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
在學習、工作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論文吧,通過論文寫作可以提高我們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相信寫論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1
當前,高校心理中心的師生比例偏大且從業人員所受臨床專業訓練不充分,工作重心以咨詢為主教育為輔,心理健康知識和理念普及不充分等問題日益凸顯。根據中國的國情,實現大學生心理健康工作的轉型和發展需要加大投入,提升專業化水平,加大宣傳,增強學生關愛心理健康的理念,將心理中心的公眾形象由從問題干預中心轉型為成長發展中心,從而為全體學生的心理健康、人格完善和潛能開發服務。
近年來,隨著大學生心理問題的逐漸凸顯,心理健康越來越受到家庭、社會和學校的重視。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意識,增強大學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實效性是當代大學生的迫切需求。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現狀
在高校中,當前承擔心理健康工作的主要部門是學生工作處下設的心理咨詢中心(各校稱謂有些不同,以下統稱心理中心)。高校的心理中心主要承擔以下幾項重要工作:①危機干預;②個體/團體心理咨詢;③課程教學和講座;④科研工作;⑤行政事務。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工作主要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一)工作重心以咨詢為主教育為輔,危機排查和干預是重中之重
高校的心理中心大多以咨詢為主,以學生心理危機的排查和干預為第一要務,只有少數高校能夠做到重點開展心理學教育。比如清華大學,在校學生約26000人,咨詢中心每年授課門數18門,講座場數60~80場,參與的學生有26000人次左右。此外,每年約有1000人使用心理中心。[1]大部分高校心理中心的工作重心仍然以咨詢為主,重點做好心理危機的排查和干預。各學院發現學生出現心理危機問題,會第一時間聯系心理中心的老師,心理中心也是心理危機干預中心。
以北京科技大學為例,20xx年全日制在校本專科生13393人,各類研究生9820人,外國留學生829人。心理素質教育中心50%的經費和近80%的人力重點服務于5%的在校生(咨詢、排查和約談)。咨詢中心在師生心目中的形象更像是一個消防員或者醫生,它以化解心理危機為重點,以解決心理障礙為主。
(二)師生比例偏大且從業人員所受臨床專業訓練不充分
我國的學校處于一種重視成績的社會氛圍之中,心理咨詢因其工作成績難以量化,工作效果無法在短時間內奏效而容易被忽視。美國有關行業協會的專業標準是1000~1200名學生配備一名專業人員。根據一項對國內26所的高校調查表示,接受調查的高校共有學生516322人,心理健康專職教師47人,折算師生比約為1∶10985人。
[2]近五年,雖然一些高校陸續都按照要求實現了3000名學生配備1名專職心理咨詢師,但是依然還有很多高校心理中心的工作人員數量沒有達到這個要求,甚至還有一些高校的咨詢中心只有1名專職心理咨詢師。從專業水平上講,由于中國的心理健康事業起步較晚,雖然目前高校的專職心理咨詢師大部分人有心理學碩士或者博士學位,但是大部分人畢業時沒有受過嚴格的臨床專業訓練,所以咨詢專業水平的提升主要依賴于從業后的各種培訓。
(三)心理健康知識和心理健康理念的普及度低
美國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針對不同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采用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因此美國的心理健康教育從小學開始一直延續到大學。在不同的年齡階段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而且他們將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納入學校課程體系,對這門課程十分重視,要求家長和學校共同配合。但是在中國這門課程卻并未受到如此高的重視。
[3]目前中小學教育還是以傳授知識為主,學生從小就缺乏健康心理素質的培養,致使青少年階段的很多成長任務如對自我的了解和認識,自主和獨立的意識等都沒有完成,致使很多學生進入大學后容易產生焦慮和抑郁的情緒。由于各所高校心理中心的專職工作人員數量偏少,面對應接不暇的教學、科研、咨詢和行政工作任務,很多學校在心理健康理念的普及上用力偏小,所以很多大學生對心理咨詢依然存在偏見,“不聽、不聞、不看”的現象還十分普遍。
20xx年,北京科技大學心理中心的咨詢量突破了3000人次,在北京市各高校心理中心的咨詢數量上位列前三,相對比斯坦福大學在校學生約16000人,咨詢中心每年接待8000多人次,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在校生22000人,咨詢中心每年接待11000~12000人次。[1]美國高校和中國高校咨詢人數的差異和大學生關于心理健康的理念有重要關系。
二、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發展探索
(一)公眾形象轉型:從問題干預中心轉型為成長發展中心
高校以教育為己任,高校的心理中心在師生中樹立的形象如果由“問題中心”,變為“健心館”,追求成長的同學會更喜歡中心,也更關注自身心理健康,就像追求健康的人會更喜歡去“健身館”一樣。這種形象轉變的最直接的益處是減少現實中潛在的危機學生,根本的益處是可以實現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普遍提高。假設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負10分到正10分,通過積極正向的理念傳授,可能將一個心理健康分數為-2分的同學轉變為+2分的同學,同時也可以將心理健康分數為6分的同學提升為8分的同學。
那么如何轉變心理中心的公眾形象呢?一是擴大宣傳。通過課程、講座、團體輔導和校園文化活動廣泛開展心理健康理念的普及性教育;二是不斷提高心理咨詢和心理服務的專業化水平。為專業咨詢師的培訓和專業水平的提升提供時間和經費支持,并逐步增加專職咨詢師的數量。只有更加專業化的服務才能有效幫助同學解決困惑,也更容易為心理中心樹立口碑。
(二)工作內容轉型:以咨詢、危機干預的工作為主轉型為咨詢和教育雙向并重
長期以來,我們容易將導致心理危機的事實本身看成是心理危機的根源。事實上,它僅僅是危機爆發的導火索,真正的原因是學生心理上存在不健全的部分,所以我們不僅要關注咨詢和危機干預,還要關愛所有學生的心理發展。因為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學生面臨的競爭日趨激烈,心理壓力不斷增加,心理不健全的學生隨時可能因為考試失利、戀愛等生活事件誘發焦慮抑郁情緒,造成危機事件。
所以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目的不僅僅是減少大學生心理障礙的發生,通過咨詢解決心理問題,更重要的`是擴展為全體學生的心理健康、潛能開發和人格完善服務,所以要充分發揮教育教學的普及性作用,保證學生在校期間普遍接受心理健康課程的教育。(三)工作模式轉變:以被動性干預轉型為主動性激發
高校心理中心的普遍設立是在20世紀90年代,由于西方心理咨詢開始秉承的理念是要求來訪者有主動求助的意識,所以很長一段時間高校的心理中心奉行的是“等進來”的理念。
由于中西方的文化有很大差別,西方高校的學生沒有班級建制,沒有黨團組織,沒有集體住宿(大部分學生),沒有太多校方組織的學生共同的活動,沒有共同的修課計劃。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學的普及性以及宗教對大學生世界觀的影響根深蒂固,美國大學生生活獨立性及心理成熟水平要高于中國學生,沒有大規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中國由于傳統應試教育的深刻影響,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學普遍不被重視,大學生的獨立生活能力和心理成熟水平低,有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如果我們不論國情按照美國的心理中心的運作模式開展工作只能服務不到10%的同學,90%的同學會對心理健康不了解,不關注。然而,大學生中的心理亞健康問題日趨明顯和嚴重起來,所以高校的心理健康工作由被動性干預到主動宣傳并激發他們關注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識十分重要。一是主動實施全面的具有實效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大力開展必修課,增加選修課,講座、團體活動等,強化學生的心理保健意識,營造全校心理健康關愛氛圍,從而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和競爭力,培養自我成長型人才,使學生的內心與外在的環境更好的相協調,更好地成長成才。
北京科技大學心理中心在轉變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理念上做了大量工作,比如從心理健康教育的關鍵環節和突破口入手,每年在新生入學的第一學期實施體驗式心理健康教育,組織全體新生以班級為單位到中心逐個進行體驗,內容是一小時的實地參觀和親身體驗心理中心的各種服務項目。
該課程20xx年榮獲“首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效一等獎”。此外,中心以學生社團陽光心理協會為依托,借鑒團體輔導的理論和技術,運用朋輩輔導的組織模式,通過分組討論、互動游戲、手語合唱等形式,組織所有新生以班級為單位開展“心理健康快車”活動。這些活動的開展大大提高了學生對心理健康的接受與認可程度,個體和團體咨詢量逐漸上升。二是調動學生提高自身健康的主動性。
任何事物的發生和發展都取決于事物內部的矛盾運動。同樣,大學生心理健康工作目標的實現,必須使受教育者將教育施加的外部壓力主動轉化為自身發展需求的內在動力,即學生能主動參與到心理教育的過程中,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喚起其強烈的成長動力。實踐證明,以教師為引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參與體驗式教學實踐中效果卓著,可以有效增強學生關愛自身健康的主動性。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2
建構主義教育思想強調教育主體的參與創造,力主開展活動性的教育模式,為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新的參照體系和思考框架,尤其是為解決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運行存在的問題提供了新的啟示。鑒于此,高校在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時務必積極吸收建構主義教育理論精華,重構教育理念與價值取向,整合教育的內容和課程體系,創新教育的模式與方式,創設良好的互動環境和氛圍,構建重視教師與學生素質能力的評價體系。
一、建構主義教育思想及其對當下教育的要求
(一)建構主義教育思想的主要內容
一是建構主義的知識觀。建構主義教育理論主張和提倡一種建構式的知識理念,認為知識是人類主動建構而形成的,不是客觀產生的。
二是建構主義的學習觀。建構主義教育理論主張和提倡一種重視建構的學習理念,重視學習者本身已經擁有的經驗和知識,也重視學習者現有的知識體系,主張以學習者為中心,尊重學生的思想和話語權,力主開展對話式的學習模式與方式,重視各種學習環境的創設。
三是建構主義的教學觀。建構主義教育理論主張和提倡一種建構式的教學理念,注重學習對于知識與意義的積極主動建構,主張學生的主動參與和各種實踐教育活動的開展,主張學習者之間、學習者與教育者之間的多向互動交流的教學模式與方式。
(二)建構主義教育的思想對當下教育的要求
一是要求教師具備建構主義的理論和思想能力。這對于當下我國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們具有很大指導意義,那就是不斷用新的哲學理論來發展建構自己的心理教育理論體系。
二是要求創設師生互動的環境與氛圍。這對于當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具有很大的啟發意義,那就是要要創設學生喜歡的環境和場域去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三是要求教學務必要以學生為心,關注關心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效果和學習基礎、學習方法與手段。這對于當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具有很大的'啟發意義,那就是要求整個教育工作務必要堅持和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科學理念,讓之成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持久信念。
四是要求教學堅守建構主義教育理論要求的相關原則。對于當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開展具有很大的啟發意義,那就是要求當下高校教師在開張心理健康教育時務必要遵循心理教育的建構主義原則和高等教育發展的規律。
二、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效不高的成因
一是教育理念與價值取向落后陳舊。這種主要體現在當前高校在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時科學化的教育理念堅持不夠,導致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體系和課程體系、教育模式與平臺等的科學化設計與建設 不夠;協調整合的理念堅持不夠,這就導致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學科教育、與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等整;國際化與信息化教育理念不強,導致心理健康教育對外開放不夠,吸收發達國家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經驗不夠。
二是教育內容與課程體系上滯后落伍。這主要體現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沒有很好地根據學生的變化和訴求來調適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體系和話語表達方式、課程構建;同時與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各個學科的專業教育的內容體系銜接不夠,顯得很封閉單一,這就導致了當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對大學生缺乏吸引力和親和力。
三是教育模式和方式上創新整合不夠。這主要體現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選擇的教育模式很多不符合學生的特點與需求,比如互動性教育模式沒有真正廣泛開展起來、學校與家庭協作教育模式沒有形成、網絡心理教育模式開展乏力等等,嚴重影響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和質量。
四是教育的師資建設上質量不優良、數量不足。這主要體現在從事大學生心理教育的教師專業性和科學性不夠,尤其那些非心理專業的教師們;教師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理論研究和精力投入不夠;另外真正做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專職教師非常稀少。據筆者調研,一些二本院校幾萬學生,就那么十來位心理專職教師。
五是教育地位的邊緣化與面上重視的不對稱對等。這主要體現在學校重視的落實不夠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地位處于一種邊緣化的狀態,從學校領導層、學工系統與一般教師,雖然口頭上重視,其實在行動上沒有真正得到重視。這些都彰顯了高校各個層面的工作人員對大學生心理教育工作的認識和認同不夠,導致沒有形成一種真正齊心協力的共識和行動。
六是學生本身的復雜性和社會環境問題也是當前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效性難以提高的一些原因。任何一種教育的效果都受到一定環境和教育對象的影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一樣受到教育對象和教育環境的影響。當前的大學生群體個人主義與功利主義心態、就業心理與網絡心理問題異常嚴重,加之社會轉型下的一些負面影響造成高校學生的不平衡心態復雜,這些都嚴重影響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提升。
三、從建構主義教育理論視角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路徑
建構主義理論及其教育思想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一種很好的視角和思路。
