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存在的問題和發展策略
1、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定義
內部審計質量,就是指內部審計機構在開展審計工作的過程中,以審計準則為標準,對審計計劃中各項審計工作開展的優劣程度、審計結果及結論的真實可靠性、審計目標的實現程度。
2、內部質量審計存在的問題
內部質量審計存在的問題主要是因為內部審計獨立性有限、審計人員素質不高和審計工具以及方法不當。
2.1 內部審計獨立性
獨立性是指內部審計人員獨立于他們所審查的活動之外,一個人能客觀地評價自己的工作。獨立性是內部審計工作的必要條件。內部審計人員只有具備應有的獨立性,才能正確地實施審計。內部審計的獨立性是一種相對的獨立,因為內部審計機構作為單位一個職能部門,其工作范圍是由單位領導決定的。工作范圍是否足夠廣泛,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內審部門是否能夠獨立于業務經營活動,內部審計人員的工作應該是自由和客觀的。自由意味著可以自主判斷,自主抉擇,不受其他部門、個人或外來因素的制約。客觀意味著實事求是、保持公正、不偏不倚的職業態度和操守。
2.2 審計人員專業素養及知識結構有待提高
從目前內部審計人員的組成情況來看,無論是學歷水平還是專業素質,都存在較大的差距。隨著內部審計范圍的不斷擴大,對于內部審計人員期望的不斷提高,僅僅懂得會計、審計知識,對于內部審計人員來說,已經遠遠不夠。由于內部審計人員需要對企業日常經營管理中的各項業務開展審計,因此審計人員需要對所在行業的業務知識具有非常透徹的了解。上述內容在金融、證券等知識密集型企業體現得尤為突出。
2.3 審計工具和方法需要進一步改進
我國企業相當一部分內部審計人員在專業素質和知識結構上尚未達到要求,這也導致了內部審計人員在工作技術及方法上還沿用傳統的審計方法,新型審計工具應用不足,審計人員理念未能及時轉變,風險導向審計的意識淡薄,較少考慮到企業內部控制建設情況,對風險導向審計模式的運用尚處于理論探索階段。對于抽樣審計技術的應用,則更多憑借內部審計人員的主觀經驗采用判斷抽樣的方式進行,對于重要性水平的估計和分布仍不精確。其中,較為明顯的是對信息系統審計工具了解有限。
2.4 缺乏有效的內部審計質量考評體系
內部審計因為工作的特殊性,在進行質量考評時,需要考慮其特殊的性質及工作特點。目前,很多企業將內部審計與其他效益部門一起進行考核,甚至是被審計單位給審計單位進行考核、打分。這種不恰當的考核方式方法既會損傷內部審計人員工作的獨立性和積極性,也會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內部審計工作的質量。
3、提高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措施
3.1 不斷提高內部審計工作的獨立性
3.1.1 內部審計機構應該如何設置
單位應該設置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內部審計工作應由部門、單位的審計主要負責人直接領導,其地位和職權應超越部門、單位的其他職能部門,便于審計人員獨立地開展工作。特別是在進行全面審計和經濟效益審計時,便于協調各職能部門之間的關系,取得各職能部門的配合和支持。
3.1.2 內部審計職權的獨立
內部審計部門具有一定的權力,能夠獨立不受影響地開展工作。如內部審計機構人員有權檢查會計憑證、賬簿、資金、財產;有權參加有關會議,對在審計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有權向有關單位進行調查,并索取證明資料,對違反財經法紀和嚴重失職造成重大損失的人員,有權向領導提出追究責任的建議。同時,對于審計中發現的問題能夠獨立、不受干擾地進行匯報和反映。
3.1.3 內部審計工作的獨立
在審計計劃編制和調查取證過程中,審計人員要保持超然立場,以差錯防弊和查找不足為出發點,不受被審計單位和個人的干擾,不因被審計單位所施加壓力而改變審計立場、內容及結論,在審計工作結束后,審計人員排除各種干擾,對審計事項作出客觀評價。
3.1.4 保持實質上的獨立
內審人員不僅要有精湛的業務技術、忠實細致的工作作風,靈活機動的工作方法,更重要的是內審人員要有堅持原則、敢于斗爭、忠于職守、秉公辦事的高尚品質。
3.2 大力提高內部審計人員專業素養及知識結構
