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導圖在幼兒科學教育活動過程中應用的有效性分析論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論文的經歷,對論文都不陌生吧,論文可以推廣經驗,交流認識。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論文該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思維導圖在幼兒科學教育活動過程中應用的有效性分析論文,歡迎大家分享。
摘要: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培養幼兒科學探究興趣,提高幼兒科學教育活動質量,引導幼兒主動探究、深入探究,幫助幼兒對周圍環境進行觀察、分析,從生活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幼兒科學素養,成為幼兒教育的主要目的。目前,幼兒科學教育活動開展缺乏相應的策略,導致幼兒科學教育活動開展效果不理想。思維導圖是進行科學學習的重要工具,思維導圖與概念圖一樣,能夠對知識思考過程進行直觀展示,借助思維導圖,人們可以將理性思維過程直觀展現出來,使復雜現象簡單化。本文對思維導圖在幼兒科學教育中的實際應用進行分析,深入探究思維導圖的重要作用,促進我國幼兒科學教育活動的有效開展。
關鍵詞:
思維導圖;幼兒;科學教育活動;
引言:
思維導圖作為一種認知策略工具,可以幫助教師轉變傳統課堂教學方式,幫助幼兒更加清晰地理解科學活動內容,提高幼兒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師利用思維導圖進行教學能夠幫助幼兒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增強幼兒思維邏輯能力,讓幼兒從小形成良好的科學素養,還能夠讓幼兒正確把握科學知識探究過程,逐步領會思維探究的相關策略。在參與思維導圖邏輯構建的過程中,幼兒的科學探究興趣也會被激發。思維導圖在科學教學中的應用非常重要,在幼兒科學教育過程中,教師應用思維導圖可以增強幼兒的讀圖能力和分析能力,讓幼兒掌握正確邏輯思維順序,提高幼兒學習的整體水平。為此,教師應積極采用思維導圖,幫助幼兒形成正確的科學思維。
一、思維導圖的概念與作用
思維導圖是放射性思維的表達工具,因此也是人類思維的自然呈現形式。它是一種非常有用的圖形技術,是打開大腦潛力的鑰匙。思維導圖可以用于生活的各個方面,使用思維導圖后的學習能力和清晰的思維方式會改善人的行為表現。[1]思維導圖又被稱為全腦圖、心智圖,主要用于對思維邏輯進行圖形轉換,具有簡單、實用的特點。思維導圖可以充分激活幼兒左右腦的機能,促進全腦發育,同時也可以將記憶、閱讀融為一體,增強幼兒對科學、藝術、邏輯、想象的平衡發展。思維導圖能夠將人腦的思維邏輯顯性化、可視化展示,讓復雜問題變得更加簡單、生動、具體。教師運用思維導圖,能夠使信息傳輸更加快速、簡潔,有助于解決科學教育中的很多問題。[2]
二、幼兒科學教育活動的地位不斷提高
1981年,教育部頒布《幼兒園教育綱要(試行)》,明確規定了不同年齡層次幼兒需要掌握的常識教育。20世紀80年代末,科學教育理念代替了常識教育。2001年,教育部頒布《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將幼兒教育活動分為藝術、科學、語言、健康、社會五大方面,標志著科學教育活動成為幼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科學教育活動的目標、內容、評價方式等不斷修訂與進步,提高了幼兒科學教育的整體地位,使幼兒科學教育活動形成了較完善的教育體系。
隨著越來越多專家和學者對幼兒科學教育的關注,許多研究人員提出,幼兒科學教育活動主要是指教師幫助幼兒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對物質世界進行一系列探究行動,由此獲得經驗的教育活動。幼兒科學教育活動具有獨特性、經驗性和建構性的特點。在幼兒科學教育中,教師應積極、主動引導幼兒探究科學、發現科學,明確有關物質世界和關系的經驗構建。幼兒科學活動可以促進幼兒科學素養全面發展。[3]
三、幼兒科學教育活動存在的不足
(一)教師科學素養不夠
教師是幼兒科學教育活動的引導者,需要根據幼兒生理和心理特點積極組織整個活動,確保幼兒科學教育活動的過程更加生動、豐富和有價值。但很多幼兒教師對物理、地理、生物、化學等知識掌握不牢固,缺乏知識遷移能力,在幼兒科學教育活動開展過程中無法對幼兒進行正確的指導。一些教師自身科學素養不足,無法靈活運用教學手段來提高科學教育的整體效果,使得自己在開展科學教育活動時備感壓力。
(二)教師無法對活動中出現的問題給予適當引導
很多教師在活動開展前做足了功課,但在實際開展活動時卻不盡如人意。幼兒的提問不受控制,會隨機產生不同的科學探究行為,致使原有的活動計劃被打亂。如果教師缺乏臨場應變的能力,就很難在第一時間調整教學計劃,有些教師甚至為了達到預期教學目標,忽視在活動中形成的各種內容,使得幼兒科學教育活動開展的效果不理想。[4]
