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法律基礎課的教學效果
論文摘要:法律基礎課是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之一,是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法制教育的重要途徑,中職學校應重視對學生進行法律基礎知識教育和普及。本文對如何充分發揮法律基礎課思想教育功能、提高其教學質量進行了探討。
論文關鍵詞:法律基礎課;法制教育;重要意義;學習興趣
在現代社會,法律素質是社會成員必須具備的綜合素質之一。法律基礎課是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學生進行法律基礎知識教育和法制觀念教育的一門必修課。它涉及的知識面較廣,概念性較強,與生活關系密切,新形勢下加強學生法制教育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為了使本課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現結合筆者多年的教學經驗談幾點體會。
正確認識法律基礎課的重要意義
近年來,未成年人犯罪已成為繼環境污染、吸毒販毒之后的第三大世界性難題。涉嫌犯罪的青少年大多文化素質低下、法制觀念淡薄,平時對法制不夠重視。有關調查表明,正處花季的17歲是危險年齡,正成為犯罪高發期。高中階段正是青少年學生世界觀、人生觀逐步形成的關鍵時期。如果不學習一些法律基礎知識,必定會影響他們的法律意識形成。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認為:我自己守法就行了,法律也不能拿我怎么樣。其實這是完全錯誤的想法,因為如果你不了解法律怎么知道什么行為是合法的?也許不知不覺就做了違法的事,所以不學法、不懂法,也就談不上遵紀守法;再者,就算自己守法,不代表別人的行為不會侵害到你的權益。這時候你就需要通過合法的途徑維護自己的權益,不了解法律常識怎么行?
法律在一些人的心目中仍處于可有可無、無足輕重的地位,有些學生覺得法律離自己比較遙遠,“法律于我何干?學法律干什么?不犯法就行”的想法恐怕也不是少數學生才有的,F實生活中,我們身邊不乏一些雖有理但卻不知怎樣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最終吃虧上當或走上歧途的事例。因此,應加強對學生的法律教育,使他們具有較強的法律知識水平和法律意識水平,建立起法律神圣不可侵犯的信念,自覺遵守法律,自覺維護和捍衛法律的尊嚴,進而使校園形成一種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
重視緒論課教學
法律基礎知識在初中課程里略有涉及,有些學生對“重炒舊飯”不以為然,還有些學生對理論知識提不起興趣和學習熱情,課后知識記憶不牢,所以學生在學習時普遍存在無所謂情緒。針對這些情況,第一節課尤為重要。俗話說,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首先必須上好第一節課即緒論課,為日后的順利教學奠定基礎。第一次課除了介紹本課程的安排和以往一些考試情況外,要重在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其入門欲望,使他們對后面知識學習充滿期待,對學習這門課程充滿熱情,從而樹立對本課程的積極學習態度,堅定學好本課程的信心,為日后的學習奠定思想基礎。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緒論課教學的基本要求是:首先,在備課時,以教學目的為中心,搜集素材,合理選擇教法,認真充分備課,做到胸有成竹。同時,應通曉教材全部內容,以便熟練運用教材。其次,開講要引人入勝,懸念迭起。針對學生第一節課常有的好奇心和獵奇心理,可以提出問題:“當面對物質的誘惑時,你會不會產生據為己有的欲望?當面對鮮艷的刺激時,你能不能抑制往青春的沖動?當面對暴力時,你會不會手足無措?當面對傷害時,你會不會束手無策?”讓學生充分交流、各抒己見,以便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然后再逐一講解,從而使學生覺得既熟悉又新奇,于是追求新知識的愿望油然而生。同時,再次強調學習法律知識的重要性,法律能給人以安全的指南;作為新世紀的青少年,應該懂得用法律規范自己的行為,懂得合法合理、適時適度地處理學習階段的問題,知道用什么方式、通過什么途徑去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合理應用案例教學法
法律教育與法治實踐聯系密切,源于法治實踐的案例在法律教學中被廣泛運用。案例教學法是法律教學中最具特色、最有優勢的教學方式。案例既是法律學的重要手段,也是法律教學的重要內容,缺乏案例的法律教學是不完整的。恰當運用案例,能幫助教師闡明問題,突破講課的重點、難點、疑點;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思考的積極性,幫助學生系統掌握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概念,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改善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
要真正實現案例教學法的優勢,關鍵在于對其正確把握并合理應用。例如,在講到“正當防衛”這一知識點時,可以先介紹法律規定。根據我國刑法第二十條規定,正當防衛是指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采取的旨在制止不法侵害而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未明顯超過必要限度損害的行為。然后說明其具有的五個特征:(1)防衛意圖是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2)防衛起因是不法侵害的發生和存在。(3)防衛對象是不法侵害者本人。(4)防衛時間是不法侵害正在進行之時。(5)防衛限度是沒有明顯超過必要限度且未造成重大損害。同時強調這五個特征也是構成正當防衛的五個必要條件,即主觀條件、起因條件、對象條件、時間條件、限度條件。重點是要對各個條件分別舉實例加以分析說明,以加深學生對該法律概念的正確理解和把握,以便日后在現實生活中真正懂得評判是非、合理應用。
發揮多媒體技術的輔助作用
在對一些理論知識的教學過程中,有時教師只用語言很難把學生帶入愛聽愛學的氛圍中,即使學生聽了,其理解或記憶效果也不深刻。這時,針對學生易受聲音、圖像感官刺激的心理特點,教師可將多媒體信息技術融于教學,適時播放相關視頻片段,利用視覺形象把學生帶入一個全新的知識殿堂,使教學的表現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樣化、視覺化。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圖文并茂、聲像并舉、能動會變、形象直觀的特點為學生創設各種情境,激起學生各種感官的參與,調動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激發學習動機,從多角度挖掘他們的潛能,達到使學生能感興趣,“自我激活”的效果。這就需要教師在上課前,有意識地搜集學生感興趣的、對教學有幫助的視頻素材,使課堂教學形象、生動,從而提高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并更好地領悟知識。比如,在講到憲法賦予每個公民享有的人身權利時,可放一個相關片子——《“小偷”之死》,形象直觀地讓學生明白:小偷雖然是犯罪嫌疑人,但也有自己的人身權利,抓小偷是見義勇為,但抓住小偷后怎么處理不歸個人管,應馬上送公安部門處理,而不應動手打他。市民仇恨小偷的心態可以理解,但毆打等暴力行為,如果不屬于正當防衛,就觸犯了法律,情節嚴重的會構成犯罪。試想一下,是非善惡的觀念如果演化成暴力,像視頻中把小偷打到河里淹死或是把小偷綁在太陽底下暴曬等,這樣是非善惡就顛倒了。當然,小偷要為自己的偷竊行為承擔法律責任。
法制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遵紀守法是我國21世紀創新型人才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法律知識教學是培養學生法律意識、法制觀念的必要手段。教師在法律基礎課的教學過程中,要經常注意到這門課的特點,注重它的現實意義,應當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優化教學過程,從而更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法律素質,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
【如何提高法律基礎課的教學效果】相關文章:
如何提高課堂數學教學效果?11-17
談提高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效果的探索11-18
淺談如何提高英語大班教學效果03-29
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果02-21
如何提高普通高;@球選項課的教學效果11-17
談如何提高職校政治課的教學效果11-17
提高學困生數學教學效果02-22
如何提高中職學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水平11-19
淺談高校教師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11-18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