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基礎教育階段的課堂公平性問題及出路的教育論文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關注的教育公平問題也越來越全面,越來越深刻。城鄉之間,地區之間,階層之間,性別之間,民族之間都存在著教育不公平現象。有人可能認為中國地大人多,發展不均衡,中國教育資源確有地區、城鄉、學校等差距,但這種地方特色卻不能成為高考加分、舞弊的借口和托詞。
然而,更為掩蔽的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師生交往的不公平現象,這一現實的存在嚴重阻礙了師生間的正常交往,打擊了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起了學生間的發展參差不齊,最終不利于學生的全面、協調的發展。由于教師的有意或無意行為引起的交往不公平現象對學生教育的不利影響更加惡劣,這已引起了國家和教育學者的關注,解決這一問題已經迫在眉睫。
一、課堂不公平的表現
1、學校和教師有意主導班級和教室座位的編排。
面臨公平與效率的抉擇時,我國很顯然選擇了后者,由于歷史原因,很多地方普遍存在著重點學校和普通學校,也有很多地方出現了私立名校,這些都是教育資源的分配不均衡所致。同時,一所學校也將班級分成了快班、慢班、特級班、普通班,都開始進行了所謂的“尖子生”培養。一個班級里教師更是在座位編排、班委選擇上分了等級。比如,將班上成績優秀的學生,不管其他因素一律安排在第二第三排,并且靠講臺中心的位子上,將所謂成績差、表現不好的學生安排在最后幾排,更有甚者,有些班級將特別愛搗蛋的學生專門放置在接近黑板或門窗的地方,單獨抽離出來,目的就是為了好“管理”他們。這些現象都是教育不公平的表現。
2、教師對學生的提問的不公平。
課堂提問是教學反饋的主要方式之一,是師生間相互作用的基礎和啟發學生思維的方法和手段。教師理應平等對待每位學生,這是他們必須具備的素質之一,也是學生的基本權利之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本著“一個也不能少”的理念,開展教學活動,首先心態就應該放平穩,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注意從思維的深度、廣度上激發學生思維,活躍課堂氣氛。然而,由于種種原因,提問往往成為課堂公平的最大“殺手”。主要表現在兩個層面上:首先是問題設計的不公平。據統計,教師平均每節課提問20次左右,其中90%屬于封閉性問題,只有10%屬于開放性問題。這就意味著教師課堂提問大多數是針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而對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并沒有給予足夠重視。其次,提問對象不公平。教師對提問對象的確定往往有個短暫的選擇過程,這個選擇過程是必要的,可以讓老師確定讓什么樣的學生來回答問題,然而在現實教學中,教師的選擇偏離了這個出發點,一般老師都無意或有意的將提問集中于班級社會地位高的學生身上,每次上課提問都是習慣性地提問那些成績比較好的學生,課堂成為了教師和那幾個學生的表演課,這必將嚴重挫傷其他學生的積極性。雖然偶爾會提問那些成績偏低的學生,但一般都是提問低水平的問題,不僅時間短,機會少,而且也很少給予反饋意見,很少接受和信任他們的想法和答案。
3、教師對學生評價的不公平。
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是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教師的評價能夠有效促進教學的發展,提高教學質量,推進師生互動,是師生情感交流的一部分。但在現實中教師從傳統的教學觀念出發,或由于教師的情緒的影響,將學生看成學習的機器,晉升的籌碼,這樣往往不能進行公平的評價,從而造成不良的后果。很多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往往都是以升學和選拔為目的的,對學生除學業以為其他方面的表現或忽視或抑制。
另外,在批改學生課堂作業或試卷上,教師會有意或無意識地對成績好的學生給予更多的關注,對其在作業或試卷上的錯誤容易注意到,并及時給予評價和反饋,但對于那些看不起眼的學生,一般都是匆匆帶過,很難發現其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包括他們的一些創新的想法和觀點。其實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體,都有自己的思維和獨特的方式的。其實這種以學業成績或考試分數來評價學生的做法,已經嚴重影響了學生的發展,特別是學生的和諧發展,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特質,有其值得關注和發展的地方,如果被老師的單一化評價標準所扼殺將是教育的悲哀。
