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育信息化時代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的培養的重要性及其策略
摘 要:本文從教育信息化時代教育改革的方向入手,著重厘清了“雙師型”教師的主要特征及其重要作用,并分析了教育信息化時代下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的有利條件,闡述了在當前社會經濟改革和教育改革形勢下“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策略。
關鍵詞:教育信息化時代;“雙師型”教師;培養策略
隨著我國經濟改革的進一步發展,社會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期待值日益提高。要培養出一批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高素質新型勞動力人才,師資力量的建設是重中之重。而對于高職院校來說,師資力量中最重要的就是“雙師型”教師。如何打造一支穩定的高水平的“雙師型”隊伍,如何促進“雙師型”教師隊伍教育理念的提升,如何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在教學實踐中的實際影響力,理應成為各大高職院校管理層思考的中心問題。
一、“雙師型”教師的特點和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的意義
何謂“雙師型”教師,現在學界眾說紛紜,并未定論。但總體來說,“雙師型”教師應該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雙師型”教師應該具有“雙證”:即“教師資格證”和相應的專業學歷證書。這雙證是成為“雙師型”教師的最基本的條件。意味著持證者既有教育教學的理論水平和相應素質,又具備較為扎實的專業理論素養和實踐水平。
(二)“雙師型”教師應有“雙能”,指的是“雙師型”教師不僅具有專業理論教學的能力,更具備所教授的專業在實際生活中運用的能力,從而具備指導學生的具體實踐的能力;
(三)“雙師型”教師還應該有“雙歷”,即既有在校園之內的教育教學經歷,又有在行業企業中第一線的生產、建設、服務、管理的實際工作經歷。
(四)“雙師型”教師還應有“雙聯”。即既能聯系學校學生,又能聯系相關行業企業。這就要求“雙師型”教師不僅能走進校園,善于在教學過程中和學生溝通、交往,并協調和組織相關的學生活動,還能走進社會,擁有豐富的社會經驗,善于與所教專業對口的行業企業進行溝通、交往、協調。
(五)“雙師型”教師還用具有“雙觀”,即既具有先進的教育教學觀念,又具有嶄新的行業企業發展觀念。“雙師型”教師在教學中應該秉持“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具有強烈的培養學生終身發展能力的意識,并以之作為自己教育教學的最高目標;同時,又能夠與時俱進,敏銳地把握行業企業發展的方向,高瞻遠矚地把握行業企業所需人才的能力和個性特質。
由此可見,“雙師型”教師和傳統的教師概念相比較,要求更高,承擔的任務更重,當然,在教育教學中所作的貢獻更大。一個高職院校,只有具有一支穩定的“雙師型”的教師隊伍,才能夠打造出自己的品牌教師,品牌專業,才能夠在激烈的社會競爭的背景下,辦大、辦活、辦強學校,辦出人民滿意,社會認可的學校,實現高職教育的又好又快的發展。
二、教育信息化時代對“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影響和作用
網絡信息化時代深刻地影響著教育。隨著時代的發展,計算機已經普及,網絡技術的發展一日千里,速不可擋。我國的教育信息化建設也如火如荼,發展迅猛。2004年,我國還只有部分高校開始著手網絡建設,而目前,國內高校基本都已經建立了校園網。據統計,我國平均每所高校接入計算機數量為7280臺,其中用于教育教學的計算機數量為3293臺。更遑論隨著經濟的發展,學生擁有的個人手提電腦更是呈幾何數級的增長[1]。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領域(教育管理、教育教學和教育科研)全面深入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來促進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過程。其技術特點是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和多媒體化,基本特征是開放、共享、交互、協作。以教育信息化促進教育現代化,用信息技術改變傳統模式。教育信息化對高等職業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將產生深遠的影響,只有順應和把握教育信息化的飛速發展,才能建設結構清晰、功能全面、實力強大、特色鮮明的高職教育體系[2]。
