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

        時間:2024-07-17 17:27:20 教育學 我要投稿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吹秸撐牡纳碛鞍,論文是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一種手段。那么,怎么去寫論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1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以培養與現代化發展要求相適應的人才為目標,全面提升人民的整體素質。當代的小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隨著教育部門對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了一定的重視,但卻不重視對小學教師心理教育能力的培養。因此,提高小學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1.現代小學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存在的主要問題

          1.1教育思想的認識不足

          教育思想的認識不足是當代我國小學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存在的根本問題。由于我國的教育主要是應試教育模式,導致了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一直得不到重視,忽略了小學老師也是實施教學行為與培養小學生心理素質的主力軍。導致了小學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得不到提升,從而影響了學生的心理健康素質。

          1.2職前培養與職后培訓的分離

          在我國的教育事業里,教師的職前培養與職后培養一直都是出現分離狀態。職前培養主要是由師范類學校對教師的前期培養。職后培養是由教師自主進修完成。兩者在行政管理和設置機構上嚴重分離,另外,在培訓計劃上與課程設置上也顯得很不協調。實踐證明,教育教學能力和技巧來源于經驗教師的指導和自身經驗的總結,而教師的職前培養只是教師在從事教育工作中的教學學術和思想準備。因此,職前培養和職后培訓的分離對教師專業的成長起不了作用,也不利于教師心理教育能力的培養。

          1.3理論學習與實踐上的脫離

          近年來,我國教師教育對強調理論知識與實踐統一開始重視,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理論部分的比重還是比較大,在實踐方面也只是強調專業知識的實踐,嚴重忽視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因此導致教師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癥狀嚴重缺乏,使學生得不到鍛煉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在面對學生的心理問題時,往往束手無策,從而使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得不到保證。

          2.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培養的方法

          2.1提高思想認識,增強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培養意識

          開展小學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養工作,必須先提高教師的思想認知,增強教師的培養意識。為此,我國教育部門必須把加大教師教育改革的力度,把小學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培養工作納入基礎教育的師資隊伍的建設目標中,建立完善的小學生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培養體系,強調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培養工作的`重要性,并把這項工作作為教學質量的中心工作。

          2.2統一職前培養和職后培訓,實現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培養

          小學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能力職前培養與職后培訓的統一,是培養小學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有效方法。改變了以往小學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能力職前培養與職后培訓分離的現象,有利于教育部門統一制定目標、充分利用教育人才資源,合理安排培養時間、統籌培養內容、高效率實施培養工作。大大提高了小學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保證了小學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可持續發展。

          3.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全面提高小學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小學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形成與發展,離不開心理健康教育知識,也離不開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活動。在小學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養過程中,都必須將理論知識和實踐活動進行有機結合起來。

          在職前的培養階段,師范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養主要來源于課堂教學這一渠道。通過課堂教學,從而掌握心理學、心理健康學、教育學等基本理論和技能。通過了解自身的心理特點和小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從而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

          在職后培訓階段,小學教師心理健康能力培養的理論知識學習主要集中在心理學、社會學、教育學、教育科研方法等學科方面。要求教師必須具有心理學基礎,懂得掌握學生的基本心理情況、心理輔導以及心理咨詢實用技能,使小學教師具備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實踐經驗,大大提高了心理講課教育能力。

          在繼續教育階段,為了提高中小學教師的心理能力,培訓內容可以向廣大教師,全面介紹各種先進的教學經驗,教師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中小學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所涉及的理論知識包羅萬象,比如:心理學、教育學以及社會學等。為了保證中小學教師擁有豐富的心理科學理論知識,掌握各種心理輔導問題和技巧。學校首先重視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加大宣傳力度,普及心理健康的知識,另外通過各種社會實際活動,比如開展班主任工作的交流以及團日活動等,使廣大教師明確心理健康教育的實際目標,擁有更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實踐經驗,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結束語

          總而言之,中小學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養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我們需要正視培養過程中所出現的各種問題,綜合利用各種教學資源,進行大規模的研究,拓展各種有效的教育渠道,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廣大中小學教師的綜合素質。廣大教師堅持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以滿足中小學心理服務的各種需求,順應知識經濟時代的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1]劉本劍.中小學學科教師學科心理教育能力培養微探[J].當代教育論壇(學科教育研究),20xx,12(02):73-75.

          [2]李照.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特點及其相關研究[D].西南大學,20xx,04(14):45-50.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2

          摘要:

          本文通過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分析以及所面臨的心理問題探究,論述體育教學對促進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發展所起的作用。

          關鍵詞:

          小學生;體育教學;心理健康教育

          小學體育與健康這套教材中給我們一線體育教師明確提出了要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所謂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和不虛弱,而且是要求在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等方面要保持完美的狀態。即健康包括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這就給我們體育教師提出了新的課題:如何在體育與健康教學中提高學生身體健康的同時,通過運動參與和運動技能的學習來增進學生的心理健康是本文探討的主旨。

          一、小學生心理問題存在的原因及狀況

          小學階段是青少年學生身心發展處于一個高速發展階段,特征表現為有較強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渴望獨立的愿望,碰到困難輕易灰心喪氣,不能持之以恒。青少年期還是一個世界觀初步形成時期,對社會和人生有了一定的看法,獨立思考能力有所提高,但有時好高騖遠、愛慕虛榮,碰到挫折也較輕易灰心、泄氣、退縮,甚至有抵觸等逆反心理,還有因課業負擔重,面對父母、老師寄予厚望所形成的無形壓力,很輕易使其在學習、生活以及平時體育活動中表現出一系列的心理問題。如逆反心理、懼怕心理、依靠心理、強迫心理和抑郁心理等。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還與家長、教師及社會的快速發展等有直接關系。如:家長對心理健康問題的回避、恐懼心態,缺乏科學認識;教師對學生心理健康意識淡漠、忽視對學生健全人格品質的培養。社會變革及傳統習慣的矛盾致使青少年的心理問題的產生遠比健康教育的發展來的快,特別是留守兒童和貧困家庭學生。

          二、小學體育教學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

          (一)從科學角度講,學校體育與心理健康聯系密切

          學校體育課程中蘊含著許多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可見體育教學對提高小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具有極重要的作用,體現了小學體育課程的價值。

          (二)現代學校體育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技能

          增強他們體質,而且還要通過體育運動將健康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和生活方式傳授給學生,幫助學生學會做人,求知、健康、審美、生活、創造,促進學生身體全面發展,提高學生心理素質水平,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體育習慣,促進學生個體社會化。

          三、如何通過體育教學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一)每個學生的心理活動都會隨著課堂氣氛的改變而變化

          由于課堂上突發事件或意外導致目標沒有達成,這樣會讓學生情緒產生震動,體育課堂教學心理氣氛的優化可以發揮其愉悅和調節的作用,使集體的情緒處于適度的亢奮狀態,每個成員在認知上相近,情緒上相融,心理上互動,課堂氣氛活躍,教與學,練的情緒高漲,學生處于積極的心理狀態之下,認知操作能力得到充分發揮和提高,學、練效果達到了最優化。

          (二)正確認識體育教學與心理健康的關系

          1.良好的體育教學可以增進學生心理健康,心理學家羅杰斯指出:“創設良好的教學氣氛,是保證有效進行教學的重要條件,而這種良好教學氣氛的創設又是以良好的人際關系為基礎或前提的!愛是學生基本的心理需要,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真誠地關心、愛護、鼓勵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就會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就可以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師生雙方就能敞開心扉,無拘無束地進行交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通過體育教學可以創設愉悅的樂學環境,教師的心理狀態和情趣影響著整個課堂氣氛。教師若能用真誠的微笑、友善的目光、親切的贊譽營造和諧熱烈的教學氣氛,就能喚起學生積極的情緒共鳴,激發學生愉悅、興奮的心理狀態。教師在教學中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樹立和培養學生樂學好學的興趣。

          3.評價是促進學生學習的重要手段。同時也能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教師應力求通過客觀公正而積極的評價,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歡樂,增強學習的興趣和信心,準確地認識自己的潛能和不足。另外還應給予學生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的權利。以營造互學互助,相互激勵,積極進取的教學氛圍,使教學成為師生情感交流、理智碰撞、人格感染的過程,以促使學生的.身心發展。

          4.體育教學不僅能強身健體,還對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大量研究表明:體育鍛煉除了可以增強體魄,鍛煉意志外,對促進心理健康的作用也十分明顯的。具體表現如下:

          (1)有助于改善情緒狀態確立良好的自我概念。情緒狀態是衡量體育運動對心理健康影響的最主要的指標。而體育運動則可以轉移個體不愉快的情緒和行為。同樣因為體育運動的群眾性特征,它會給每一個學生提供表現的舞臺,確立良好的自我概念。

          (2)可促進學生智力水平。如經常參加體育運動的話,能增進身體健康,進而促進智力發展。身體好是頭腦靈活的物質基礎,堅持參加體育鍛煉,可以使大腦獲得充足氧氣,得到快速恢復,大腦良好的發育為智力發展提供了有效保證。

          (3)可以增強學生的意志品質提高學生抗挫折能力。當學生身上肩負著沉重的壓力,當達不到逾期的要求,追求不到理想的目標時,就會給學生心理健康成長帶來不利的影響,遭受挫折的學生在體育運動中表現出動作粗暴、語言粗魯、攻擊、不安逃避和推諉等。針對這些表現,教師應采取正確的心理教育方式,運用體育運動特有的松弛、轉移、激勵和調控能力,使受挫折學生的心聲得以自由表述,壓抑情緒得以徹底發泄。

          參考文獻:

          [1]王冰.體育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J].廣州體育學院學校,20xx(4)