一是重塑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推動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學發展。堅持學生為本的價值取向,要求高校在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時,圍繞學生的需求和實際成長情況去構建更新從教育觀念、教育內容、教育模式與方式、教育評價體系等各個層面;堅持科學化和系統化的價值取向和教育理念,要求高校在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時,務必要遵循大學生心理發展規律、成長規律和高等教育規律,力求科學化運行。同時,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為一個系統去處理,力求其內部系統和外部系統的整體協調運行;堅持國際化和信息化的教育理念,要求高校在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時,一定要始終放眼全球,努力吸收世界各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做法和經驗;同時,要求高校將信息化理念貫竄于整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網絡化信息化運行。
二是注重教育內容設計要切合學生實際,不斷增強大學生心理教育工作的生活性和吸引力。這就要求高校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時,要注重根據新形勢下大學生的心理新特點、新要求,不斷調整和重組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體系和課程體系;同時,注重這些內容的話語系統要切合當代青年學生的用語習慣。
三是充分利用現代網絡教育技術,不斷創新,努力構建師生對話互動的教育模式與方式,推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加富有朝氣。這就要求高校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時,要充分采用現代網絡系統,開展網絡教育,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移動式發展;將大學生心理教育納入到整個學校專業教育體系和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視域中,推行一種宏大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積極從教育內容、教育目標、教育模式與方式、教育評價體系、教師隊伍等進行科學整合創新;多方設計和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和形式,推動體驗式教育模式不斷行進;注重校園環境、網絡環境和課堂環境、家庭環境等的建設和開發利用,充分構建一種心理健康教育與學習的互動平臺。通過這些不同的模式和形式,以此形成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不斷增強其實效性。
四是抓好高校教師的心理教育能力與學生的自我心理調適能力,不斷增強大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體性。這就要求高校要抓好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雙師型能力培養,通過各種渠道和方式,大力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的專業能力;同時,高校教師也要注重引導大學生養成一種自我調適、自我排解心理問題的良好習慣。
總之,建構主義理論為解決當前我國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提供諸多的思路和框架,從理論上豐富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體系,從實踐上對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實際運行具有諸多的操作性和可行性。但是我們將用建構主義教育用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時,還要注意克服建構主義思想的一些負面東西,這樣才能更好地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3
一、網絡環境對大學生思維和行為模式的影響
1.網絡價值觀念的多元化對大學生認知能力的影響
在網絡空間里,共享資源豐富,多種價值觀念并存,網絡信息良莠不齊。網絡整合了各類教育資源,集成了教育的主體力量,有利于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強大合力。但我們也看到,網絡中宣傳西方國家意識形態的內容大量存在,特別是某些國家借助其網絡優勢,向全世界大力鼓吹其政治標準和價值觀念;同時,散布、傳播反動言論、腐朽沒落思想的內容也常常出現。而大學生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時期,對人生的思考和社會經驗還不豐富,政治鑒別力還不夠強,而且網上關于西方的政治體制、經濟模式和生活方式的宣傳帶有盅惑性,對本土文化的宣傳具有片面性,在這種情況下,部分分辨能力不強的大學生極易受到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思潮的影響,受到精神垃圾的污染,導致其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偏離正確的軌道,出現價值取向和道德認知的紊亂。
2.網絡交往對象的非直接性對大學生人際關系的影響
在網絡環境下,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主要是以文字、圖片、音像為載體的非直接性交往。通過網絡,任何一個人都可以用各種方式與其他人接觸,就連那些在現實生活中難以找到相同興趣和需要的人也很容易在網絡空間里聚集到一起,一些有問題的人也能在網上找到支持自己的族群。網絡環境的去利益化使得大學生可以面對剛剛結識的交往對象,大膽傾訴自己的內心秘密,說出自己的煩心事,而不用擔心遭到他人的嘲笑,很多時候還能得到交往對象的開導。這有利于大學生發泄不良情緒,緩解內心壓力,促進心理健康。然而,網絡中的人際交流畢竟是虛擬的。由于缺乏感性的聯系和直接的情感體驗,使得網絡信息具有較多的虛假成份。大學生如果長時間沉溺于網上交往,會大大減少參與集體活動和與同學交往的時間,使現實人際關系緊張。當人際關系遇到挫折時,如果總是選擇用網絡的人際交往來尋找安慰,沉溺于網絡交往而不能自拔,就會消極地對待現實中的人際環境,對身邊的人和事漠不關心,在現實的人際交往中陷入孤立的境地,產生孤獨、苦悶、壓抑等心理問題。此外,網絡人際交往的去責任化,讓一部分人的自然屬性凸顯,很可能會有一些別有用心的人趁虛而入,使得網絡交往的安全性受到影響,這往往會加劇部分大學生的多疑、憂慮、防范等心理,誘發一些大學生更多的心理問題。
3.網絡時空環境的虛擬性對大學生心理發展的影響
“在網上,沒有人知道你是一只狗”,形象地反映了網絡世界的虛擬性。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人們所處的時空環境能夠影響人們的心理和行為模式,絕大多數人會在合適的氣氛中,表現出與自己性格不相符合的行為來。網絡心理就是在虛擬的網絡環境里人們的心理過程及由此而形成的人的個性特征。網絡環境下,大學生心理發展表現為穩定性與波動性并存,批判性與創造性并存,自主性與從眾性并存等特點。在崇尚和追求個性自由的時代,網絡強化了大學生的自我意識,增強了大學生的平等意識和民主觀念,但網絡也讓大學生在行為模式上表現出極大的放縱和隨心所欲。網絡的虛擬時空,使得個體的內心準則和社會規范的制約而形成的行為的自我克制大大削弱或不復存在,從而人們的網上行為表現為一種解除抑制的特點,與現實生活中的行為方式存在巨大差別,這就是網絡的去抑制性。網絡的去抑制性有助于個體深藏在潛意識中的不為正常社會意識所容許的各種需要和愿望的滿足,從而使得網絡成為某些人的“心靈避難所”和“能夠找到自我”的虛擬世界。一些大學生長期沉迷于網絡,逐漸混淆了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使得本來虛擬的心理和行為世界變得真實,本來真實的世界變得模糊,從而出現認知混亂,產生人格異化,導致嚴重的心理變態和行為偏離。
二、網絡環境給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帶來的機遇
網絡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適應時代發展的必然,是學校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徑,它是新形勢下傳統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補充。網絡時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臨著重大的發展機遇。主要表現在:
網絡突破了時空限制,有效地拓寬了教育途徑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在固定的時空中,通過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心理講座和與老師面對面咨詢的'方式進行的,而網絡的出現讓心理健康教育超越了時空界限,擴大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覆蓋面。通過網絡,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以通過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向學生傳播心理健康知識,引導樹立正確的心理健康理念,可以遠距離地以咨詢者的身份接受學生的在線心理咨詢,對擁有相同或類似心理問題的同學進行集體解答。通過網絡,學生可以隨時查找自己所需的心理健康知識,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參與心理健康論壇,接受在線心理測試、輔導,從而化解自己的心理問題。對于那些有心理問題但由于種種原因不愿公開自己心里秘密的大學生來說,網絡的優越性顯得尤為突出。
網絡整合了教育資源,極大地滿足了信息需求在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往往更多地是通過閱讀書籍,聆聽老師的口頭講授來獲取心理健康知識,大學生要想獲得自己所需的特定心理健康知識是非常困難的。網絡可以將各種心理健康教育資源連接起來,整合成一個龐大的信息庫,豐富了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有利于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合力。同時,網絡還可以將文字、圖片、影像、動畫等結合起來,使學習過程變得更加生動有趣。通過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和學生都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從多個角度學到相應的心理健康知識,可以就相關問題在網上展開討論。
3.網絡調動了主體功能,較大地提升了教育實效
由于互聯網具有便捷性、新奇性、虛擬性和大容量性等特點,網絡對學生的吸引力越來越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網絡的特點開展教育工作。網絡利用超文本檢索方式,多媒體集成技術,信息量大,視聽沖擊力強,其便捷性、虛擬性、平等性、互動性有利于激發大學生的熱情,使他們以主體的地位參與其中。學生通過網絡就各種感興趣的心理問題,借助BBS、電子郵件、在線聊天、微博等方式,實現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溝通與平等互助,既充分體現了心理健康教育“自助助人”的理念,也大大增強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4.網絡傳遞了心理動向,進一步增強了預警功能
在傳統心理健康教育中,由于人們在思想觀念上對心理健康本身存在偏見,以及大學生心理發展特有的閉鎖性,使得一些學生遇到心理問題時,不愿意或不敢向老師或周圍的同學吐露自己的想法,教師則難以及時、準確地掌握學生的內心世界,往往一旦問題暴露,事態已經相當嚴重,要想挽救已回天無力,只能扼腕嘆息。由于網絡的虛擬性、匿名性、開放性使得網絡成為當前大學生傾訴和發泄個人情緒的主要空間。大學生常常通過多種網絡途徑,大膽地傾吐自己的內心隱密,直接而真實地表達自己內心的抑郁與苦悶,無所顧慮地暢所欲言,在網絡中傾訴自己的心聲,釋放心中的不良情緒。作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以通過網絡提供的信息進行分析研究,及時、準確地掌握大學生的心理動態,把握當前大學生的整體心理健康狀況,對大學生中的心理問題對癥下藥,及時引導、溝通和化解,從而提高工作的針對性、靈敏性和準確性。對于問題嚴重的,甚至可以通過IP地址查詢,找到當事學生,直接給予關愛、幫助或治療。
三、網絡環境下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
預防為主,防治結合”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想模式。當前,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網絡的優勢,積極探索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更好地完成高等教育“育人、樹人”的任務。
1.更新教育理念,充分發揮傳統與現代、心理健康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根據大學生心理發展的特點,有目的地培養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質,提高心理機能,開發心理潛能,以促進其整體素質提高和個性和諧發展的教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針對全體大學生實施的素質教育。大學生處于人生的特定階段,有其心理發展的特點和身心發展的規律,而作為一門科學的心理健康教育,必然亦有其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在網絡環境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臨著很多新問題,需要我們在理論和實踐中加以研究和探索,積極構建網絡環境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
雖然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傳統心理健康教育無法比擬的優點,但傳統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交流相對深入、教育持續連貫以及面對面實施教育等優勢,特別是當學生出現明顯的心理障礙如強迫癥、焦慮癥、抑郁癥等時,能循序漸進地予以有效地教育引導。因此,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要根據大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和個性特點,將網絡與傳統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實現二者的優勢互補,共同發揮長處,不斷促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發展,創造更大的心理健康教育價值,最大限度地滿足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需求。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是素質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兩個方面,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是為了學生的成人成才,而學生成人成才的前提是擁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兩者的結合不但可以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而且會促進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使學生真正實現全面發展。因此,高校在網絡心理健康教育中要滲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要增加網絡道德教育的內容。在教育策略和教育手段上,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要適當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手段,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感受學生的認知方式,全面了解學生的性格特征、能力特點和氣質類型,讓自己的育人理念轉化為學生的內在思想,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心理健康教育要學習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方法,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的心理朝健康方向發展。
2.整體規劃,實施系統化網絡心理健康教育
