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生產性服務業促進區域經濟增長的研究論文
一、引 言
H. Greenfield(1966) 在研究服務業及其分類時最早提出了生產性服務業①,此后Browning和Sin-gelmann(1975)、Marshall(1987)、Martinelli(1991) 等又從不同角度闡述了其概念以及所涵蓋的服務類型②。目前,學術界對生產性服務業仍沒有形成統一的認識和界定,國內學者李江帆和畢斗斗(2004) 提出生產性服務業是指那些主要為滿足中間需求向外部組織的生產活動提供中間投入服務,并進行商業運作和進一步生產的行業,其目的不是用于滿足最終直接消費和個人需要③。
隨著全球經濟競爭加劇,一國經濟發展亟需轉變增長方式,在此背景下通過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經濟持續快速增長成為主流發展范式。自上個世紀50年代以來,發達國家經濟發展的顯著特點之一就是生產性服務業逐步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和源泉④,同樣的,近年來我國服務業增長速度明顯加快,尤其是生產性服務業保持快速增長勢頭。這也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
現有文獻大都從理論和實證等不同角度研究生產性服務業對區域經濟或制造業發展的促進作用。但對生產性服務業作用于區域經濟的路徑關注不夠,尤其生產性服務業是如何作用于區域經濟的? 其內在機理是什么? 為了解開生產性服務業和經濟績效之間的“黑箱”,本文以山東省作為考察樣本,通過建立計量模型實證研究生產性服務業對區域經濟的作用路徑。
二、相關研究述評
。 一) 生產性服務業與區域經濟增長的關系研究
已有研究表明生產性服務業與區域經濟有顯著相關性,表現為對區域經濟增長具有積極作用,作用方式呈現直接性、間接性和多樣性等特點。Harrington(1997) 研究認為,生產性服務業一方面有利于改善勞動就業、增加稅收和財政收入; 另一方面能使區域內企業生產效率和競爭力得以提升,表現為一種市場外部性①。Hansda(2001) 則利用投入產出法以印度1993年- 1994年的數據為樣本分析了服務導向型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②。
國內學者劉書瀚等(2011) 基于上海和香港的實證研究得出生產性服務業能夠優化區域經濟的產業結構,增加區域整體就業水平,提高區域經濟的核心競爭力③。朱智文等(2013) 對甘肅省生產性服務業發展與經濟增長關系進行實證研究,發現甘肅省生產性服務業與區域經濟高度正相關關系④。
。 二) 生產性服務業與區域制造業的相互作用關系
生產性服務業是從制造業企業內部的生產服務部門垂直分解出來的新興產業。國內外學術界對生產性服務業與制造業的互動關系的研究頗豐,已有研究主要從供求、互動和融合等理論層面進行分析⑤。Macpherson(2008) 通過對紐約科研儀器供應企業的研究,發現科技型企業表現出對生產性服務業需求越來越顯著的態勢⑥。Vandemerwe和Rada(1988) 提出了企業服務化的概念,指出了制造業服務化的發展趨勢⑦。
國內學者高覺民等(2011) 以我國2000年- 2007年省級面板數據為樣本對生產性服務業和制造業的互動關系進行了實證分析,研究發現生產性服務業和制造業兩者相互促進,且生產性服務業內部各部門與制造業均呈現互動發展關系⑧。此外,周鵬等(2011) 則利用我國1995年到2008年的數據實證了生產性服務業與制造業空間布局升級有顯著相關性⑨。
綜上所述,國內外學者從不同角度,利用不同方法研究了生產性服務業與經濟增長的關系以及生產性服務業與制造業間的關系。但對生產性服務業作用于區域經濟的內在機理涉足不多。本文則基于生產性服務業與制造業的相互作用關系,探討生產性服務業作用于區域經濟的內在機理,即如何通過制造業結構優化來提升區域經濟績效的。
三、實證研究
。 一) 理論假設
作為從制造企業服務部門分離出來的產業,生產性服務業通過把日益專業化的人力資本和知識資本引入制造業,不僅能直接帶動制造業發展,進而促進其結構的優化升級,還能通過制造業的高端化發展間接影響經濟結構的優化和調整。尤其其中的技術性密集制造業是金融、通信、科技研發和商務服務業的主要需求者,因此技術密集型制造業的發展離不開生產性服務業的投入和支撐。
一般來說,技術密集型產業隱含了較多的技術和知識,因此其發展體現了一國或地區的技術水平,也體現了區域經濟的發展程度。先進裝備制造等產業由于其對技術和資本要求較高,能引導生產要素向科技含量高、效益好的部門聚集,對其他產業的技術創新和進步發揮推動作用,進而帶動整個區域經濟的快速增長①。此外多數技術密集型制造企業能積極利用組織內部的研發能力在獲取和吸收外部技術創新知識的基礎上,實現科技創新的常規化和多元化,形成可持續的創新驅動力并發揮對經濟增長的穩定貢獻作用。與此同時,生產性服務業則能為高端制造業的發展和優化提供優越的外在條件和環境,有利于制造企業涉足價值鏈的高端、提升制造業的知識技術含量,進而深化制造業分工,從而為經濟增長提供支撐②。據此提出假設:
H1: 生產性服務業是通過制造業結構優化來提升區域經濟績效的。
