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網絡課程人本邏輯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提升論文

        時間:2022-10-07 00:25:54 政治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網絡課程人本邏輯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提升論文

          隨著新媒體等信息技術的長足發展和“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用技術支持學習”,實現技術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整合,從而超越傳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主體與客體之間單向性作用關系,確立層次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主體間交往關系已成為社會共識。但是,在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載體的“網絡課程”教學實踐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積極探求解決的辦法。筆者根據近年來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談談粗淺的感悟,拋磚引玉,以期引起廣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對這一問題的深入關注。

        網絡課程人本邏輯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提升論文

          1 傳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困境

          實現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是馬克思主義的價值理想和內在追求,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的價值目標。作為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教化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始終秉持這一價值指向。然而,傳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并沒有將青年大學生看作活生生的人,而將其視為意識形態教化的被動接受者。從總體上來看,傳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威權主義、主智主義等‘主客兩分’理論為指導,以一元化的社會性價值為基礎,以受教育者對社會的依附為前提,以向受教育者灌輸既定知識和價值并使之接受、認同為目的。”[1]具體而言,傳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將教育者主要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看作是主體,而將青年大學生看作受教育的客體,通過課堂教學形式灌輸國家大政方針、政策以及與主流意識形態相適應的價值觀念等。

          與此相適應,傳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實施過程中突出強調言語規范性、內容知識性和價值灌輸性,通過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權威性進行反復性的道德說教,從而向青年大學生灌輸道德規范、政治理論和價值觀念。這種“滿堂灌”、“注入”式的傳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片面強調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導性、權威性和統一性,忽視了青年大學生的主體性、自主性和參與性,否認了青年大學生作為獨立的意識主體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平等權利,漠視了青年大學生的現實生活需要。這種傳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導致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獨白”式話語權得以提升,而青年大學生則處于集體“失語”狀態,這勢必會抑制青年大學生參與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內在驅動力,從而遮蔽其能動性、主體性和創造性。冷冰冰的道德說教和知識灌輸使得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缺失情感支撐而變得麻木,從而使得青年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產生抵觸情緒甚至排斥心理。這也正是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遭遇的“人本困境”。

          概括地講,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人本困境”呈現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征。

         。1)工具化。所謂工具化是指將人視作實現外在目的的手段,片面強調社會需求,而忽視對人自身價值和內在目的關照。這種工具化思維反映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就是將青年大學生簡單化、實體化,把其視為實現既定政治目的和意識形態的工具,表現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泛政治化傾向。在哲學史上,德國古典哲學的創始人康德第一次深刻闡釋了“人是目的”思想,他指出,“每個有理性的東西,都必須服從于這樣的規律:不論是誰在任何時候都不應把自己和他人僅僅當作工具,而應該永遠看作自身的目的”。[2]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當把青年大學生自身價值作為目的,而不是將其視為工具。

         。2)單一化。由于把青年大學生視作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因而在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上形成教育主體與客體之間單向性作用關系為主導的單一化模式。這種單一化模式把青年大學生看成沒有獨立思想能力的客體,只是被動接受思想政治理論和價值觀念的“容器”,片面強調單向性灌輸功能,從而導致青年大學生的主體性和積極性得不到充分發揮。

          (3)理想化。青年大學生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時期,他們思想活躍,對現實生活具有一定的敏感度,對其進行理想信念的教育當然是必要的。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往往脫離生動的現實生活,過于理想化,機械地宣揚“高大上”的空洞理論,從而缺乏現實可能性的考量,導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大打折扣。

          2 “網絡課程”的人本維度及其存在問題

          在當前“全面深化改革”和價值多元化的時代語境下,多樣化社會思潮不僅使得社會價值認同出現一定的危機,而且深刻影響青年大學生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塑造。因此,必須改變傳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不斷增強教育的自主性,減少教育的依賴性,增強教育的自覺性,削弱教育的盲目性,增強教育的民主性,避免教育的強制性,加強人對自我道德行為支配信念和意志的能力!盵3]為了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一方面改變傳統載體強制性、灌輸性的教學方式,另一方面引入“網絡課程”新載體,以其平等性、民主性以及參與性等特點,激發青年大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和創造性,從而彰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維度”。

