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企業財務風險控制的問題及解決對策
財務風險存在于財務管理工作的各個環節,任何環節的工作失誤都會給企業帶來財務風險,財務管理人員必須將風險防范貫穿于財務管理工作的始終。
摘要:本文在分析企業財務風險控制中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防范財務風險建議。
關鍵詞:財務風險;風險控制;風險方法
一、企業財務風險控制中的問題表現
1.財務管理宏觀環境復雜
企業的財務風險是由于受內外因共同作用的影響,其中財務管理活動日益受到復雜多變的宏觀環境的制約和影響。雖然外因只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但卻對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的實現有著重要的影響。企業的發展依賴于外部環境,企業的籌資渠道和投資項目都依賴于企業外部市場,外部宏觀環境因素是企業財務活動的重要影響因素,宏觀環境的變化會給企業帶來革命性的變革,伴隨著危機和機遇。企業的外部環境具有復雜性,外部宏觀環境包括經濟環境、政策環境、市場環境、法律環境以及社會文化環境等。外部環境的變化難以有效的把握和預測,外部環境因素成為制約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關鍵性因素。當前我國許多企業內部控制不規范,有章不循,有法不遵,不能有效的面對突發的情況,造成財務風險的現象層出不窮。
2.財務決策科學性不足
企業管理人員憑借主觀意識決策是企業財務風險控制中存在的又一具體問題。在當今電子信息科技飛速發展的社會,財務管理在公司的發展中占據著戰略性的指導地位。要想有效防范決策失誤必須使決策者的專業化水平和科學性得到有效提高。當一個企業的高級管理人員知識結構斷層,沒有豐富的理論和實踐做支撐,在作出決策時就有可能經常犯本本主義和經驗主義。例如,企業在生產經營時,為了擴大再生產,對競爭對手的分析不透徹,利用經驗決策,大批競購原材料,有可能在原料市場價格下跌的時候,企業盲目生產,而本身的庫存又大幅存在,導致生產決策出現失誤,投資失敗。企業決策的失誤會給企業的經營帶來困難,無法取得預期的財務收益。
3.財會人員風險意識薄弱由于財務風險無處不在,所以在運營管理過程中,只要有生產經營活動,就相應伴隨著財務風險。
在現實工作中,我國有些財會人員認為只要做好手中的賬,管理好手中的資金和銀行的對賬單無誤就行,風險就不會發生,這種風險防范意識薄弱,容易滋生財務問題,對可能存在的財務風險把握和認識不透徹。這種表現形式成為風險控制的常見問題屢見不鮮。
二、防范企業財務風險的建議
1.企業財務風險防范的措施
(1)合理規范內部控制制度。企業的財務風險是由其內、外部兩個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產生的。內部財務風險往往是指企業在日常的生產過程中由于受自身各種無法預知的風險因素影響導致現實的財務收益與預期的財務狀況不一致產生的差異。對于企業的內部財務風險,首先,公司的治理層可以加強內部控制的建設,不相容的崗位應分開,這樣可以進一步降低風險的發生。完善公司的內部控制制度有利于提高公司的經營效率和降低由此帶來的經營風險,進而使財務風險降低到最小化。其次,企業可以健全內部激勵機制,盡可能調動公司所有人的積極性,加強內部的團隊建設,形成極大的向心力,使所有人員的的目標與企業的經營目標趨同。
(2)完善法人治理機構。企業的法人代表作為一個公司經營活動的負責人,應對企業財務活動的真實性和完整性負責。公司的所有者擁有所有權,董事會必須對股東大會負責,權力必須相互制衡。但二者之間的權力制衡就相應的導致利益的分歧。一方追求的股東權益最大化與另一方追求的利潤最大化相碰撞,就會產生意見的不一致性。因此,應認真處理好經營權與管理權的關系,維護好所有者的根本利益。為建立健全和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可以做到以下幾方面的工作,首先企業必須設立股東大會,公司涉及的重大問題,應該經過股東大會討論并獲得大多數的表決通過,充分履行其應有的職能。
其次董事會的成員應該多元化,這樣能夠集思廣益,對于公司的重大問題中高層人員應該列席會議,而且大股東享有一票否決的權利,加強對公司的控制,集權到所有者,最后完善監督機制,任何事物的發展都離不開有效地監督,權力應在合情、合理、合法的范圍內有效運轉。
(3)提高企業的財務風險意識。財務風險存在于財務管理工作的各個環節,任何環節的工作失誤都會給企業帶來財務風險,財務管理人員必須將風險防范貫穿于財務管理工作的始終。提高風險意識的方法如下,一是加強對風險意識的宣傳工作,時刻懷有一顆“居安思危”的心,防微杜漸將風險扼殺在搖籃之中,二是加強對理論的學習,經常參加有關財會知識的培訓,提升個人的風險意識和綜合素質,三是重視內部人才隊伍建設,提高管理人員的科學文化水平,適應日趨變化的客觀環境,減少因外部因素的變化給企業帶來的財務風險。
