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b id="h4knl"><ol id="h4knl"></ol></sub>
    <sup id="h4knl"></sup>
      <sub id="h4knl"></sub>

      <sub id="h4knl"><ol id="h4knl"><em id="h4knl"></em></ol></sub><s id="h4knl"></s>
      1. <strong id="h4knl"></strong>

      2. 企業盈余管理手段探究

        時間:2024-07-26 12:15:42 MBA論文 我要投稿

        企業盈余管理手段探究

          盈余管理的基本特性包括兩方面:第一,從一個足夠長的時段( 最長也就是企業的整個生命期) 來看,盈余管理并不增加或減少企業的實際盈利,但會改變企業實際盈利在不同會計期間的反映和分布。換句話說,盈余管理影響的是會計數據。以下是yjbys小編收集整理的企業盈余管理手段探究論文,供大家參考和借鑒。

          摘要:近年來,盈余管理問題已成為影響會計信息質量的一大因素。我國自20 世紀末開展企業股份制改造,資本市場逐漸得到發展,企業進行盈余管理的情況越來越普遍,但仍存在諸多問題。本文分析了盈余管理問題形成的原因,并從各個角度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 :盈余管理;會計學;經濟學;債務契約

          一、盈余管理理論概述

          1. 盈余管理的內涵

          在現有的研究成果中,對盈余管理的概念存在分歧,至今尚無定論。但是從以下比較權威的定義中可以了解盈余管理的基本涵義。美國會計學家威廉·斯科特認為,盈余管理是指在GAAP(公認會計原則)允許的范圍內,通過對會計政策的選擇使經營者自身利益或企業市場價值達到最大化的行為。他認為,只要企業管理人員有選擇不同會計政策的自由,他們必定會選擇使其效用最大化或使企業市場價值最大化的會計政策,這就是所謂的盈余管理。可以看出,盈余管理就是在法律和公認會計準則允許的范圍內對企業利潤進行的人為調節。

          2. 盈余管理的基本特征

          對盈余管理基本特征的研究,有助于把握盈余管理研究的內容和框架。根據前面的討論,盈余管理的基本特性包括兩方面:第一,從一個足夠長的時段( 最長也就是企業的整個生命期) 來看,盈余管理并不增加或減少企業的實際盈利,但會改變企業實際盈利在不同會計期間的反映和分布。換句話說,盈余管理影響的是會計數據,尤其是會計中的報告盈利,而不是企業的實際盈利。會計方法的選擇、會計方法的運用、會計估計的變動、會計方法的運用時點、交易事項發生時點的控制都是典型的盈余管理手段。

          第二,盈余管理必然會同時涉及經濟收益和會計數據的信號作用問題。這里所說的經濟收益與上段提到的企業實際盈利并沒有實質上的差別。盡管人們并不知道企業究竟有多大的經濟收益,但盈余管理最終還是離不開經濟收益這一基準。更何況在盈余管理研究中,人們已開始尋找某些指標,如現金流量等,并試圖在某種意義和程度上來反映經濟收益。應當注意到,無論是盈余管理在企業的實踐,還是盈余管理的理論研究,都非常關心會計數據的信息含量和信號作用。關于盈余管理的“經濟收益觀”與“信息觀”的地位和重要性,在不同的國家,由于證券市場的發達和完善程度差異較大,而表現出不同的特點。

          二、盈余管理的手段

          (一)利用會計手段進行盈余管理

          1. 會計估計變更

          主要包括變更無形資產攤銷年限、存貨計價方法的變更、其他會計政策的變更等。企業一般傾向于選擇最能體現其現實意圖的會計政策和方法。但會計方法一經選定,不得隨意變更,這是會計準則一致性的要求。而我國的實際情況是,許多上市公司經常通過會計政策、方法的選擇與變更獲得額外會計收益,原因是其選擇、變更成本太低,變更程序太容易。

          2. 費用與收益的提前或延遲確認

          盈余管理主要通過以下幾種途徑改變收入的確認時間,一是提前確定收入,即在銷售完成之前,還沒有完成滿足銷售確認條件下就記作企業收益,將后期利潤轉移到本期。二是遞延收益,主要發生在企業預期利潤減少的情況下。費用的盈余管理行為也分為提前確認和延遲確認兩種方法。提前確認費用的方法主要有大額計提相關資產的減值準備、一次性沖銷不良資產的賬面價值等。延遲確認費用的方法有潛虧掛賬、費用支出資本化等。

          (二)利用非會計手段進行盈余管理

          1. 關聯交易

          關聯交易是指在關聯方之間發生的轉移資源或義務的事項,而不論是否收取價款,如關聯方之間的購銷業務、代理和租賃等。我國大部分企業都是從母公司剝離出來的,造成大股東絕對控股的局面。因此,上市企業與改制前的母公司之間大多存在錯綜復雜的關聯關系和關聯交易。所以,盡管我國新會計準則中有種種相關規定,但利用關聯交易來調節業績,仍然是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例如增加收入、轉嫁費用、托管經營、資金占用費用和資產租賃等。

          2. 資產重組

          資產重組是公司為優化資產結構、完成產業調整、實現戰略轉移等目的而實施的資產置換或股權轉讓等行為。統計數據顯示,資產重組具有使企業一夜之間轉虧為盈的神奇功效。企業資產重組分為:股份轉讓、資產置換、對外收購兼并、對外轉讓資產等。一些企業的資產重組實質在于利用交易時間差,在會計年度結束前進行重大的資產買賣,確認暴利,或者在上市公司和非上市的關聯企業之間進行“垃圾換黃金”的不等價交換,將企業外部巨額利潤注入企業內部,以及將虧損輸出企業,實現利潤轉移。統計數據顯示,一些上市公司扭虧為盈的秘訣往往在于資產重組。

