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學生環保素質培養的思考與實踐
論文摘要:提高環保素質已成為對當代高職院校學生的必然要求。高職院校應從德育、專業教育、校園文化及社會實踐等多個方面綜合著手,合力培養高職學生的環保意識和技能,提高學生的環保素質,為我國環保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論文關鍵詞:高職院校;學生;環保素質;培養
提高高職學生環保素質的重要性
提高環保素質是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經過三十多年的高速發展,人民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在改造自然、發展生產、推動社會進步的同時,也存在著大量不科學、不協調的開發利用,導致環境惡化和污染加劇,2006年,全國廢水排放總量為536.8億噸,二氧化硫排放量為2588.8萬噸,煙塵排放量為1088.8萬噸,對人民健康乃至生存造成了嚴重威脅。為了保證我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環境保護法》規定:一切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并有權對污染和破壞環境的單位和個人進行檢舉和控告。原國家主席胡同志同志在中共會議報告中更是明確指出: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關系到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和中華民族的生存與發展。必須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放在工業化、現代化發展戰略的突出位置,落實到每個單位、每個家庭。因此,提高全民族的環保素質,成為我國經濟和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
提高環保素質是對高職學生的必然要求大學教育是培養青年人才的重要途徑,是青年成才的基礎,大學生是今后我國現代化建設的主力軍,其所具備的素質對我國現代化建設將產生深遠影響。高校只有把環保教育融入學校的教育工作中,努力培養大學生的環保素質,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環境道德價值觀,具備良好的環保意識,才能為我國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大學生作為尚未正式步入社會的一個群體,其行為習慣、價值觀等都沒有真正形成,仍具有較強的可塑性。高校務必要抓住大學生這一時期可塑性強的特點,充分利用大學生在校學習的幾年時間,將環保教育滲透到學校教育的方方面面,通過多種途徑塑造、培養、提高大學生的環保素質,幫助大學生形成正確的環境道德價值觀。高職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一個類型,已經占據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2008年,全國高職畢業生接近270萬,其中50%以上在企業一線從事著與專業相關的工作。高職教育培養的是高素質、高技能的學生,高素質、高技能既是培養目標,也是對高職學生的必然要求。高素質必然包括環保素質,要求學生在日后的學習、工作、生活中注重環境保護,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積極宣傳環保知識,倡導、實施各種節能減排措施,主動與各種污染、破壞環境的行為做斗爭。高技能不僅包括對具體工作能力、工作成效的要求,也包括對環保的要求。高職學生今后主要是在各個企業的一線工作,大多數企業的主要污染往往產生于工作一線,各種節能減排措施也需要通過一線員工落實。在工作中,如果技能水平不夠,不僅影響工作成效,而且也會導致更多的污染和浪費,從而與環保的要求背道而馳。相反,如果通過技能水平的不斷提高,幫助企業改進生產,減少污染,不僅可以起到節能增效的作用,也可以為環境保護做出自己的貢獻。
提高高職學生環保素質的途徑
將環保教育融入德育工作中環保教育應當是高校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當代大學生環境道德水平和思想境界的重要途徑。在高校的德育工作中,應增加環保教育的內容,如開設環保內容的講座,設置環保知識選修課,組織環保類社團等,以增強大學生對環境保護的理性認識,為提高其環保意識、增強環保技能奠定思想基礎。還應將環保教育融入國情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之中,促使大學生主動了解我國的環境形勢和資源狀況,激發當代大學生的時代責任感,引導他們正確認識我國經濟增長、生產生活與資源環境之間的內在聯系,全面理解可持續發展的涵義,真正將環保意識內化為自身素質,承擔起環保職責,自覺地抵制污染,杜絕浪費,為環保事業做出貢獻。
將環保教育滲透到專業教育中專業教育是高職學生學習知識、掌握技能的關鍵環節,應將環保教育滲透到理論教學和實驗實訓過程中。在講解每一個章節、每一個知識點的時候,要注重專業知識與環境保護的有機結合,在講解工藝路線選擇優化、設備選型等內容時,更應以環保作為核心指標,通過這些教學手段,使高職學生在學習中養成重視環保、關注環保的良好習慣。在將環保教育貫穿于實驗實訓時,一要培養學生的環保技能,能正確使用各種節能減排設備和各種環保設施;二要注重實驗實訓的設計、規劃,從源頭上杜絕浪費,減少污染;三要注重三廢的收集、處理,不能隨意排放,污染環境;四要注重對學生技能的培養,規范操作,杜絕各種不良習慣和錯誤操作,指出各種錯誤的嚴重后果;五要將學校的實驗實訓與企業的實際生產結合起來,幫助學生盡量縮短適應企業的磨合期,指導學生立足于環保進行改造設計,促進節能減排。通過這些教學手段,使高職學生在走上工作崗位后能夠正確操作、合理設計、加強環保。