網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龐大復雜的系統工程,既需要科學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指導,又需要我們整體規劃、全面推進,實現重點突破,建構立體式、全方位的網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5]。首先,要建立滿足大學生需求的、有吸引力的網站。心理健康教育網站應成為大學生獲取心理健康知識的重要渠道。網站欄目與內容的設計應充分考慮不同年級大學生的不同需求。要通過開展各種網上活動和網絡心理測試等,廣泛宣傳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識,科學測評大學生心理,以活潑的頁面和豐富的內容吸引學生參與,從而提高網站的利用率。其次,開展網絡心理咨詢。網絡心理咨詢是心理咨詢師或心理咨詢人員,利用計算機網絡可提供的綜合信息服務功能,向現實身份和虛擬身份的來訪者提供心理咨詢服務的信息互動過程[6]。網絡心理咨詢具有不受空間和時間的限制,實施方便、經濟等優點,它可以是指導型心理咨詢,也可以是自助式心理咨詢。通過網上咨詢,能及時糾正求助者的認知偏差,克服其情緒障礙。第三,開設網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高校應構建適應大學生心理發展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讓學習者根據自己的需要、任務要求,有選擇地加以學習。這種教學體系,有利于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從而合理地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
3.加強培訓與指導,建立一支新型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隊伍
做好網絡時代大學生心理的轉化和引導工作,不僅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有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論、專業技能,能了解并科學地分析網絡等現代技術對大學生的思想、情感和生活方式等所帶來的影響,還要熟練掌握網絡技術并將其運用到心理健康教育實踐中,使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專業而且生動,富有感染力。要建立一支以專為主、專兼結合、相對穩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隊伍,就要將高校輔導員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中來。輔導員是高校戰斗在學生工作一線的人員,他們熟悉網絡,又貼近學生,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高校要加強對輔導員隊伍的培訓與指導,形成輔導員心理健康知識的培訓制度,經常性地開展業務培訓,提高他們的理論水平、業務水平和職業素養,充分發揮他們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4.加大對大學生心理社團的指導支持力度,構建大學生心理互助網絡體系
要選派專業心理教師加強對社團工作的指導,對心理社團的整體運作、重大活動的統籌、社團干部的選拔等工作進行有效的監督。通過組織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調動每個成員的積極性,讓社團活動的組織者和參與者都能在活動中有所感悟,在活動中獲得進步,從而更好地促進社團工作的順利開展。同時,依托大學生心理社團組織,通過對成員進行培訓,學生之間能夠及時發現心理異常的個體以及對心理有問題的學生給予一定的幫助,實現朋輩心理輔導,以充分發揮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功能。
要加強大學生網絡心理自助互助,構建大學生網絡心理自助互助體系。大學生網絡心理自助互助體系以網絡平臺為載體,建立起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自助與互助機制,極大地調動學生參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心理的共同成長,最終實3現自助助人的目標。借助于網絡平臺,師生可以實現網上的心理輔導、心理測試,可以在線交流,在線聽課,極大地豐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和形式;同時,通過開展心理互助活動,在幫助他人的同時,增強學生的積極體驗,調動學生自我教育、同伴教育、朋輩互助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自助互助活動中獲得切身體驗,提高認知和自我調節能力。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4
摘要:中學生是處于特殊發展時期的群體,其心理發展變化很快,具有不穩定性,這就決定了中學生心理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如果不能在這一階段給予他們正確的教育引導,中學生很容易出現心理問題。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根據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
關鍵詞: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施
一、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知識經濟帶來快節奏生活,信息時代迎來高科技的發展,但同時也給人們帶來了巨大的心理沖擊和挑戰。在社會轉型期的大背景下,傳播媒介的影響、學校對升學率的重視、家庭對孩子的重壓,無形中給學生施加了巨大的心理壓力。但是,社會、學校和家庭都不重視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把學生的成績作為評價的唯一標桿。近年來,中學生心理問題頻發,催生各種犯罪、自殺等行為的報道屢見不鮮。由此可見,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經不容忽視。
二、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策略
1.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在教學實踐中,教與學都處于內外兩個環境中。外環境是指豐富的外界刺激,內環境是指師生意志的投入條件。只有內外環境同時作用,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由此可知,良好的教學環境對教學活動具有重要作用。顯然,傳統的灌輸式教學已經不能再適應時代的要求,新時期教師要與時俱進,靈活運用開放、自由、活潑等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活躍課堂氣氛,營造出良好的教學氛圍。如在教學《青春發育期萌動》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分組討論,列舉各自或周圍同學青春期的身體變化,并向教師講述自己的困惑,最后再由教師綜合講解。這樣一來,就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能幫助學生克服青春期的心理障礙。
2.給予學生積極的心理暗示
教育心理學證明,教師只有以激勵的教育方式誘導學生產生內驅力,才能把教師的教學要求轉化為學生的自學行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運用符合中學生心理特點的教學程序,逐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還要學會寬容,把微笑展現給學生,不能因為學生影響了課堂紀律而冷眼以待。當學生回答正確時,教師要給予肯定;當學生回答不正確時,教師也要給予鼓勵。恰當的激勵方式可以活躍課堂氛圍,讓每一位學生都品嘗到成功的喜悅,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關心和重視,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信心。
3.給予學生積極的心理感染
羅曼羅蘭曾說,要撒播陽光到別人心中,總得自己心中有陽光。因此,對中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是教師自身具備良好的態度和健康的心理。人的情緒對智力活動的影響是巨大的,想要保持頭腦清醒,學生必須擁有愉快的心境,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理解能力。因此,教師要掌控自己的情感,善于表達自己的感情,調動學生課堂參與的主動性,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
4.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
中學生的生理特點決定了其活潑好動的性格,對豐富多彩的活動總是躍躍欲試。教師要抓住學生的特點,積極組織活動,讓學生通過參與活動,豐富自己的情感體驗,提高自我認識。如教師可以舉行“我更快樂”的'評選活動,讓全體學生參與進來,總結自己認為快樂的一件事、一個表情、一個瞬間,先通過小組評選、全班評選,最后再進行全年評選,直到參加全校評選。在評選過程中,要注意公開、公平。這樣的活動可以讓學生發掘并放大自己內心的快樂,同時還能學會分享快樂,對他們以后的學習和生活都將產生很大的影響。
三、結語
中學生的心理特點決定了其敏感、脆弱的心理特征,所以教師必須重視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這是科技信息時代發展的要求,也是學生自身發展的要求。作為專門的教育機構,學校必須主動承擔心理學教學任務。作為教學主體,教師必須以靈活為方法,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以激勵為原則,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以自己為榜樣,給學生以積極的心理感染;以活動為中心,塑造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5
一、積極心理學的概述
“積極心理學”一詞最早出現在馬斯洛(A.H.Maslow)的《動機與人格》一書中,該書中的標題為“走向積極心理學”[2]。但是并沒有引起心理學界的重視,直到塞利格曼在APA年度大會上明確提出把積極心理學作為自己任職的主要任務時,才開始使積極心理學走上了人類的視野[3]。20xx年出版的《現代心理學史》第八版中,著名的心理學史家、心理學家舒爾茲把積極心理學稱為現代心理學的發展之一[4]。
二、積極心理學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導意義
1.以積極心理學理論明確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目標
積極心理學和傳統主流心理學相比:傳統主流心理學是如何幫助大學生解決現有的心理疾病或心理問題,只關注到一部分人群,無法廣泛性地服務于普通的大眾學生[5]。其實心理健康教育是為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對心理健康概論、交往心理和調適、情緒紛擾與控制、戀愛心理與調適、學習心理與調適等多方面內容的課程[6]。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內容是對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積極心理學視角下,幸福感主要是體現于生活質量和積極品質感受,這種幸福感的主要是個體的自我實現體現如何與生活質量的一種協調。對事件的解釋和看法是否個體感到幸福,有沒有幸福感[7]。這也是對自己已有的生活狀態和理想的.生活狀態的一種肯定的感受[7]。目前,積極心理學主要是探討人類的幸福感、積極品德、愉悅感,研究積極品質和積極情感體驗[8]。近年來,隨著高校擴招,大學生人數的不斷增加,可能會導致資源不足、出現就業難,理想生活和現實生活巨大差距會導致大學生的沒有幸福感。從而導致大學生出現心理問題。所以培養大學生的幸福感,提升大學生的積極品質是現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任務。
2.以積極心理學視角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影響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以前主要關注的是消極心理學的方面,主要內容是對個體現存的心理問題的診斷與治療,解析心理異,F象,側重于心理問題的解決[9]。積極心理學是以注重大學生個體內心潛能的激發,培養積極的品質,如個體積極的情感、積極的思維、積極的品質等;現階段將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與積極心理教育有機結合,不斷豐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是積極心理學的重要目標[10]。筆者認為現代教育應該把目光聚集在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增強幸福感。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幫助當代大學生實現自我價值,理性的對待理想和現實生活的不同,以積極向上的品質來自我調整,以堅忍不拔的意志來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大學生在面對未來生活和危機時,能夠積極面對,自我調整心理問題。這是積極心理學在當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之一。
3.以積極心理學理論轉變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模式
在現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很多學生意識不到自己的心理問題,就算意識到了心理障礙也不愿意主動咨詢并尋求幫助,而學校對這些現象無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只能通過在一定區域開展心理學講座、建立咨詢室、情緒發泄屋等。這些工作卻沒有帶給學生多少效益,甚至使學生接受了負面的影響。所以,要以積極心理學改變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首先,從以人為本的理念出發,建立積極向上的品質與態度,注重個體的生活態度與幸福感,幫助學生以積極向上態度的面對外在環境和挫折,以完善個體的人格,提高心理素質,提升品德境界。
本文認為在教學內容增加趣味性,以鮮明的個性色彩和心理特點來使大學生參加各種心理劇演出;在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與他人分享的愉悅,使大學生的有一個良好的的情感體驗,挖掘大學生的內在潛能,培養大學生的積極、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從而達到預防學生的心理問題的出現,促進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健康發展。結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國現代高等教育中顯示重要地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對個人成長與未來發展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培養全方面綜合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啟到了重要作業,F階段是利用對積極心理學的理論,建立學生自信與自尊,對社會現狀與生活質量保持一個積極向上的態度,從而促進個體更快地成長和發展。
參考文獻:
[1]SHELDONM,KINGL.WhyPositivePsychologyisNecessary[J].AmericanPsy-chologist,20xx,56(3):216-217.
[2]李金珍,王文忠,施建農.積極心理學:一種新的研究方向[J].心理科學進展,20xx,(3).
[3]劉劍.積極心理學在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中的作用[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xx,(12).
[4]Schultz,DuaneP.Ahistoryofmodernpsychology[M].NewYork:Thom-sonPress,20xx:152.
[5]葉昇堯.積極心理學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幫助,第五屆世紀之星創新教育論壇,20xx:161
[6]裴利華.模糊數學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效果測評中的應用[J].教育探索,20xx(12):115-118.
[7]Dinner,E.SubjectWell-Being:TheScienceofHappinessandaProposalforaNationalIndex[J].AmericanPsychologist,20xx,55(1).
[8]卡爾.積極心理學[M].丁丹,譯.第2版.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xx:196-197.
