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怎樣上好幼師計算機課論文
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 計算機已成為日常生活及各個行業不可缺少的工具, 計算機教學也就成為各個學校的基礎課程,作為一名幼兒師范學校的計算機教師在多年的教學工作中,我也積累了一些教學經驗,希望與大家分享。
一、根據學生特點,將抽象的計算機理論知識
轉化成學生可以理解的具體的生活常識進行講解,增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近年來, 因為大學擴大招生, 中考后大部分學生選擇了高中, 幼兒師范的學生大多數是中考成績 300 分左右的農村孩子,她們學習成績不太好,理解能力較差,純粹的理論課對于她們有一定的困難。因此在教學中我盡量用大家能夠接受的、可以具體化、生活化的事例進行教學。 在講解第一章“計算機工作原理”時,剛開始我只是告訴同學們“程序或數據是由輸入設備(鍵盤、鼠標)輸入電腦,并將數據存放在存儲器中, 然后將這些數據送到運算器中進行運算,之后再將結果返回到存儲器中,最后由輸出設備(顯示器、打印機)輸出,控制器在整個過程中都在發出指令,協調各部門工作。 ”這樣講解之后幾乎沒有幾個能夠明白的。 經過思考我改進了教學方法,講解這一課時我將人比作一臺超級計算機,而人的眼、鼻、耳等就是各種“輸入設備”,人的手、口等是“輸出設備”,而人看到、聽到、聞到、感覺到的一切都可以看作“數據”,人的大腦相當于“主機”,包括“內部存儲器(大腦的記憶部分)、運算器(大腦的分析部分)、控制器(大腦的指揮部分)”,而書本等可以看作是“外存”。
而人作一道數學題的過程就是電腦的工作過程,人用眼睛將題目內容“輸入”大腦(存儲器),經過大腦(運算器)分析得出結論(當然會將結果存放于大腦),最后由手將結果輸出也就是寫在本子上,當然在整個過程中都離不開大腦的控制、協調。 通過這樣講解之后,大部分同學對計算機的工作原理有了初步的認識,取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再比如:在講“文件及文件夾”的操作時,為了讓學生理解“文件”與“文件夾”的區別,我用書包、文具盒比作“文件夾”,用書本、鋼筆等比作“文件”,形象地說“文件夾”就是用來放“文件”的。講解新建文件夾時, 引導同學們建立如下文件夾體系:“書包”;“書包”里建立文件夾“大包”、“小包”、“側包”;“大包”里再建立文件夾“文具盒”。 之后講解文件的建立時,在文件夾“大包”里建立Word 文檔:“語文書.doc”、“數學書.doc”,在“文具盒”里建立“鋼筆.txt”、“橡皮.bmp”等文件(當然也可以建立其它類型的文件)。通過這個樹型結構的建立,讓大家進一步理解文件夾里既可以有文件夾也可以有文件。講解文件及文件夾的移動和復制時,將“文具盒”從“大包”移到“小包”時,只是“文具盒”的位置發生變化,這叫移動。假如我有孫悟空的本領能將物體由一個變成兩個甚至更多,這時就是復制,復制后如果在不同的文件夾里可以與原來的文件(夾)同名,如在同一個文件夾里則不能同名,就像一個媽媽的兩個雙胞胎兒子,一個叫大毛,一個叫二毛,這樣媽媽才能分清,否則不管是媽媽還是孩子都容易混亂,計算機也是如此。
在講解文件及文件夾的刪除及回收站的操作時, 將文件(夾)刪除就相當于一件物品準備作為垃圾扔掉,通常將硬盤上的文件(夾)刪除時,首先,將該文件(夾)放入回收站,就像將廢物先放在室內的垃圾桶。如發現扔在垃圾桶的東西仍有用處時可以及時取回,回收站的作用和室內垃圾桶是一樣的,如果被刪除的文件(夾)仍在回收站也是可以隨時恢復的。講解同一類型的操作時,盡量使用同一操作方法,比如文件及文件夾的操作,我通常主要講解右擊的方法,通過右擊在快捷菜單中選擇相應的命令,當然也會講解菜單的使用。