通過校園文化建設培養學生的環保素質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愛護環境、保護環境的文化氛圍,通過環境育人、文化育人提高學生的環保素質。一方面,要加強硬環境的建設,從學院的整體布局、建筑造型、色彩、視野與建筑的協調性以及校園綠化美化、室內布置、校園衛生等方面著手進行合理設計和科學規劃,創造優美的校園環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行為習慣,提高環保意識;另一方面,要加強軟環境的建設,注重通過學院的宣傳標語、書報畫廊、圖片、板報、報告會、演講、講座等方式積極宣傳環保知識,提倡環保行為,在校園里開展各種類型的環保活動,吸引廣大學生積極參與其中,使學生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提高環保素質。
通過社會實踐提高學生的環保素質社會實踐是大學生接觸和了解社會的重要途徑。通過社會實踐,大學生能夠更正確地了解社會,了解環境,可以看清楚我國過去的生產生活方式究竟對自然環境產生了怎樣的影響;通過社會實踐,大學生可以加強與群眾的溝通,了解老百姓對身邊環境變遷的想法、對環保的認識;通過社會實踐,可以廣泛宣傳環保知識,開展環保教育,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環保習慣;通過社會實踐,可以更早地將專業知識與環保事業相結合,促進環保事業發展,提高專業水平。總之,通過社會實踐,可使大學生主動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環保素質,真正實現全面發展。
培養高職學生環保素質的實踐探索
開設環保類課程、講座、社團我院制藥、化工、材料等系多年來為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制藥、生物、化工、新材料等行業培養了大量實用型人才,在人才培養工作中,我院非常重視學生的環保素質培養。為保證各個專業的學生都能具備較高的環保意識,我院在各專業的課程體系里都設置了專門講授環保知識的課程,如《環境保護概論》等。同時,我院長期開設《環境保護》公共選修課,每學期都針對社會熱點開設多個講座,對全院學生宣傳、講授環保理念和環保知識。為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環保實踐能力,我院堅持開設“環境監測”、“水污染防治”等社團,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實踐機會。
在專業課程中貫穿環保素質的培養在專業課程特別是實驗實訓課程中貫穿學生環保素質的培養,一直是我院的教學重點。我們堅持做好以下幾點:一是要求專業課程教學在涉及工藝路線、設備選型時,注重講授環保因素的影響,并且在教案中有所體現;二是在實驗實訓中重視排污問題,要求將所有廢液分類收集,為環保處理打好基礎;三是要求學生在實驗實訓前對本次實驗實訓的物料耗用、產生污染的情況進行預估,實驗實訓結束后在總結報告中通過數據計算、操作步驟分析等方法提出重點針對環保的改進意見;四是要求學生對分類收集的廢液提出自己的處理意見,并有選擇地嘗試實施;五是在完善實驗實訓條件時,注重結合企業實際生產,并與部分企業共建實訓基地,幫助學生盡快適應企業環境,使學生在上崗前具備一定的環保素質。
通過德育、校園文化建設、社會實踐等方式培養學生的環保素質我院一貫要求學工、宣傳等部門重視學生的環保教育工作,堅持每年至少開展一次以環保為主題的專題教育活動;我院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融入了環保因素,在校園、宿舍、實驗實訓室等各個場所都可以見到宣傳環保的標語;我院制藥系每年6月份都要組織開展“世界環保日”環保宣傳活動,積極參與常州市“保護母親河”環保實踐活動,每年暑期開展的環太湖環保社會實踐活動更是多次受到省市表彰,這些工作都不斷地促進了我院學生環保意識的提高、環保技能的掌握、環保素質的養成。
我院學生在畢業走上工作崗位后,不但具備較高的職業能力,而且具有較高的環保素質,受到企業歡迎。已有數位畢業生在工作中對崗位上的工藝路線、操作規程、三廢排放、廢棄物回收處理等內容提出了修改意見并被企業采納,這樣做不僅幫助企業降低了成本、減少了污染,也為祖國的碧水藍天做出了貢獻。我們將進一步貫徹國家有關方針政策,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不斷加強大學生環保素質,為我國的環保事業出一份力、添一分彩。
【高職院校學生環保素質培養的思考與實踐】相關文章:
論述高職院校如何培養高職生的技能素質12-07
淺析高職院校有效開展學生創新素質教育的探索與思考論文03-10
高職院校藝術素質教育模式的研究與實踐11-24
試析培養高職學生職業能力的思考11-14
探究如何培養高職院校學生體育行為12-11
關于高職院校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策略12-11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