[9]吳霞.改革開放以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西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xx
[10]劉源.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研究及培養,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碩士畢業論文,20xx.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6
1高校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
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比較不好掌握,教育的可操作性也比較差。需要專業的心理學知識和豐富的實際教育經驗,這就對高校教師的心理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僅要注意觀察平時學生的極端心理狀況,也要不斷提高自身心理教學素質。
1.1要切實提高高校教師的心理教育意識。普遍存在的一種情況是目前不少教師對學生心理問題認識不充分、不到位。在教學過程中往往不關注學生的心理發展,這種忽略是對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不負責任,因此,高校老師要切實提高自身的心理教育意識。
1.2加強教師的自我修養。教師要不斷充實提高自己,加強心理學專業知識的學習,結合優秀的教育學實踐模式不斷努力塑造高素質的心理,以教師自身的品質影響學生,在行動上強化心理教育榜樣。
1.3教師要樹立崇高的職業道德。為人師表率先垂范,教師是一種很高尚的職業,需要極強的奉獻精神和奉獻熱情。崇高的職業道德是教師恪守的準則,也是對教師自身行為的規范,當前教師的一些不端行為已經深深損毀了教師這一職業榮譽,為此教師必須重樹良好的職業道德。
1.4一線教師應該使用一些心理教育技巧,強化教育的藝術性。心理教育其實是不容易操作的,而且教育質量也比較難評估,因此作為一線教師要加強相關心理教學技巧的運用,更深入淺出的引導學生,豐富心理教學模式,從多維度入手,提高教學的生活性,藝術性。
2幫助學生掌握心理學和心理學相關學科的知識,預防大學生心理疾病
大學生心理素質的高低與自身對心理健康知識的掌握密切相關。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對于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是很有必要的。高校在專業課之外應通過課外知識的途徑向大學生灌輸心理學等相關學科知識,多層次學習心理、衛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識,幫助大學生了解自身的心理、生理等方面發展變化的特點與規律,要使學生學會自我心理保健的正確方法,幫助大學生增加心理學方面的知識,掌握自我心理調節方法、增強自我心理調劑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3建立健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服務體系
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對學生心理層面的教育往往不是很到位,除了專業的心理學課程之外,我國大部分高校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比較空洞。有的與實際不符,有的沒有科學性,學生得到的心理關注很少。為此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多做學生的心理健康工作。
3.1開設大學生心理輔導專題講座。學校可以針對大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專題心理輔導,講座要能點面結合,以點帶面,既能對全體學生進行心理衛生、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專題教育,又能對個別學生進行自我解脫的教育,幫助他們消除焦慮、過敏、自卑、恐怖、沖動等心理疾病。
3.2建立大學生心理檔案,對個別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即將大學生心理問題的歷史或現狀記錄下來,存入大學生個人心理檔案,以便及時有效地對學生進行個別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時整理出典型案例,以方便對全體學生進行個案教育,節約教育資源。
3.3加強大學生心理咨詢工作,提高大學生心理咨詢服務水平。組織開展豐富多彩校園文化活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4加強就業指導工作,減輕大學生就業的心理壓力
在今天高等教育大眾化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人成為家里的第一代大學生。對于他們來說,進入大學本身就是一條不歸路。只許成功不許失敗,只許報喜不許報憂。多少人被這個潛規則壓得呼吸不暢。大學生的肩上背負了太多的希望與期待。由于缺乏就業經驗以及目前大學畢業生就業市場競爭激烈,許多大學生倍受就業問題困擾。他們在尋找工作的過程中或焦慮不安,或情緒亢奮,或怨天尤人,或優柔寡斷,患得患失。因此,應加強就業指導,減輕就業壓力,避免或減輕這種負性心理的不良影響。
4.1要提高大學生的就業技能,就業心理素質。目前不少高等學校的學生普遍存在心理素質較差,不夠自信,不能很好的適應激烈的競爭壓力。對自己的專業知識不自信,在求職過程中過于降低自身的標準。
4.2開展大學生就業指導專題講座。充分利用就業指導中心教師的專業知識為學生服務。教師隊伍結構組成要合理,不僅具有專業的教師、法律教師,還需要心理教師的加入;同時,要邀請相關專家學者到校進行專業指導,講座要全面豐富,能夠引導學生運用正確方式排解和釋放就業壓力,不良情緒及時合理宣泄或轉移。
5堅持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結合
目前中國高等教育水平的'低下與缺失,不注重大學生心靈與智慧的培育。使得很多大學生沒有承受壓力和孤獨的能力,沒有開放的人生觀念,造成大學生產生心理問題甚至有些人走向了極端。為此必須要切實把大學生心理健康和思想政治教育結合起來,深化二者的聯系,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使之相輔相成,共同促進。
6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創造適合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校園環境
大學設置相應的文化教育課程,重視文化環境的建設。良好的學習氛圍,純潔的校園生活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學校不僅要有高樓大廈的硬件設施,軟件服務也必須跟得上。優秀的大學一定是校園環境干凈整潔,學習氛圍濃厚,學術自由生動嚴肅而活潑的。現階段大學的校風越來越差,經濟社會的市場之風深入滲透侵蝕純潔的校園風氣,不少令人不快的事件更是大大損毀了校園師生的精深感情。所以,高校必須要從文化建設方面努力改善,首先要重樹優良的學風,正本清源,回歸校園知識、學術的獨立精神,學生要有進取之心,教師要起模范帶頭作用,共同努力為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打造良好的文化環境。
7辦好家長學校,讓學生家長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
家長在對學生思想健康方面的影響也是很大的,高等學校要設立專人定期組織、辦好內容豐富的家長學校,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不只是學生自己和學校教師的責任,作為學生第一任啟蒙老師的學生家長同樣責任重大。把對家長的教育納入到學校學生思想教育的規劃,多與學生家長溝通,相互探討學生的心理特點。讓學生家長時刻保持對自己孩子的關注,對其心理健康的發展負責。
8結束語
在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今天,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對學生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高校不僅要培養專業知識精深的人才,也更需要心理素質優良,綜合素質健全的綜合性人才。高素質的綜合性人才是需要經受考驗才能擔當重任的,為此當代大學生必須更注意鍛煉強健的體魄,在校讀書時也要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努力汲取豐富的知識,只有博大精深的專業知識才能樹立知識的自信,同時,也需要大學生有積極樂觀向上的健康心態,有著良好心理素質是做好工作的基礎。健全大學生的人格,磨礪他們堅忍不拔的意志,使當代大學生擁有承受巨大挫折和適應各種環境的能力。所以,重視和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學生質量的必要手段,也是當務之急。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7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推進,高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直接影響其未來發展,同時關系著社會安定與國家發展,高校師生應認識到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與必要性。積極心理學是現階段高校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向,本文以積極心理學理論為依據,分析了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并探討了有效的解決措施,希望能以此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對策
【中圖分類號】G44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xx-3089(20xx)11-0086-02
大學時期是個體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在青少年綜合素質和道德觀念培養方面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高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應以預防為主、治療為輔,分析導致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從源頭上杜絕此類問題的出現,為當代大學生的學習發展營造一個健康環境。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積極心理學有著重要的暗示作用和正面意義,應加大研究力度,在積極心理學視角下展開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工作,以此培養學生的優良品質,促進其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1.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現狀
大學生的整體素質較高,具有學習能力強、健康向上的特點。然而在多種因素影響下,許多大學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目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可分為輕度心理障礙和嚴重心理障礙兩類。據調查分析可知,因心理健康問題退學已經成了導致大學生退學的主要原因。嚴重的是,大學生患心理健康疾病的人數還在逐年增長,高校教育工作者應引起重視。大學生的心理較為敏感、偏執,極易受到外界因素(如壓力、困境)的影響,不利于自身的良好發展,甚至影響社會穩定與人才質量的提高。針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現狀,高校應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降低心理壓力與心理障礙對學生的不利影響,從而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傊岣咝睦斫】邓刭|有利于幫助當代大學生盡快適應社會環境,并為社會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2.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取得的成績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逐漸加強了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在各高校設立了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已經取得了良好的實施效果,取得的成績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受到黨和政府的重視與支持。各級政府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對高校的具體教育工作予以指導,為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提供動力。其二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形成了一定的工作基礎。各高校深入貫徹上級精神,進一步改善教育工作中的不足,在日常教育中積累經驗,為提升教育效果奠定了堅實基礎,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好的開展。其三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條件明顯改善。隨著現代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心理教育工作開發了大量科學的心理測試軟件,能更好的宣傳心理健康知識,更及時的為大學生解決心理問題。
二、積極心理學相關內容分析
1.積極心理學的涵義
積極心理學是由前美國心理學研究者賽里格曼提出的,作為一個全新的研究方向,打開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窗口。積極心理學認為,心理活動受積極心理力量和消極心理力量的共同影響。前者給予人積極向上的驅動力,而后者卻恰恰相反,阻礙了人的前進腳步。積極或消極的心理力量在生活、學習與工作中發揮的作用取決于人的主觀偏好,也就是說生活態度決定了心理健康程度。積極心理學關注人的優良品質和積極力量,促使其激發自身潛力,進而為人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2.積極心理學的重要作用
積極心理學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主要體現在如下方面。(1)指導心理健康教育目標形成。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高校越來越關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卻在教育工作中忽視了挖掘學生的潛能,未將培養積極的心理素質作為工作重點。在積極心理學的指導下,心理學教育逐漸形成了培養符合時代要求、積極樂觀的當代大學生的目標。(2)指導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積極心理學利用其新穎的理論引導高校將教學重點放在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上來,完善了心理健康教育內容。(3)指導大學生價值取向形成。在積極心理學視角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體現在激發和培養學生歸屬感與責任感,確保其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
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教育目標缺失
盡管已經加強了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仍存在較多問題需要解決,教育目標缺失便是其中的重要問題。現階段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問題導向式為主,缺少有效的發展目標。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大多只停留在解決心理問題等方面,沒有實現預防教育為主的重要目標。解決心理問題能夠幫助大學生克服心理障礙,以免為未來發展埋下安全隱患,但該目標缺乏一定的前瞻性,只在問題出現后尋找解決措施,忽視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性目標,心理教育效果有待提高。
2.教學手段陳舊
我國正在逐步推進素質教育,但傳統教育的影響依舊根深蒂固。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灌輸為主,不重視學生的心理體驗,教學質量與效率較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課堂教學中應多多關注大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心理體驗。目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手段陳舊,無法吸引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課程效果較差。另外,高校的心理教育師資力量不足,無法實現團體輔導、情景體驗、角色扮演等教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效果。
3.教育對象個體化
我國很多高校都以消極心理學作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導理論,導致教育工作者將教學重點放在心理出現障礙的學生身上,忽視了正常的學生群體。在日常工作中重視大學生各種心理疾病的表現、成因和矯正方法,全力消除大學生的心理問題,避免造成不良后果。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主要為上門咨詢的學生答疑解惑,并強制干預心理疾病嚴重的同學,然而該種工作范圍主要涉及個別學生,久而久之容易導致教育對象個體化。忽視了培養大學生的積極信念,不利于大學生掌握維護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造成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范圍狹窄、內容單一,影響學生的'全面發展。endprint
4.教育方式醫學化
我國高校在長時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果,大學生心理疾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心理健康教育知識不全面與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不完善等問題也逐漸顯現,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提高重視,及時尋找有效地解決措施。目前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書籍和知識宣傳一般以心理問題為主,主要作用是傳播渲染消極的心理體驗,通過矯治性的方法對學生個體進行心理干預。但在當前消極心理學的影響下,這種教育方式盡管能解決個別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但無法促進全體學生的積極發展,影響了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地發揮。
四、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1.大學生重視程度不足
大學生的重視程度不足是導致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當代大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不正確,其觀念較為陳舊保守。通過多角度、多層次的分析可知,大學生對心理問題的認識還不夠完善,無法科學地對待心理問題,很多學生認為存在心理問題很丟人,羞于啟齒不敢醫治,導致問題越來越嚴重。大學生的這種心理嚴重影響了自身的健康發展,同時在這樣的環境中,一些有強烈心理咨詢愿望的大學生可能不敢去學校心理咨詢中心尋求幫助。
2.心理學理論基礎較差
與西方國家相比,我國的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較晚,存在心理學理論基礎較差的問題。為了降低這一問題帶來的影響,我國高校引進國外的理論研究成果,并在實際工作中總結教育經驗,以此促進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全面提升。我國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論研究水平較低是困擾我國心理學者的關鍵問題,缺乏理論指導,很多研究工作都沒有實質性的進展。近年來的在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都是在消極心理學理論的指導下完成的,工作人員應不斷探索積極心理學,為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實施開辟新視角,促進該工作的良好發展。
3.理論研究的本土化力度不夠
心理咨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實施方式,但我國高校在心理咨詢理論研究方面的本土化力度不夠,主要表現在過于依賴引進的西方理論,沒有結合我國的實際國情進行改良。西方理論是在西方國家的實際國情中發展起來的,可能只適應某一特定時期與特定人群,一味地照搬照抄只會加重問題。目前,各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論研究水平較低,缺乏系統有特色的理論體系指導工作順利進行。
五、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對策
1.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原則
教育原則在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有著重要的導向作用,在積極心理學理念視角下應培養學生的積極人格,重視學生在課程及日常生活中的積極心理體驗,全方位、多角度的優化心理健康教育效果。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應以積極理念作為指導理論,加強對大學生樂觀向上、健康積極等方面品質的培養。大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涉及眾多方面,主要包括認知品質、情感品質、意志品質及優良個性心理等,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影響較大。高校教育工作者應嚴格按照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三級目標劃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內容,利用發展性課程激發大學生的積極情緒與積極人格,盡可能的挖掘大學生的心理潛能與積極品質。預防性課程也在大學生的身心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盡早發現自身在學習、生活中遇見的心理問題,以便及時咨詢調整,避免影響自身的健康生活。
2.調整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在傳統教學中,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教育,教師采取灌輸式的教育方法將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傳授給學生,極易引起學生的反感。被動的教育身份使學生的學習效果十分不穩定,影響了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不利于提升學習效果。教師應深入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上構建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用積極心理學理論指導學生完成學習。面對心理存在障礙的學生,教師應調整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通過平等交流深入了解學生的心理,進而給出最正確的指導意見。
3.構建心理健康實施體系
在積極心理學視野下,高校應構建健全的心理健康實施體系。首先需要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課內講授體系,根據高校的實際情況開設有意義的心理教育課程。其次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課外活動體系,通過心理沙龍、心理電影等活動在在校園內營造關心心理健康的氛圍。再次需要健全心理危機預警及干預體系,通過心理測試、心理危機排查等手段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最后需要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體系,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教師隊伍提升該項工作的質量。
4.重視培養大學生的積極品質
心理咨詢和輔導工作應在積極心理學的影響下關注大學生的積極品質。積極心理學認為,每個個體都有自身的閃光點與發展潛能,教育工作者應格外注重激發當代大學生的自身潛能,避免一味的關注他們的心理疾病。在積極心理學視角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應擴大范圍,一方面為心理存在問題的大學生解決心理問題,另一方面應在全校范圍內開設心理健康講座,讓大學生在積極心理學的影響下更加健康的發展。高校的心健康教育工作應全面發展大學生自身的積極因素,全力激發其內在潛能,給予學生積極的希望,幫助其樹立信心,避免產生心理問題。培養大學生的積極品質能提高其心理免疫力、抵抗力和心理韌性,顯著降低了心理疾病的發生概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5.優化積極教育環境
優化積極教育環境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共同努力。積極的教育環境是由和諧的家庭、高效能的學校、人際關系良好的社會組成的,能夠給予大學生最直觀的情感體驗,是建構積極個性品質的核心力量。高校應聯合家庭與社會力量為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提供有效助力。例如,高?梢酝ㄟ^網絡平臺對大學生及其家長進行積極心理教育的知識宣傳,社會也應予以當代學生關心與愛護,留出一定的自由空間,三方通過切實有效的方法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在積極心理學的視角下,應構建科學化、規范化、專業化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機制,不斷優化教育環境,促進高校大學生的健康發展。
六、總結
綜上所述,加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對社會、學校、個人都具有深遠影響。教育工作者將積極心理學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進行有機融合,能夠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有助于完善當代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進而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針對當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可通過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原則、調整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構建心理健康實施體系、重視培養大學生的積極品質、優化積極教育環境等措施加以解決,不斷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完善水平。
參考文獻
[1]張變花.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獨立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xx,(5):32-33.