技術密集型制造企業往往能利用高端技術,重新整合各種資源進行產品研發和生產,進而深度挖掘區域經濟的發展潛力③。區域經濟要保持快速穩定增長,就必須依靠制造業結構優化,向高端產業鏈延伸,大力發展以知識、技術等要素為核心投入的高端制造業④。另外,近年來隨著我國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制造業結構也持續向化學工業和裝備制造業轉變,且表現為高新技術產業對區域經濟增長的貢獻越來越明顯⑤?梢,技術水平對區域經濟績效至關重要,能直接促進制造業結構優化升級。由此分析,提出假設:
H2: 較高的技術水平正向調節制造業結構與區域經濟績效的關系。
生產性服務業能為制造業發展提供高級生產要素,其所蘊含的人力資本、技術資本和知識資本等高端生產要素能夠推動制造企業的研發活動,有效提升企業的資源配置效率和產品競爭能力,促進制造企業產出穩定增長,進而對區域經濟績效產生顯著影響; 進一步,生產性服務規模的提升及專業化分工的細化,也會通過技術、知識等要素內化實現產業競爭力提升,進而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從而為區域經濟發展助力⑥。據此提出假設:
H3: 較高的生產性服務業比重正向調節制造業結構與區域經濟績效的關系。
基于以上研究假設,本文建立生產性服務業作用區域經濟的路徑模型,如圖1所示,其中箭頭表示變量的作用方向,正負號表示變量的作用效果。
( 二) 變量及數據來源
由前文分析可知,模型主要包括以下變量: 區域經濟績效作為因變量,技術密集型制造業結構作為預測變量,以及技術水平和生產性服務業比重作為調節變量。此外,制造業結構作為生產性服務業的函數,既是預測變量也是中介變量。
產出是生產性服務業發達程度的重要指標,因此選擇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來測度其發展水平。其中檢驗制造業結構中介作用時,選用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金融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等行業增加值作為度量指標; 而分析調節作用時,選取生產性服務業比重( 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 作為測度指標。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國家2002年對國民經濟行業分類進行了調整,造成生產性服務業相關統計口徑出現變化。為了統一時間序列數據,本文采取以下方法進行數據獲。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金融業; 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 涵蓋2002年前后的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以及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 ; 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涵蓋2002年前后的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社會服務業以及居民服務業)①。
研究表明,技術密集型制造業最能體現區域經濟中制造業的發展水平!渡綎|省“十二五”發展規劃》明確指出: 重點發展新能源及節能環保、新材料、新信息、新醫藥及生物、海洋開發及高端裝備制造等行業,同時這些行業都屬于典型的技術密集型產業。因此,本文選取以上技術密集型行業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占全省工業總產值的比重來測量制造業結構。
而對技術水平的測度,目前學術界仍沒有形成統一的權威指標,實際上要找到合適的測度工具是很難實現的②。國內外相關研究通常選用地方專利申請數或授權數來測度區域技術發展水平③。為合理度量區域技術發展水平,本文選取專利授權量的經濟密度( 即年度專利授權量/GDP) 來測度區域技術水平。
目前,已有研究在衡量區域經濟發展水平時多采用人均GDP這個指標,本文也借鑒多數研究選取人均GDP來衡量區域經濟的發展績效。
以上所有變量數據均來自于1997年- 2012年歷年《山東省統計年鑒》和《山東省工業統計年鑒》或經計算整理而得。
( 三) 實證過程
本文首先利用Judd和Kenny(1981) 推薦的分層回歸法④,檢驗制造業結構對生產性服務業與區域經濟績效的中介作用H1; 其次,分別檢驗技術水平和生產性服務業比重對制造業結構和經濟績效之間的調節作用(H2和H3)。進而得出山東省生產性服務業對區域經濟績效的影響路徑和作用機理。
1、制造業結構的中介效應
運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回歸依次檢驗生產性服務業與區域經濟績效的關系模型1(1) ,生產性服務業與制造業結構的關系模型1(2) 以及生產性服務業和制造業結構共同影響區域經濟績效的模型1(3) ,來驗證假設H1,所得結果見表1.