          這里所指的“網絡課程”不是一門獨立的“課程”,而是傳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一種輔助性教學手段。在這個思想政治教育新載體中,青年大學生不再是被動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客體”、“容器”,而是可以與思想政治教育者平等地發表自己的觀點,不受時空限制自由地交流,直至達成共識。網絡課程的人本維度主要體現在其所具有的互動性、平等性和包容性。

         。1)互動性。“網絡課程”的互動性是指青年大學生參與到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之中,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體之間思想與情感上的交流,它改變了傳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單一化主體的單線性作用方式,從而形成錯綜紛呈的非線性的相互作用關系;有蕴卣鞒姓J青年大學生是活生生的、具有獨立思想的主體,其具有表達自身思想和價值觀念的欲望,從而充分發揮其創造性。通過思想政治教育者與青年大學生的交往互動,在平等地對話中消除困惑,澄清真理,從而最終達成理解和共識。

         。2)平等性。傳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處于絕對權威的中心,而受教育者則處于從屬地位,從而遮蔽了青年大學生的主體性,也不利于教育民主性的發揚。在“網絡課程”的互動交流中,思想政治教育者與青年大學生處于平等地位,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享有平等的交流機會。當然,“思想政治教育主體的平等不是無主次之分的等同,是在平等中倡導主導,在多元共生中強調一元導向。這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性的特殊之處!盵4]

         。3)包容性!熬W絡課程”中的“以人為本”就是要削弱傳統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話語霸權地位,允許受教育者提出不同的觀點,乃至與思想政治教育者出現爭論,其目的在于改變傳統“獨白”式的自說自話,從而在“對話”中滲透思想教育,從而提升“有效性”。

          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載體,“網絡課程”在教學實踐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具體表現以下幾個方面。

          (1)從學生角度來看,“網絡課程”參與意識尚待提高。筆者通過現場調查,發現部分同學并未完全擺脫傳統課堂教學方式的思維,依然習慣于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所以在網絡課程實施之初,部分學生很茫然,不僅參與度,點擊量不高,甚至有抵觸情緒。

          (2)從教師角度看,主要存在兩個問題。部分教師一方面也沒有從傳統教學思維方式中解放出來,只是為了應付學校的硬性要求和完成任務,致使網絡課程徒有形式,缺乏吸引力,學生參與熱情不高,另一方面部分教師對于網絡課程的監管力度不夠,對于學生的不當言論缺少正確引導。

          (3)網絡課程與傳統課堂教學以及其他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整合力度不夠。網絡課程與傳統課堂教學各有其優勢和缺陷,只有在二者的互動整合中形成合力才能進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但是,在實踐中,部分教師將兩者完全割裂開來,沒有發揮兩者的合力作用。此外,網絡課程與其他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資源也未有機結合。

          (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團隊合作水平不高。網路課程的良性發展需要團隊的協調和合作,然而現實情況往往是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各自為政,缺乏通力協作,從而影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提升。

          3 “網絡課程”人本邏輯的實踐路徑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用技術支持學習”已成為時代潮流,“技術可以突破時空界限,為學生搭建互動便利、交往平等的學習平臺,提供更豐富的學習資源,推動學生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盵5]我們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第一,“網絡課程”欄目的合理設置。根據筆者的教學實踐,“網絡課程”大體應包含以下8個欄目。(1)課程簡介;(2)教師簡介;(3)教學日歷;(4)教學大綱;(5)教學改革;(6)自我檢測;(7)教學資料;(8)互動欄目。不同的學校,不同的教師可以依據具體情況設置相應的欄目!盎訖谀俊庇绕涫瞧渲械摹罢搲笔恰熬W絡課程”人本邏輯的集中體現,通過學生的回帖以及不同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把握學生的思想狀況!罢搲敝黝}的選擇應當貼近時事政治和學生實際,同時充分挖掘中華傳統文化優秀思想政治教育資源,以此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提升學生的積極性。教師應以與學生平等的身份參與到論壇互動之中,最后定期對論壇主題進行答疑和總結,從而在互動交流和總結中滲透和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標。

