課程對教師繼續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我國教師繼續教育課程在課程體系、課程理念、課程結構、課程實施方式等方面暴露出許多問題和不足。文章通過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從推進教師專業化、提高教師創造力、培養教師實踐能力和科研能力等方面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和辦法。
論文關鍵詞:教師;繼續教育;問題研究
一、研究背景
新課程改革正在轟轟烈烈地進行,為教師繼續教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機遇,也提出了嚴峻的挑戰。《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規定:“師范院校和其他承擔基礎教育師資培養和培訓任務的高等學校培訓機構應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目標與內容,調整培養目標、專業設置、課程結構、改革教學方法。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應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為核心內容。”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的順利進行,教師繼續教育必須在培訓理念、培訓模式、培訓方法等方面進行改革。
新課程能否順利實施,關鍵在于教師素質能否適應要求。因為對學校來說,新課程將引發一場教育的重組活動,其中最活躍的因素是人(者、教師、學生)。教師是變化的核心因素,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其作用和身份的轉變是變化的重心。因此,當務之急是加深教師對新課程的理解,提高教師實施新課程的能力和水平,使教師盡快走進新課程。新課程體系在課程功能、結構、內容、實施、評價和管理等方面都較原來的課程有重大創新和突破,這場改革給教師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和不可多得的機遇。同時,新課程對教師繼續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那么,繼續教育到底應該傳遞給學員什么樣的知識和信息?這是在新形勢下進行教師繼續教育首要解決的問題。
無論從課程內容還是從課程理念來看,原有的教師繼續教育課程內容體系尚需重新構建,繼續教育課程的再研究與改革已迫在眉睫。課程改革歷來是教育改革的核心部分,重新合理地研究教師繼續教育課程,使之更好地體現在新的時期的定位與含義,是時代賦予我們的歷史重任。因此,選取課程研究作為教師繼續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突破口是既合目的又合規律的。
二、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教師繼續教育的課程體系主要分為兩大類:一是學歷教育的課程體系,其與全日制高等師范院校的培養課程差別不是太大,一般采取脫產學習、函授、面授等形式學習;二是非學歷教育,以提高教師職業、教學水平為目標的培訓課程體系,在培訓途徑上可以有分層次的短期培訓、專題講座、實地觀摩與學習、廣播等遠程教育。
自1977年以來,教育部門采取多種途徑和形式,狠抓了教材教法過關培訓、專業合格考試和學歷系統進修等師資培訓工作。截至2000年,我國初中專任教師3248608人,學歷合格率為87.08%。這為我國教師繼續教育奠定了基礎,創造了前提。
但在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整個世界正在向知識時代邁進,對人的能力要求越來越高,知識爆炸、信息爆炸使得個人即使窮盡一生的精力也無完各種各樣的知識,知識更新速度在加快。繼續教育、終身教育已在全世界成為共識。這時人類大腦的主要任務不再是記憶,而是尋找聯系,發現問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教育的主要任務不再是為傳授知識而傳授知識,而是為了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新,充分發掘人的潛能,使其得到充分發展。
原來的課程體系培養出來的教師的學識與才能已不能適應現代變化的需要,因此,必須對此進行變革。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教師繼續教育課程體系不科學
目前,不少培訓機構在規劃設計繼續教育課程和教學內容時出現了兩種極端:一是因為強調先進性和科學性,就套用普通高等師范院校學歷教育的模式,即各門課程樣樣齊全。繼續教育是非學歷教育,學員們不可能有充裕的、連續性的時間來完成學業。其帶來的后果是學員往往望“本”興嘆,努力者淺嘗輒止,怠惰者束之高閣。而且,這么多的課程使學員失去自我思考、探究實踐的時間。顯然,這樣的課程體系是不科學的,是徒有形式的。二是因為強調針對性和實效性,就偏離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搞零打碎敲、忽視知識更新和教師素質的整體提高,破壞了培訓的階段性、連續性,使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前后脫節,不成體系。
