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正確理解馬克思“卡夫丁峽谷”的設想及其現實意義
論文關鍵詞:形態;卡夫丁峽谷;落后國家;道路
論文摘要:本文旨在聯系馬克思的相關論述,尤其是跨越“卡夫丁峽谷”的設想,分析如何正確理解《(批判)序言》中的一處重要論述,并指出正確理解這一論述的現實意義。
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1859年)中,緊接著那段唯物史觀關于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的著名論述,寫道:“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們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系,在它存在的物質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所以人類始終只提出自己能夠解決的任務,因為只要仔細考察就可以發現,任務本身,只有在解決它的物質條件已經存在或者至少是在形成過程中的時候,才會產生。大體說來,亞細亞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現代資產階級的生產方式可以看作是社會經濟形態演進的幾個時代!
是否正確理解這段論述,關系到能否正確看待社會經濟形態的更替問題,特別是關系到能否正確看待社會主義社會首先在落后國家誕生的問題。如果僅僅孤立解上述這段論述,那就很容易產生一種誤解,即馬克思認為任何一個國家或的發展都必須依次經歷原始社會(亞細亞的)、奴隸社會(古代的)、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直至共產主義社會(包括社會主義社會),進而可能對當代社會主義國家(尤其是中國)出現的歷史必然性產生懷疑。
事實上,為了正確理解馬克思的這一段論述,必須聯系馬克思理論的整體特別是相關論述來理解。只有這樣,才能避免理解上的片面性,才能符合馬克思的原意。首先,我們應當聯系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第一版序》(1867年)中所說的一段話:“一個社會即使探索到了本身運動的自然規律,——本書的最終目的就是揭示現代社會的經濟運動規律,——它還是即不能跳過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發展階段。但是它能縮短和減輕分娩的痛苦!睆倪@段話來看,馬克思認為,人們不能改變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但是,人們可以認識和利用這一規律,從而縮短和減輕“分娩”的痛苦,即人們可以適當加快社會經濟形態的更替步伐,使一個社會更快地進入新的歷史階段。
為了更準確地把握馬克思的觀點,我們還應當聯系馬克思的其它論述。馬克思在與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識形態》中寫道:“按照我們的觀點,一切歷史沖突都根源于生產力和交往形式(指生產關系——引者注)之間的矛盾。此外,對于某一國家內沖突的發生來說,完全沒有必要等這種矛盾在這個國家本身中發展到極端的地步。由于同比較發達的國家進行廣泛的國際交往所引起的競爭,就足以使工業比較不發達的國家內產生類似的矛盾!痹谶@段話里,馬克思首先概括性地提出,“一切歷史沖突都根源于生產力和交往形式之間的矛盾”,即這一矛盾“發展到極端的地步”必然產生歷史沖突。接著,就具體的某一國家而言,馬克思認為,沖突的產生“完全沒有必要”以本國的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達到極端尖銳的程度為前提,而完全可以依賴于外部因素的作用而引起國內矛盾的突變性發展。馬克思最后進一步解釋說,由于“廣泛的國際交往所引起的競爭”(實際上就是指世界的競爭)足以“使工業比較不發達的國家”產生類似的矛盾,即“歷史沖突”,從而發生社會形態的更替或質變,即進入共產主義社會(首先是社會主義社會)。馬克思在其它著作中也有類似的論述,例如下文將討論的關于“卡夫丁峽谷”的論述。
可見,人類社會發展存在由原始社會開始依次演變到共產主義社會的規律,這是就整個社會而言的,《序言》中的論述正是這樣。而就某一國家或社會而言,歷史發展進程并非必定依次經歷所有這些階段,完全可以具有特殊性,即跳過某一個甚至幾個階段而向前發展。正如列寧所說的,“世界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不僅絲毫不排斥個別發展階段在發展的形式或順序上表現出的特殊性,反而是以此為前提的!边@完全符合辯證法。
歷史事實也證明了這種觀點。例如,西歐的日耳曼人沒有經歷奴隸社會而從原始社會直接進入封建社會;東歐的斯拉夫人和一些較小的民族也大都沒有經歷過奴隸社會;北美則是在歐洲殖民者入侵后直接從原始的氏族公社階段進入資本主義階段,“一開始就建立在資產階級基礎之上。
馬克思在晚年也就是19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提出了不通過資本主義制度的“卡夫丁峽谷”的設想。
馬克思在1877年l1月左右寫的《給“祖國紀事”雜志編輯部的信》中表示,他同意尼·加·車爾尼雪夫斯基的觀點,即俄國不必“首先摧毀公社以過渡到資本主義制度”,而是“與此相反,發展它所特有的歷史條件,就可以不經受資本主義制度的一切苦難而取得它的全部成果”。馬克思接著明確寫道:“我得到了這樣一個結論:如果俄國繼續走它在1861年所開始走的道路,那它將會失去當時歷史所能提供給一個民族的最好的機會,而遭受資本主義制度所帶來的一切極端不幸的災難。”在信的末尾兩段中,馬克思寫道:我的批評家“他一定要把我關于西歐資本主義起源的歷史概述變成一般發展道路的歷史理論,一切民族,不管他們所處的歷史如何,都注定要走這條道路,——以便最后都達到在保證社會勞動生產力極高度發展的同時又保證人類最全面的發展的這樣一種經濟形態。但是我要請他原諒。他這樣做,會給我過多的榮譽,同時也會給我過多的侮辱!