          [2]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

          作者:趙麗 單位:宿遷市高新區中心小學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3

          摘要:本文總結了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分析了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了有效開展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關鍵詞: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據統計,我國有小學生1億多名,他們的健康成長,關系著我國的未來。自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我國就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況做了大量研究,研究結果令人擔憂。提高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既是家長期望小學生心理能夠健康成長的迫切需求,也是我國時代發展的要求。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學素質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現代教育的內涵之一。

          一、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一)是小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

          小學生的特殊生理變化能夠引發其心理變化,產生一定的心理問題。小學生隨著知識的增多,內心變得趨于復雜,由于小學生的羞澀或內向,不會輕易表達自己的內心活動;雖然小學生隨著年齡增長,獨立意識也在增強,但是畢竟還是沒有成熟,顯得比較幼稚。所以,教師就有必要針對小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心理問題,采用得當的方式方法,給予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幫助。唯有這樣,才能保證小學生的心理處于健康狀態,以促進小學生全面、健康成長。

          (二)是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

          小學生的心理比較敏感、脆弱,抗挫能力比較差,近幾年,小學生離家出走甚至自殺的事件偶有發生,除去其外部原因外,與小學生自身的心理健康狀況差也有很大關系。所以,要加強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會學生能夠自我心理調節,以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從而將來走向社會,能夠適應社會環境,因此說,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已經是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

          (三)是小學生將來適應時代要求的有力措施

          現實與未來的發展要求我們要從小適應社會,學會看待事物,學會辦事,學會生存。心理品質關系著其自身未來的發展。如果心理素質不強,就難以適應當今社會的激烈競爭。此外,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所帶來的各種誘惑也影響著小學生的心理健康。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社會對學校畢業的學生也提出了相對比較高的要求,不但身體要健康,同時還要求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以適應社會壓力的需要,同時還要有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存在的問題

          (一)理論研究相對脫離實際

          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性、實踐性和技術性都比較強,如果偏離理論作心理健康指導,就會缺乏科學性;如果在對每一個學生不同時期所面臨的心理問題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因為問題的千差萬別,就很難做統一教育。在教育實踐中,理論與實際脫離的'情況時有發生。有些心理健康教育者僅限于理論講授,變成了學科教學,有些輕體驗、有些輕活動,使理論脫離了實際。這種情況不但沒有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反而加重心理其他方面的負擔。同時,人們也常常忽略如何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進行評價。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應將其教學內容涵蓋到方方面面,教師應注重過程的慢慢積累。

          (二)教學目標過于德育化

          心理健康教育的特點是自我教育,而所謂的德育是超我的教育,二者具有明顯的不同之處。心理健康教育要求學生心態平和,在此基礎上通過其他教育以超越自我。有很多德育工作者進行著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將學生的心理問題看成是德育問題,用德育的目標對學生作要求,這就混淆了二者的目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單單注重知識教育,更注重教學的實踐與實效。依據新的教學改革要求,要設計教學目標,以適應當前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要求。

          (三)系統性不強

          雖然有的學校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但由于教育的開展缺乏一定的系統性,導致心理健康教育游離于整體教育之外。同時,有的學校由于沒有對心理健康教育統一規劃,導致心理健康教育過于隨意,有的因為沒有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而開展,導致學生缺少積極主動性,有的教育設計過于形式化,雖然在教育過程中場面熱烈,但因沒有解決實際問題,導致過后依然如故。

          三、開展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一)將心理健康教育蘊涵在教師的課堂教學中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通過心理輔導來指導學生避免心理問題和障礙的產生。家庭、社會等方面能夠導致學生產生心理健康問題,教師一定要杜絕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產生心理問題,教師的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主要渠道,心理素質等綜合素質的形成取決于學生在校的時間和教師課堂教學的情況。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一定要在課堂教學中有所作為,保證學生的心理健康。

          (二)在師生交往過程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當今的社會,人們面臨著方方面面的壓力與挑戰,要適應社會的發展,要取得自身的發展,不僅要求人們具有很高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還要有良好的文化素養、職業能力等,當前的小學生是我國的未來,未來要參與到激烈的社會競爭中。所以,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有益途徑之一就是師生交往,通過教師與學生的交往過程,以引導學生健康的心理,學會合作與競爭。在師生交往過程中,教師要始終牢記,為了每一個學生。作為當今社會的教師,要注重自身心理學理論的學習,要應用交往策略開展小學教育工作,唯有這樣,才能拉近師生關系,變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指導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

          (三)將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班主任工作中

          在學校,小學生接觸最多的人是自己的班主任,班主任不但熟悉學生的學習情況,還熟悉學生的思想、品行等情況。所以班主任最容易和學生建立關系,及時指導學生解決心理問題,幫助解決生活或學習中存在的困惑。班主任熱情高、責任心強、辦法多,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具備了很大的優勢,班主任工作的實踐性和針對性較強。班主任對小學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重要的是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原則和技巧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將日常工作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的機會。

          四、結束語

          我國的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雖然已經起步,但發展卻方興未艾,很多理論問題與實踐問題亟待解決。在當前教學改革新的形勢下,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在將來會有新的發展。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4

          摘要:近年來, 我國有許多孩子因為心里障礙患有自閉癥和抑郁癥, 大多都是小學生缺乏心理健康教育。所以, 小學教育要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教師細心呵護和關愛學生, 對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尤為重要,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班級管理中起著重要作用。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 校園管理; 班級管理策略;

          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關鍵, 學校不要單一地只注重學生課堂上文化知識的學習, 更加注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學生身心健康綜合素質的發展, 才是學校主要教育理念。所以, 提高學生心理素質, 也是社會發展的重要保障。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一) 有益于學生的身體健康成長

          小學生時期是心理發育重要階段, 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指導, 讓學生熟悉和學習心理健康教育知識, 教師全面有針對性地對每個學生進行心理教育和滲透, 及時讓學生了解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會促進學生身體綜合素質的有效成長。

          (二) 有益于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

          健康的心理教育對學生學習效率和就業方向起重要作用, 學生在各個方面技能的發揮離不開健康的'心態和心理。心理健康的人是每天都會學習熱情、工作積極樂觀, 做事效率自然就高。心理不健康的人總會多愁善感、心神恍惚、胡思亂想, 課堂學習不認真和消極的工作態度, 進而影響個人日常生活效率。

          (三) 有益于預防心理疾病

          防止和抑制心理疾病的產生是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標。大多數人心理疾病都是在成長過程中由于社會因素引起心靈創傷, 長期積累產生的。教師或者家長在學生身邊察覺學生日常生活語言行為表現異常的時候, 就要及時采取適當措施, 使心理病變有苗頭的時候得到抑制和消除, 如果發現學生不愿意說話, 不愿意與伙伴玩耍, 而喜歡一個人待在角落, 家長不要忽視, 而要及時帶學生讓心理健康咨詢師進行治療, 讓學生輕松、歡快地成長。

          二、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現狀

          (一) 學校班級教育和制度管理

          部分民辦學校由于經濟條件問題還未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 學生不了解心理健康的與身體健康協調發展的重要性, 學校傳統的教學觀念依然重視課堂說教的教學方式, 只注重課本知識的傳授, 教育做人思想道德方面欠缺, 使部分學生心理扭曲, 不想成為班級或學校知識的佼佼者, 卻想著成為班級甚至學校打架的稱霸者, 很多學校忽略其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打架斗毆等現象發生頻繁發生。甚至有很多高校學生校外打架, 新聞已報道其事件致使有人受傷甚至死亡, 以至于幾個家庭失去了孩子, 學校教育和管理制度方面有一定責任, 這些學生就是小學心理健康未及時教育, 致使做事不理智, 釀成惡果, 如果不及時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對社會未來發展有一定負面影響。

          (二) 家長疏忽教育指導

          學生家長由于工作忙疏于和學生的溝通和教導, 通常情況都是學生的爺爺奶奶接送學生上下學, 學生的爺爺奶奶由于年紀大傳統教育觀念思想較重, 不了解社會發展現狀, 忽略了學生的身心健康教育。有些家長認為, 學生在學校里就是單純學習知識長, 學生在家長身邊就不必重視教育。其實不然, 家長才是學生的最重要的啟蒙老師, 學生都會以家長為榜樣作為學習對象, 甚至有些學生家長只顧及自己享樂, 把學生丟在家里不管不顧, 或者家長因為感情糾紛, 夫妻之間經常吵架甚至離婚, 給學生造成許多負面影響, 這些都是造成學生心理不健康的重要因素。

          三、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一) 學校班級開展專業心理健康教育課

          小學階段開始設置多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課, 而且需聘用專業心理健康咨詢師對小學教師集體進行專業指導和培訓, 尤其是學生的班主任, 學生班主任陪伴在學生身邊時間較長, 每天每次課堂上教師都對學生心理健康細心的教導和鼓勵, 積極主動對性格差異的學生進行教育指導和滲透, 學生用心地吸取心理健康教育知識, 可以有效提高學生身心健康素質。

          (二) 家長細心溝通和教導

          像學生放學、周末節假日休息、寒暑假期在家里的時間段, 家長要用心對待學生心理思想方面遇到的問題, 如學生看書、做作業、游玩時遇到疑難困惑等問題, 家長要細心分析和指導;如果學生犯錯誤, 家長一定不要對他指責和謾罵, 更要耐心告訴學生問題的關鍵性, 錯誤的原因和后果, 讓學生輕松愉快地成長。

          四、結論

          學校要全面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 對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改善和創新, 教師對每個學生的心理特征進行觀察和指導, 家長對學生用心呵護和鼓勵, 進而使學生身心健康綜合素質全面提高。所以,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的運用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1]陳秀敏.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的運用探析[J].新教育時代, 20xx, (6) :29.

          [2]張曉俐.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的運用探析[J].魅力中國, 20xx, (26) :168.

          [3]李艷輝.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的運用探析[J].青蘋果, 20xx, (03) :98.