(1)對于現有的內部審計人員,注意通過后續培訓的方式,彌補知識結構上存在的不足。內部審計工作是一項復合型、專業性的工作。內部審計人員要根據被審計單位業務的特點,在學習好財務、審計等知識的基礎上,不斷學習內控、風險管理等方面的知識;通過審計業務的開展,不斷了解被審計單位的業務流程、業務知識;大力加強信息系統知識,特別是信息系統審計知識的學習,不斷豐富和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和技術水平。
(2)在選拔新的內部審計人員的過程中,注意選聘人員的知識結構和知識背景,可以將具有不同知識結構及背景的專業人員融入到審計隊伍中來,或是選拔具有復合型專業背景的人員進入內部審計隊伍中。在選拔內部審計人員時,特別要注意審計人員的職業操守和職業道德,保證內部審計人員能夠在工作中堅持原則。
3.3 綜合使用多種審計工具,不斷探索審計方法
好的審計工具和審計方法是提高審計工作質量的重要手段。內部審計人員在不斷提高自身知識結構及業務水平的同時,也要注意結合日常審計工作著力開發和使用新的審計工具和方法。
3.3.1 結合被審計對象的特點,綜合采用多種審計技術
內部審計技術包括抽樣、訪談、分析性符合、復算、穿行測試等多種方法。其中,抽樣方法是內部審計工作開展過程中所使用到的重要工具之一,目前主要抽樣方法有:隨機抽樣、分層抽樣、統計抽樣、發現抽樣等。
3.3.2 大力開展信息系統審計
信息系統審計已經成為內部審計的重要組成內容。內部審計人員要在不斷學習計算機知識,特別是信息系統審計知識的基礎上,掌握COBIT審計框架,利用以后信息系統審計工具,對重要的信息系統有針對性地開展審計,擴展審計工作的范圍,加大審計工作的針對性和審計的深度。
3.3.3 內部審計與內部控制的聯動機制
內部審計與內部控制并不是完全割裂開的,而是應該相輔相成的關系。內部控制是“風向標”。通過開展內部控制,可以有效了解被審計單位內控建設中的薄弱環節,為內部審計指引方向,把握重點,便于內部審計發現問題,查找不足。內部審計是“檢測儀”。通過開展內部審計,有效地檢查內部控制執行的有效性程度,及時指出內控的薄弱環節,便于內控建設的完善。
3.3.4 發揮風險導向在內部審計中在作用
風險導線是內部審計開展的重要手段。通過對風險點的分析,有利于分配重要性水平,分配審計力量和審計資源,把握審計重點,實現審計目標。因此,在開展審計之前、之中以及審計立項后,都要進行風險分析,提升發現風險,把握風險的能力。
3.3.5 開展實時審計
隨著信息技術在企業中應用水平的提高,開展實時審計及事中審計已成為可能。利用計算機進行內部審計,就是要在企業內部建立一個完善、高效的審計信息化系統和審計操作平臺,對內部財務信息系統及會計工作實施有效監控及評價,對企業資金、各種資產進行密切跟蹤;改變目前以手工作業為主的審計方式,提高其在信息化條件下實施審計監督與評價的能力。
3.4 建立健全內部審計質量考評體系
各單位應該結合自身特點,建立以明細、完善、有效的內部審計質量考評體系,定期進行業績考評,了解職責履行情況。檢查內部審計工作是否遵守審計準則和工作標準,職業道德水平如何;是否勝任崗位工作,是否存在因職業道德水平或專業勝任能力不足給內部審計機構和企業帶來審計風險和現實的損失;能否提出合理有效的審計意見和建議,審計人員對職責范圍內工作的打算和措施,在此基礎上積極開展優秀審計項目評比活動、審計能手評選活動及審計工作綜合評價,并建立審計人員工作成果檔案,作為評選先進、晉升等的依據,從而調動審計人員認真學習業務、掌握先進的審計技術的積極性。使廣大審計人員全面提高業務素質,促進審計項目質量。
【企業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存在的問題和發展策略】相關文章:
淺析我國現代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12-07
淺談企業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論文02-20
論我國企業內部控制環境存在的問題及對策11-18
淺談工程審計質量控制中的相關問題11-18
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存在的問題及思路論文03-05
淺論建筑工程存在的質量問題及控制措施12-04
小學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改革策略論文02-27
幼兒舞蹈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策略12-07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