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古代詩歌教學研究
導語:從新的文化視角出發來理解古詩文,賦予古代詩歌新的時代意義。如將《離騷》編排在“殉道者之歌”專題下,分屬“號角,為你長鳴”板塊,擬通過專題讓學生充分的發掘詩歌中蘊含的時代價值和人文精神。
詩歌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中階段的語文教學中有效的進行詩歌教學對學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詩歌教學有助于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也是繼承傳統文化精髓的必要途徑,同時,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這就對詩歌的選文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1.古代詩歌選文情況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在第二部分“課程目標”中指出“通過高中語文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的學習,學生應該在以下五個方面獲得發展”即積累•整合、感受•鑒賞、思考•領悟、應用•拓展、發現•創新”,F行的蘇教版語文教材必修五冊共選12首古詩文,分別為必修二2首,必修三1首,必修四8首,必修五1首。就所選詩歌的時代看,選擇的是戰國、唐、宋、元四朝,尤其是注重對唐宋時期名家名篇的選擇,共占選文的四分之三,可以看出教材編寫者對唐詩宋詞的熱愛,這是對中華經典文化的傳承。就選編的內容來看注重對名家名篇的選擇,所選的古詩文很好的體現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古代詩歌常識,使學生能夠閱讀淺顯的古代典籍,同時,按專題編寫古詩文,體現了詩歌教學的人文性。從新的文化視角出發來理解古詩文,賦予古代詩歌新的時代意義。如將《離騷》編排在“殉道者之歌”專題下,分屬“號角,為你長鳴”板塊,擬通過專題讓學生充分的發掘詩歌中蘊含的時代價值和人文精神。
2.古代詩歌選文存在的問題
2.1摒棄四言詩
詩歌體式根據不同的標準有不同的分類,本文以詩歌的句式作為分類的標準。在新課標理念的指導下,普通高中到目前為止共有六套教材,在這六套教材中只有蘇教版摒棄四言詩的選擇,未將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選入教材。雖然四言詩在后來逐漸走向了衰落,但是其對詩歌發展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
2.2未形成整體
就詩歌的選編朝代而言,蘇教版古代詩歌選文直接從先秦兩漢時代跳躍至唐代,未編選魏晉南北朝時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如曹操的《短歌行》、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其一)》,這些都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就詩歌的發展史而言,這一時期詩歌的發展,對唐代詩歌也有重要的影響。唐代律詩(近體詩)形成之前的所有的詩歌都稱為古體詩,古體詩的內容和形式都對近體詩有重要的影響,因此,古體詩的“缺席”不利于學生理解掌握完整的詩歌發展歷史。
3.對古代詩歌選文的建議和思考
3.1重視詩歌發展史,編選各個時期的名家名篇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部分指出“學習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學的價值,從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評價其積極意義與歷史局限”。這就要求教材在選文時注重詩歌的發展史,通過精選各個時期的名家名篇,引導學生掌握詩歌發展的整個脈絡,了解詩歌發展的歷史,以及詩歌的風格和流派,使學生形成對詩歌這種文體的整體性的認識。如,可以在選文中增加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名家名篇,讓學生了解這一時期詩歌的特點以及其在整個詩歌發展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3.2調整古詩文編排位置,適當的集中編排
按主題進行單元的編排是蘇教版教材最大的特色,這樣可以充分的體現教材編排的人文性特征,但是這樣的編排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葉圣陶先生曾經指出“時下頗有好幾種國文課本是以內容分類的。把內容相類似的古今現成文章幾篇合成一組,題材關于家庭的合在一處,題材關于愛國的合在一處。這種辦法,一方面侵犯了公民科的范圍,一方面失去了國文科的立場,我們未敢贊同。”以必修三為例,在“殉道者之歌”這一主題下選編了屈原的《離騷》、普希金的'《致西伯利亞囚徒》以及惠特曼的《啊,船長,我的船長喲!》三篇課文,這三篇課文的時空跨度很大,古今中外混雜在一起,這樣給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帶來了很大的挑戰,不利于教學的有效開展。
屈原是我國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其作品以及其人格對后代的詩歌以及詩人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建議和中國詩歌進行有機的整合,讓學生能夠系統的掌握古代詩歌知識,提升語文素養?傊,教材的編寫是為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和學生發展的需要的,蘇教版古代詩歌的選文有自身獨特的優勢,旨在全面的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提高,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需要不斷的研究和調整,使教材更好的服務與教學,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
【高中語文古代詩歌教學研究】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