          [4]李步恩.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的運用探析[J].學周刊, 20xx, (23) :167.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5

          摘要: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素質教育的逐步深入,人們也越來越重視心理健康發展這一問題。作為農村小學,由于種種原因造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對滯后并且明顯阻礙了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特別是有的教師以"獨斷專行"的教育行為來捍衛在學生心目中"權威"地位,對部分學生的心理造成了傷害;社會上的一些對教育認識的偏差,也使得教師忽略了學生的心理發展。

          針對以上的實際情況,我們從實際出發,認識到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義,并在開展這項工作中突出"以人為本"的思想,遵循科學的原則,通過多種途徑對學生進行心理引導,努力培養學生健康、健全的心理品質。

          關鍵詞:老師 學生 心理健康

          人類社會的飛速發展,對人的素質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開和逐步深入,人的心理素質這一層面也受到人們越來越多的重視。而作為完善和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的重要形式和手段--心理健康教育,也就受到了人們前所未有的關注。而農村小學卻因為信息的閉塞、師資力量的薄弱和根深蒂固的傳統思想的影響以及所處環境的落后,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又慢了一拍!

          一、"習以為常"的現象--現狀的縮影

          讓我們先來重新審視一下這些在我們平時教育教學中司空見慣的現象:

          現象之一:學生家長對老師說:我的孩子就交給你了,不聽話你你就打!沒問題!而老師也感到這樣的家長真是通情達理,對老師信任,跟老師配合"。

          現象之二:老師對學生說:今天晚上的家庭作業誰要完不成,明天早晨你就別進教室了!"第二天早晨,果真有的學生被拒之門外,有的明知"進了門",干脆呆在家里不來了或逃學了。

          現象之三:老師對考試考糟了的學生說:"你怎么這么笨!真是沒救了!全班的成績都被你一個人拉下來了!"這個學生低著著,忍受著教師的指責和全班同學投來的"怨怒"的目光。

          現象之四:老師對反駁自己的學生說:"你這是什么態度?竟敢和老師頂嘴?你還想不想念書了?!"在老師的呵斥中,學生滿腹委屈但不再講話。

          現象之五:老師規定:"作業錯一次,罰做50遍,再錯,罰做100遍,依次翻番"。結果一位五年級的學生因一錯再錯而老師又不給他"指點述津",被罰做20xx遍!這樣一個近乎天文數學的龐大作業量,使這名學生再也不敢上學了!

          現象之六:一位學生因作業沒完成,被老師用小樹枝抽打左手心,導致學生的左手腫得像小饅頭,家長要找老師論理,學生還極力陰攔不讓家長去學校。

          這些都是筆者所耳聞目睹的真實事件,在農村小學,這些現象可謂見怪不怪,大家都"習以為常"了,診斷是小事一樁,"不值一提"。而這些現象,從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來,也可以說是農村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現狀的濃縮。

          二、看不見的危害--心理傷害

          上述這些現象,已不是簡單的體罰和變相體罰的問題,而是一種心得上的懲罰,心靈上的傷害,這些現象的共同特點是:

          1、不尊重學生,使學生的心理受到傷害。

          對學生的體罰、諷刺、挖苦以及家長式的"霸權主義"作風,使學生感到自己不被尊重,不被理解,不被信任,不被寬容,從而產生了羞愧、自卑、不思進取、委屈、失望、說慌、無助、失落、對老師疏遠,逆反心理等心理現象,使學生的心理受到傷害。

          2、不講究科學,使學生的心理產生障礙。

          教師在教育教學中不研究學生的心理,不講究科學,跟著自己的感覺走,濫用不正確的懲罰措施,例如前文提到的罰做20xx遍作業,這樣做的結果,就是使學生產生了心理障礙,如厭學、考試焦慮、學?植、自卑感、受挫感、喪失自信、缺乏興趣、憂郁、壓抑、膽怯、畏難、自我形象降低...

          總而言之,這些我們"習以為常"的"小事情",其實不平常,它們造成了我們看不見的傷害卻是更深的傷害--心理傷害,破壞了兒童的健康的心理狀態。而這個問題恰恰就是長期被我們廣大教育者尤其是農村小學的教育工作者所忽視的問題。

          三、原因探究

          造成這種農村小學面積大學生心理頻受不同程度的傷害,從而產生各種心理障礙,嚴重影響教育教學的健康發展、影響學生個人素質的完善與提高的根源何在?也就是說為什么會發生這些令人"習以為常"的小事?為什么學生的心理狀態不能引起教師、家長的重視?我想,原因大致有以下幾方面:

          1、教師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認識不清。提起心理健康教育,很多人想當然地把它理解為思想教育,品德教育,認為思想健康,品德高尚就是心理健康。其實,根本就不懂得心理健康是怎么一回事,就更談不上心理健康教育了。

          2、教師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義認識不足。也有一些教師,朦朦朧朧地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并不等同于思想品德教育,但卻也認為,心理健康教育可有可無,與己關系不大,與教育教學關系不大,那不是自己該研究和能研究的,而是專家學者的事。

          3、教師對心理健康教育專業知識的缺乏。也有部分教師,切身體會到了心理健康對于學生、對于教師、對于教育教學的重要性,但是當他想認認真真地來做這方面事情時,才發現,原來這方面的專業知識是那么缺乏,無力支撐,心有余而力不足,沒辦法操作。

          4、小環境的過低要求縱容了教師的"懶惰"和"無知"。

          農村的信息比較閉塞,家長的文化水平從整體上來講相對較低,所以農村很少有人知道什么是"心理健康",諸如"心理障礙"、"心理疾病"、"心理咨詢"、"心理治療"這些名詞更是聞聽未聞,也無人對此提出什么要求,而在家長群體中和一定范圍的社會輿論中被普遍接受的論點是:"師生如父母,教師地學生沒有壞心,打兩下也沒關系","教師總是對的,無論怎樣批評學生都應該的和可以的,對老師的語言、方法態度不能苛求","教師地學生的懲罰是必要的,那是對學生負責任的.再現,不以規矩不成方圓"......而家長和輿論卻從不考慮這"打兩下"批評"懲"是否已對學生的心理構成了傷害?給學生的心理造成了障礙?在這種情況下,一些教師也就開始"打兩下"、"批評"、"懲罰"......對于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什么是心理傷害,什么是心理障礙等也就懶得問津了,自認為"省事無事",卻不知是貽害無窮?

          四、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概念的界定及兒童心理健康的標準。

          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學校的教育的一項內容和整個教育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它是建立在心理學基礎上的一門全新學科,是心理學理論的技術體現,屬于應用心理理解范疇,是直接服務于人心理健康的一門獨特的理論與技術。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并不等同于單項的心理治療和心理咨詢,但它包涵了心理治療、心理咨詢的某些理論與手段,而更多的則是心理教育與訓練。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也不等同于思想品德教育,但體現、開拓了情感教育,思想轉變,行為訓練的新方法、新思路。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通過動態的心理教育活動的影響、啟發、引導、提高學生對自身探索的自知力,對自身調節的自控力,從而幫助他們的心理健康地成長、發展。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布的心理健康的標準和心理學專家的結論,小學生健康的心理狀態應該是"樂觀向上,積極進取,自強自立,勇于嘗試,敢于創新,不畏艱難,對知識有濃厚的興趣,對自我充滿成功的信心。

          五、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學校教育體系具有戰略性意義。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助手,也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因為良好的心理素質既是一個人的全面素質的不可或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又是學生成長發展載體。據有關統計資料表現,87%的學生學習困難的原因不是智商與學習能力的問題,而是心理狀態的問題,也就是說,87%的學生學習困難,是因為他們的心理處于不健康狀態。這也足以說明了心理健康教育在素質教育中所占的傷量之重。

          其次,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有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它的新觀念、新手段還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學法實效,真正取得"舉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次,教師在引導學生自我認識、自我調節、自我突破的同時,也促進了自身的成長變化。既在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時,教師也接受了心理健康的教育,這樣就形成了良性循環,使心理健康工作開展得更好。

          六、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和任務

          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兩個目標,一個是發展性目標,即發展學生的個性,發揮學生的潛能,使學生保持最佳的心理狀態;另一個是防治性目標,即預防學生的心理障礙,矯正心理偏差,使學生達到心理健康。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務,就是要面向全體學生,圍繞發展性目標和防治性目標來開展工作,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的教育和訓練,使學生的個性和潛能得以健康發展,保持最佳的心理狀態,預防學生的心理障礙,矯正心理偏差,對有心理障礙的學生進行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

          在當前的農村小學,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主要有學習困難的問題,如厭學、考試焦慮,學?植溃⒁饬φ系K等;高年級的學生有青春期煩惱的問題,如體征引起的煩惱,異性交往的煩惱的以及情感誤區的煩惱等;心理品質與行為的問題,如兒童強迫癥,學習能力缺失、說謊、孤獨、嫉妒、自卑、抑郁、多動癥,以及極少數學生因受環境影響和不良影視劇的影響而產生的自暴自棄,厭世輕生,玩世不恭的念頭和行為。對這些問題的克服,也是我們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務。

          七、農村小學怎樣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要對教師進行必要的業務培訓,使教師知道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和意義,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和技能。作為農村小學,不可能配備專業的心理健康教師,那么就需要普通教師來"兼職",所以,掌握相關的知識和技能是必不可少的。

          其次,應堅持以下幾項原則:

          1、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一切圍繞學生一切為了學生。

          2、發展性原則。以發展的眼光和宗旨來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一切為了使學生的心理得以健康的發展。

          3、活動性原則。這是一條很重要的原則,在整個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一定要以活動為載體,因為活動中,學生的心理才展示出真實的一面,這是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最好的機會。