          第二,做好“網絡課程”參與意識、互動意識等諸種意識的準備工作。在從小學到大學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無論是教育者還是受教育者普遍存在思想政治教育只是單向灌輸、說教的意識,這種傳統的思維習慣一定程度上勢必會影響“網絡課程”的實踐有效性。因此,“網絡課程”人本邏輯的實現首要任務是從思想意識層面轉變傳統被動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作為“網絡課程”主導者的教師應該“放低”自身的姿態,“切實轉變傳統的傳道、授業、解惑的權威角色,努力尋求與受教育者之間的平等對話、無縫溝通”, [6]以平等的意識允許學生發表觀點、表達思想,在相互交流、彼此爭論中形成共識,同時做好激發學生參與意識、主體意識、創造意識的工作,讓學生成為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真正的參與者。

          第三,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能力和素養。信息化時代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不僅要具備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理論水平和政治覺悟,更要有適應“用技術堅持學習”的業務能力。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熟練運用“網絡課程”的技術技能,同時兼備廣博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善于捕捉中華傳統文化和當前社會熱點問題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提升“網絡課程”的吸引力,超越教材的“狹隘”眼界,也才能免于“網絡課程”成為傳統課堂教學的簡單延伸。此外,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多樣化社會思潮對青年大學生的負面影響。

          第四,加強“網絡課程”與課堂教學、校園網主題網站以及其他紅色網站的互動整合!熬W絡課程”作為新興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它與傳統課堂教學載體不是互不相干、截然對立,而應發揮兩者的合力作用,“新興載體與傳統載體在具體表現形式和運用要求上雖然有差異,但在落實高校思想教育目標的基點上,它們是相輔相承、互通有無的,都是我們正在使用的現代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形式。”[7]不可否認,當前課堂教學載體依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在長期的實踐過程中形成了比較完善的方式方法,并且“網絡課程”的一個缺陷就是不能面對面的交流,一些重點難點問題需要網下解決,“我們應該創建一種網上網下聯動、全時關注、全程覆蓋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盵8]此外,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還必須加強“網絡課程”與其他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如校園網主題網站以及其他紅色網站的整合,將其豐富的資源有機融合到“網絡課程”之中。

          第五,校黨委、宣傳部、學工處、教務部門以及思政教研室等主體的協同共管。毋庸置疑,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應是“網絡課程”新載體運用的主要實施者、調控者和維護者,他們對于本課程所授課的對象具有一定的了解,這便于其開展“網絡課程”的具體實踐。然而,“網絡課程”有效性的提升還需要不同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體之間的通力合作,協同共管。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教研室內部和不同教研室之間應該定期或不定期地交流研討,取長補短,另一方面,學校主管部門如校黨委、宣傳部、學工處以及教務部門等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應該加強對于“網絡課程”導向性的監督,同時采取一定的“激勵策略”,如每學期評選一次優秀“網絡課程”,以此提高廣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師的積極性,提升其成就感和自信心,避免其“自我放逐”。

          總之,作為新載體的“網絡課程”在超越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獨白式”的單方面思想改造,走出傳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困境”,彰顯“對話式”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本邏輯”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實踐價值,體現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以人為本”特質。

          [基金項目]: 南京醫科大學校級課題:“課堂教學與網絡課程互動整合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項目編號(2016ZSY003)

          參考文獻

          [1] 龍溪虎等.從獨白走向對話: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轉向[J].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14(6).

          [2] 康德.道德形而上學原理[M].上海: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5.

          [3] 王學儉,劉珂.融入日常生活:思想政治教育的微觀建構[J].思想教育研究,2015(2).

          [4] 戴艷軍,董正華.試論思想政治教育交往主體[J].教學與研究,2014(4).

          [5] 葉偉劍.大學生網絡課程學習行為及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J].教育學術月刊,2014(6).

          [6] 李培曉.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定位的再認識[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4(1).

          [7] 張園園.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載體有效運用的困境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5(1).

          [8] 袁貴仁.扎實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工作[J].中國高等教育,2002(12).

        【網絡課程人本邏輯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提升論文】相關文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載體建設論文04-12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碩士畢業論文05-24

        論利益邏輯與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生成05-29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論文06-29

        高校舞蹈教學水平提升策略論文05-25

        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傳統文化05-31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論文11-02

        探索提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路徑論文(通用6篇)01-02

        初中思想政治課提高有效性的做法教育論文08-03

        思想政治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論文05-06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