大量的短期業余教師繼續教育,使得教師身心疲憊,過分統一集中的培訓,也阻礙了教師教學風格的形成。很多地區都是利用教師的雙休日與節假日進行培訓,但由于教師平時的教學工作量就比較大,因此,占用教師休息日引起了大多數教師的抱怨。另外,教師參加培訓多數是由于外部的政策壓力,而教師能否參加培訓要聽從于任職學校的安排。因而被培訓的教師在培訓時間、培訓形式、培訓內容等的選擇上就完全處于被動的地位,加上培訓中教師的絕對權威,又使得整個教師繼續教育過程缺少的氣氛,從而抑制了教師的學習主動性!2,教師繼續教育課程理念落后 現在社會上很多人(包括教師自己)對教師的看法存在三個誤區:一是錯誤地認為學歷與能力等同,教師學歷越高,能力越強。結果造成許多教師拼命追求高學歷,一旦學歷到手便認為可以休息了,不需要有系統地提高進修了。二是錯誤地認為教學經驗與教學水平會同步增長,以為教學時間越長,經驗越豐富,教學水平就越高。這種認識導致了教師間憑年齡論資排輩現象,青年教師難以“后來者居上”。三是錯誤地認為只要不怕吃苦,肯賣力就可以當個好老師怛j。這些認識上的誤區也造成了教師繼續教育課程設置上的偏失。
在這些錯誤的認識中,最普遍的問題就是唯學歷教育至上,由追隨學歷合格到追逐高學歷。不僅是教師本人追求高學歷,而且教育主管部門為了自己的所謂“政績”也是急功近利,熱衷于師資隊伍學歷合格比例和高學歷的教師數量。結果學歷文憑被當作進修的目的去追求,造成了教師教育目的“異化”。
3.教師繼續課程結構不合理
由于受到落后課程觀念的制約,我國教師繼續教育課程結構是很不合理的。在學歷教育中,課程結構基本上與高等師范院校的課程結構相差無幾。盡管強調了教師繼續教育課程的實踐性和性,但由于教學組織起來比較繁雜和困難,以及其他一些因素,很容易流于形式,達不到應發揮的作用。另外,學科專業課程比例過大,這與高等師范院校課程存在的結構比例失調的問題是一致的,占總學時70%的課程是學科專業課程,選修課比例低。從課程的學習要求看,是必修課一統天下,選修課開設得較少,整個課程體系缺乏靈活性。
而在非學歷培訓中,課程內容存在單一化、簡單化、規范化、固定化的模式,缺乏系統性的培訓課程,只是局限于“缺什么補什么”。這種課程設置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由于我國教師進修院校發展較短,學校各方面基礎較為薄弱,因而造成顯性課程剛性十足而忽視了課程理論中重要的隱性課程因素。在教師繼續教育中,創造研究型的學習氛圍是相當重要的,特別是在較長期的教育培訓中,的熏陶與教化是很重要的一環,但這卻很少引起專家、學者的注意。
4.教師繼續教育課程實施方式單一
這里所說的課程實施方式是指具體授課的方式方法。我國現有的教師培訓,往往在倡導先進、科學的教育思想的同時,卻采用了與這些觀念不符甚至是相悖的培訓方式。比如,培訓的目的本來是要提倡和鼓勵學員積極參與的教育觀念,但對教師的培訓卻仍然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而不給受訓教師提供參與的機會;提倡和鼓勵學生主動創造的教育觀念,但對教師的培訓卻仍然沿襲傳統課堂中“教師講學員聽”的模式,教師在培訓中只是模仿培訓者提供的教學技巧,而沒有自己的主動創造。
5.課程設置中缺乏教育教學案例課程
案例教學已是當今世界上風行的一種有效的職業培訓課程,特別是一些大公司、大企業,案例教學已經成為他們提高員工素質和能力的重要手段。對于教育領域來講,案例教學同樣非常重要。教師每天要面對個性差異極大的數十個甚至上百個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有比其他領域更為豐富的個案事例,這些都是寶貴的教學資源。“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各種典型的教育教學案例中吸取經驗、、提高,是教師繼續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目前,我國雖然有一些教師繼續教育機構在教學中穿插了一部分實際案例,但總體上還很薄弱,很多人尚未認識到案例教學的重要性。即使現有一部分案例,也沒能進行細化精琢,典型性、示范性都不強。
三、對策
目前,我國各地區的在職教師培訓大部分還是側重于或學歷補課,重在專業學科領域內的理論傳授,缺乏實踐性教學技能的訓練。在課程設置上未能打破學科界限,依然拘泥于學科范圍內,并不利于教師素質的真正提高。課程改革圍繞著“在普遍達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實現個性的發展”的理念,打破過去以高度統一為特征的、充滿確定性的基礎教育課程結構,很有創意地設計了基礎教育新的課程結構,如要求學校創造條件設置豐富多彩、課程標準彈性化的選修課程;將綜合實踐活動列入必修課程,以期通過實踐活動來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及創新能力,并培養其責任感。新課程體系課程結構的豐富性和教材的多樣性為教師教學提供了廣闊的創造空間,為滿足學生的個性發展創造了較好的環境,同時也要求教師增強應變能力Hj。鑒于此,《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指出:“教師進修培訓機構要以實施新課程所必需的培訓為主要任務,確保培訓工作與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推進同步。”筆者認為,教師繼續教育課程調整應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1.從推進教師的專業化進程著眼,增加教育課程