          4、協同性原則。心理健康教育最講究協調一致,雙向互動,切不可一廂情愿地說教或以某此手段施壓,

          那樣的結果只能是造成更大的心理障礙和心理傷害。

          再次,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嘗試通過以下一些途徑:

          1、滲透在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中。這應該是應用最廣泛也最有效的途徑。

          2、開展專題教育,如講座、報告會等,普及心理健康知識。

          3、開展心理咨詢活動。使學生有發泄的渠道,減輕心理壓力。

          4、創造條件,開辦家長心理學校,或利用家長會向家長傳授心理健康教育的有關知識,這樣可以在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與家庭互相配合,達到更好的效果。

          5、利用社區資源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德育基地等。

          6、自我教育。學生通過自我矯正、自我診治、自我訓練、自我修復心理障礙,這樣也最鍛煉一個人的心理素質。

          7、其它形式的教育。

          當然,有些有效的途徑是靠教師們在親身的工作體驗中摸索出來的。只要我們有心去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就一定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途徑,把這項工作做好。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6

          摘要: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如何有效利用實現家校合作,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成為相關教育者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文章立足于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現狀,主要分析了家校合作策略。以期通過筆者努力,找到促進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升的可靠途徑,從而為相關人士提供部分可借鑒的理論依據。

          關鍵詞: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現狀;家校合作;教學策略

          在小學教學課程中心理健康教育這門課是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心理形成過程,從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這時,教師就需要重點了解學生的生長環境和心理特點,同時,教師還需要加強家校合作次數,有助于教師開展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真正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

          1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的現狀

         。保遍_展心理健康教育意識缺乏。

          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時,大部分家長雖然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其參與意識卻嚴重缺乏,認為幫助孩子建立一個良好的心理成長環境是教師應盡的責任,與自己關系不大,更有甚者很多家長將自己參與到心理教育活動中來是學校推卸責任的一種表現。家長這些參與意識不高的現象比比皆是,對孩子的關注點在于分數和成績,長期追求升學率,這種思想覺悟嚴重阻礙家校合作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進行,不利于學生養成健康的心理,導致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頻繁出現,給家庭和學校帶來極大的困擾。

         。保查_展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誤區。

          在實踐心理健康教育的家校合作時,常會出現一些誤區,使得整個合作過程的效率和效果并不明顯,例如在開展活動時,活動目標不明確,活動內容過于簡單化,活動取得的效果甚微。又如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學校是活動的主要參與方,一直占據主導地位,而與家長的交流特別少,沒有更好的傾聽家長的意見和建議,也沒有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發展動態,使得學生的心理問題沒有得到及時解決。這些誤區的存在嚴重會造成學生心理扭曲,沒有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不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

         。保承睦斫】到處熕接写岣。

          在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當下,許多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教師相當匱乏,或者教學經驗不足,沒有及時準確的察覺出學生的心理異常。隨著專業教育知識的不斷更新變化,心理教師在給學生講解心理問題時,沒有從專業的角度去講授心理知識,更沒有通過開展活動去帶領學生體驗知識,使得學生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此外,部分教師也對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不自信,擔心學生的心理教育受到影響?上攵,優秀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極其缺乏,需要政府和其他組織機構加大對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投入,為家校合作奠定人才基礎,促進家校合作活動的有序開展。

          2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的策略

         。玻睆娀献饕庾R。

          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經常發現一個問題,家長總是認為將孩子送到學校就可以不管不問了,認為教導孩子是學校應盡的義務,認為孩子的學習成績好壞和孩子的教育問題都應該由學校來負責。此外還有很多家長過度的關注學生的成績,而忽略學生的情感問題和思想教育問題,使得學生在家庭的教育環境下,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這時就需要學校定期召開家長會,為教師和家長提供一個良好的交流機會,讓家長從思想上認識到教育孩子不只是學校的責任,家庭環境也很重要,需要家長和教師共同合作才能為學生提供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告訴家長小學生正處于長身體的重要階段,對許多事物都有很強的求知欲,這時家長和教師的正確引導很重要。同時,學校還需要定期做家訪工作,將學生在學校的主要表現及時告知家長,并與家長多溝通交流,針對孩子的具體情況采取相應的解決辦法,進而促進家校之間的合作。

         。玻矘嫿ńM織結構。

          學校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離不開家長的大力支持,經實踐表明,學校在發現學生存在心理健康問題時,單單依靠學校的力量是解決不了根本問題,需要家長的密切配合,真正幫助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同時,有很多家長對孩子的心理活動完全不了解,甚至不關心,加上沒有掌握正確的心理教育方法,使得在發現孩子有心理問題時依舊采取暴力方式解決問題,給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造成重大影響,留下心理陰影,因此,為了鞏固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成果,學校必須建立一個專門的組織機構,促進家長和教師可以及時溝通起來,從而促進家校合作教育模式的建立。這個機構需要定期給家長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普及,教會家長如何正確對待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采取有效的辦法幫助孩子建立健全心理素質。

         。玻臣訌妼I指導。

          首先,學校需要做的是及時轉變家長的教育觀念,告訴家長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學習成績一樣重要,務必意識到身心的共同健康發展才是學生成人成才的基礎。然而,在實踐中卻發生的偏差,家長始終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當學生的學習成績沒有達到家長的要求時,家長就會采取嚴厲的方式對待學生,使得學生遇到成績不好的時候就會懼怕家長。這種現象的長期存在,會導致孩子的心理出現嚴重問題,嚴重者會將抹殺孩子的天性,將孩子變為一個只會讀書的書呆子。因此,轉變家長的教育觀念的當務之急,學校要給家長灌輸好正確的教育理念,促使家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進而采取正確的理性的教育措施。同時,給家長在灌輸教育理論時,需要請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來正確指導,真正教會家長如何教育孩子,特別是遇到孩子在心理上出現問題時,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結束語:

          總之,要想更好的開展家校合作工作,就需要學校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掌握正確教育方法,針對孩子的心理問題采取恰當的方式,真正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培養成為一名合格的健全人才。同時,學校還需要定期開展家訪活動,及時將學生的心理發展動向告之家長,讓家長在私下里與學生融洽交流和溝通,幫助學生解決心理上的問題,進而真正發揮家校合作教育模式的優勢和作用,改善當前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

          參考文獻

         。郏保堇顏喚W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析[J].教學與管理.2014(26)

         。郏玻輳埿庞拢撔睦斫】到逃募倚:献髦罚郏剩荩逃虒W論壇.2014(26)

          [3]肖新燕.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狀況調查[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1(22)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7

          我們教育工作者有義務也有責任做好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途徑包括重視教師自身修養,挖掘學生心理健康因素,設置心理咨詢室,加強學校、社會、家庭的聯系。

          人是身心結合的統一體,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是相互促進相互制約的。人早期的心理健康,會直接影響其人格健康發展,而多項研究也證明,人成年期的許多心理健康問題都源于其兒童早期。近幾年中小學生自殺等惡性的事件多發,這說明了一個問題——青少年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

          那么,如何更好地開展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重視教師自身修養,引導學生健康成長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要言傳身教,以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質來影響學生、帶動學生,讓具有良好氛圍的課堂成為心理教育活動的主陣地。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教師要縮小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就要把微笑與激勵帶進課堂,努力使課堂氣氛和諧融洽。教師還應寬容地對待每一位學生,要以期待、信任、真誠的目光關注每一位學生的成長。因此,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素養和心理品質,用自身的健康心理、高尚人格、優秀品質去影響、引導學生。

          二、挖掘心理健康因素,提供心理自由環境

          學生的學習成功總是同其良好的心理品質,諸如濃厚興趣、正確動機和保持自信等聯系在一起。課堂教學中蘊藏著巨大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教師要善于抓住機遇。

          1.創設情境,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教師可組織多種形式的活動,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也可運用幽默使學生擺脫心理困境。

          2.給學生以正確的人生觀教育,使學生從小懂得為什么活著以及應該怎樣活著。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與追求,因為崇高的理想具有鼓舞人們前進和奮斗的巨大精神力量,可使人在艱難困苦中依然充滿希望和信心。

          3.培養學生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使學生能夠正確認識、評價和表現自己。通過交往準則和處理人際關系的技巧輔導與訓練,掌握人際交往的技巧等。

          4.使學生學會正確處理理智與沖動、挫折與磨礪的關系,從而形成正確的倫理道德觀念,樹立自信心,對不良品德進行矯正等。

          三、設置心理咨詢室,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21世紀到來,各種文化、情感交織,使得有少部分學生的心理出現了一定障礙,而這些學生在心理健康教育課上不可能得到一一輔導。因此,學校還必須設置心理咨詢室,讓他們隨時有心理疑難問題,隨時咨詢解決。這種方式既能為學生保密,又能鼓勵因各種原因不敢咨詢的學生。其次,心理咨詢室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心,學校要通過多種途徑鼓勵學生敢于進行心理咨詢。這就要求學校通過組織活動,幫助學生了解心理咨詢室的存在、用途,形成心理咨詢的意識,從而充分發揮心理咨詢室在學校中的作用。最后,心理健康教育專業的教師要根據不同階段選擇性地做一些專題講座,來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力度。

          四、加強學校、社會、家庭的聯系,推進心理健康教育

          除了學校教育,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還受到其他因素的制約。其中家長作為學生成長與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參與者,他們關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和觀念直接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和學校心理教育的開展。例如農村中小學學生的家長受教育程度偏低,在外務工占了很大的比例,他們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比較忽視。除此之外,各種社會現象、輿論、影視文化與傳媒等,也直接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和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梢,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是學校任務,也是社會任務。因此,我們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不僅要調動社會的力量,而且要獲得家長的'支持、參與。