(三)教師對科學知識和科學精神之間的關系處理能力不強
通過自己經歷所獲得的生活經驗是幼兒對世界認知的主要來源,幼兒只有不斷在實踐中形成自我認知,才能夠掌握科學知識。對很多幼兒來說,他們自我意識強,教師直接告訴其存在的科學知識和科學現象,而沒有讓他們親自參與實踐,這樣會打擊幼兒強烈的好奇心。教師沒有正確把握科學知識和科學精神的關系,忽視幼兒的實踐體驗,使得幼兒在活動中產生的許多問題沒有在實踐過程中被解決,這導致幼兒無法形成自我的科學經驗,不利于培養幼兒的科學探究素養。[5]
四、思維導圖在幼兒科學教育活動過程中應用的有效性
(一)應用思維導圖集思廣益,有利于幼兒教師克服個人科學知識儲備不足的問題
針對幼兒科學教育活動開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教師可以采用思維導圖的方式,使科學教育活動開展得更加順利。
首先,在設計科學教育活動時,教師可以使用思維導圖對科學教育活動進行整體設計,對整個科學教育活動全方位把握,圍繞關鍵點,運用計算機、互聯網、多媒體等開闊自己的視野,豐富科學教育活動的內容。教師要根據幼兒的特點,設計相應的問題,提高對科學教育活動的把握能力。
其次,在應用思維導圖時,教師要處理好科學實踐與科學精神之間的關系,運用思維導圖引導幼兒增強實踐體驗,提高科學探究整體素養。在科學探究過程中,幼兒教師自身知識儲備不足,很難對不同科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進行分析,導致科學探究活動開展的效果不理想。在運用思維導圖時,教師可以從活動的具體內容進行分析,生成關鍵詞語,對關鍵詞語進行發散性聯想,讓整個科學教育活動的內容更加豐富。[6]
最后,幼兒階段是人生的初始階段,幼兒身心發展沒有成熟,在對世界認知的過程中,必須通過科學活動增強探索熱情?茖W教育活動可以提高幼兒對事物發展規律的認識,增進幼兒對事物現象的初步了解。在此階段,教師可以引入思維導圖,加強對幼兒的科學能力的培養,激發幼兒的表達意愿,幫助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深刻感知,增強活動整體效果。幼兒還能夠在探究的過程中提出不同的問題,進行思想的碰撞,使得思維導圖更加完善。例如,在植物生長探究活動中,教師可以將植物作為關鍵詞,讓幼兒提出與植物相關的詞語。很多幼兒會提出種子、澆水、發芽、生長、開花等,教師就可以按照植物生長的過程,將這些不同的詞語按照順序進行排列,形成樹狀思維導圖。將植物埋在土壤中,可以總結為“種植”,然后對種子進行澆水、施肥,幫助種子“發芽”。種子在成長到一定階段后,會長出葉子和花骨朵,最終開出不同顏色的花。教師按照順序繪制思維導圖,可以發散幼兒思維,讓幼兒在思考過程中對整個植物的生長發育周期形成正確的認知,形成發散性聯想,激發幼兒科學探究的興趣。
(二)思維導圖幫助幼兒教師全面把握中心主題詞所涵蓋的科學知識
在開展幼兒科學教育活動時,教師應分析幼兒的言語和行為表現,及時給予正確的引導,確保整個思維探究活動變得更加生動、靈活。教師可以運用思維導圖對臨時生成的問題或現象進行準確把握,有效對幼兒進行引導。例如,在探究浮沉現象的實驗中,教師可以讓幼兒事先準備石子、積木、橡皮泥、紙片、塑料、泡沫、氣球等不同的物品,讓幼兒判斷哪些物品會沉下去,哪些物品會浮上來,然后讓幼兒進行自主嘗試。在實驗的過程中,有的幼兒會直接填寫答案,有的幼兒則在動手之后填寫答案,提高回答的準確性。這樣的活動可以增強幼兒的動手實踐能力,讓幼兒在實踐的過程中得出科學的結論。[7]
思維導圖中可以加入非常多的美術圖片,圖片要生動形象,符合幼兒的興趣特點。教師應該深入挖掘圖片資源,為幼兒營造良好的語言表達空間,提高幼兒對語言知識的應用能力。在思維導圖繪制中運用大量的圖片和故事情節,是貼合幼兒的實際生活的,教師可以讓這些思維導圖資源與幼兒的生活結合起來,建立溝通的橋梁,讓幼兒來談談自己的感受。在幼兒表達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對幼兒進行適當的點撥,增強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在運用思維導圖進行教學時,教師應該讓幼兒先對圖片進行瀏覽,明確信息表達的內涵,增強幼兒的語言運用能力。
例如,當幼兒將一整張紙片放在水中時,紙片是浮在水面上的,有的幼兒卻將紙片撕成碎片,在水中浸泡過后就下沉了。在針對紙片沉浮現象的觀察時,產生了截然不同的現象。出現這一問題后,很多教師一時難以解釋,也不知道該如何引導,往往會忽視這一現象。其實,教師可以讓幼兒通過思維導圖來掌握浮沉現象的關鍵詞,從而準確地分析主題詞的內在聯系。因為思維導圖中包含著生物、物理、化學等多個學科的知識,在科學探究時,教師就可以對思維導圖繪制的內容進行全方位把握,有效組織開展活動。當紙片吸收大量的'水分之后,紙片的重量會明顯增加,使得紙片不再漂浮,轉變為下沉。因此,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做出解釋,讓幼兒能夠理解浮沉關系,最終提高幼兒的思維探究能力。
