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論語言、文化與翻譯
論文摘要:和是密不可分的,語言有豐富的文化內涵,不具備文化內涵的語言是不存在的?缥幕恼Z言交際往往會受到文化差異的干擾。文化差異的存在常常成為的障礙,譯者必須處理好間的差異問題,使翻譯真正成為文化的媒介。
論文關鍵詞:語言;文化;文化意識;翻譯
翻譯不僅涉及語言問題,也涉及文化問題。譯者不僅要了解外國的文化,還要深入了解自己的文化,并要不斷地把兩種文化加以比較,對各自文化中的含義、作用、范圍、感情色彩、影響等有正確的理解,以避免因文化差異而產生歧義,落入翻譯陷阱。
一、語言、文化與翻譯
文化是指一個國家或民族的、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的總和。語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語言有豐富的文化內涵,不具備文化內涵的語言是不存在的。不同國家有著不同的語言、文化習俗,每種語言都反映著產生它的一種文化,因而任何形式的語言都具有某種文化的內涵?缥幕恼Z言交際往往會受到文化差異的干擾。因為語言對文化的發展十分敏感,任何變化都會在語言中有所反映。對社會文化的發展和變化不清楚,便不能透徹理解反映它的語言。從語言學角度看,語言作為一種符號系統,往往同一個特定的文化系統緊密地聯系著。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又深深地植根于語言。語言既是文化的反映,又是掌握一種文化的直接有效的工具。如果對一特定的文化系統沒有相應的認識和了解,將會影響對其語言的深入理解和恰當運用。
人類自有文化就有文化交流。交流又促進發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只要不是由于主觀或客觀的種種原因,長期處于孤立、閉塞的狀態之中,或多或少都可以從交流中得到好處。現代國際間的文化交流,更是以空前的規模、內容、形式和手段,在直接或間接地進行著。因此,可以說,在現代國家中,絕對不受外來影響的固有文化是不存在的。
跨文化的交流又必須通過翻譯。沒有翻譯,就沒有跨文化交流。各國、各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既促進了各國、各民族自身文化的繁榮,也豐富了世界文化,促進了世界文明的發展?梢,語言、文化、翻譯之間息息相關,密不可分。
二、文化差異——翻譯的障礙
翻譯作為一種語際間的交際,它不僅是語言的轉換過程,同時也是文化的移植過程。譯者,作為這個過程的主體,不僅應該精通原語和譯人語這兩種語言,而且應該通曉這兩種語言所反映的文化。任何兩個社會都有文化重疊現象。但是除了相似點以外,各種文化都有自己的特點。和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語言,兩者之間的文化差異構成了交際的障礙。在跨文化翻譯中,譯者面對不同于他們母語的一種異族語言和文化,常常碰到一些用自己的語言、文化和社會價值標準無法理解或者無法解釋的事、物或者觀念,這種跨文化的困惑在翻譯實踐中是屢見不鮮的。如:英文臺新劇集《高校風云》(Bos—tonPublic)中有句對白“No,youdidn’tdisturbUS.Wewerejustchewingthefat.”Chewtheaft不指嚼肥肉,真正的意思是“閑聊”。所以,此句應譯為“不,你沒有打擾我們。我們只是在閑扯。”又如:剛剛才發薪水,有人提議周末大家一起上館子打牙祭。一位中國女士想要減肥,好穿新近買的一條短裙,推辭說:“No,Idon’tthinkIcanmakeit.1wanttotightenmybeh.”后來,朋友悄悄地問她:“如果你最近手頭不方便的話,我能幫你什么忙么?”該女士被問得一頭霧水,解釋半天才弄明白。原來,“tightenmybelt”是拮據,必須節衣縮食度日。例如:“Theharvestwasbadlastyear,weallhadtotightenourbelts.”(去年收成很差,我們必須節衣縮食度日。)
看來文化差異引起的麻煩還真不少,值得我們進一步分析研究。
1.文化差異影響聽話人獲得信息的原因,往往是說話人越過了話語字面意義,傳遞一種帶有文化因素的暗含意圖。例如:Thatguy’SgotaMidastouch.作為聽話人,我們首先要懂得Midastouch是什么。
盡管我們知道它來源于希臘故事,Midastouch指的是希臘國王Midas的點金術(theGoldenTouch),但仍不足以完全領會這句話的文化內涵,無法獲得說話人要傳達的信息。我們還需要結合社交語境(如商務活動),最終推斷出這句話的意圖是說那人很會做生意,他無需花費太多氣力,就會像點石成金那樣輕松賺錢。
[1]
2.漢英兩個在各自熏陶下衍生出不同的思辨方式和推理模式,這種差異會導致他們在中產生不同的聯想。交際雙方如不注意這種文化差異,就會使交際發生障礙,造成相互間的信息傳遞不暢。例如:中的adultbooks一詞語,從字面上看,這個是“成年人”,一個是“書”,放在一起自然就意為“成年人用書”了。然而這樣推理出來的答案只是它的字面意義。從文化內涵上講,它實際上是“色情書籍(刊)”的代名詞。原來在西方,淫穢書刊充斥,為了遮人耳目,這個委婉詞便應運而生。再比如seniorcitizens一詞,許多學生不假思索地說它所指的是“有社會地位的公民”。而實際上,這里的senior與社會地位并無任何直接聯系。中國人有尊老的傳統,人們也常常倚老賣老。而西方人誰也不愿意別人說自己老,更不想變老,老年意味著孤獨,所以,就在“公民”前面冠以senior這一聽起來堂而皇之的字眼。
對諸如此類的詞匯,我們如果只注意字面意義,忽視其內涵或意義,就很難真正理解、正確運用。在跨文化的言語交際中,不了解語言所負載的這種“文化信息”,有效交際勢必受阻。如有人將字面意義對等和文化對等之間隨意劃等號,把“milkyway”理解為“牛奶路”,那更是不懂天而貽笑大方。
3.東差異造成了詞語的文化內涵不對應,形成了語言之間的文化空缺現象,出現了大量的“文化空缺詞”。
例句:隨著改革的日益深化,這座昔日被譽為遠東、經濟和貿易中心的城市正在促進長江流域的經濟中發展起著龍頭作用。
譯文:Withitsdeepeningeconomicreform,hiscity,formallycrownedasthefinancial,economicandrade huboftheFarEast.isplayingadragonheadroleinboostingeconomicdevelopmentintheYangtzeRiverval—ley.