二、根據課程特點,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計算機是一門以實踐為基礎的學科, 對剛剛系統學習的初學者更是如此,所以上機操作是計算機課的重要組成部分。 學生只有親手實踐,不斷自己動手才能真正提高計算機操作水平。 這就象一個要學習游泳的人,只是在岸邊學習游泳理論、姿勢及游泳技巧,而不下水實踐,那就永遠也不可能會游泳。為了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我在講解操作性較強的課題時,一般采取四個步驟。比如在講解 Word 中的“字符格式”的設置一課時。 第一步:展示效果。 我先給同學們展示兩段相同的文字,例如:“字體五號、加粗、傾斜、加下劃線……”,只是第一段對文字設置了相應的“字符格式”,而第二段沒有。 第二步:具體講解。 對照第一段的格式講解通過格式工具欄和格式菜單兩種方法對第二段設置同樣的格式,并一步步演示給學生看。 第三步:親自實踐。講解完成后我將剛才的兩段文字通過多媒體教學系統分發到各個學生機,讓同學們親手設置完成任務。 第四步:加強鞏固。 我會在同學們完成第一個任務之后再給她們發送類似的任務,讓同學們反復操作,最后達到人人都能熟練掌握的程度。 三、積極引導,培養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創造是發展的生命,沒有創造就沒有發展。 雖然我們的學生是所謂的“差生”,但只要引導正確,精心設計,還是會迸發出許多意想不到的創新的火花。每次完成一個軟件的教學任務之后, 我都會布置一個自由創作的作業,并留出一次課的時間讓大家完成,然后在下課前進行展示評比。 例如,講解完 powerpoint 之后,我布置了一個作業,讓同學們自己設計并完成一個 ppt 演示文稿,內容不限。 有的同學制作了漂亮的電子賀卡,其中還加入了自己的照片,大部分同學都制作了幼兒園課件。 我給了她們兩個星期的準備時間,同學們就積極的行動起來,有的從網上下載各種素材,找不到的素材甚至有同學自己動手繪制用手機拍下來傳到電腦上使用。 最后,同學們設計制作出的課件還真是有模有樣。 當然在具體創作的過程中,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但通過同學之間的切磋,老師的指點,最后都一一解決。通過這樣的創作課,不僅大大提高了學生的操作能力,合作能力,更培養了她們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她們的創造能力,取得了極好的效果。
四、培養學生良好的上網習慣,讓學生上健康的網、健康地上網。
毫無疑問互聯網可以開闊青少年的視野, 可以加強青少年與外界的交流,拓展了青少年教育的空間。 但我校有很大一部分學生在入校前就經常出入網吧,或者通過手機上網,她們上網主要是玩游戲、聊天,有的學生沉迷于網絡的虛擬世界不能自拔,我校曾經就出現過學生通過網聊而讓網友欺騙的事件。 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上網習慣也成為我們計算機老師責無旁待的任務。
我在講解 Internet 基礎這一章時,積極引導孩子從網絡中吸收有益的知識,使之無暇理會也不愿去理會網絡中無益的東西;給同學們介紹一些大型知名網站及站。讓她們認識到上網不僅是游戲和聊天,上網最主要是可以通過網絡學習、提高自己,通過上綠色網站,讓自己成為一名知識豐富的合格幼兒教師。
五、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從而提高計算機教學水平。
計算機是一門不斷發展變化更新的課程,計算機的軟、硬件在不斷地更新,而且速度之快是其它學科無法比擬的。 同時教學中遇到的問題也在更新,作為一名計算機老師我養成了不斷學習的好習慣,主要通過網絡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經常和其他老師進行交流,從而不斷提高教學質量。以上幾點,只是我在教學中的一點粗淺看法,還望大家多多指正批評。
【淺談怎樣上好幼師計算機課論文】相關文章:
淺談怎樣才能上好一堂課論文12-01
如何上好計算機課程的實踐課12-12
淺談如何上好語文閱讀課11-22
淺談教育論文的寫作11-20
淺談修改論文的常識12-08
淺談問題設計論文02-24
淺談如何修改論文03-21
計算機課程教學模式探析論文03-15
成人計算機課改教學論文02-27
職教計算機課改意見論文02-18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