由表1可以看出,通過依次檢驗3個模型,發現模型1(1) 生產性服務業顯著正相關與區域經濟績效(β = 0. 102,< 0. 01) ; 模型1(2) 生產性服務業與制造業結構有顯著正相關關系(β = 0. 145,< 0. 01) ; 而模型1(3) 中制造業結構與區域經濟績效有顯著正相關關系,而生產性服務業與區域經濟績效關系也顯著。據此,可以得知制造業結構在生產性服務業與區域經濟績效中發揮了部分中介效應,中介效應占總效應的比重為:0. 563* 0. 145 /0. 102 = 80% .由于比重相對較高可以認為假設H1得到證實。
2、技術水平和生產性服務業比重的調節效應
溫忠麟(2005) 提出,當自變量和調節變量都是連續變量時,可以用帶有乘積項的模型進行層次回歸來分析變量的調節效應①。本文據此建立層次回歸分析模型來檢驗制造業結構對經濟績效的主效應,以及技術水平和生產性服務業比重對主效應的調節作用。模型2(1) 首先檢驗技術密集型制造業結構對經濟績效的作用; 模型2(2) 和模型2(4) 依次引入技術水平和技術水平與制造業結構的交互項,驗證技術水平對制造業結構與經濟績效關系的調節作用; 模型2(3) 和模型2(5) 則依次引入生產性服務業比重和生產性服務業比重與制造業結構的交互項,來驗證生產性服務業對制造業結構與經濟績效關系的調節效應。所得結果見表2.
模型2(1) 中,制造業結構正相關與經濟績效 (β = 6. 509,< 0. 01) ,表明技術密集型制造業比重的提升,能通過改變制造業結構及增長方式提升區域經濟績效。通過模型2(2) 和2(4) 結果比較,發現模型2(4) 引入技術水平和制造業結構交互項后變大,表明技術水平發揮了調節效應。因此,在高技術水平下技術密集型制造業結構能促進經濟績效的提升,假設H2得以證實。而通過模型2(3) 和2(5) 結果比較,同樣發現,模型2(5) 在引入生產性服務業比重和制造業結構交互項后變大,說明生產性服務業比重同樣發揮了調節效應,表明生產性服務業比重提升可以增強制造業結構優化對區域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因此假設H3也得以證實。
四、結論和啟示
通過以上研究,證實了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能顯著提升區域經濟績效,這與前文所列文獻結論保持一致。同時發現生產性服務業與制造業結構呈顯著正向關系。此外技術密集型制造業由于與技術水平和生產性服務業具有高度的關聯性,能把技術、知識等生產要素物化為高端生產力,從而形成生產性服務業通過制造業結構優化提升區域經濟績效的作用路徑。因此,山東省應加強對現代裝備制造業、新能源技術裝備業、電子信息產品制造以及生物醫藥制造等高端技術密集型產業的投入,充分利用生產性服務業對制造業的融合促動作用,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進而促進制造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從根本上提高區域產業競爭力,實現山東省經濟快速穩定增長。
此外,由于技術水平在制造業結構作用于經濟績效過程中發揮著調節作用,因此隨著技術水平的提升,技術密集型制造業推動區域經濟績效的作用會大為增強。而山東省作為環渤海地區技術市場活躍、制造業高端的區域中心,有條件也應該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提升科技創新水平,推動科技強省戰略的順利實施。
最后,生產性服務業產值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可以體現一國或區域產業結構優化水平,同時由于生產性服務業和高端制造業緊密的關聯性,導致生產性服務越來越多地嵌入到制造業價值鏈中,通過制造與服務的融合發展改善和優化制造業結構,進而促進區域經濟快速發展。因此,山東省應繼續加快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步伐,努力提升其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充分利用生產性服務業與高端制造業的協同,實現區域經濟持續穩定增長。
【山東省生產性服務業促進區域經濟增長的研究論文】相關文章:
城鎮化區域經濟增長質量影響研究論文01-06
區域經濟與生態發展和諧度綜合評判研究論文11-12
研究旅游業的發展與經濟增長的聯系大學論文02-12
營改增下現代服務業稅收籌劃研究論文02-13
航空運輸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的實證研究論文03-09
服務業FDI對中國經濟增長的效應分析12-29
區域經濟企業戰略論文02-27
區域經濟學變革分析論文02-14
技術創新對經濟增長貢獻分析論文02-20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