[2]劉雯潔.積極心理學視角下高效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討[J].教育界,20xx,(15):112-112.
[3]湯靜,湯娜.積極心理學視角下90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微探[J].蚌埠學院學報,20xx,5(3):145-148.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8
【摘 要】
隨著社會高節奏地發展,人們所承擔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尤其是一直被父母呵護的大學生們,進入大學這個新的環境后,遠離了家庭和原來熟悉的環境,他們失去了原來的多向受寵的心理環境。
人際交往中優勢地位的喪失,很容易產生不順心、不溫暖、不合群的失寵心理。
加之學業與未來前途的渺茫帶來的困惑與壓力,使大學生們更加不會處理兩者的關系。
閉鎖性與強烈交往愿望的矛盾更增加了大學生處理好人際關系的難度。
本文將在這里分析心理壓力的產生,指出了當今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從心理教育簡單化到教育渠道的缺失,并從教師的角度進行分析,正確的指導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實現,試圖幫助大學生解決一系列的心理問題。
【關鍵詞】大學生 心理健康 壓力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xx.02.041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ㄒ唬┬睦斫】到逃唵位
心理健康教育簡單化,主要是教育方式不對位,表現為用心理健康教育代替思想政治教育,或用思想政治教育代替心理健康教育。
一是認為有了心理健康教育,就應取消思想政治教育;二是認為既然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時,就不應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課程設置的不合理,就造成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從根本上得不到正確的心理觀念的汲取。
無規矩,不成方圓,由此看來,大學生存在心理問題有基礎原因。
。ǘ┬睦斫】到逃髑廊笔
當前,部分高校在課程設置上,只是把心理健康教育看作是政治理論課的一部分,在高校政治理論課程改革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只是在各個版本的“思想道德修養”教材中作為一章或一節來講解。
雖然有些高校后來單獨開設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但學時很少,教師很難將心理健康知識系統地傳授給學生;課堂講授的內容脫離實際,重理論,輕實踐,缺乏吸引力,教學效果差強人意,無法真正解決學生心理健康中的實際問題。
從高中進入大學,由于環境的變化,大學生很難一下子適應身份的變化,再加之自身適應性差的原因,心理與現實差距加大,加劇了心理問題的產生。
二、從教師的角度出發,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心理觀念
。ㄒ唬┻M行正確的引導,幫助學生克服自卑心理
從心理學分析,自卑實際是一種心理防御機制。
只是這種“防御”是消極的。
一個人的自卑心理形成后,對自己的能力評價很低,不敢大膽主動地去與別人交往。
漸漸地會從疏遠別人、自我孤獨發展到自我封閉,與周圍的人形成一道無形的高墻;這種情況又會使別人對你形成不良的看法,更為遠離和回避你,從而反過來進一步加深自己的自卑心理。
主要問題是對生活環境的變化以及在新集體中位置與角色的變化不適應,引起自我評價降低,強烈的自尊心與自卑感的尖銳矛盾沖突,導致心理失衡。
。ǘ⿴椭鷮W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克服虛榮心理
虛榮心就是以不適應的虛假方式來保護自己自尊心的一種心理狀態。
心理學上認為,虛榮心是自尊心的過分表現,是為了取得榮譽和引起普遍注意而表現出來的一種不正常的社會情感。
在條件不具備的情況下,達到自尊心的滿足就產生虛榮心。
因此,有的人說虛榮心是一種歪曲了的自尊心是有一定道理的。
案例:一女生平時學習成績很好,自我感覺比其他女同學都強,可過強的爭先拔尖,造成與同學關系緊張,每次選班干部都落選,因而精神刺激很大,夜里經常又哭又笑,并常常自言自語,出現異常行為。
該例是為了過度滿足自尊心需要而導致產生虛榮心大學的案例,這種現象在大學女生中尤為常見,為了滿足自己所謂的面子,甚至以放棄自己誠信為代價。
對于這類學生,老師首先運用認知領悟療法,認知領悟療法,是指心理咨詢者對來訪者進行暗示和啟發,使其改變原有錯誤的認知結構,逐漸形成正確的認知。
逐漸形成對自己的'正確認識,以對自己做出正確的評價。
再就是要教導學生要樹立自己的奮斗目標,踏踏實實做事,厚積薄發,不要追求虛名。
。ㄈ┻M行焦慮的自我調節
1、焦慮癥自我調節從樹立自信開始。
自信心缺乏是產生焦慮的主要原因之一。
當我們碰到困難時,往往是需要有勇氣去面對的,而勇氣則來源于自信心。
自信心不足就會讓我們在處理事情上瞻前顧后、猶豫未定,從而給自己又添加了一層陰影。
所以說,只要我們自己自信起來了,才有可能做好每一件事,才可以為進一步治療焦慮癥打好基礎。
2、放松心情有利于焦慮癥自我調節。
我們周遭的環境緊張而刺激,當習慣于這種興奮狀態時,有誰會想象一下,假如一切歸于平靜之后,自己會是怎樣的?過度的緊張與興奮是不利于人們的身體健康的,我們應該適當放松心情、調整心態,拋開一切煩惱,回歸到最本我的狀態中去,這樣才可以避免焦慮情緒的產生。
3、焦慮癥自我調節更需要自我反省。
每個人都有出錯的時候,不要總是糾結于那些錯誤,越是糾結就越是困擾,以致出現惡性循環。
適當的反一下自己出錯的原因,是焦慮癥自我調節的有效方式。
適當發泄可幫助焦慮癥自我調節當我們煩躁不安、緊張無措時,可以選擇適當發泄的方式幫助我們排解心中的痛苦。
但是,發泄只限于公道方式的發泄,不要影響到他人的生活以及生命。
焦慮癥自我調節對于焦慮癥患者來說,是十分有幫助的。
患者首先要知道焦慮癥并不是一種嚴重的疾病,可以將焦慮癥的自我調節方法與心理、藥物療法相結合,達到治療的最佳效果。
以此為治療的出發點,有效控制病情的加重。
人活在世上,難免不會處于困境之中,只要心平氣和,不去胡思亂想,就可以克服一切。
我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為培養適合21世紀的優秀人才,必須加強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的研究,并將研究結果應用到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當中。
本文對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的現狀、心理健康問題的研究以及使用的教育方法進行了分析與綜合,教師應對大學生進行正確的心理指導,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
參考文獻
[1]樊富珉,李卓寶。重視和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研究,1996,(7):16-18.
[2]國家教育。中國普通高等學校德育大綱(試行)。1995-11-23(1)。
[3]莫旭麟。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內容試探。廣西政法干部學院學報,20xx,1:127-128.
[4]謝炳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指導。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xx,1-2.
[5]陳國海,劉勇。心理傾訴-朋輩心理咨詢。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xx,1.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9
[摘要]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心理健康教育是至為重要的環節,以課堂為主渠道,把心理健康教育納入教學之中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精心呵護,避開心理受到傷害,從多角度把握學生心理,使學生能夠健康成長,全面發展。
[關鍵詞]心理健康;環境;學生心理;溝通
健康的心理是人生成功進步的階梯。在實施素質教育和進行新課程改革的今天,提高了教育教學質量。學生的知識水平提高了,但是嫉妒、依賴、壓力等等,這些存在于學生身上的各種心理反映,往往是不易覺察的,表現在小學生身上常常就出現:厭學貪玩,好斗生非;不講誠信,說謊作假;好逸惡勞,浪費無度;不愛公物,是非不分;心胸狹窄,不夠謙讓等現象。究其根本,主要在于心理教育功能的確實。如何做好學生的德育教育,最有效的辦法之一就是解決好學生的心理問題,從而推動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
一、良好的環境有利于學生心靈健康成長
陶冶學生的情操,凈化學生的心靈,疏導學生心理必須有一個促使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
(一)擁有良好學習氛圍的學校環境
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令學生身心愉悅、陶冶學生的情操首先要有一個的良好的校園環境。如在教室一角放幾盆花草,讓學生趕到舒心怡神;教室的環境布置要注意色彩與內容的相互搭配;具體的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倡導學生相互啟發,相互鼓勵,共同提高。老師要精心組織這樣的學習合作小組,在課外根據學生興趣、能力、學習情況,采取差異互補、自愿結合的原則,組成互助小組,每個人可以提出自己不能理解的問題,包括學習、生活、興趣、心理、情感等,讓大家共同討論,提出自己的解釋。另外,建立優生和后進生“一幫一”的學習組織活動,老師鼓勵督促,推動后進生在學習上的轉化。
(二)擁有和諧樂觀的家庭環境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更是培養孩子生活習慣、行為方式、品質興趣的重要的場所。人是大自然中唯一懂得暗示的動物,孩子又最善于仿效,所以大人的一言一行都會直接或間接影響到孩子的心理,暗示的意義具有強大的干擾力。不良和錯誤的教育方式、生活方式,都會導致孩子形成不良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有些父母在外打工,對孩子的興趣、愛好一概不知,對孩子的優良表現從來不聞不問,但對待孩子的錯誤,卻非常在意,毆打起孩子毫不含糊。在這種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性格往往暴躁,對學習興趣不高,并經常與周圍的人發生矛盾。所以,學校要通過開辦家長會、建立家庭教育研究會等形式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向家長宣傳教育學、心理學知識,要讓家長明白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單方面依靠學校是遠遠不夠的,家庭教育是一個全面、長效的過程,效力有時候超越了學校教育的范疇。大多數家長都接受過初中以上教育,普遍思想開拓,接受信息快捷,他們更善于學習現代教育的理念,只要學校引導,教師引導,家長一般都會主動配合學校,做好家庭教育。家長如何開展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嘗試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1.呵護學生的心靈成長:要讓家長樹立一個教育信念:呵護孩子的心靈,培育孩子心靈的成長比讀書考試更重要。老師要主動積極的聯系家長,相互密切配合,做好訓誡與勉勵雙管齊下的教育,不能學生在學校受到老師批評,在家里又受到家長變本加厲的批評,傷害孩子的心靈,打擊孩子學習的積極性。老師批評后,要及時和家長取得聯系,讓家長及時疏導孩子的情緒,化解心理的憂慮,分析老師批評的原因,鼓勵孩子改正錯誤缺點,樂觀面對老師的批評,讓他們覺得家庭是溫暖的,父母的懷抱是溫馨的。老師和家長要把握好批評與鼓勵寬容的尺度,不能過分嚴厲,也不能過分寬容。健康陽光樂觀的性格不可能在訓斥與溺愛中形成,適度的批評和表揚比嚴厲的處罰或物質的獎勵更能有效促成孩子優良品性的形成,表揚孩子與約束批評孩子的不良行為是相輔相成的。因此,批評與鼓勵并行是奠定孩子愉悅人生的基礎。
2.家長必須認真傾聽孩子的訴求:家長要以平等和關愛的姿態和孩子對話,站在孩子的角度分析孩子的心理,要給孩子充分表達自己訴求的機會,認真傾聽他們的心聲,及時疏導。特別性格內向的孩子,家長更應該和孩子多交流,鼓勵他們大膽說話,說錯了也不要緊。家長不能以任何理由忽略孩子的存在,更不能以任何理由拒絕和孩子感情、思想的交流,尤其父親必須要有耐心和愛心,和孩子一起游樂,一起學習,一起散步鍛煉,關心他們的關注的問題,及時引導他們的情感和認識,幫助他們健康成長。
3.正確引導孩子參加集體活動:人都是社會的個體,在引導孩子接近自然陶冶淳樸性情,關愛自然生態的同時,要鼓勵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培養孩子的服務意識與合作協作的意識,比如夏令營,比如社區公益活動,比如校與校之間的聯誼活動,比如參觀博物館等,體驗生活的多姿多彩,培養孩子的健康完善的人格。
二、老師要注意自己的楷模形象?