教師專業化的基本內容是:要有規定的學術水平和學歷要求;有特殊的能力特征和職業特征、人格特征要求;有相應的制度保證,如教師培養制度、教師資格證書制度等。教師繼續教育應當為推進教師的專業化進程服務,培訓院校應增加教育課程,讓學員了解和實踐發展的最新成果,了解教育發展的需要,樹立教育改革的責任意識,將系統的現代教育理論、思想轉化為個人的教育理念、專業精神。
2.從培養和提高教師的創造力著眼,增加創造性課程
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教師不僅是課程的執行者,而且是課程的設計者,他們應該創造性地詮釋課程,參與制定課程。因此,培訓院校在教師繼續教育中,應重視培訓學員的創造力,引導學員參與課程過程,樹立以人為本、以學員為主體的新培訓觀。要組建教師繼續教育課程研究專家組,專家們應在進行新舊教材的對比、掌握好新教材特點的基礎上,精心進行創造性教學內容的設計。培訓院校在開發和構建創造性課程體系時,應注意五個問題,即變知識教育為學力教育,促使教師進行創造性學習,對教師進行創造能力的培養,重視對教師進行創造教育,對教師進行科學的創新思維的教育。處理好五個關系,即與綜合教育的關系,科學素養與人文素養的關系,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的關系,繼承與創新的關系,同一性與多樣性的關系。
3.從培養教師的實踐能力著眼,增加方法論或教育技術課程
以往的教師繼續教育只注重理論知識,忽略對方法和策略的培訓;A教育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繼續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解決新課程實踐中的問題,堅持面向實際,把理論指導實踐與實踐豐富理論辯證統一起來,使教師的理性認識和思想觀念變得更加充實和豐滿,富有活力,并產生效用;同時,也為教師的智慧成長和才能發展增添營養。因此,培訓院校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理論向實踐轉化的中間環節,加強關于理論知識如何應用于教學實踐的培訓,以培養學員的實踐能力。這就需要增加方法論或教育技術課程,如教學設計方法、案例分析技術、運用信息技術和評價技術等課程。尤其應重視教學設計方法課程,它主要包括多媒體組合教學設計、網絡環境下的教學設計等。
4.從培養教師的科研能力著眼,增加科研課程
“教師即研究者”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理念。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的素質不僅包括知識經驗和教育教學技能,還包括科學研究和探索的能力,只有研究型的教師才能勝任教育改革和創新的重任。教師繼續教育中增加科研課程,要重視八個方面的問題:(1)組織學習現代教育理論,幫助學員破除教育科研的神秘感,樹立全新的科研意識,促使他們由教書匠向專業的教育家轉變。(2)培養科學態度和科學,使學員養成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不斷追求的進取精神,激發他們的探索、創新的欲望。(3)普及教育科研的基本知識和方法,指導學員深入進行教學改革實驗,提高教育科研能力;使學員掌握研究方法,收集和分析資料,研究,整理與歸納信息,得出科學的結論;使學員提高發現問題的能力、明確問題的能力、提出假設的能力、驗證假設的能力和成果表述的能力等。(4)指導學員選擇科研課題。如幫助學員從教育實際需要中發現和提出問題,從自己感興趣的問題中選定課題,從教育部門或教育科研部門的課題規劃、課題指南中確定課題。(5)指導學員結合日常教學工作開展科研,促進教研相長。(6)幫助學員形成指導他人進行研究的能力,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不僅要求中小學教師自身具有研究能力,而且要求他們能夠組織學生開展研究活動。(7)組織開展中學教師間的教育科研合作,全面提高全體中學教師的科研素質。(8)對學員已經開展的科研課題作出科學的評估,能在和評估中發現問題,以便對教師的科研方向、科研方法和目標進行一些指導和修正,使他們的教育科研具有解決實際問題的針對性和不斷開展的持續性。
總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我國適應新世紀需求的一項創新性系統工程,通過對教師繼續教育課程與實踐的研究,希望能夠對培訓者實施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繼續教育培訓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使教師在接受繼續教育培訓后,轉變教育觀念,變換教師角色,增進教育教學技能。
論文相關查閱:畢業論文范文、計算機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行政管理論文、畢業論文
【教師繼續教育課程問題分析及對策研究】相關文章:
企業員工培訓的問題分析和對策研究論文03-01
大學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和對策的研究分析11-15
教學的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11-14
課程資源的問題與對策論文02-27
企業員工培訓問題與對策分析03-27
護理記錄中存在問題分析與對策11-14
國企薪酬管理問題及對策分析論文02-26
大學生創業問題與對策分析12-11
閥門泄漏的問題及設計對策分析論文02-24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