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視野下的高校民俗教育論文
非物質文化遺產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提出的“人類口頭的、無形的遺產”,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承文化表現形式和文化空間,其范圍包括作為文化載體的語言;傳統表現藝術;民俗活動、禮儀、節慶;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間傳統知識和實踐;傳統手工藝技能以及上述表現形式相關的文化空間等。
一、現階段高校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的現狀
。ㄒ唬┍究平逃鄙傧嚓P專業
民俗學和民間文學是本學科最為主要的兩個專業,但目前該專業并沒有納入本科專業教育體系之中,只在研究生教育中體現出來,這極大影響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學科的建設和發展,相關知識難以普及,造成社會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重視程度不夠,保護與傳承缺乏有效手段,缺少相關人才,難以促進相關行業發展。
。ǘ└咝H鄙傧嚓P顯性課程與隱性課程
大多數高校未將民俗學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的課程作為顯性課程進行設置,民俗學等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的課程應和《大學語文》課程一樣受到高校的重視。民俗學等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的課程應當也作為國學教學中的一部分,予以普及,它起到了傳承傳統文化精髓,保護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用優秀文化影響社會的深遠作用。
除了顯性課程外,高校應設置民俗學等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的隱性課程,旨在讓學生通過各類實踐教學,進一步體會課程的本質與內涵,深層次理解相關文化知識,達到情感上的認同與共鳴,從而激發其社會責任感。
。ㄈ└咝熧Y匱乏
由于意識欠缺,許多高校沒有重視大學生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的教育,沒有學科專業作為有力支撐,專門從事教學科研的教師為數不多。許多教師或者從其他學科轉行,或者沒有接受過正規專業訓練,教學研究成果包括教材編寫沒有系統化。專門從事非物質文化遺產科研的教師屈指可數,這極大地影響了學生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的水品。
二、高校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的重要意義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構建高校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體系勢在必行,通過高校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可使全體社會成員正確認識各民族民間文化差異,充分認識非物質文化遺產對中華民族、中國文化的完整性、豐富性、互補性的意義,正確判斷非物質文化與自己文化間的關系及相互間的影響,認識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性,形成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自發、自主的積極態度,養成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得當行為模式。通過學校教育帶動家庭和社會教育,形成社會—學校—家庭立體的多方位的網狀教育模式最終達到全民重視,全民相應,全民參與的良好氛圍,這也是作為古老文明大國應該具有的精神風貌。
三、開展高校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的措施
。ㄒ唬嫿ǚ俏镔|文化遺產教育課程
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的核心問題是課程問題,可進行以下三種課程設計方式:第一種是設置顯性課程,將相關課程納入現有的教學計劃中,完整的教學大綱、考綱,教學目的明確,教學環節完整。此類設計適用于文科專業的人才培養。第二種是穿插方式課程,此類課程設計不改變現有的文化教育課程,適用于那些教學時數較滿及專業性質的大中專學校,只穿插地介紹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基礎知識。第三種是隱性教育。不改變教學計劃、人才培養等教學元素,而只開展各類豐富多彩、靈活多變的實踐活動,吸引學生的參與。
。ǘ┙嫹俏镔|文化遺產教材內容體系
大力開發和構建非物質文化遺產課程,編寫具有中華
民族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教材,把非物質文化遺產加以選擇、整理,注入課程體系,這是實現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目標的重要環節。為此,我們必須大量收集、整理民族、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構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教材內容體系。
。ㄈ┘訌姺俏镔|文化遺產教育的師資隊伍建設
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的希望在教師。師資隊伍建設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加強教師的在崗培訓,提高教師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化素養,盡量做到師資培訓的系統化和科學化。
。2)引進社會人士,可將民間藝人、祖傳秘方者、民族藝術絕活者等等聘為學校榮譽教師,通過開展講座、座談會、研討會,開辦培訓班及舉辦實踐活動方式,起到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與教師的交流,達到教學研相結合的目的。
(3)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師資人力資源中心。合理運用社會支持系統,因地制宜地廣納非物質文化遺產絕活者等,成立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師資人力資源中心,使學校、家庭、社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都能利用這一中心的資源優勢,提高學習效果。
(四)實施非物質文化遺產網絡教育
非物質文化遺產網絡教育既可以涵納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藝人、行家、絕活者等人力教育資源,又可以涵納為受教育者提供形成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知識、技能、思想、觀念、習慣和行為的信息資源。如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網站、設計民間藝人主頁、民間藝術絕活瀏覽庫、非物質文化遺產網上授課、網上討論、網上答疑以及瀕危、失傳的民族民間文化藝術電子公告欄等等。
綜上所述,高校在民俗教育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扮演者不可或缺的角色,面向二十一世紀,時間緊,任務重。因此我們應該在高校高度重視民俗學的普及教育,讓學生真正認識到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緊迫性,重要性和長期性,惟其如此才能建立起全民的非物質文化保護意識。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視野下的高校民俗教育論文】相關文章:
高校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意義淺析01-15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發展論文(通用9篇)06-14
特殊需要視野下的特殊教育探索論文03-17
和諧理念下的高校教育管理思考論文03-15
通識教育視野下大學體育教學改革論文07-08
跨文化視域下的高校英語教育論文12-12
新形勢下的高校成人教育論文01-04
新課標視野下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策略探究論文06-25
通識教育視野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探究論文11-23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