小學生最善于模仿,善于崇拜,在他們心靈中教師的形象是偉大的`,在他們看來老師是慈愛、知識、公信、道德的代言人,老師的一言一行就是社會的最高標準,是他們仿效學習的楷模。小學生會在某些行為發生的第一時間被“”。所以在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教師要衣著整潔,精神振作;語言要親切、自然,可以批評,但不能辱罵;行為要熱情大方,經常關愛幫助學生,不體罰學生,為學生心理健康創造良好環境和氛圍。
(一)對待學生要真誠平等
一切傷害莫過于心靈傷害,尤其老師對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影響巨大。一旦學生的心理上經常受到老師或同學的傷害,他們就容易走向極端,會變得冷漠孤僻偏執,處理關系容易沖動,偏離理性軌道,容易產生攻擊性、報復性、破壞性等,以此發泄心理受到傷害的不滿。為了推動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教師必須重視學生的心理變化,要以平等真誠的姿態對待學生的失誤,盡量減少對學生心理的傷害。遇到問題多從學生的角度來深思,認真傾聽學生的訴求,仔細觀察學生,以朋友的身份尋找與學生溝通的話題,在溝通中尋找學生發展的基石。
(二)讓嫉妒心理遠離學生
對學生來說,嫉妒心理不僅影響身心健康還影響學習。同班同學之間的矛盾很大一部分是由嫉妒引起的。例如:別人的分數高了,就說提前知道答案,或者老師提前輔導過等,這就容易引起其他同學的反感,大家都想躲開他,不愿與他交往,逐漸被孤立。又如因嫉妒他人成績而“打小報告”,散布謠言,從而給自己造成不良的影響,導致人際關系氛圍不好,于是逐漸對學習失去興趣,在班上打架斗毆,淪落為問題生等。因此,教師要及時適時地幫助他們。首先,要給學生提供客觀認識和評價自己的機會,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人生定位。教育學生要全面認識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優點,又要正視自己的不足,揚長避短,發現并開拓自己的潛能,不斷提高自己,開創良好的學習氛圍。其次,要轉移學生的嫉妒心理。小學生嫉妒心理的產生大多是因為出現學習差距引起的,如果引導學生能夠正確認識差距產生原因,發掘彌補差距的動力,把嫉妒心理轉化為積極努力的精神,每個階段給自己確定一個奮斗目標,不斷奮進,隨著學習進步,嫉妒心理也會慢慢弱化,逐漸消失。
(三)多角度引導學生,解決學生心理問題
學生的成長需要教師的引導,為人師者不僅要交給學生知識,更要能夠從多方面去把握學生,從多角度去引導學生。對“管不了的學生”可以嘗試從以下幾方面予以解決。
1.要尊重學生的人格。懲罰批評容易使人產生人格、自尊受到損害的自覺心理,為了獲取人格的尊重,人們常常會采取對抗的方式反對處罰批評。小學階段的學生發展成搗亂生,大多數情況都是因為老師過度處罰批評,學生自尊心受到傷害造成的。所以,老師對待“管不了的學生”應該首先要從尊重他們人格的角度入手,發現其優點和長處,創造適宜其展示自我優點的平臺,使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的關愛,對他寄予的厚望,體會成功的幸福,促進其進步。
2.采取多元的教育方式。對于上課學習不投入,愛做小動作甚至打架爆粗的學生,教師一味采取批評的方式有時候會產生較好的效果,但如果面對學生不同的問題教育的方式一成不變。久而久之師生都會失去耐心和信心。老師不妨根據他的情況,找出深層原因,分析原因,從尊重關心的角度,從幫助尋找學習策略的角度入手,激發他的學習興趣,不斷的給予正面的激勵,引導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促使他提高學習熱情,樹立自信,讓他感受到老師的信任,慢慢樹立自己是個成功者的意識,這樣慢慢會步入學習的正軌。
3.要學會保護學生隱私。創設使學生感到安全的心理測試、治療的環境和氛圍,運用合理而巧妙的“保密方法”,要對測試的真實、可信度提供保障。使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更有實效性,讓學生毫無顧慮地說出自己的心聲,及時做好保密工作。作為教育工作者,應盡可能保護學生的個人隱私。老師要正確認識“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對當今孩子成長的重要性,應努力對教育的途徑與方法進行深入研究,創設更好的校園、班級、家庭等外在環境,合理運用教材內容、和諧師生關系,重視精神環境的建設。大數據時代的基層教育,對學校、社會、家庭三者結合的教育網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實施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時,應盡量做到家校結合、師生結合、家長和老師結合,巧妙用科學的方法對不同個性特征的學生進行不同層面、不同方法的心理健康干預,尋求最適合學生個體教育的方法與手段,盡可能減少學生內心的矛盾性,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逐步達到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人的目的。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長期的工作,今后的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也許會采用多種途徑和多樣化的方法,這有待教育專家和基層教師進一步學習研究;鶎咏處煈摬粩嗟丶訌娮陨淼男睦斫】凳崂,提高自身心理素質,這樣才能更好的幫助和影響學生心理健康陽光的發展。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10
[摘要]逆反心理是人們彼此之間為了維護自尊,而對對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態度和言行的一種心理狀態。逆反心理產生的直接原因是年齡背后的代際差異。調適逆反心理要多一點理解,少一點沖突;多一點包容,少一點分歧;多一點溝通,少一點爭執;多一點思量,少一點沖動。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調適;逆反;化解;沖突
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我與他人和集體》中交往與溝通目標要求:學會與父母平等溝通,調適逆反心理,增強與家人共創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識和能力。為此,我們課題組在執教人教版七年級思想品德《兩代人的對話》板塊內容時,充分挖掘、整合教材心理健康教育資源,適時進行學科滲透。
一、中學生逆反心理的表現與成因
中學生逆反心理主要表現為:一是不喜歡父母過多的照顧或干預,特別討厭大人對他的再三囑咐和重復要求,希望自己獨立去實踐;二是在許多事情的處理上,不大愿意跟父母商量,而是自己做決定;三是對父母不再是言聽計從、百依百順,對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和主張,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見;四是對傳統觀念、現成結論和權威往往不迷信、盲從,而是持批判的態度。通過對中學生逆反心理表現透析,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來自家庭方面的因素,也有來自社會、學校方面的因素。從自身原因看,進入青春期,青少年雖尚未涉足社會,但已開始以自己的視角觀察、分析社會,以現有的知識和經驗來解讀所見所聞。然而他們的心理、思維和對事物的判斷因社會閱歷所限而與社會現實存在一定距離,往往會表現出一種不適應,自我意識常常處于困惑的矛盾狀態。再者,青少年身心發展不平衡,進入青春期后,生理迅速成熟,使青少年產生強烈的“成人感”,而心理發展速度的相對緩慢、滯后,使他們處于“心理斷乳期”。因為身心發展的不平衡,他們在知識、經驗、能力方面并未成熟,只處于半成熟狀態,對身心發展現狀存在一定程度的不適應。逆反心理產生的直接原因是年齡背后的代際差異:親子之間年齡差異,父母與子女的人生經歷、生活經驗、生活態度、價值觀念、興趣愛好、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存在較大差異。父母的高期待、嚴要求往往使子女對父母產生反感和反抗。心理訓練:說說父母說得最多的十句話,理解父母“源于愛”的初衷。
二、調適逆反心理,和諧親子關系
。保蜷_自己的閉鎖心理,敞開自己的心扉,走進父母,親近父母,主動與父母溝通對話,從現實中架起溝通的橋梁。主動溝通是一切交往的前提,溝通產生理解,理解產生信任。父母子女之間的矛盾與沖突,因愛而生,是愛的沖突,以愛報愛,是黃金法則。
。玻畵Q位思考,理解至上。當中學生不能理解父母、與父母發生沖突時,要學會換位思考,替父母想一想,這樣,會變得更加冷靜、理智。當中學生與父母出現意見分歧、產生摩擦、隔閡、矛盾、沖突時,要體諒父母的辛勞和不容易,做到尊重父母,理解父母,調節、控制自己的情緒和態度,克服逆反心理,不要疏遠、回避、頂撞,甚至反抗。中學生要主動與父母談談自己的心里話,交換不同的'看法,也可以與父母一起探討一些新觀念、新思想,要相信,每一次溝通都會促進信任,加深感情。
。常改缸优嗷⑿谋刃,相互理解,心理上產生共鳴,情感上才會出現共振。這樣,相互之間的關系才會融洽,親子關系融洽了,中學生也就不會再出現叛逆心理了。
4.與父母平等交流。中學生的逆反心理和逆反行為,不能一概說是錯的!敖馃o足赤,人無完人”,父母也不是圣人,他們的觀念時常滯后,在家庭教育方面,也難免有誤區。所以,與父母平等交流,有助于幫助父母更新觀念、走出家教的誤區,也有助于中學生做出正確的行為選擇,克服逆反心理,化解愛的沖突,密切、和諧親子關系。
。担霈F逆反心理,要學會適時調控自己的情緒。牢記:克制、冷靜、理智、溝通、交流、理解、體諒。冷靜下來,中學生才會做出恰當的選擇。中學生應提醒自己:我們能忍心傷害自己最親近的人嗎?
。叮朔娣葱睦恚鈵鄣臎_突,和諧親子關系的基本要領:了解父母,敞開心扉,耐心解釋,換位思考,尊重理解,求同存異。心理、行為訓練:當中學生和父母發生矛盾的時候,應該怎樣去做?找父母談一次心,真正體會父母的良苦用心。寄語:你想讓父母怎樣對待你,你就怎樣對待父母。這是子女與父母溝通交往的“黃金法則”。調適逆反心理,化解愛的沖突,多一點理解,少一點沖突;多一點包容,少一點分歧;多一點溝通,少一點爭執;多一點思量,少一點沖動。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11
摘要:本文通過分析大學生微信使用的現狀來探討微信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正面作用與負面影響。并探討了如何發揮微信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正面作用。
關鍵詞:微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微信及大學生微信使用現狀
微信(WeChat)是騰訊公司所推出的一款快速發送文字和圖片、支持多人語音對講的手機應用軟件。微信具有迅速廣泛的信息傳播、簡易上手的操作方式及個性多樣的創新模式等特性,這使它快速成為流行的即時通訊軟件,自從20xx年11月微信項目正式啟動直到今天,它已滲入教育、醫療、酒店、零售、百貨、餐飲、票務等數十幾個傳統行業,使用微信正在成為一個全新的“智慧型”生活方式。到20xx年的第二個季度,中國94%以上的智能手機已經被微信覆蓋,每個月的活躍用戶達到8.06億,20xx年12月28日,微信團隊在20xx微信公開課上公布了《20xx微信數據報告》,數據顯示微信日用戶高達7.68億,且還在不斷增長。在眾多微信用戶中,由于大學生群體具備迅速接受和掌握新鮮事物的特性,使其迅速成為使用微信的主要群體,調查數據表明,大學生一天時間內最少會打開一次微信的占比高達59.7%。當前微信已經成為大學生社交的一種重要方式。鑒于此,怎樣將微信平臺,與傳統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聯系起來,從而使其更好的為心理健康教育服務,便成了大學心理健康教育人員必須考慮并解決的問題。
二、微信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微信對大學生具有獨特的吸引力,但同時也給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起到了多種的影響。
(一)微信對其心理健康的正面影響
微信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正面促進作用,具體表現在:
1.微信能夠增加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由于微信聊天不受時間地域的阻隔,因而其只需要擁有一部智能手機及消耗部分流量就能在任何時候學習心理健康知識、參與小組互動討論、在線咨詢等活動,這種條件十分利于將心理健康知識滲透入大學生的日常生活。
2.微信能夠擴大心理健康教育受眾面。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除了部分公共必修課程是面向全校新生開設外,只有部分在校大學生能夠直接參與到團體心理輔導、心理主題班會或心理拓展訓練中去,而微信平臺能夠極大的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受眾面。包括那些有意愿報考的學生、甚至畢業生,均可隨時關注并持續關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微信平臺,從入校前到離校后都可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持續受益。
3.微信能夠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趣味性與互動性。學生大多在課外的休息時間利用微信平臺接觸心理健康教育知識,通過過度專業的說教方式進行宣傳,往往會使學生產生厭煩甚至抵觸情緒。因此在微信平臺發布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不應等同于理論化和專業化的教材內容,而應該向通俗心理學靠攏,讓學生以休閑娛樂的心情接觸微信平臺發布的心理健康知識或相關活動,帶著輕松愉快的心情自愿選擇內容進行關注。具有顯著的網絡虛擬特性的微信平臺,這會使其不用考慮自己會因為表達不當言論而受到別人的當面嘲諷,使學生能夠更加自由的在微信平臺上即時抒發自己的看法,并在表達和互動中鞏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ǘ┪⑿艑Υ髮W生心理健康的負面影響
微信在方便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的同時,也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使大學生對虛擬社交產生迷戀,對正常學習生活產生不利影響。微信從本質上講是一種手機通信軟件,其負面影響往往與手機網絡一起出現,對微信產生上癮癥狀的人如同“網癮患者”一樣,時刻離不開微信,潛意識里覺得不上微信就會錯過重要信息,癥狀嚴重的人一會兒不上微信就會難受,有些人則會不斷地刷新朋友圈,刷新間隔很短。大學生群體仍應以學業為重,這樣的習慣會浪費他們很多寶貴時間。微信畢竟是一種虛擬的社交方式,部分大學生過度沉溺微信的虛擬環境,一定程度會造成對現實人際交往的忽視,形成大學生人際關系問題。
2.增加了大學生接觸不良信息的可能性。大學生對手機媒體的依賴日益明顯,但對不良信息的鑒別能力卻較為缺乏。微信對大學生人際交流有促進性,但同時也對其接觸不良信息的可能性有所增加。從調查數據發現,56.5%的大學生判斷不良信息的能力在較差、一般間。
3.使大學生活不再單純而安全。調查顯示,66.3%的大學生經常使用“搖一搖”、“漂流瓶”、“附近的人”這些微信交友功能,41.3%的大學生會對陌生人加好友的請求進行回應或主動與其招呼,24.3%的.學生有過一兩次與陌生微信好友見面的經歷,甚至有些人會經常與微信好友見面。微信的這些交友功能在拓寬大學生交際面的同時也潛藏著危險。目前,微信交友功能已經引發了問題,媒體曾經報道過一些有關大學生使用微信而引發的犯罪案件,均與微信的交友功能有關系,這些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都是通過微信聊天的形式先去結識被害者,然后通過熱聊慢慢取得被害者的信任和好感,最后在指定地點與其見面,再對受害者進行不法行為。
三、發揮微信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正面作用
微信的諸多特點如:省資費、時效強、方便快捷等,都給大學生帶來方便、快捷與快樂,但同時也隱藏著諸多弊端。作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如何發揮微信的優勢,避免它的弊端,從而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發展呢?筆者結合實際進行探討,并提出以下建議:
。ㄒ唬┙⒏咝P睦斫】到逃墓娞枴8咝P睦斫】到逃墓娞枒撌且粋雙向的學習交流平臺,作用不僅限于單向的信息公布。它應該開放的、自由的、互動的發布更多學生喜聞樂見的內容,吸引他們的關注并積極參與其中。平臺的建立可以考慮從兩處著手:一是考慮建立高校各級部門的微信平臺,以教學系、學院、或心理職能部門的名義管理此類平臺,進行面向較廣范圍群體的心理健康教育;二是考慮建立心理輔導員和心理健康老師等的個人微信平臺。對比各級部門的微信平臺,學生更有可能對教師或輔導員的個人微信平臺產生信任感,從而產生微信互動的意愿。
。ǘ┱{動學生使用微信了解心理健康的積極性。調查發現,通訊是微信被使用最頻繁的功能,其次才是公共平臺瀏覽。大學生更多是進行娛樂休閑性質的微信瀏覽,缺少主動進行心理健康知識學習的意識。如何使大學生意識到利用微信加強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呢?筆者認為各高?赏ㄟ^課堂的宣講、成立校園專欄等方式進行宣傳,著重提醒大學生學習利用微信等自媒體在課堂之外不斷提升自己;強調通過微信自學心理健康知識對于提升自我心理健康水平的必要性。各高校還可積極探索多方合作,設立合理的獎懲措施,從外部調動學生積極性,比如與教務處、學生處合作制訂相關規定:每學期在微信平臺表現積極活躍、通過心理健康考核的同學可獲得額外學分。
。ㄈ┰O置迎合學生需求的微信平臺心理服務。首先,公共平臺發布的內容要形式新穎多樣、貼近生活實際、及時更新內容、互動積極熱情。其次,設計一些主題鮮明的網上心理團體輔導活動或沙龍,利用平臺發布消息,選定參與群體,創建朋友圈,舉行網絡沙龍或團體輔導。與一般心理輔導相比,微信朋友圈可匿名、更隱蔽,容易引起一些有心理輔導要求但沒有充足的勇氣的學生參與。再次,建議開展網絡咨詢服務,嘗試建立一支學生心理工作團隊,他們由心理學愛好者和各班級心理委員組成,可以通過系統的培訓使之擁有一些常用的心理健康調節技巧及普通的心理健康知識,通過考核的人員晉升為朋輩心理咨詢師,他們既可以通過平臺對需要的同學進行心理疏導,又能夠具體負責微信平臺的日常管理。
。ㄋ模┍WC微信平臺的正面引導作用。微信具有虛擬性,容易因不便監管而不可避免地出現非理性甚至虛假言論等現象。在進行管理時,高校需要健全相關制度,倡導積極正面的網絡言論道德,及時發現不良言論并進行過濾,保證微信平臺能夠在最大程度上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起到正面積極的引導作用。
參考文獻
[1]周家華,王金鳳.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xx.
[2]呂文靜.微信對大學生的影響及應對策略[J].今日中國論壇,20xx(17).
[3]張祖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現狀——挑戰及對策[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xx(35).
[4]管龍陵.論微信對大學生社交行為影響與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發揮[J].教育教學論壇,20xx(37):51-52.
[5]水永生.微信平臺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xx,8(7):152-154.
[6]郭靜靜.自媒體背景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創新[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xx(7):25-27.
[7]常雅娟.微信公眾平臺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科教導刊,20xx(17):154-155.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12
1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之間的關系