二、導致課堂不公平現象的原因分析
1、地方、學校為了獲得更多的資源和“效益”。
國家對教育的投入每年都是固定的,也就是說這塊“蛋糕”就是這么大,怎么分成為了一大難題。地方、學校、教師都在爭奪這塊蛋糕,都想多分點,多拿點,憑什么拿多呢?就是看這個地方的教育辦的怎么樣了,這個學校辦的怎么樣,有沒有名牌重點學校,要成為名牌和重點學校就是靠升學率和學生的考試成績了,這個評判標準一直是國家和地方投資的依據。為了獲得更好的“效益”,學校就不得不跟著地方的評價標準走,一切向其看齊,只關心學生的學習成績和考試分數,不管學生的其他發展和需要,不注重學生的和諧發展,一切按照應試教育來,管它什么素質教育與否,只要能拿到更多的“蛋糕”才是王道。這種長期受應試教育的體制下影響的學校,是不會去關心和在意學生的一些創新的想法和觀點的,反而會把這些學生認為是問題學生、不聽話的學生。
2、教師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不顧其他學生的需求。
學校對教師的年終審核和評價是教師的一件大事,這是他們能否獲得獎金的依據,也是他們能否升職的憑證之一。這個評價是多元性的,主要有平時表現和班級所教授的學科成績。這個班級所教的學科成績起著最關鍵的作用。這樣的評價標準必然引起教師的重視,教師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獲得更多的利益,他們會把全部精力放在提高學生的學業上,對學生的要求和評價上也主要是以學習成績和考試分數為依據,將學生分等級,分好生、差生。這樣的評價帶來的就是教師只關注學生能否取得好成績、好分數,而不是關心學生能否全面發展或有自己發展的優勢,不能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和獨有特質,不能創造機會讓其他學習不是很好的學生實現自己的價值,這種評價方式對于學生來說是可怕的,也是致命的,嚴重扼殺了學生的獨立性人格的培養。
3、教師不能正確看待每個學生,師生關系不和諧。
師生間的溝通,特別是情感的溝通是非常必要的,因為這是師生間不斷增進理解,完成教學目標、師生間相互作用的基礎和增進師生間情感交流的源泉。然而,現實上并非如此,由于多種原因,教師并沒有將太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上,沒有放下架子和用心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有的教師對學生并不是真正的從內心里喜歡,而是僅僅為了糊口,為了拿工資才從事這個職業的;蛘哂械睦蠋熖貏e“偏愛”,缺乏全局觀,將自己的感情大部分投入到少數幾位成績優秀的學生上,對于那些落后生,他們基本上是漠不關心,不聞不問,不管他們心里的變化,不管他們的情感生活,一味地責怪和催促他們提高學業成績,這樣的學生觀必然帶來一系列的問題,比如師生矛盾的加劇,師生無法溝通,教師無法了解自己的學生等,如果長此以往對可持續發展的教育來說是不可取的。
三、改進課堂不公平現象的對策
1、教室座位安排上應該科學合理,更加人性化。
其實從一個班級的座位安排上就能看出這個老師對待學生的態度是否平等和人性化。所以有條件的班級可以將班上的座位安排的更加合理、科學。有研究顯示,同心圓的座位安排是最佳的選擇,將講臺放置于同心圓的中心,將學生圍成一周并向外擴展,這樣學生和教師不管是相互互動還是看黑板的距離都是最佳的,這種方式獲得的教育資源是最公平和合理的。沒有條件的班級可以選擇按身高來安排座位,這樣可以避免刻意人為因素,同時一列的前三排和后三排,以及每一列都按一定的時間輪換,一個星期的時間最佳。還有一種就是按扇形的方式來安排座位,同樣先按身高來安排座位,最后輪換列數。這些方式都是在不斷的科學實驗中得來的,很具有人性化特質,因此值得教師的借鑒和學習。
2、教師對待學生應該一視同仁,平等對待每位學生。
教師在上課的提問上,應該一視同仁,平等對待每位學生,不能偏向于某個小群體,不能夠總是提問那些成績比較好的,因為他們大部分都已經知道答案了,反而是要將機會留給那些大部分成績不是太好的學生,因為他們更需要老師的鼓勵和肯定,同時,在提問時要注意引導學生的思考問題和表達的能力,不要因為學生一次不能回答而剝奪以后對其提問的權利,要相信,只要老師肯讓他們參與到課堂中來,調動他們參與到課堂中來,這樣不會讓他們覺得自己是局外人,學習與自己無關,他們就不會成為游離于課堂內外的人。只有教師注意這些并付諸行動,他們以后取得的成績和進步是老師現今無法想象的。同時,在課外輔導和作業上,教師也不能偏袒那些成績優秀的學生,其實這些學生已經很好了,適當的鼓勵就可以了,反而是那些成績一般或偏下的學生更需要輔導和鼓勵,他們成績跟不上,教師要和他們一起找原因,找對策,花更多時間在他們身上。作業的批改上也要認真負責,適當寫一些鼓勵的話,并和學生一起分析錯題,認真負責的老師才能贏得全部學生的愛戴和尊重。