          3. 虛擬資產調節

          所謂虛擬資產,是指實際發生的費用或損失按會計應計制的規定而暫時列作待攤費用或長期待攤費用等科目。利用虛擬資產作為費用的“蓄水池”。隨意確認計入當期損益的時點,以達到調節利潤的目的。此外還有會計政策變更,一些會計政策的變更,如存貨計價方法、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的方法、合并范圍的確定等,與企業當期的會計盈余,甚至未來期間的收益密切相關。因此,企業也可通過會計政策的變更來實現盈余管理。

          三、盈余管理問題出現的成因

          1. 籌資原因

          我國上市企業盈余管理的直接原因就是籌資。《公司法》對企業有嚴格的規定,如必須在近三年內連續盈利,才能申請上市。為達到目的,企業便采用盈余管理,進行財務包裝,合規合法地“騙”得上市資格。同時,經過盈余粉飾的報表還有助于企業獲得較高的股票定價。

          2. 避稅原因

          公司盈余管理的避稅成因也是十分明顯的。“合理避稅”之所以成為可能,一方面是由于我國的稅法體系還不十分完善,稅收優惠政策頗多;另一方面是企業管理者在會計政策和會計方法的選用上有較大的靈活性。管理者會通過選用適當的會計政策和方法調減應納稅所得額,從而有資格按照顧性稅率繳納所得稅。

          3. 獲取政治成本原因

          政治成本是指某些企業面臨著與會計數據明顯正相關的嚴格管制和監控,一旦財務成果高于或低于一定的界限,企業就會招致嚴厲的政策限制,從而影響正常的生產經營。為了避免發生政治成本,管理者通常會設法降低報告盈余,以非壟斷的形象出現在社會公眾面前。如微軟公司就曾通過遞延確認實際所得收入來下調盈利,以逃避美國反壟斷機構的指控。

          四、對于盈余管理問題的治理對策

          1. 完善會計政策和會計準則

          會計準則的制定過程是各方利益博弈的過程,具有靈活性。上市企業對會計政策和會計方法的選擇具有主觀性,由于會計行為的特點,這一點是無法避免的。目前我國一系列具體會計準則和《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制度》,對盈余管理行為起到了有效抑制作用。因此,完善具體會計準則和信息披露制度,對限制企業盈余管理的空間有著積極的意義。

          2. 加強對資產重組資產評估的管理

          產業重組并購就是收購方與目標公司主營業務相同或相近。這樣的并購整合是為了資源的有效利用,獲得產業發展上的規模效應。實質性重組并購具有較長的產業運作期限和全球一體化發展的戰略眼光。通過產業重組并購,使企業存量資產和各種資源,從分散的小型企業流向大型企業,從劣勢企業流向優勢企業,從傳統產業流向高新技術產業,達到產業升級的作用。同時,加強對資產重組、資產評估過程中信息披露的監管力度,提高透明度,維護市場中介組織的獨立性,評估機構向企業化方向發展。

          3. 規范關聯交易行為

          上市企業治理結構的實質是對相關權利、責任和收益的制衡安排。在我國,董事會是代表股東利益的常設機構,監事會和董事會是平行機關,同時對廣大股東負責。由于多數非獨立董事是上市企業的高層管理人員,而獨立董事只是以掛名方式出現,并不“獨立”,這與當時設置獨立董事制度的初衷相違背。大量實證研究表明,上市企業之所以能夠進行盈余管理,與企業治理結構有關,因此,我們必須進一步規范上市企業的治理結構。

          4. 改善證券市場相關制度規定

          目前,我國證監會關于上市、配股、停牌的有關規定,作為上市公司與監管部門之間隱含的契約標準,仍使上市公司存在強烈地盈余管理動機。因此,應當建立一套指標體系,完善上市及配股的考核條件,避免由于指標的單一性而使管理當局進行利潤操縱。

          參考文獻:

          [1] 魏明海. 盈余管理研究[M], 北京: 中國財政金融出版社,2013:85.

          [2] 寧亞平. 盈余管理的定義及其意義研究[J]. 會計研究,2012,(9).

          [3] 蔣義宏. 中國上市公司會計與財務問題研究[M]. 大連: 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2:98.

          [4] 顧兆峰. 論盈余管理[J]. 財經研究,2010,(3).

        【企業盈余管理手段探究】相關文章:

        試論稅收籌劃與企業盈余管理11-16

        企業預算管理控制探究03-30

        企業招標風險管理探究03-28

        電子商務新手段探究03-27

        論企業盈余管理行為論文(精選6篇)01-08

        企業預算管理體系探究01-16

        探究企業工商管理培訓12-02

        企業工商管理培訓探究03-27

        探究物資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的意義03-25

        • 相關推薦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3. <sub id="h4knl"><ol id="h4knl"></ol></sub>
        <sup id="h4knl"></sup>
          <sub id="h4knl"></sub>

          <sub id="h4knl"><ol id="h4knl"><em id="h4knl"></em></ol></sub><s id="h4knl"></s>
          1. <strong id="h4knl"></strong>

          2. 中文字幕免费观看欧美 | 亚洲人成日韩中文字幕不卡 | 亚洲国产国语高清在线网址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一区 亚洲第一页A∨在线 | 一本精品中文字幕在线 |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网爆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