1.1在教育內容上具有相同點
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在內容上具有一定的交叉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內容簡要來說主要有政治理論教育、主旋律教育、三觀教育和精神文明教育等健康人格教育。思想政治內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內容,另外,教育重點放在了完整的人格的塑造,通過教育,學生有了正確的政治方向,對自己的人生有了理想上的追求,他們的形成法律意識、時代意識與自我意識等,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與行為方式,在人際交往上能較為成熟,大學畢業學會求職就業。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學習心理健康知識,學會如何增進自己的心理健康,當遇到心理問題時能及時的進行調適的方,把異常的心理因素去掉,形成正確的心理現象,側重點燭對學生的性格塑造,形成良好的物我發展能力,能適應當今的生活,在就業方面有自己的愛好與主見。心理健康教育的政治傾向沒有那么強烈,但是,心理健康教育內容上也有人生觀、世界觀等思想問題與發展問題的咨詢與指導,也具有少許的政治因素。另外心理健康教育能對學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等各個方面具有間接性的教育與指導,從心理教育上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方面的良良性變化。
1.2具有互補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二者能功上的差異也造成了他們之間具有互補性的一面。從心理、思想、行為三者相互的關系及其相互轉換來看,心理狀態健康與穩定能形成良好的思想覺悟,開始優良的道德品質,心理健康是思想政治的基礎,對于形成良好的社會行為習慣具有很好的幫助。思想政治教育雖然重點是培養學生的德育水平,讓學生形成鮮明的思想覺悟與高尚的道德品質,但是,學生的良好思想政治品質提高了,也會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反過來,雖然心理健康重在育心,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但是良好的心理素質也有助于學生較快的提高思想政治水平。
2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
育結合的必要性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二者必須結合起來,只有這樣,才能共同發揮教育的功能,所以,對二者進行整合是必然的,使之發揮最佳的.育人功能。
2.1心理健康教育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支持
目前大學教育重在培養學生的思想政治能力,而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夠的,其實,這是一種教育的缺失。思想政治教育讓教育本身的內容形成學生內在的品德和自覺行為,不是那么簡單的,如果借助心理活動的調解,才會更有效的完成道德內化所需要的心理素質或心理要素的培育。在這里,我們看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功能,所以,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心理教育的補充,讓心理健康教育真正成為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基礎。
2.2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和內容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的幫助擴充
我們以往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只是重視學生對自然的認識、社會的認識、國家的認識,重視當自己的利益與國家的利益發生沖的時候如何去處理。但是很少讓學生認識自己、如何處理自己與別人的關系、如何學會正確的生活等方面關注不夠。隨著時代的變化,大學生的心理狀態處于不穩定的時期,他們的的社會心理問題也變得非常嚴重,需要要良好的心理品質以適應變化較快的社。產生這種心理變動的因素是思想方面的起到的影響,這就需要我們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時,要結合心理健康的內容進行教育,內定與目標要涉及到心理健康教育內容與目標,這時,心理健康教育的優勢就得到了發揮,勢彌補了了單純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進面使得思想教育目標更容易實現,并使思想政治教育更生活化,于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政治綜合素質。
2.3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導
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大系統分支出來的,以前并沒有受到重視,但是心理健康教育不可少,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特殊的教育活動,教育目標與內容也相對獨立,但是,心理健康教育也不可能單獨的來完成,他也離不開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導與參與。從心理健康教育的結構特點上看,心理機能的正常發揮受到人的本身內在的思想意識的影響,如果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不高,勢必會對心理健康有很壞的影響。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實現個體、群體心理健康的手段與途徑,都離不開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引導,有了思想政治教育為指導,心理健康教育才能順利進行。
3心理性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模式
3.1在理論層面上的整合
以科學的系統論為理論指導,把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結合起來。大學生的這兩種教育屬于不同的學科體系,但都是思想教育的大范圍之內,所以,我們可以把二者看作是一個大的整體來進行融合教育,在體質各自獨立的基礎上又體現其互補性,使二者協調發展,而不是把任其中一個犧牲掉。其次,把大學生的生活作為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教育的平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就以根據學生的實際生活而教學,這是教學的生活化,學生的生活與學生的成長有著很重要的影響,在生活中進行教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陶行知先生就曾經說過:“生活即教育”,也就是指學生的生活對受到的教育有非常關鍵的作用。
3.2在實踐層面上的整合
首先,在思想政治、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和目標上的實踐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要有自己的教學內容并不斷擴展,把自己的教學目標也延伸起來,也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與自己的育人體系聯系起來,不但要重視對學生的自身的政治、思想、行為等方面嚴格要求,也要滿足學生的基本心理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開拓創新,創新新穎的教學方法,可以從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采取新的方法,提高自己的思想教育業務能力。這種方法上的靈活運用,可以讓心理健康向有利的方向發展,也有利于對于學生授受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創造很好的心理條件。在實踐中,把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內容與目標的結合,讓學生明白了自己“喜歡做什么人”,又在想能達到這樣的人應該怎么做,這是一種社會責任感的表現。其次,把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結合起來。目前,我國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已經非常成熟,方法與手段也很明確,心理健康教育已經成為健康教育的一個主要輔助內容。所以,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與方法與手段也很豐富了。所以在大學教育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吸引過來用,提高教育方法的科學性,使教育效果更好,體現了教育的藝術性。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13
一、引言
心理健康教育是促進心理健康發展的一切教育。大學是人生發展的黃金時期,也是青年形成自我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關鍵時期,而心理健康又是大學生接受科學文化知識的前提,是大學期間學習、生活和工作的基本保證[1]。隨著社會發展,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已引起社會和學校的高度重視,醫護專業學生是未來醫務工作的主力軍,其心理健康狀況不容忽視[2]。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是高等教育教育內容的一部分,也是全面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的迫切需要。
二、醫學生心理現況
隨著社會競爭更為激烈,必然要求大學生具備更強的心理應變能力和自我調控能力。由于大學生所處的特殊成長時期,醫學院校學生課業負擔繁重,心理健康教育單一,缺乏配套的教育機制,因而影響教育效果[3]。既往的研究表明,醫學院校學生比普通高校學生面臨更多壓力,心理健康狀況低于全國水平[4]。與此同時,醫學生對心理問題的積極應對不足。影響醫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原因大學生是一個十分特殊的群體,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眾多,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社會環境因素的影響
各領域競爭的激烈和生活節奏的加快,對大學生的心理有著重大的影響。社會環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如在復雜的社會環境下,大學生對未來充滿恐懼,缺乏自信,則促使大學生產生無所適從的茫然、焦慮、抑郁等心理。
2.家庭環境因素的影響
家庭教育對他們的成長和發展起到重要作用,家庭教育是青少年早期穩定人格形成的主要因素,對成年時期的心理健康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夠培養孩子良好地人格和心理品質。
3.學校環境的影響
學校是大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會產生直接影響。上大學后,由于環境的變化,學習任務的繁重以及接觸人群的多樣化,因此很多同學會感到不適應,從而加劇了孤獨感,最終會出現各種焦慮、恐懼的心理問題。
4.自身因素的影響
在心理健康培養的問題上,學生自己是整個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因,其它一些因素都是外因。大學生在面臨學習、擇業、生活等諸多問題時,稍微出現挫折或壓力,就容易產生情緒波動、煩躁、焦慮、消極的心理,加之心理承受能力太差,缺乏足夠的心理常識和心理教育,很容易誘發成為心理疾病。
三、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
1.高度重視,提高認識
教育部《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要求學校充分認識加強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相關專業的教師及學生管理工作者要高度重視,全身心投入到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將工作做細做實,使學生意識到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對自身心理健康的益處從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2.加大心理健康課程的改革,普及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構建系統的課程體系
在現有的心理課程基礎上,加大心理健康課程的改革,將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作為一門必修課程普及。授課中嘗試使用多種教學方法,使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積極性,構建系統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體系。
3.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學水平
俗話說的好:“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备咝訌妿熧Y隊伍建設,構建一支實力雄厚的專業師資隊伍。鼓勵教師提升學歷,外出進修,也可以對輔導員、班主任和普通專業教師的進行系統培訓,壯大心理健康教育的隊伍,促進了心理健康教育與專業課程教育的融合。
4.建設心理健康教育網絡平臺,關注學生健康成長
建立心理健康網絡平臺,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獲取信息的主動性與參與性[5]。開發網絡課程資源,引導學生正確利用網絡資源,創建良好的網絡文化。通過飛信、QQ、微信這些聊天軟件和他們溝通,加強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5.做好健康教育,定期做大學生心理測試
除開設心理健康課程外,開設第二課堂,定期邀請專家舉辦相關的心理健康教育講座,通過多種形式、多渠道地宣傳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同時,高?梢越M織學生定期做心理健康測試,對心理有問題傾向的學生,進行一對一的教育輔導。
6.注重建設校園文化創造優越的心理環境
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系列教育的一個重要的載體就是校園文化,良好的校園文化有益于學生形成奮發、進取、樂觀的心態,同時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優化學生的心理品質,提高學生自信心,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進而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6]。有目的、有計劃地建設校園物質文化,將會潛移默化地陶冶學生的情操,激發學生的熱情,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大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的發展。作為一種現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活動,它對高校教育工作起著不可替代的促進作用,是現代高校工作不可缺少的。關注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注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針對性地研究心理健康教育。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14
【摘要】隨著近幾年來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進步,我國在教育事業方面取得了比較顯著的成就,尤其是在大學生心理健康體系的整體構建方面更是取得了令人舉世矚目的成就。眾所周知的是,在任何一個國家發展的過程中,教育事業都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是決定一個國家發展情況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就目前積極心理學視野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整體構建存在的問題以及相對應的解決對策做了簡要的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
與其他的發達國家相比較,我國大學生整體的學習壓力比較大,在這種環境下,要想使得大學生的心理可以始終保持一個積極樂觀的狀態是極其困難的,因此,教育部門以及各個大學領導必須要高度的重視這一問題。盡管近幾年來我國教育部門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構建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和精力,但是,由于受傳統教學理念約束,許多大學在這一方面取得的成就始終比較小。
一、積極心理學內涵
為了更好的在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盡快的構建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各個大學必須要首先準確的了解并且掌握積極心理學的具體內涵,并且可以很好的將積極心理學應用到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對于積極心理學而言,它主要研究的就是人類的積極的情緒、積極的一些認知情況以及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等,它研究的是人類的美德。與其他的一些心理學相比較,積極心理學是一種全新的心理學的概念,它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發現、研究并且不斷的發揚人類所有的積極的力量和品質,它旨在激發所有人們的內在潛力,鼓勵人們不斷的進行改革和創新,利用自己的能力來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和水平。將這一心理學應用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中可以更好的形成一個團結和睦的校園環境,提高學生的責任感,將他們培養成全面的人才。
二、積極心理學視野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構建存在的問題
。ㄒ唬┪覈髮W的心理健康教育體制、觀念比較落后
在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盡快的構建一個完善合理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是至關重要的,但是,實際上我國許多大學目前已經構建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制不夠完善,觀念比較落后,進而嚴重的影響了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整體質量水平。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開展的過程中,一個先進的教育體制和教育理念對于整個大學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有傳統教學理念的約束,在現階段,我國許多大學的管理人員以及教師始終無法正確的認識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同時,他們的教學理念更是受到了傳統教學理念的制約。