3、教師應該提高自己的職業素養,關心愛護每位學生。
教師和學生的距離這幾年是越來越大,筆者認為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老師不愿意放下面子真誠的和學生交朋友。老師只把學生當作工具,學習的工具,晉升的工具,拼命要求學生,把自己擺的高高在上,遙不可及的地步。老師只關心學生的成績怎么樣,而不關心學生的生活和感情怎么樣,學生也是人,而且正處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在發生巨大的變化。如果學生遇到問題,老師不伸出援手他們就會感到無助和困惑,進而產生一系列問題,甚至會產生敵視老師的心理。
“愛學生,就必須善于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學生當作自己的朋友,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事實上,當學生對你說悄悄話的時候,你的教育就成功了。教師的言語行、情趣、人品是影響學生發展的關鍵因素,一個關心的眼神,一句信任的鼓勵,都能贏得學生的愛戴和信賴,所以師生間要相互信賴、民主平等地溝通。教師應該提高自己的職業修養,真正熱衷于教育事業,熱愛和關心每位學生,將每位學生看成是自己的孩子,盡自己一切力量將其培養成才。
4、教師應該了解觀察每位學生的優缺點,樹立全局觀,實現優勢互補。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缺點,教師要細心觀察自己的學生,認真記錄每一個學生的信息。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多用一些鼓勵的話來激勵學生。特別是對那些問題學生來說這點更重要,他們已經把自己定位為差生,如果老師也有這樣的感覺,會導致他們“破罐子破摔”,越來越難以管教,學生也會越來越遠離老師。所以,對這些學生,老師應該用更多鼓勵和贊許的話來激勵他們,肯定他們取得的成績,鼓勵他們去做自己的決定。教師不能因為學生犯錯誤就把他們當成壞學生。當他犯錯誤時,最想得到的是理解和幫助。只要老師給他們溫暖的愛和耐心的疏導,最大限度地理解、寬容、善待他們才能不斷地從錯誤中吸取教訓而成長、成熟起來。切記:看似學生最不值得愛的時候,恰恰是他們最需要愛的時候。
5、嘗試采用分層教學法。
根據因材施教的原則,以激發每個學生的學習潛能為目標,實施分層教學法。每個人的潛力和能力是不一樣的,他們的發展程度和興趣愛好也不一樣,這種情況是客觀存在的,這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根本,即人性。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中必須看到這一點,樹立起學生多元觀,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發展其比較優勢,看到每個學生的閃光點,使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都能有所發展,同時為他們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讓每個學生平等地享有學習和發展的機會,這個并非是歧視學生或將學生分等級,而是真正的能夠將挖掘每位學生的優勢和優點,并將其不斷的發展和發揚,實現真正的讓每個孩子都能各司其位,和諧發展每位學生。
四、總結
基礎教育階段的教育公平應該是“有教無類”基礎上的機會公平,“因材施教”的過程公平,“人盡其才”的結果公平的有機統一,讓人人受合適的教育,提供人人有選擇的教育,創造活生生有個性的教育,建立個人能成才的教育才能實現教育形式公平和實質公平的統一,實現教育上的完全公平和比例公平的統一。課堂過程的公平與否是實現教育比例公平,最終實現完全公平的關鍵,課堂過程的公平與否是實現教育公平從形式到實質轉變的根本,教師必須樹立這樣的一種公平觀,關注每位學生的個體差異,愛護和鼓勵學生發展自己的潛能,同時盡量創造一種和諧的氛圍來保證課堂公平的實現。
【論基礎教育階段的課堂公平性問題及出路的教育論文】相關文章:
談基礎教育階段的課堂公平性問題及出路11-16
論保險代位求償原則的公平性問題論文11-17
論教育公平與效率問題06-04
基礎教育公平性研究12-12
教育碩士論文:面向中國現代性問題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11-23
教育階段學校體育的德育使命論文03-13
探析基礎教育階段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01-16
夯實基礎厚積薄發教育論文12-02
基礎教育論文提綱12-07
基礎教育論文提綱12-02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