教育信息化對雙師型隊伍的建設的影響是巨大和深遠的,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教育信息化將成為“雙師型”教師職業培訓和終身學習的主要平臺。和一般的教師不同,“雙師型”教師在教學中更需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能力,也就更需要敏銳把握專業發展動向。而Mooc課程、網絡課堂、智慧型校園平臺,網絡遠程培訓體系,這些伴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而出現的多種網絡學習資源構成了巨大的專業共享型數據庫,為“雙師型”教師專業的學習和提升提供了巨大的學習資源庫。
其次,教育信息化將成為“雙師型”教師把握企業行業發展動向的重要平臺。“雙師型”教師必須保持對行業企業的密切關注,尤其是把握行業企業對人才需求的方向。行業企業與學校共建的信息平臺能夠為“雙師型”教師提供迅速及時的信息,為“雙師型”教師把握行業企業發展的狀況、制定和調整創新性的教學方案、加強高職院校教育教學與社會發展的契合度提供保障。
最后,教育信息化將成為“雙師型”教師展開教育教學工作最重要的平臺之一。繼世界大學城出現之后,高職院校為建設“應用信息化校園”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財力物力。從為教師購買大學城個人空間的賬戶,到為班級配備多媒體投影儀、計算機和交互式電子白板等信息化終端設備,從對教師建設個人空間的培訓和管理,到對教師個人空間在教育教學中的實際運用和操作的檢查督促和評價。“網絡空間”的資源儲備、開放式教學、開放式學習、交流展示、學術研究、文化傳播等優勢為“雙師型”教師展開理論教學工作和學生實踐指導工作提供了一個既虛擬又真實的教學平臺。
三、教育信息化時代對“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培養策略
“雙師型”隊伍建設的方向是基于對“雙師型”教師的概念的理解和對教育信息化對高職教育教學的建設性和重要性的把握的。高職院校應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建設具有院校特點并且實踐性強的高職“雙師型”隊伍,以期能夠科學的協調校、企、師、生四方面的關系,在實踐中不斷反思,并持續發展,建立起具有創新性的,激勵性的“雙師”培養體制[3]。
首先,培養“雙師型”教師應該在理論能力上使其“提上來”。沒有哪一位教師是天生的“雙師型”教師。從整體來看,教師的個人基礎理論知識水平、教育教學能力、專業能力、實踐能力都存在有長板和短板。普通教師通過有計劃系統性的培訓,是能夠其彌補不足,全面發展,最終“提升”為“雙師教師”的。為每一位教師提供充足的培訓機會和廣闊的學習平臺,并使每一位教師能夠自主選擇培訓內容和培訓實踐,打造量身定做的“終身培訓計劃”,為成長為“雙師型”教師奠定良好的個人能力和素養的基礎。
其次,培養“雙師型”教師應該在實踐能力上“送出去”。我國高職院校的教師來源主要是普通高校育的畢業生,從學校畢業到學校教書,經歷比較單一,缺乏社會實踐的經驗。也有一部分教師在從事教育工作之前有過行業企業的工作經驗,有過第一線的工作、實踐、管理經驗,但是,離開行業企業日久,對實踐工作的體驗不可避免變得膚淺陳舊。高職院校應該舍得將教師“送出去”,建立校企合作機制,拓寬校企合作渠道,定期地送“雙師型”教師到行業企業掛職鍛煉,尤其是通過定崗實踐,讓教師深入到行業企業的工作實際中,了解行業企業的發展方向,職業要求、工作流程,讓教師的實踐經驗在實際的工作中得到不斷補充、更新,從而為成長為“雙師型”教師奠定良好的實踐基礎和社會基礎。
最后,要讓優秀的“雙師型”教師“留下來”。“雙師型”教師個人綜合素質高,專業能力強,實際工作經驗豐富,是高職院校里不可或缺的人才。院校應該完善制度,讓“雙師型”有平臺施展自己的才華。
“十二五”計劃已經明確地指出了我國經濟結構進行戰略性調整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社會需要大量的優秀的“雙師型”教師來為行業企業的大規模的結構升級助力,很多院校已經在培養“雙師型”教師隊伍做出了有益的探索。我們相信,隨著高職教育改革的深化,教育理念的更新,大批優秀的“雙師型”教師將迅速成長,并催化高職院校的教育改革,提升高職教育的質量和社會美譽度,使得高職教育真正成為中國經濟改革成功的“孵化師”和“助力器”。
參考文獻:
[1] 閆達.淺析利用網絡信息化加強高等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建設[D].安徽電氣工程職業技術學院,中國外資.2011, 8.
[2] 陳本敬.關于加快我國高職院校師資管理信息化建設的思考[D].中國電力教育, 2011(1).
[3] 陳小燕 .終身教育理念指導下的高職 “雙師型” 師資培養模式研究[D].瀘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3).
【教育信息化時代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的培養的重要性及其策略】相關文章:
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的內涵與創業素質培養論文12-08
高職院校毽球運動的推廣策略03-19
高職院校教師教育技術論文11-30
試析高職院校文化素質教育的策略探索論文11-21
淺談高職院校舞蹈教育03-18
高職院校師德教育論文11-28
教師的教育機智及其培養03-19
臨床型幼兒教師培養策略研究論文11-18
淺談“臨床型”幼兒教師培養策略研究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