          我們要做一個“有心”的教師,隨時注意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的思想問題,比如嘲笑同學,過分表現自己、隨便拿別人的東西、自卑、亂發脾氣等等。發現問題后先站在學生的立場上分析,然后再開展行之有效的教育。要學會尊重與謙恭,能夠對學生進行耐心的指導,并且要及時做好家訪工作,與家長溝通,取得家長的支持,和家長一起做好孩子后期的心理指導工作。在這其中要注意方式方法,重視引導與鼓勵,消除學生對家訪的恐懼心理,向學生明確地表達你的關心與愛意,從而達到更好的效果。

          在這個豐富多彩的社會中,在人生這個漫長而又短暫的旅途中,我們教育工作者有義務也有責任做好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生命對于每個人只有一次,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在我們的努力下,學生的心理會像水一樣純凈,他們的明天會像陽光一樣燦爛。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8

          小學班主任在教育教學中起著榜樣性和領導性的作用。班主任應當在充分剖析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衛生方面的教育,潛移默化地發現學生中存在的普遍性問題,并加以引導和教育。

          一、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和關鍵

          (一)密切關注學生的心理需求。小學生正處于認知能力發展的初級水平,對周圍事物的認知每天都在發生變化。只有了解和掌握小學生的心理境遇,及時通過其生活的圈子以及周圍的親朋好友進行了解,盡量與學生打成一片,與其建立起超越師生的朋友情誼,加強深入的交流,才能有針對性地把握學生的心理訴求,加強心理教育的時效性。

         。ǘ淞⑵降鹊慕逃^念。班主任作為教育教學工作的領導者,樹立起正確和有價值的教育理念是開展心理教育的關鍵。傳統的教育觀念往往在老師與學生之間形成一種有上下等級的模式,其在保障教育教學秩序和提高知識傳授效率方面起著一定的作用,但當涉及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時,則不利于對小學生心理的剖析和引導,往往起不到關鍵性的作用,因此,小學班主任須要樹立平等觀念,通過友善和藹的動作和表情,拉近彼此距離,為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奠定基礎。

          二、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和方法

         。ㄒ唬┯嗅槍π缘剡M行專項心理輔導。孩子們對同一事物的認知和處理方式千差萬別,因此有必要開展貼合小學生成長環境的心理健康輔導,選取使其在實際生活中能夠具體帶入的實例,幫助學生人格的成長。例如在正式進入課堂知識學習之前,采用分組的形式,分別用不同的情景假設,讓同學們相互討論,探討的問題既涉及到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又事關班上部分同學在近期所遇到的心理問題,這樣便充分地將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完美融合在一起,有益于學生心理素質的提高。

          (二)充實和完善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水平是決定其能否很好地開展具有科學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關鍵。在實際的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教師往往能從學生身上汲取到部分積極因素,此時便是教師進行自我完善的契機。在此過程中,將班主任這一特殊的角色融入到心理教育過程中,讓學生反攻為主,進行身份角色的替換,鍛煉學生對于相似問題的評價和處理能力。但在現實教育教學工作中,很多教師只是被動地等待學校分配的心理健康教育任務,只有學校分配了任務,才會開展所謂的心理健康輔導。因此,必須打破這些固守的傳統的觀念,真正把握和改善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關鍵環節,從根本上充實和完善班主任的心理健康知識的儲存。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級管理工作中,要注意加強心理健康知識的學習,保證在接下來的心理輔導活動中有效地針對可能發生的問題進行科學處理和引導。班主任學習的過程不僅可以豐富相關的理論知識,還可以在此過程中與學生形成一種良性的互動機制。

         。ㄈI造和諧的課堂氛圍。強調課堂的交往性是現代教育正在逐步重視的內容。班主任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課堂中去,指的是班主任利用愉快的課堂氛圍,逐步引導出希望學生了解并引發思考的心理教育問題。例如加強趣味性課堂教學的比重,可以利用繪畫作品、實物模型、青少年題材影片等穿插到課堂中去,激發學生對繪畫和影片觀后感的踴躍探討,進而引導學生從中學習到如何對待身邊的人和如何處理身邊的事。班主任還要對有新的不良心理傾向的學生進行持續的關注,在交流談話中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態,制定相關的引導措施。

          (四)開展集體活動,提高學生認知水平。集體活動在小學課外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部分,不管是在知識教學方面,還是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都具有極強的實用性。選取當前環境下在社會中引起廣泛影響的話題作為集體心理健康活動的討論課題,營造出一種積極健康的品格形象。例如某山村小學的支教教師不顧自己身體疾病的困擾,在極其艱苦的環境中依然堅守崗位,體現了神圣而又光輝的教師形象。選取這樣的討論話題,不僅向小學生們傳達了正確的價值觀念,而且拓寬了他們的認知范圍,提高了他們的認知水平。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在某種程度上比一切知識性的教育內容更具有現實意義。如果在實際的教育教學工作中不能很好地解決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必定會給其學習和生活造成重大影響。因此,班主任要注意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采用科學有效的方法引導和解決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

          X

          一、小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

          小學是孩子人生一個小小的轉折點,在這個轉折點,他們了解了勤奮、第一、落后、嘲笑等這些字的含義,于是,他們的心理發生了不同的變化,他們有時也很矛盾,是勤奮感和自卑感的`矛盾。這些由學習原因產生的心理問題是他們面臨的最大困惑。因為他們希望通過學習、集體活動、團體生活等獲得成功的體驗,提高自我形象和自我價值。但家長的期望,老師的期盼,使他們的生活變的忙碌,在學校和補習班之間來回穿梭,生活也變成了單一的學習生活,因此,小學生出現了厭學、焦躁不安、上課緊張等等情緒,更甚至出現逃學、上課睡覺等嚴重行為,這個時候,老師的批評,家長的責罵等撲面而來,是小學生在壓力下,產生了自卑、厭學、不愛交際等心理問題,幸福感降低,嚴重影響孩子的身心的健康發展,對孩子的成長十分不利。因此,對小學生的教育中加入心理健康的教育就顯的非常重要了。

          二、心理健康教育對小學語文教學的要求和意義

         。ㄒ唬┬睦斫】到逃龑πW語文教學的要求

         。1)情感教育。2011年頒布的《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最新修訂版)》中提到:“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與語文能力的提高、語文學習過程和方法的形成融為一體,不應把它們當作外在附加人物”。在小學語文教育中,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受到了老師的充分重視,因為情感教育關注的是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態度、情緒、情感和信念的發展,促進了小學生心理積極健康的發展。(2)意志的培養和品格的塑造。意志在小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是十分重要的,他能促進小學生努力克服困難和障礙。而意志的培養是讓小學生有意識的確定目標,然后根據目標調節和支配行為,克服種種困難和挫折并達到目標。在小學里,有一部分的小學生意志力比較薄弱,這使得他們上課注意力不能長期集中,遇到學習中的難題就退縮,做事情心不在焉。這就需要語文教師重視小學生意志力的培養把課文中的典型人物事跡和生活中的勵志故事運用到學生的實際學習和生活中,根據學生的個別差異耐心的引導和啟發,鍛煉他們堅強的意志力,樹立執著的信心。當今社會對語文教學的要求,除了單純培養學生掌握基本的知識技能外,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品格,塑造學生的人格,以適應社會高速發展的需要。塑造良好的品格是小學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這就需要教師利用語文教材的人文性和思想性感染學生,得到學生的信任,提高他們明辨是非的能力,培養其正確的道德觀念。作文也是培養學生品格,樹立其正確價值觀的陣地,高年級小學語文教師要善于利用作文發現他們學習和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和困擾,并加以分析和引導。

          (二)心理健康教育對小學語文教學的意義

         。1)體現小學語文教學的心理關懷。在新修改的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边@表明了語文教學對學生的心理關懷的重視。其中人文性體現語文學科對學生的心理關懷。心理健康教育要求老師注重學生潛能的發掘,使小學生成為一個真正健康幸福的人。語文教學對學生心理關懷的具體表現形式和要求就是語文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2)提高語文教師教學質量。2011年《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的意見》中明確提出中小學教師教育課程必須涵蓋“心理健康與道德”學習領域,這要求教師掌握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和能力,而且教師的心理狀況嚴重影響學生的心理和行為,這要求教師自身的心理必須積極健康。教學質量的好壞是師生之間共同努力的結果。教師在開發學生的智力和情感時,應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在教學中適時、適度地把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學中就成為主要的手段。這樣才能使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和心理狀態。師生的良好互動,輕松的學習環境,使教學質量迅速提高。(3)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動力。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我們會常常發現許多上課講話、看課外書、開小差,甚至睡覺等等行為。這是學生缺乏學習語文興趣的現象。這些問題都需要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以科學的理論為基礎,以教材為依托,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切實提高學生的學習的動力。

          三、結論

          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體會到心理健康教育對小學教育的重要性。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入心理健康教育,是社會發展和深化素質教育對小學現行教學體系提出的新要求。但是現在很多小學因為對心理健康教育對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使得小學生的心理問題沒有得到很好的引導和解決,對小學生的身心發展和全面提高十分不利。因此,希望通過本文的分析,加大社會和學校對著一點的認識,加大小學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部分,讓小學生健康快樂的學習和成長。

          參考文獻:

          [1]孫桂香.淺談小學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學策略[J].中國科技信息,2010(05).

