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語言文學的應用性教學探究論文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漢語言文學的應用性教學探究
漢語言文學作為一門傳統的人文科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學術載體,以下是小編搜集整理的漢語言文學應用性教學探究的論文范文,歡迎閱讀查看。
【摘要】漢語言文學作為一門傳統的人文科學,直接體現了人文精神,代表著中國民族精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學術載體,也是大時代下人類文明的重要體現。而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在學習漢語言文學專業知識的過程中,我們看到很多院校忽視了教學與社會需要的對接,使漢語言文學的教學正面臨一場改革。本文從漢語言文學應用性的角度探究了漢語言文學的教學改革。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 應用性 教學改革
漢語言文學專業承載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神,是我國高等教育結構中的主流專業。但是如今中國各大院校的漢語言文學教學現狀卻并不樂觀,往往忽略的漢語言文學的應用性,而僅側重于思想層面的教育。但是,我們也看到多數院校都在積極尋求教學的改革方式,我們對漢語言文學的變革持樂觀態度。
一、漢語言文學教學改革必要性
漢語言文學作為一門傳統的人文科學,直接體現了人文精神,代表著中國民族精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學術載體,也是大時代下人類文明的重要體現。而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在學習漢語言文學專業知識的過程中,除了要深切體會其中的理論知識,還要學習當中的精神知識,也只有這樣,才能夠使自己的人格體系更加健全。本文著重探究了漢語言文學的應用性教學。
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科性質決定了它很難培養應用型人才,很難獲得比較準確的職業定位,因此很難滿足用人單位的用人要求。面對壓力巨大的就業環境,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選拔制定了更嚴格的標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漢語言文學的教學工作正面臨著新的挑戰,期待著一場新的改革,它有必要在保持傳統的基礎上,與社會接軌。
當前漢語言文學教學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出社會需要的人才,倡導教學實用主義。漢語言文學能夠創造的社會效益遠高于經濟效益,因此,它的價值導向教育也至關重要。漢語言文學的教育要在建立好學生的理論基礎和道德體系的前提下,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發揮,著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貫徹所學知識的實用價值。
二、漢語言文學教學改革方向——應用性教學
漢語言文學包括古代漢語、現代漢語、中國現當代文學等多門課程。從教學的角度分析,有必要將課程內容進行細化分解,整合課程內容,避免課程之間內容交叉重復,并對教學內容進行科學設計,精簡課程內容,根據課程內容體系合理安排教學。學校和各科專業課教師應該依據科學的課程體系進行教學設計,安排教學內容,通過應用技能課程的系統設置,保證學生應用技能的提高。
從應用性的角度分析,要以就業觀念指導教學改革,提高學生專業應用能力,必須講求專業教學的實用性。只有所培養出的學生能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才能讓學生在社會上立足。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就業方向要求學生有過硬的“寫”、“說”、“讀”等專業能力,所以在教學中形成相應的應用模塊很關鍵。在實用性教學中應重點做到著重培養學生的信息調研能力、各類文體,特別是應用文的寫作能力、各種文體的閱讀理解能力、口頭表達能力以及教學能力,強化漢語言文學教育的應用性,保證學生能夠勝任文字工作,成為適應社會需要的應用型人才。
三、漢語言文學應用性教學方式
高校習慣陳舊的教育方式,導致如今“培養應用型人才”成為很多高等教育學府的口號,但是真正落實應用性教育的院校并不多。高校教育思維還只停留在精神層面,而沒有思考如何通過更好的方式,讓漢語言文學與社會的需要接軌,將漢語言文學的教育推向應用層面。
1.師生互動,活躍課堂
高校教師要廣泛征求學生關于教學課程設置的建議,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明確學生的就業目標,將新的時代語言融入漢語言文學專業。建立良好的創新環境,鼓勵學生發揮學科創造性,開展探討課程,營建有活力的課堂。同時,教師要將社會的大環境融入到教學過程中,大膽嘗試有創意的教學方式,善于發現問題,與學生充分交流,聽取學生意見。可以借助網絡建立師生交流平臺,讓學生有充分表達的空間,也方便教師了解學生思維模式,總結教學經驗,教學相長。
2.教學內容創新
漢語言文學專業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即漢語言文學包羅范圍特別廣,但是缺少精度。從社會就業需要的角度來說,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競爭力弱。因此,在漢語言文學的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對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使學生在保證專業根基扎實的基礎上打破專業界限,發揮漢語言文學的專業優勢。如廣告文案、教育與教學、新聞傳播等,都可以作為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應用模塊,培養學生的從業能力和從業技能。
3.情境模擬,培養實踐技能
在漢語言文學的教學設計中建立各種實踐模塊,將實踐帶到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實訓”,通過實訓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例如,在教學課堂上,由教師假定條件,布置隨堂作業,鍛煉學生的應用文寫作能力,由教師給出意見,評選優秀作品;模擬各種語言情境,如招聘、商務洽談、新聞采訪,鍛煉學生的口才和應變能力。學生在體驗過模擬的語言情境后要總結一下自己的優點或不足,交由教師評點,提出建議。經過這樣的交流,不僅學生的實踐技能可以得到快速提高,教師也可以從中發現教學過程中應側重的方向。
4.提供實踐平臺
高校應該提供平臺,讓學生在實踐中增長見識。在當代社會,學生的實踐技能是企業考慮的重要標準,而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往往因為沒有平臺而缺少實踐經驗。高校應該考慮企業的人才需求,安排好漢語言文學學生的實習工作,讓學生在真實的環境中學習如何將已有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技能。只有學生充分了解了漢語言文學的實用價值,才能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四、結語
語言文字是人類傳遞信息的重要工具。漢語言源遠流長,是整個國家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漢語言文學專業教育,關系著我國民族道德素養的形成。強化漢語言的應用能力,能夠從根本上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就業能力。在教學中強調漢語言的應用性,是漢語言教學改革的方向。
參考文獻:
[1]梁琳.漢語言文學專業推進產學合作教育的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2009(11).
[2]朱蕾.開放教育漢語言文學專業省開課程實踐教學初探[J].江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4).
[3]閻秀萍.談談中學語文教學中文學鑒賞能力的培養[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2(3).
[4]連亞飛.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師教育實踐性課程的構建[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9(6).
【漢語言文學的應用性教學探究】相關文章:
漢語言文學的應用性教學探究論文09-01
關于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性教學的思考05-02
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性”分析10-10
淺談關于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性教學的思考08-11
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性問題探討08-21
漢語言文學的應用性問題分析論文09-15
漢語言文學發展困境探究10-29
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應用性改革論文08-04
漢語言文學的經典閱讀和體驗探究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