再如,在講解“磁性的知識”時,教師可以讓幼兒準備沙子、硬幣、回形針、吸鐵石等材料,讓幼兒嘗試著用吸鐵石去吸引沙子或者回形針,觀察不同的實驗現象。當幼兒看到吸鐵石將回形針吸起之后,會產生強烈的好奇心,此時教師可以趁熱打鐵,讓幼兒了解磁性的特征。利用幼兒的學習興趣準備豐富的實驗材料,開展各種科學實驗,用思維導圖對材料進行分類記錄,能夠讓幼兒感受到科學與他們的日常生活聯系非常緊密。將科學知識融入教學中,不僅能夠增強幼兒學習的趣味性,而且可以確?茖W實驗的效果?茖W實驗應該與幼兒的日常生活緊密結合,貼近幼兒的實際。教師應真正將科學實驗融入幼兒日常生活中,讓幼兒明白科學的重要作用,從而引導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玩”,使幼兒在獲得知識的同時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游戲活動包括單純游戲和有目的游戲,單純地玩在游戲過程中沒有任何具體要求,能夠完全放松幼兒的身心,有目的地玩要求幼兒用不同的游戲方式來達到最終的效果,鍛煉幼兒的身體素質。在開展幼兒科學課堂教學時,教師可以設置一個具體的目標,讓幼兒能夠有目的地玩耍。思維導圖只是一種輔助手段,實踐才是最終目標,只有將實踐融入思維導圖,達到教學的效果,才是實踐與思維導圖相融合的措施。
(三)思維導圖的分支幫助幼兒教師尋找更多教學切入點
在利用思維導圖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思維導圖本身并不能夠直接作為教學材料來應用,而是要成為整個科學教育活動的設計基礎,類似于教學骨架。教師可以根據思維導圖的邏輯順序,對科學教育活動進行設計,然后將不同的知識點穿插到科學教育活動之中。這種方法既符合幼兒的學習特點,又能夠將科學教育活動更加直觀化,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選擇,最終提高科學教學活動的整體效果。思維導圖能幫助教師更好地進行科學教育活動的游戲設計,讓教師以游戲為教學的切入點。例如,在教學“誰能傳播聲音”這一課時,教師可以設計“好朋友通電話”的游戲,讓幼兒自己選擇紙杯、線、剪刀、膠帶等材料,以思維導圖的方式生動地呈現制作一個簡易的傳話筒的流程。幼兒通過自己動手操作和相互交流與配合,可以感受到聲音傳遞的重要性,對科學實驗產生濃厚的興趣,增強實踐能力。思維導圖是實驗教學的有力推手,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夠滿足幼兒好學的天性。當然,教師還要注重游戲設置的科學性,要符合學科的特點。
思維導圖的設計也要生動,幫助幼兒快速參與到游戲中,提高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了讓幼兒能夠積極參與探究活動,教師對活動的設計必須經過預想、觀察、思考、總結等一系列過程。思維導圖是幼兒科學教學最有效的方式,思維導圖能夠幫助幼兒形成思維探究的能力,對幼兒的成長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利用思維導圖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積極轉化,加強引導,使幼兒科學教育活動開展效果更好,幫助幼兒養成正確的科學思維。
參考文獻
[1] TONY BUZAN,BARRY BUZAN. The mind map book:how to use radiant thinking to maximize your brains untapped potential [M].New York:Penguin Press, 1993:12.
2]陳木蘭,鐘萍張煒鵬幼兒教師科學素質的現狀調查與分析一- 以粵西為例[J]豫章師范學院學報,2020 (4):58-62,67.
[3] 冉思遠.陳鶴琴“活教育理論對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的啟示[J]科教文匯(上旬刊),2020(7):170-171.
[4]勾建斌幼兒化學科學小實驗在幼兒科學啟蒙教育中的應用[J]學周刊,2020(20):177-178.
[5]王雪恒生活教育理論在幼兒科學教育中的實踐[J]幼兒100(教師版),2020(6):36-38.
[6]徐廣廈三位一-體背景下幼兒科學教育課程游戲化教學策略研究[J]農家參謀,2020(16): 185.
[7]劉曉燕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對幼兒科學教育的啟示[J]幸福家庭2020(10):49.
【思維導圖在幼兒科學教育活動過程中應用的有效性分析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