          [2]梁麗麗.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健康心理的實踐[J].綏化學院學報,2007(05).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9

          摘要:小學教育階段不僅是知識累積重要階段,同時也是塑造健康心態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任何科目的教育都需要包含心理健康引導。在小學語文教育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語言學習能力以及心理健康素質。對此,為了更好地提高小學語文教育意義,本文詳細分析基于心理健康教育視角下小學語文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心理健康;小學語文;教學策略

          一、引言

          伴隨著社會的開放性發展,人們對于物質的追求越發明顯,同時呈現過度且單一的現象,例如家長過多地施壓給學生,過度追求學生取得好成績而不關注學生本身的成長以及人格、習慣的培養。由此可見,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是確保學生健康成長的關鍵。在學科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學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種方式,再加上小學語文本身的特殊性,在其中應用心理健康教育有著非常顯著的意義和價值。

          二、小學語文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有效性

          以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為例,教材中總共有12冊12本書,其中主要是以略讀課文為主。通過對教材分析之后發現教材結構安排是通過精心設計而得,編者也非常注重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并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引導學生從簡單到復雜、以從淺至深的方式學習,教材中包含了科學、社會、自然、人文、藝術等符合小學生心理年齡的內容,例如描寫人物的文章中,有不怕犧牲保家衛國的,有勤奮刻苦的,有樸實善良的。這一些人物形象都是完善學生心理的教學案例,教材本身可以說就是一本心理健康引導書。但是,在小學語文課堂當中,仍然需要教師提高對心理健康的應用能力,畢竟小學語文課程不是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

          三、基于心理健康教育視角下小學語文的教學策略

         。保浞滞诰蚪滩膬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以人教版小學語文為例,其內容主要包含五種愛,愛祖國、愛人民、愛自然、愛科學以及愛自己。教師需要充分挖掘這一些情感內容,并借助課文當中的“愛”引導學生形成對愛的正確感受,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陶冶學生愛國愛人的情感。例如,在《魚游到了紙上》的課文當中,其主要是以“認準目標,不懈努力”作為教學精神,在教學這一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將教學的著重點放在聾啞青年專注且勤奮的學習品質中,同時借助多媒體的方式呈現出青年在觀察與繪畫過程中的形象,促使學生感受到作者極強觀察力的同時,同時體會聾啞青年細致、豐厚的情感以及對生活無限的熱愛。這一些內容都是可以提高學生理解的有效途徑,同時也有利于幫助學生在潛移默化當中感受身殘志堅的品質,從而提高學生的心理情感。再例如,《小馬過河》課文的教學中,通過讓學生反復朗讀、默讀或者學生自由舉手分角色朗讀,透過老師適當的點評提示體會動物們的`對話對小馬心態的影響。這樣,學生可以自己感知,學會獨立思考,樹立“自己的事自己解決”,做力所能及的事,獨立解決問題的心理思想。教學過程中,除了完成既定大綱的要求,在學生認字識詞的基礎上,讓學生各抒己見,營造愉悅的氛圍,同時學到知識。只要老師用心,總會找到巧妙的方法,寓教于樂,在學習過程中,學會了客觀的評價、心靈美、正能量,勇于展示自我,恰當地表現自我。

         。玻畠灮逃h境,突出心理健康

          有效的課堂氛圍是提升學生學習效率以及推動學生人格逐漸發展的有效途徑,而教師正是優質課堂氛圍的創建者。在教育過程中,教師應當盡可能地采取平等、公開的方式組織教學,以平等的態度對待每一位學生。和學生交流的時候,教師的語言、語氣應當柔和,必須以尊重的姿態和學生溝通,以相信的眼神與學生互動,促使學生在課堂當中可以放開約束,主動思考。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善于微笑,以柔和的語調和學生進行交流。通過實踐教學發現,為學生創建一個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主動性以及自信心,同時還能夠優化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接受程度,形成健康心理狀態。

         。常莆战逃龝r機,改進心理健康教育質量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當中教師需要意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基于心理健康教育視角之下開展教學時,一方面需要確保教學方式與語文學習要求相關聯,另一方面需要有效地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實現心理健康灌輸教育。對此,這就需要教師提高對課堂教學節奏、內容的掌握,因為教學時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隨處可見的,而是應當以隨機、偶然或某時突發的方式展現。例如,在課堂教學中,某一節課、某一個問題學生的興趣、呼聲比較高,同時思維與討論較為火熱,具備較強的學習主動性與探索興趣,此時便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好時機,上課的時候老師也不要求生硬地尋找這種機會,而是要用心去發現。例如《為人民服務》這篇課文教學時候,適當地多講故事,把滲透契機設在某些語句段落,可以很好地教育學生愛國和為人民服務意識,記住偉大的先驅英雄。對此,心理健康教育是不能離開教學而空談的,要把握機會找好時機進行突破。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育當中對學生開展心理教育,對于學生的成長非常重要。在實際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方式非常多,在選擇時需要從多個方面考慮,一方面考慮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考慮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從而確保學生在趣味學習的過程中接受心理健康引導,從而為學生的成長提供幫助,達到教書育人的教育目的。

          參考文獻:

         。郏保葳w月,黃崢.積極心理健康教育視角下特殊教育教師職業倦怠應對策略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17,31(5):112-112.

         。郏玻萘朱o,傅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1998———2015年):熱點、演進及其展望———基于CSSCI數據庫的Citespace可視化分析[J].教育科學研究,2017,23(8):67-71.

         。郏常莺顫,張茂聰.我國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十年總結———基于CNKI學術期刊2007-2017年“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和“積極心理品質”主題文獻的可視化解讀[J].中國特殊教育,2017,33(5):141-142.

         。郏矗輨⑵G,郭瑋,彭杰.心理資本視角下中小醫藥企業員工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印染助劑,2017,23(z1):51-51.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10

          一、學生出現心理問題的原因分析

          1.社會轉型期的影響。當前我國正處于低收入國家向中等收入國家轉型,逐步邁入“中等收入陷阱”階段,這一階段往往是矛盾集中爆發的時期。中小學生正處在心理發展的高速變化期,與社會發展的轉型發生共振,使他們處于內在生理、心理發展的困惑與外在社會群體心理矛盾沖突的焦點上,更加容易出現心理問題。

          2.網絡信息時代的影響。網絡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在給人們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給社會帶來了許多新的問題。這一影響表現在中小學生的心理問題上就是:有些學生沉迷于網絡游戲,在虛擬世界中他們扮演著種各樣的角色,而這些角色又有不同的思想和價值觀,他們分不清現實與虛擬。在虛擬世界中他們可能是呼風喚雨的俠客,他們能夠協調與各種角色的關系,但現實中他們沉默寡言,不愿跟人交流,出現人際交往障礙,甚至出現了人格分裂。我們觀察到很多問題學生都特別依賴網絡,很多心理問題往往伴隨著網癮的影子。

          3.畸型教育的必然結果。這里包括兩方面:一是家庭教育的缺失,二是學校教育的片面發展。(1)家庭教育缺失是學生心理問題的根源所在。家庭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可能比我們想象的要大。許多家長對心理健康幾乎一無所知,有些家長其自身的'心理甚至也是病態的。我們在教育實踐中發現,許多問題學生的背后都有一個問題家長。許多家長簡單地把教育孩子的責任推給學校,他們不愿意花時間或者沒時間陪孩子,他們能夠給予孩子豐厚的物質,卻沒能給孩子安全、歸屬、愛和尊重、需要的滿足。(2)社會、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觀認識不到位。北京師范大學林崇德教授認為:“現在社會上有一種極不科學、極不嚴肅的態度對待我們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現象,他們無限擴大學生中心理不健康的數據。他們的思維邏輯是,之所以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因為許多學生心理不健康,這是對心理健康教育認識的最大誤區!痹谶@種心理健康教育觀的影響下,有些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是預防和治療各種心理和行為問題,針對的僅僅是有心理問題的學生。

          二、目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現狀

          1.部分學校心理專業教師不能發揮專業作用,或淪為思想品德課教師,無法在專業上對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技術指導和支持。

          2.心理咨詢室形同虛設,門可羅雀,沒有發揮相應的作用。有些心理咨詢室和校醫室合而為一。有些心理咨詢員由校醫兼任,心理咨詢員穿著白大褂,讓學生望而卻步。有些心理咨詢室面積不夠,功能設施不齊全,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

          3.有些地區負責管理和指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上級領導要么是負責管理校醫、要么就是負責管理德育的領導兼任,缺乏專業性,而且沒有建立起一套科學的評估和指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體系。和其他學科相比較,心理健康教育有被邊緣化的現象。

          三、應對策略

          1.上級主管部門要規范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體制。在目前有些學校對心理健康教育認識不到位的情況下,上級主管部門應加強對學校的指導和管理。

          2.學校應端正心理健康教育觀。林崇德教授認為:“我們要看到廣大學生的兩個主流:一是學生的心理健康是主流;二是有些學生由于學業、生活、環境的壓力產生暫時的心理不適,要求咨詢和輔導,他們要求健康是主流!睆膫人人生的意義上講,發展孩子的健康心理比發展孩子的認知更重要。對社會、國家而言,擁有健康心理的公民也是一個健康家庭、健康民族、健康社會的基石。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等所不能替代的。

          3.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三級隊伍。第一級隊伍是學校的廣大教師,通過對廣大教師進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訓,讓教師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和技能。通過學科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能有效發現和初步判斷學生的心理問題,并能給予學生有針對性的幫助和輔導。第二級隊伍是學校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通過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課對廣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開展心理咨詢活動,對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診斷和咨詢。第三級隊伍是校外的專業心理醫生或專家,以心理治療為主,幫助學校解決學校現有力量難以解決的問題,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進行指導?傊,重新審視和思考學校心理健康的目的是希望通過各方面的不懈努力,重新確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立足點,即心理健康教育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心理健康可以也應該為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11

          摘要:對于小學生而言,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與成長的黃金階段,同時,這一階段,也是小學生中形成健全人格,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基礎時期。因此,小學生這一時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為重要。而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學中運用情景教學法,能夠拉近師生之間距離,加強師生之間交流,有利于教師幫助小學生解決心理困惑,讓他們健康無憂成長。本文就是針對如何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學中應用情景教學法展開分析和研究,希望尋求出有效的措施來幫助小學生學生解決心理問題,讓他們積極向上地學習與生活。

