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財政資金監管工作分析
鄉鎮財政每月向區級財政匯報專項資金使用情況,并制作相應報表說明,客觀真實反映資金運行情況。在完善預算管理制度的基礎之上,健全公開制,對公開內容及程序給予規范化,進而促進預、決算的法制化及公開常態化。
摘要:國家在鄉鎮的資金投入上日益加大,投入資金越來越多,從而也使得加強鄉鎮財政資金的監管顯得十分重要。只有加強財政資金的監管工作,才能夠使農村在充足的資金支持下,使農業得到發展,進而加快農村經濟、文化的快速發展,最終實現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關鍵詞:存在問題;監管制度;解決方法
中央“一號文件”連續十一年以“三農”為主題,有力地促進農村經濟和農業生產的發展。而今年,國家更是鎖定八項“三農”工作重點,國家對農村的支持力度日益增大。伴隨著我國公共財政職能的不斷加強,國家在鄉鎮的資金投入上日益加大,投入資金越來越多,從而也使得加強鄉鎮財政資金的監管顯得十分重要。只有加強財政資金的監管工作,才能夠使農村在充足的資金支持下,使農業得到發展,進而加快農村經濟、文化的快速發展,最終實現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然而,在實際的鄉鎮財政資金監管工作中,也顯現出一些問題,并未充分發揮出資金的作用,如:監管制度不完善、監管力度不強、監管信息溝通不暢等。
一、鄉鎮財政資金監管中存在的問題
(一)監管制度有待完善
首先,鄉鎮財政資金監管工作流程缺乏科學性。部分鄉鎮財政資金監管脫離實際情況,使得監管工作流于形式,有著較大的隨意性,使得監管不科學。其次,財政資金管理不規范。對于鄉鎮財政資金監管的制度流程并不規范,使得專項資金及監管工作趨于落后,從而使得資金在使用上有著較多漏洞,并未全部發揮出資金應有的效益。再次,省財政全力推進就地就近監管工作,但鄉鎮財政人員配備不足,且沒有系統的培訓,很多的專項資金申報是一個部門,使用又是一個部門,資金的使用方向、如何使用、達到的效果等等財政所人員全都不知道,而當資金下撥到財政所時,已經失去事前甚至事中的跟蹤監管時機。最后,財政資金的使用反饋不及時。由于當前國家每年投入農村建設的資金量較大,而鄉鎮在使用這些資金的過程中,卻很少追蹤資金使用情況及其效益,導致不能對資金使用進行正確的績效評價。
(二)監管力度有待加強
就目前來年,專項資金的監管上,力度不足,資金使用不規范的現象較為嚴重,且使用效益并不好。首先,鄉鎮極易出現專項資金挪用或跑冒滴漏現象,使得財政資金并為全部發揮出其作用,直接影響到資金的使用安全。其次,缺乏精細化管理。從當前監管方式來看,仍屬于粗放型監管,且在管理上只重視資金分配,而輕視資金的使用及使用效益的評價,導致資金的使用效率較低。最后,由于種種原因,部分資金并未得到監管,這些項目的實施單位可能是縣、市及主管部門所負責,鄉鎮財政既不知情也無權過問資金的使用情況,從而也就不能夠充分發揮監管作用。
(三)財政資金信息不對稱
鄉鎮財政資金信息的不對稱主要表現在資金公開時間與資金到位時間不相一致,資金撥付具有超前性或滯后性。主要是一些財政資金信息不能夠實現共享,有時資金到了卻并不知情,或者信息有了資金卻遲遲沒有下達,進而影響了資金的落實進度。另外,監管信息上下溝通不暢,再加上很多專項的資金難以從專業的角度進行有效的監管,也只能是看個大概,從而也就不能從專業的角度提供及時準確的資金監管信息。
(四)財政補貼資金有待改善
當前鄉鎮財政補貼資金主要為農資綜合補貼與糧食直補等,是使用最為頻繁也是對農民受益最大的方式。而這兩種補貼面廣量大,是根據農民土地的種植面積來計算其補貼量的,但在實際統計工作中,并不能準確弄清每一位農民的土地耕地面積到底是多少,導致出現“種而不補”、“補而不種”的現象,勢必引起部分農民的不滿。同時,農民家庭人口量在不斷變化,出現田地少人口多或田地多人口少的現象,極易出現財政補貼不公正問題,影響財政資金的落實。
二、鄉鎮財政資金監管問題的解決方法
(一)完善監管制度
一方面,完善鄉鎮財政預算管理制度,使其具有透明性及完整性。強調財政管理的科學化及其精細化,增強預算編制的準確性及科學性。在完善預算管理制度的基礎之上,健全公開制,對公開內容及程序給予規范化,進而促進預、決算的法制化及公開常態化。另一方面,建立資金運行的全程監控制度。根據鄉鎮財政資金的日常運行建立相應的監控機制,實現預警制,建立有效的風險反饋機制;最后,足額配備鄉鎮財政人員與監管必須的設備,建立培訓機制與相適應的監管工作崗位,對人員進行系統的有針對性的培訓,以確保監管工作不流于形式。
(二)加強監管力度
首先,應確立管錢、管賬和管事的職責,明確分工,在財政就地就近監管工作中,各財政所應該建立健全監管崗位,可相應設立項目巡查崗、資金巡查崗,將實地巡查與資金監管分離,從而實現資金管理的相互制約。其次,做好資金使用及涉農補貼信息的公開公示工作,從而對財政資金實行有效的社會化監管。最后,切實做好資金使用的績效評價,為上級決策提供信息,保證資金使用取得應有的效果。
(三)完善信息溝通機制
首先,應建立匯報制度。鄉鎮財政每月向區級財政匯報專項資金使用情況,并制作相應報表說明,客觀真實反映資金運行情況。一旦發現資金使用問題,可及時給予分析并采取針對性措施,以減少資金使用風險。其次,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充分利用財政網絡平臺,構建區鄉兩級一體化的財政監管體系,實現鄉鎮財政資金監管的信息化。最后,加強區局與鄉鎮財政所的信息溝通,確保鄉級財政部門能夠準確執行上級部門所傳達的文件信息,進而明確鄉鎮資金的監管職責。
(四)加強村級財政補助資金管理
進一步規范村級會計委托代理服務工作,按照村級資金“所有權、使用權、收益權、財務審批權、民主監督權”不變的原則,財政所(村級會計委托代理服務中心)要加強村級財務會計核算工作,規范村級票據管理,實現村級賬務的專賬、專人、專戶核算。建立健全村民民主理財、財務公開等制度,全面提高村級財務管理水平,維護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合法權益。鄉鎮財政資金是“三農”工作的一個重要保障,只有加強財政資金的有效監管,才能夠充分發揮資金的重要作用,真正的做到財政資金用的好、用的對、用的省。
【鄉鎮財政資金監管工作分析】相關文章:
關于保險市場監管分析論文03-21
針對監管消毒口腔診療的研究性分析論文03-06
對中國保險業償付能力監管問題分析論文03-01
鄉鎮規模以下工業統計研究分析11-18
公路建設互聯網智能監管系統分析論文03-06
學生工作沙龍式監管的運用思索論文11-22
跨境銀行的并表監管12-02
淺談增強醫院經濟監管11-17
談述基于金融監管效率的金融監管復雜性02-20
尿液分析儀的結果分析03-28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