在這封信里馬克思實際上提出了不通過資本主義制度的“卡夫丁峽谷”的設想,認為當時的俄國應當充分利用特殊的歷史環境,不繼續走資本主義道路從而直接進入新的經濟形態即共產主義的經濟形態。
1881年2月底至3月初,馬克思在《給維·伊·查蘇利奇的復信草稿》中,使用“卡夫丁峽谷”來比喻制度的“一切可怕的波折”或“一切極端不幸的災難”、“一切苦難”。三份草稿都比正稿論述得詳盡,特別是《初稿》最為完整。在《初稿》中,馬克思首先指出,《資本論》關于資本主義生產起源的分析所得出的“必然性”“明確地”“限于西歐各國”。馬克思接著詳細分析俄國“(村)公社”的特征,認為它從制度上為過渡到共產主義的集體提供了(內部)條件,同時,由于它“和西方資本主義生產是同時代的東西”,所以它可以吸收后者的“一切肯定的成就”,包括“采用機器、輪船、鐵路等等”,從而為“公社”的小土地經濟改造成為共產主義的集體經濟提供物質(外部)條件。只要俄國“農村公社”不繼續受到破壞,并很好地利用上述內外部條件,那么,俄國可以不通過資本主義制度的“卡夫丁峽谷”,而把資本主義制度的一切肯定的成就用到公社中來;蛘哒f,俄國的“農村公社”“它有可能不通過資本主義制度的卡夫丁峽谷,而享用資本主義制度的一切肯定成果。”在《初稿》的最后部分,馬克思承認當時的俄國“農村公社”正處于“危險境地”!耙炀榷韲,就必須有俄國革命!绻锩谶m當的時刻發生,如果它能把自己的一切力量集中起來以保證農村公社的自由發展,那么,農村公社就會很快地變為使俄國比其他還處于資本主義制度壓迫下的國家優越的因素!瘪R克思在復信的正稿中也寫道:“我深信:這種農村公社是俄國公社新生的支點;可是要使它能發揮這種作用,首先必須肅清從各方面向它襲來的破壞性影響,然后保證它具備自由發展所必須的正常條件!
1882年1月由馬克思、恩格斯共同署名的《(共產黨宣言)俄文版序言》中也談到這一觀點:“假如俄國革命將成為西方無產階級革命的信號而雙方互相補充的話,那么現今的俄國土地公社所有制便能成為共產主義發展的起!