          關鍵詞:情景教學;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應用;措施

          小學階段是學生成長過程中尤為重要的一個時期,他們剛剛離開父母懷抱,開始集體生活,所以這一時期正是為他們打下良好基礎的最佳階段。但是在由于這些學生年齡比較小,思想比較簡單,容易受到周遭環境的影響,情緒變化很不穩定,常常會產生一些如自卑、厭學等心理問題。因此,作為小學教師,必須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多加關注,并通過情景教學法的應用,減少小學生的心理問題,從而讓他們開心快樂的成長。

          一、情景教學法概述

          1.情景教學法概念:情景教學法是指教師在教材的指導下,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和生活實際情況,創造各種情景,讓學生在自然或者認為創設情境中獲得最直觀的感受,促進他們對教材知識內容的理解。

          2.情景教學法在心理健康教學中應用的意義。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運用情景教學法,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在教學過程當中運用情景教學法,首先能夠活躍課堂氣氛,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尤其是在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可以讓學生扮演角色,進行情景構建,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當中來,通過心理體驗,促進積極心理增量,發揮出自己的優點。其次運用情景教學法,能夠培養小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創新能力,通過角色扮演,情景設置,能夠讓學生將自己的想象力盡情發揮出來,獲得快樂和成就感。

          二、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原因分析

          小學生由于年齡比較小,對社會認知水平比較低,心理脆弱,所以當他們遇到挫折或者受到打擊時,特別容易產生心理問題,再加之學校、家庭和社會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他們的心理問題變得越來越嚴重。

          1.升學和擇校給孩子帶來的壓力。現在我國各省市的大部分中小學校都開設了心健課,落實情況也很好,學校和授課老師對于這一門課程還是比較重視的。為了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解決小學生的心理困惑,教師在上課之前都會認真進行備課,并且通過課堂上的情景設置、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導學生進行心理體驗,獲得積極心理增量。但是由于在小學階段,小學生就已經開始面臨升學和擇校的壓力,再加上小學生年齡比較小,心理承受能力弱,他們面對這樣大的壓力,無法進行有效排解,極其容易產生心理問題。

          2.家長缺少對孩子心理健康的關注。在我國,大部分家長由于受根深蒂固的傳統思想影響以及對心理學相關知識的匱乏,缺乏對孩子心理健康的關注。他們通常更加關心孩子的這兩方面:一,是否滿足了孩子的物質生活;二,孩子的成績是否優異;他們很少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很少坐下來與孩子平等的進行溝通和交流。

          3.離異家庭和留守兒童,對孩子心理造成的困惑。近年來,中國的離婚率逐年增高,導致離異子女大量增加。根據調查顯示,出自于離異家庭的小學生,心理健康出現問題的要遠遠高于正常家庭的孩子。這是因為父母離異后,孩子生活在破損家庭或者再婚家庭中,無法獲得正常的父愛或者母愛。長期下去,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影響。在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一些離異家庭的孩子通常比較孤僻、自卑、憂郁,甚至有的孩子具有暴力傾向。與離異家庭孩子一樣,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也比較嚴重,通常留守兒童都是由家里老人看管照顧,父母長期在外打工獲得經濟來源供家庭花銷,但是由于父母長期不在身邊,孩子缺乏關愛和管教,導致留守兒童產生了一系列的心理問題,如叛逆、自閉等。

          三、情景教學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將情景教學法應用到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當中來,能夠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增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還能夠使課堂氣氛更加輕松和活躍,對于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狀態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1.創新教育理念,善于運用情景教學。隨著新課改的深入與發展,對學校和教師也相對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何況我國一直倡導素質教育,希望培養出來的人才能夠“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這也就要求學生不僅成績優異,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狀況。因此,學校和教師根據素質教育要求,應該重視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首先作為教師必須要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對其創新,不可以再把成績作為衡量一個學生是否優異的唯一標準,而是要按照新課改的要求,加強對學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和心理健康的培養。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善于運用情景教學法,讓學生在創設的情景中學到相關的心理健康知識,例如針對學生網癮問題,教師就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狀況設置情景,并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小學生表演以下幾個情景:(1)父母對小學生上網的激烈反對,嚴厲批評的場景;(2)小學生上網約見網友遭遇的一系列糟糕事情。通過創設情景,讓小學生深刻感受到網癮的不良危害。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嚴于律己,以身作則,以平等的態度與每一個學生認真的溝通與交流,讓學生愿意說出自己的心理困惑。同時,教師對于情景的創設,除了對語言的巧妙運用之外,還可以采取相關的道具進行輔助,如創設情景時可以選擇適當的音樂或者圖片加以輔助,讓情景更加真實。

          2.運用情景教學,培養學生健康心理。在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師可以應用情景教學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健康心理。在教學時,可以根據心理健康知識的相關內容制作教學視頻或者PPT,讓學生直觀的感受到良好的心理狀態所產生的影響,讓學生身處其境,感受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從而注重對自己心理健康的關注。例如,有的學校的教師為了讓學生明白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將一系列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視頻播放給同學們觀看,并讓學生在觀看之后寫出自己心得。這種情景教學的方式讓學生更加透徹的了解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內容。

          參考文獻:

          [1]于瑤.情景教學法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金融理論與教學,20xx,01:66-68.

          [2]虞花榮.情景教學法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運用[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xx,10:23-25.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12

          《教育部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中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未來人才素質中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學生自身健康成長的需要,也是社會發展對人的素質的要求。

          一、有利于培養小學生良好的習慣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對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構建了系統的培養體系,明確了如何培養學生的習慣,培養學生哪些良好習慣等等。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就教會學生懂得自己的事情應該自己處理,自己做自己會做的事是光榮的,自己學會自己不會做的事更是值得稱道的。又如《愛護我們的鼻子》《我有一雙明亮的眼睛》教會他們懂得愛護鼻子眼睛,保護鼻子、科學合理用眼等良好習慣。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在編排中也融入了大量的學習習慣養成教育內容。如《腦筋急轉彎》一課的教學,培養學生良好的注意力和遇到問題要周密思考的良好習慣,讓學生體會到集中注意力、周密思考帶來的成功喜悅,從而形成良好的習慣。

          二、有利于培養小學生的自我認識能力

          正確認識自己是每個人一生的難題。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在不同的年級分別出現了認識自己、了解真正的自己、正確認識自己等不同目標的教學內容,而認識自己的方式方法也從自我認識到與他人的看法相結合等等。小學三年級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鏡子里的我》一課明確提出人的成長都要經歷一個漫長的階段,而這個階段中最重要的就是逐漸認識自己。要求學生初步認識自己,有多高、多重,是胖是瘦,有哪些特長、愛好,有哪些優點、缺點等等。四年級教材中《老師眼里的我》《我是什么樣的人》更進一步提出了認識自己的目標,從別人眼中審視自己,從活動中觀察自己,從與他人的交往中了解自己,知道自己高矮胖瘦的變化,了解自己的能力、性格、興趣、愛好和特長。在五、六年級教材中《了解真實的自己》《我是獨一無二的》《正確認識自己》等內容,進一步加深了學生認識自己的程度,提出生理自我、社會自我和心理自我的自我意識目標要求。

          三、有利于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心理意志品質和較強的行為能力

          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編排中,構建了一個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心理意志品質和行為能力的教學目標,從自己事情自己做到小困難的自我克服解決,從好習慣的養成到好方法的培養鍛煉,從控制情緒到超越嫉妒,從情緒控制到煩惱釋放、情緒正確表達等等,既體現了應有的健康心理要求,更體現了學生意志品質的鍛煉與行為能力培養的要求。在一年級的教材中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三年級教材中有《相信自己一定行》,四、五、六年級教材中有《超越嫉妒》《我不生氣》《放飛煩惱》《正確表達情緒》《欣賞自己》《做情緒的主人》等一系列教學內容。通過這些內容的學習,讓學生明白學會控制情緒,恰當表達情緒就會發揮情緒的人際交流積極作用,形成健康的心理特性;正確處理嫉妒,也會給自己帶來不盡的好處,會大大提升自己的學習熱情與效率,最后超越對手,走向勝利。一系列的循序漸進的心理意志品質訓練,讓學生的心理意志品質得以形成、鞏固和提高。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表現出來的作用遠不止上述講到的幾個方面,但究其重點來講,科學地、系統地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準確地認識自己,形成健康的心理特性,鍛煉出強大的意志品質,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人是其精髓所在,貫穿于一至六年級的教育教學始終。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13

          摘要:為了充分發揮學科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在教學實踐中進行學科心理健康教育應該注意做到:學科教育目標與心理健康教育目標的整合,既要體現學科教學中全方位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又要突出學科特點;充分發掘教材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掌握心理健康教育因素的發掘方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心理健康教育;滲透

          一、教師要有健康的心理,營造寬松的課堂氛圍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榜樣,其行為舉止往往影響著他身邊的一大批學生。一個老師心理健康、情緒穩定,以一種親切、信賴的目光;一句熱情而飽含激勵的話語,給學生以勇氣,就會使他們產生一種樂觀的學習態度,以此感染帶動學生的積極情感,則可使學生在一種心情平靜、愉快而活潑、民主的課堂氛圍中學習,學生會從老師的身上學會真誠待人,認真做事;相反,教師情緒失控,對學生的行為不滿,火冒三丈,嚴加訓斥,不僅會使課堂氣氛驟然緊張,而且會令學生望而生畏,產生厭學情緒。心理健康的數學教師往往具有良好的心理修養和師德修養,有較強的心理調節能力,不斷完善自己的個性品質,能真誠地接納學生,理解與尊重學生,為學生創設一個健康向上的學習環境。用其健康的心理,陽光的行動引導和感染學生,發揮潛移默化的作用。