。ǘ┠壳拔覈拇髮W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文化教育不平衡
在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保持我國文化課程教育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平衡是確保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順利開展的前提條件之一,而目前影響我國各個大學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無法正常開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目前我國的文化課程教育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平衡。例如,對于許多大學而言,它們將文化課程作為教學的重點,在教學的過程中僅僅關注學生文化課程的學習情況,而完全忽略了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問題。對于文化課程教育的過度重視,使得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被人們所排擠,許多大學甚至根本不愿意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他們認為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浪費學校的教育資源,而且對于提高學生的工作能力沒有任何的幫助。這也就使得我國許多大學到目前為止始終無法建立一個合理完善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
三、積極心理學視野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構建的有效對策
。ㄒ唬┏浞职l揮大學生的主動性與創造性
在整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大學生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而在大學階段,大學生的創造能力比較強,因此,各個學校必須要充分的利用好學生的這一特點。例如,在心理健康教育課堂上,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來播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與心理健康有關視頻,然后將全班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要求他們對于視頻內人物的心理進行分析和評價,最后,在他們評價結束之后,教師對各個小組的結果進行分析和評價,并且對于分析比較準確到位的小組應該給予他們一定的獎勵。或者,教師也可以要求各個小組選擇一個小組,由小組內部的成員來扮演視頻中的各個人物,讓他們在表演的過程中更好的感受并且體會主人公的.心理情況,這樣可以使得他們更好的了解并且掌握與心理健康學有關的知識,這對于培養他們健康樂觀的心理狀態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ǘ┎粩嗟囊M并且學習國外先進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
與其他發達的國家相比較,我國許多大學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存在著許多的問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體系不夠完善,并且比較落后,許多體系已經完全不能滿足現代社會的實際需求。而許多國外的發達國家在大學階段特別注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他們認為在大學階段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學好文化課程,提高自己實際能力的首要基礎之一。因此,為了盡快的改變這一現狀,提高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質量水平,各個大學必須要積極的引進并且學習其他國家先進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例如,各個學?梢远ㄆ诘呐汕膊糠纸逃藛T到國外其他學校進行參觀和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應該了解并且掌握他們先進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和體系,并且盡快將這些方法和體系引進來。但是,在將這些教育體系引進來之后,各個學校應該對這些教育體系進行分析和評價,發現教育體系中的優缺點,并且根據自身學校的實際需求對這些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進行改革,最后將改革后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學體系盡快應用到實際教學過程中。同時,在應用這些教育體系的時候,必須要始終結合積極心理學的特點,將積極心理學很好的應用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構建過程中,發揮它最終的作用。
。ㄈ┤诤辖逃龑ο蠛徒逃咧g的關系endprint
融合所有教育對象和教育者之間的關系可以更好的幫助我們構建一個合理有效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因此,各個學校的領導人員以及教師必須要準確的定位教育對象和教育者之間的所有關系。在課堂上,教師應該將學生作為整個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明確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輔導作用。例如,在心理健康教育課堂上,教師應該積極的與學生進行交流和探討,首先提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問題,然后要求學生討論并且暢所欲言,在學生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之后,教師不能完全否定學生的觀點,而應該合理的指出來學生觀點的不足之處。同時,教師應該時刻的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定期與學生在課后進行交流,發現他們的問題所在,然后盡快的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相對應的解決對策,使得學生可以盡快的解決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為以后的健康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課程活動
在構建一個合理完善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過程中,我們必須要了解并且明確學生感興趣的點,然后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去構建教育體系,尋找學生們所感興趣的教育方法,這樣可以大大的提高整體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水平,而不定期的開展一些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課程活動可以更好的實現這一目標,提高所有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例如,學?梢詾閷W生開設專門的心理健康輔導室,如果學生有任何的心理問題都可以隨時到心理健康輔導室尋求幫助,及時的將自己的心理健康問題告訴心理輔導教師,積極的與心理輔導師進行交流,使得他們可以了解自己的心理問題并且盡快的幫助自己解決這些問題;蛘邔W校也可以不定期的開展心理健康主題講座,邀請學生所有的教師和學生參加這一主題活動,在活動的過程中,鼓勵教師和學生之間進行自主交流和探討,暢所欲言,提出自己的問題。在活動的過程中,學校還應該邀請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專家進行演講,演講結束之后,可以通過組織一些小測試來發現學生在心理健康方面所存在的問題。
。ㄎ澹┱蠈W校的教育資源,建立起完善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統
我們知道,大學的教育資源比較豐富,而這些教育資源在整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構建的過程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為了更好的在積極心理學視野下構建一個合理完善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各個學校必須要合理的利用并且整合目前學校的所有資源。例如,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必須要盡快的改變傳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在教學過程中不要一味的利用提問題來進行教育,而應該時刻的了解并且強調學校的所有一切都可以成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可利用資源。同時,還應該盡快的收集并且整合社會、學校以及家庭等心理健康教育的所有要素,為學生構建一個積極樂觀的學校、家庭以及社會環境。最后,高等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必須改變“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只應當由專業人士來負責”的錯誤觀念,要以促進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形成為己任,在進行學科教學和日常管理的同時適時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為大學生構建良好的組織氛圍。相信在積極心理學理念的引導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一定會獲得又好又快的發展。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為了在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盡快的構建一個合理完善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各個學校的領導人員以及教師必須要首先了解并且認識到這一教育體系的重要性,明確學生擁有一個積極健康心理的重要性。例如,各個學校應該不斷的改革并且創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和方法,現在學生的角度出發,尋找學生感興趣的教育方法。同時,各個學校也可以定期的到其他一些優秀的學校進行參觀和學習,積極的引進并且應用其他學校先進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和教育方法,確保大學生可以健康的成長。
參考文獻
[1]積極心理學視野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構建,宋鳳寧,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20xx年.
[2]積極心理學視野下藝術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構建,張繼玉,教育與職業,20xx年29期.
[3]積極心理學視野下高職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整體構建,王立高,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xx年13期.
[4]積極心理學視野下“校院兩級”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研究,張志,長沙理工大學,博士論文,20xx年12期.
[5]吳佩杰,宋鳳寧.積極心理學視野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構建[J].中國成人教育,20xx,(23):73-74.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15
摘要:“和諧”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它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在社會建設領域的價值訴求,是經濟社會和諧穩定、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本文將“和諧”一詞運用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以獨特的視角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方向。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諧
和諧是一種品質和價值取向。當前,我國正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時期,國家建設以及社會發展對大學生人才的需求,在數量與質量方面都將發生巨大的變化。在這樣的時代,大學生能夠實現和諧發展,直接關系到他們的成長、成才。然而,大學生要想實現和諧發展,必須在心理發展上實現和諧,這就為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和諧觀”,提供了理論依據。
1、教育內容的和諧———增加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相關知識
上下五千年,悠悠中華史。中華民族在千百年的風雨兼程中凝練了許多優秀的傳統文化,如如儒家經典《中庸》提出的“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荀子》提出的“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钡。教育者應當繼承與發揚中華民族這些優秀傳統文化,在緊密聯系當代大學生心理發展特點與思想實際的基礎上,利用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知識,創造出“中國味道”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在這一過程中,教育者應當要求大學生通過學校圖書館或網絡等查閱有關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知識,并在實際教育過程中對他們的掌握情況進行考評。但在注意,考評的分數高低并不是最終目的,重要的是讓大學生在查閱、理解、吸收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樹立和諧的思想觀念與思維方式,使和諧成為他們的價值取向。
2、教育過程的和諧———教育工作要有目的、有計劃,切忌無章法的教育
從概念上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根據大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有目的、有計劃地運用有關心理學的方法和手段,對他們的心理施加影響,培養其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其身心全面和諧發展教育活動。因此,教育者在組織、實施大學生心理教育時一定要有目的、有計劃。關于這點,教育者要做到兩個要求:一是堅持循序漸漸、由淺入深的教育;二是堅持有步驟、有輕重緩急的教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不是一項短期內可以完成的工作,這是因為它的教育對象———大學生存在著太多的差異性。同時,教育環境、教育內容、教育方法等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及科技的進步,也有很大的易變性。
3、教育互動的和諧———善于利用情感交流,增強教育工作的人文性、親和性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質上是教育者與大學生情感的對話與碰撞。在這一過程中,教育者若能持著真誠之心組織、實施教育工作,必定能夠引起大學生情感上的共鳴,讓他們了解到這項教育活動是真真正正為他們的成長、成才有利的。具體而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互動的和諧可以從: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創新教育方法和關注大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與情感變化等三方面入手。因此,教育者應當關注大學生的情感生活,若發現他們出現情感問題,及時解決,以防他們衍生出諸多嚴重的心理問題。
4、教育環境的和諧———構建公正、公平、民主的校園文化環境
人生活在一定的環境當中,或是政治環境,或是經濟環境,或是文化環境。對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其最主要的就是校園文化環境。就大學生而言,他們主要的活動場所就是校園,無論是生活、學習、娛樂還是進行各種情感交流,都離不開校園這個重要載體。因此,構建一個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對于大學生心理教育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具體而言,教育者應當積極構建公正、公平、民主的校園文化環境。當然構建公正、公平、民主的校園文化環境也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它不僅需要教育者的努力,也需要廣大大學生的精神支持與積極營造。
參考文獻:
[1]俞衛新.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分析與教育對策[J].教育與職業,20xx(11).
[2]史立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機制的構建與實踐[J].北京教育(高教版),20xx(8).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相關文章:
如何開展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論文11-23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07-23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11-12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05-19
關于醫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03-15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論文05-18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結課論文03-02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15篇02-28
心理健康教育畢業論文11-24
淺談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論文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