(4)確立財務分析指標體系,建立長期財務預警機制。建立長期的財務預警機制,確立財務分析指標體系,其中償債能力、獲利能力等指標具有很強的代表性。償債能力指標可以分為短期償債能力和長期償債能力,短期償債能力有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等。倘若流動比率過高,說明流動資產的比重過大或者流動負債的比重太小,這時因為缺少充足的資金會導致再投資的機遇減少。長期償債能力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指標有資產負債率,一般行業標準在40%~60%之間較佳,當向銀行的借款的成本小于可獲得利潤時,此時借的資金更多,能夠產生的息稅前利潤也就更大,但導致發生的財務風險也相應加大。資產獲利能力指標有總資產報酬率。總資產報酬率是評價企業資產運營效益的重要指標。通過對企業的資產獲利能力和償債能力指標分析可以客觀的評估企業財務狀況。
2.防范企業財務風險的技術方法
(1)風險分散。是指通過企業間強強聯合,通過對外投資的多元化加強合作的方式來分散財務風險。當企業的投資項目較大時,所面臨的風險也就越大,此時如果把手中的資金分散出去,與其他企業聯營,就可以有效地把風險分散出去,預防因單獨出資經營不善而倒閉帶來的財務風險。所謂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也就是這個道理。由于整個外部宏觀市場的需求量無法預測且多變性,企業在避免關聯方交易的前提下,應該盡可能采取多樣的方式經營來將風險分散出去,也就是人們常說產品多樣化經營。
產品多樣化經營下,一個產品單獨銷售所帶來的風險會被另外的同族產品所帶來的收益進行稀釋。這樣就會降低預期的財務風險,做到管理和控制的全方位。如在一個工程項目的建設過程中,建筑公司在使用商品混凝土時,混裝混凝土時就可以將風險分散給材料供應商。對外投資多元化是指企業對外投資時,不同的投資品種按其收益與風險相結合的原則,分配不同的資金比例,做到將投資風險分散到最小化的目的。例如在進行資產投資時,應將資產放在不同的投資項目上,可在股票、債券、貨幣、基金中選擇合理的投資比例,這樣可以有效地把風險分散。
(2)風險回避。是指企業在對一個投資項目進行風險評估時,根據合理的方法算出其風險系數,如果風險系數太高而且極有可能發生,無法采取其他可行的方法使風險降低時,此時需要選擇風險系數較小的方案或是選擇不執行該方案,回避風險,避免因此而帶來的風險損失,達到規避風險的目的。企業應選擇合理的投資方式,一般而言,如果用股權投資所帶來的財務風險高于債權債權投資所帶來的財務風險,那么應該想盡辦法采取債權性投資,這樣有利于企業獲得預期的財務收益,實現財務管理的目標。
(3)風險轉移。是指企業運用科學的技術方法將自身的財務風險有效的轉嫁給第三者。針對不同的風險類型和特征,風險轉移的手段也有很多種。例如,企業為公司員工購買的五險,當公司員工達到領取五險的條件時,就將公司面臨的風險損失轉移給了保險公司。當對外投資時,通過與其他公司的合作,合理控制投資比例,進一步將風險轉移給其他企業,使風險降低到最小化。
(4)風險降低。是指當企業受客觀環境的影響導致的財務風險時,運用科學的技術處理來使財務風險降低的一種方法。在對外投資中,有進行股票投資的且比較大的企業,當資本市場出現波動時,應慎重考慮進一步降低投資比重來降低投資風險。在生產經營活動過程中,企業應該堅持自主創新,重視品牌建設,降低財務風險的發生。另外,企業應加大對風險建設機制的投資力度。例如完善風險調控機制,重視人才隊伍建設,對可能產生的風險進行預測、分析,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得到有效控制。企業也可提取相應的應急資金,預防不時之需,在面對復雜多變的環境中將風險降低到最小化。
參考文獻:
[1]陳健.試論企業財務風險的成因及控制[J].云南科技管理,2007,(5).
[2]戴鐳.我國上市公司財務風險管理研究[J].華東師范大學,2008.
【談談企業財務風險控制的問題及解決對策】相關文章:
汽車分期業務風險控制問題及對策論文04-20
企業財務風險及內部控制對策06-05
談談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03-20
談談企業營銷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06-04
談談大中型施工企業財務風險控制措施11-30
談談關于小學音樂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01-03
施工企業財務風險管理問題及對策論文02-26
經費預算管理問題及解決對策的論文03-02
學校籃球教學存在問題與解決對策11-24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