          二、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樂學情緒

          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生活經驗,創設問題情境,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數學活動和交流的心理空間。將數學知識放回到生活的某個事件中,形成一個含有數學問題的.原始生活情境,讓學生在這個情境中對事件進行觀察、分析、提出數學問題,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構成學生已有知識與解決現實問題之間的“沖突”,激起學生探究學習新知識,解決新問題的欲望,引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從而接近學習難點,消除對學習內容的陌生感和畏懼感,讓學生在不斷解決矛盾的數學活動中,逐漸地克服學習中的心理障礙,引導和幫助學生在數學學習上獲得成功,不斷提高學習的自信心。

          三、要善于利用“數學美”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數學知識原本就比較抽象,不像語文具有描述性、美術具有直觀性、體育具有身體參與性的特點。各種概念的描述既枯燥又無味。要使抽象的內容變得具體、易懂,就得挖掘“數學美”。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從學生升入五年級后,我會每天在課后抽出十分鐘的時間,引導學生閱讀我國著名作家梁衡先生的《數理化通俗演義》。這是一本從興趣入手的軟教材和知識拓展教材,采用的是中國的章回小說形式,以栩栩如生的事例、深入淺出的語言、旁征博引的敘述,生動地介紹了幾千年來中外科學家、發明家探索科學真理的艱辛歷程。為枯燥的數理化知識包上了“一層美麗的糖衣”。通過閱讀書中的故事,一是用形象思維還原科學史上的人和事,開拓了學生視野,為學生打開一扇通往數學王國的興趣之門;二是講解科學家在發現、發明過程中用的方法,啟迪學生的思維和創造能力。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既能提高興趣,也能學到知識,更有世界觀、方法論的引導。

          四、用愛心促進學生心理健康

          愛是教育的基礎。當教師全身心地愛護、關心、幫助每一個學生,做學生的貼心人時,愛就成了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因為愛,教師才能贏得學生的信賴,學生才樂于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前蘇聯教育家贊可夫認為:“當教師的必不可少的,甚至幾乎是最重要的品質,就是熱愛兒童。”教師熱愛學生,應表現為信任、尊重、關心、稱贊和體貼學生,而不是訓斥、厭棄、批評學生。尊重、理解、信任學生是消除教育盲點的基礎。這就要求教師不能盛氣凌人,更不能利用教師的地位和權力污辱學生;理解學生要從青少年的心理發展特點出發,理解他們幼稚和天真;放手讓學生在實踐中鍛煉,在磨練中成長?s小學生與教師心理距離。

          五、贊美賞識是優化課堂心理環境的催化劑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詹姆斯說:人類本質中最深的企圖是渴望被贊美、欽佩、尊重。作為教師,要有一雙慧眼,發現學生的些許進步,欣賞他們的點滴成功,肯定他們的潛在價值,呵護他們自豪的舉動,讓學生品嘗到成功的喜悅和學習的樂趣。教師要時刻站在與學生平等的位置上真心交流互動,讓學生有如沐春風的感覺。我們提倡“三個一”:給膽怯的學生一個鼓勵的目光;一個會心的微笑;一個“你能行”的暗示,讓他們戰勝自卑的心理,和同學們平等相處,以競爭、樂觀的精神面貌參與學習。

          總之,作為教師,運用教育心理學的知識正確處理好師與生、知識與實踐的關系。要轉變教學觀念,不僅要傳道、授業、解惑,更要靈活地挖掘教材和教育教學活動中可以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資源,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其心理的健康、人格的健全,使學生的心理健康達到全面和諧的發展和提高。

          參考文獻:

         。1]孫淑杰.在數學教學中如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新課程,20xx,(09).

         。2]徐娟.小學數學課堂如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數學大世界,20xx,(07).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14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說到底就是要促進小學生個性心理的全面發展。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孤立進行的,而是服從于小學生素質教育的總目標,即以提高國民素質和民族創新能力為根本宗旨,以培養適應我國經濟與社會發展所需要的、數以億萬計全面發展的人才為目的。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增強學校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幫助學生樹立在出現心理行為問題時的求助意識,促進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質,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減少和避免對他們心理健康的各種不利影響;培養身心健康,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

          心理健康教育要講求實效,要把形式和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關鍵的問題在于創設有利于小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學校環境和家庭環境。

          學習是學生的主要活動。心理健康的學生是能夠進行正常學習的,在學習中獲得智力與能力,并將習得的智力與能力用于進一步的學習中。由于在學習中能充分發揮智力與能力的作用,就會產生成就感;由于成就感不斷得到滿足,就會產生樂學感,如此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心理健康的'學生從學習中獲得滿足感,并從中增強對自己的信心,充分相信自己具有學習的能力,以后會進一步地尋找機會發揮這種學習的能力,從學習中獲得滿足感。當然,這種成就感應是適應的,過強或過低都不好,因為急于求成和不想作為都是不好的。

          學生愿意付出努力去學習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這些因素包括:學生的個性、學習能力、學習興趣、學習環境以及教師的行為等。動機有多種多樣,除學習動機之外,還有其他動機。否則,為什么有的學生喜歡學習,有的學生卻喜歡看電視,或做一些與學校學習無關的事情?教育工作者的任務不是去提高動機本身,而是去發現、激發和加強學生的學習動機,使他們參加到與學習有關的活動中去。

          要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習慣有良好與不良之分。有的學生會自己制定學習計劃,獨立思考,按時完成作業,經常復習、預習功課,長期堅持努力學習,經常綜合整理所學知識,并逐漸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學習中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助于增進心理健康水平。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15

          關鍵詞:物質 精神 代溝 真愛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小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的規律和特點,運用心理學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小學生身心全面和諧地發展和整體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走近新課程,“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的理念撲面而來,它比過去的教育教學更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喜怒哀樂,更關注人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更關注人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更關注學生的尊嚴。這意味著,今后對老師的要求不僅是要完成“傳道、授業、解惑”的任務,而且應當成為一個合格的心理輔導員,承擔起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務。

          因此在課程改革中科學、有效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顯得尤為重要。下面我談兩點自己在新課程改革中自己對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點嘗試和體會:

          一、創設和諧、宜人的教育教學物質環境。

          給孩子一片空氣,讓他們自由呼吸;給孩子一塊綠地,讓他們栽花種草;給孩子一片繪畫壁,讓孩子自由描繪;給孩子一片飼養園地,讓他們感受動物的可愛。順孩子之天性,讓他們快樂的成長。創設優美、安全、舒適的物質環境。如校園的戶外場地富有變化,則具有激發小學生多種經驗,誘發小學多種活動行為的功能。在活動場內,設計豐富多彩的設備和材料,使處處充滿綠色和生機。教室是小學生主要的活動空間,我們力爭使室內寬敞明亮,溫馨舒適。所布置的內容隨著教育目標、季節變化而變化。整潔優美的物質環境喚起了小學生對生活的熱愛,陶冶了小學生情操,充實了小學生生活,激發了小學生的求知欲,培養了小學生的探索精神與生活情趣。

          二、創設民主、和諧的教育教學精神環境 。

          校園的教育教學精神環境是指校園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及校園校風、氛圍等,它包括小學生生活、學習和游戲的人文因素和活動空間。心理學家蘇霍姆林斯基對認知與情感的關系,作了這樣一個生動而貼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識的種子就播種在這個土地上!狈催^來講,如果離開“情感”這塊“肥沃的土地”,也就結不出“良好的發展”的果實。

          1、平等相待學生,跨越陳舊的“代溝”。

          在課程改革環境下,要求教師轉變心態,改變以往居高臨下的權威態度,以親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諧的口吻與學生交流,縮短師生間的“心距”。學生在這樣一個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為得到鼓勵、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圍中,就能盡情釋放自己潛在的創造能量,毫無顧慮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疑問,首先就是創設和諧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是高質量教學的有力保證。心理學研究表明:和諧、愉悅的氛圍有助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而緊張、冷漠的氣氛會大大抑制學生學習的.熱情。如何減輕消除學生學習上的心理壓力,培養學生對學習的一種良好心態?教學中,教師要扮演好一名引導者、組織者、協作者的角色,創造最佳的心理氛圍,使學生情感得到體驗,心靈得到溝通,理念得到認同,情緒得到調節,行為得到訓練,讓學生充分地展示自我,從而使學生能學得懂、學得好、學得輕松。這樣不僅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信心和勇氣,而且培養了學生相互協作,共同探究的精神。當學生的思維、情趣、愛好都有了張揚的空間時,就會走進老師和老師攀談并成為朋友,為學生的心理能夠健全發展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2、傾注真心真愛,促進感情內化。

          師生心理交融的基礎是感性的交情,也是愛的投入。教師應重視那些存在各種缺點的學生,多關心有心理障礙的學生。因為這些學生常常由于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壓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較孤僻,心理也比較脆弱。當學生遇到不順心的事時,就會產生不良情緒,并對學習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響。如何讓這種消極的影響降到最小?我認為教師應深入了解學生,善于與學生溝通,進行談心、交流,進而開導學生,傾聽學生的內心情感,感知學生的內心世界,以老師真誠的愛去關心、呵護每個學生,讓學生的心靈得以寄托,讓學生的情感得到傾訴,精神得到依靠。當學生需要關心、幫助時,老師應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幫助學生,使學生幼小的心靈得到鼓舞,讓學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

          [參考文獻]

          [1]吳紅駿,趙潔,《運用認知學習理論改革遠程開放教育的教與學》,20xx年

          [2]皮連生主編,《學與教的心理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年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相關文章: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論文05-18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論文[薦]07-02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05-30

        心理健康教育畢業論文11-24

        淺談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論文06-03

        小學教育論文05-20

        小學教育的論文05-27

        小學教育論文12-13

        學前教育論文:淺談幼兒心理健康教育03-27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11-12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