馬克思本人正是在上述三處談到俄國當時可以不經歷資本主義制度而進入共產主義發展階段。
在對馬克思的上述設想的理解上,學術界存在不少爭論。但是,在馬克思是否認為這一設想的實現必須以西方無產階級革命首先取得勝利為前提條件這一問題上卻幾乎沒有爭議。在筆者看來,這一問題是非常關鍵的。人們一般都認為,馬克思與恩格斯一樣也主張必須以西方無產階級革命首先取得勝利為前提條件。其主要論據是上述所引的《(共產黨宣言)俄文版序言》中的那段話。在我看來,這是一種誤解。其實,馬克思并沒有附加這一條件。馬克思在上述兩封信中,尤其是在詳細論述這一設想的《復信》及其《草稿》中,都沒有提出這一條件。馬克思所提的條件只有兩個:一是保證“農村公社”的自由發展;二是吸取西方資本主義制度的一切肯定成就(果)。至于《(共產黨宣言)俄文版序言》中的那段話,它只是表明,如果當時俄國首先發生革命(推翻沙皇的革命,不一定是主義革命),那么,它將促進西方資產階級革命的發生和發展,而后者又會反過來支持俄國革命,這樣,俄國“農村公社”將可能得到鞏固和自由發展,從而有可能吸取西方資本主義的成就而發展起共產主義的集體經濟?梢,這段話并沒有要求西方無產階級革命“首先取得勝利”作為前提條件。況且,1881年10月至12月,馬克思患過重病,12月他還遭受愛妻逝世的沉重打擊,并前往英國南部海岸療養,1882年1月16日才返回倫敦,而這篇序言所署的日期是數日后的21日。[1剛據此,我甚至猜測,這篇序言可能主要是恩格斯寫的,因而可能較多地加入了恩格斯的意見。
恩格斯在這一問題上與馬克思存在觀點上的差別。應當指出,他們倆在根本的和絕大多數問題上的觀點是一致的,不能像西方有些學者那樣認為他們.人的基本觀點是相互對立的;然而,也不能苛求他們在任何問題上均持完全一致的觀點。恩格斯確實多次明確提到并特別強調上述“前提條件”。例如,他在1875年寫的《論俄國的社會問題》中強調:“沒有西方無產階級的勝利,目前的俄國無論在公社的基礎上,還是在資本主義的基礎上,都不可能達到對社會的社會主義的改造!
又如,恩格斯在1882年9月12日致考茨基的信中寫道:“只要歐洲和北美一實行改造,就會產生巨大的力量和做出極好的榜樣,使各個半文明國家自動地跟著我們走,單是經濟上的需要就會促成這一點。至于這些國家要經過哪些社會和發展階段才能同樣達到社會主義的組織,我認為我們今天只能作一些相當空泛的假設!
再如,他于1894年指出:“當西歐人民的無產階級取得勝利和生產資料轉為公有之后,那些剛剛踏上資本主義生產道路而仍然保全了氏族制度或氏族制度殘余的國家,可以利用這些公社所有制的殘余和與之相適應的人民風尚作為強大的手段來縮短自己向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過程,并可以避免我們在西歐開辟道路時所不得不經歷的大部分苦難和斗爭!薄斑@不僅適用于俄國,而且適用于處在資本主義以前的發展階段的一切國家!
我認為應當按照馬克思的觀點來認識落后國家的社會主義道路問題。因為,根據唯物辯證法,落后國家首先走上社會主義道路是完全可能的。按我的理解,馬克思晚年事實上改變了無產階級革命首先在多個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同時取得勝利的觀點,已經提出了作為落后國家的俄國有可能首先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思想,因此,“一國勝利論”的創立者應該是馬克思,而不是列寧。
根據馬克思的唯物史觀和“不通過資本主義制度的卡夫丁峽谷”設想,我國從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很快地走上社會主義道路,是完全可以的。但是,同時應當注意到,社會主義制度能否在我國得到不斷鞏固和發展,取決于馬克思在上述設想中提出的兩個條件在我國的具備程度。從總體上說,我國目前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仍比較落后。具體從第一個條件(公有制基礎)來看,我們必須鞏固和完善公有制,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從第二個條件(吸收西方資本主義生產的一切肯定的成就,為社會主義提供先進的物質條件)來看,我們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在進一步對外開放中努力吸收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一切文明成果”,積極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綜上所述,我們應當正確理解馬克思在《(政治批判)序言》中的這一段重要論述,堅定走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努力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淺談正確理解馬克思“卡夫丁峽谷”的設想及其現實意義】相關文章:
試論馬克思價值決定原理及其現實意義03-19
《樂記》的和諧思想及其現實意義11-21
淺談民間美術教育的現實意義05-21
淺談角色教育及其啟示03-30
淺談ADSL技術及其應用12-04
陳超略論朱熹教育思想及其現實意義05-13
淺談現代成本管理及其動向11-15
淺談設計色彩及其表現方法03-18
淺談舞蹈藝術的本質及其特征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