該句中把“龍頭作用”譯為“dragonheadrole”是不恰當的。因為在英文中,dragon一詞的意思是:amvthicalmonster(thatresemblesalargefire—breezinglizard”柯林斯最新英語),中國人把“龍”視為吉祥的神物,有不可思議的偉大力量,因而成為至尊無上的帝王的象征,甚至把它看做是光明的未來,而望子成龍”?墒怯⒚绤s把“龍”視為噴煙吐火的兇殘怪物。而這里所謂的“龍頭作用”意指“引導、領頭、先鋒作用”。不了解這種文化差異就會造成誤譯。
應改譯為:Withitsdeepeningeconomicreform,thiscity,formerlycrownedastheifnancial,economIc and tradehuboftheFarEastisplayingaleadingroleinboostingeconomicdevelopmentintheYangtzeRiv—erValley.
可見,文化差異會給理解和帶來諸多障礙和困難。有些東西在一種文化里是不言而喻的,而在另一種文化里卻是很難理解的;同一個詞或成語在不同國家人民中含義往往不同。如不了解其文化內涵,很難正確理解、正確翻譯。因此,翻譯決不能只著眼于語言轉換,而應透過語言表層了解其深層內涵和文化含義。譯者必須深諳所要交流的民族語言與文化。至于文化差異的可譯性多高,則取決于譯者的文化素養和語言的功底,取決于譯者的智慧和主觀能動性。
[2]
三、提高意識,跨越文化鴻溝
文化意識即譯者認識到是跨越文字、跨越文化的信息交流,而文化的差異跟語言文字的差異一樣,可能成為交流的障礙,譯者在進行語言文字轉換的同時,還要注意克服文化差異造成的障礙,以保證信息交流的順利實現。為此,譯者不僅要精通譯出和譯人語言,還要了解研究諸多語言背后的文化,不斷地把兩種文化加以比較,而且要在正確翻譯觀的下知道在每一具體情況下如何處理文化差異、文化障礙。缺乏文化意識的譯者,可能只顧到字面上的轉換而忽略背后的文化問題,或者用母語傳授的文化經驗去曲解信息。這就會導致誤譯。所以,我們說,翻譯不僅僅是個語言活動,它更是一種文化活動。英國譯學理論家蘇珊·巴思內特曾把語言比喻為文化有機體中的心臟。因此,語言的翻譯不僅是意義的轉換,更是兩種不同文化的相互溝通和移植,翻譯既涉及兩種語言,更涉及兩種文化。
翻譯者在處理文化因素時必須牢牢記住兩點:一是如何正確解原作的意思;二是如何讓譯文的讀者在其自身的文化框架中去正確地理解譯文的意思,并盡可能多地吸收原語的文化養分。譯者作為文化者,應盡力加強和增進不同文化在讀者心目中的可理解性,盡量縮短兩種問的距離,清除由于缺乏理解甚至誤解而造成的障礙。有了這種態度,譯者才能讓翻譯真正成為傳播文化的媒介。
譯者在翻譯過程中,不僅要注意語言文化的差異性,還要善于發現語言的共通性。如:Speakofthedevil,andheappears.(說到曹操,曹操就到)。不難發現,中英文在這一成語上有著驚人的異曲同工之處。漢文化中,曹操素有“奸雄”的稱號,而中就使用了“devil”這個詞。中英文用法上有驚人相似之處的還有:He that has been bitten by a serpent is afraid of a rope.(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To wam a snake in one’S bosom講述的正是我們漢文化中的“農夫和蛇的故事”。
翻譯,無論是作為文化現象、思想運動,還是作為一種職業、一種知識技能,總與所處的時代背景密不可分。翻譯的觀念、方法、樣式、標準、風格等特征無不與時俱進。觀察一下世界范圍和中國國內的翻譯實踐活動和理論研究,不難得出結論:翻譯確實是人類精神文明中最富活力、最敏銳的領域之一。
由于文化具有獨特的特點,是不同民族在特殊地理里的獨特創造。因此,不同民族的文化間存在著眾多差異,文化差異的存在決定了不同文化的讀者對同一作品的反應不可能相同。不同文化中的讀者對于自己所處的與文化有著獨特的敏感性。讀者的這一獨特的文化敏感性正是作者在創作語言作品時的語用前提。因此,用某一種語言創作的作品只有生活在這種語言文化環境中的人才能做出作者所期待的反應,而且這種反應也只能是大致相同。俗話說得好,讀《哈姆雷特》,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可見,翻譯者對文化因素的處理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問題。翻譯既是語言之間的轉換,更是文化之間的交流。從跨文化交流的角度看,原作和譯作都是文化的產物。因此,文化交流中翻譯不僅要克服語言的障礙,更要克服文化的障礙。只有充分地了解東差異,弄清詞語的真實含義,把握好翻譯的原因和尺度,既要考慮詞語中的文化因素怎樣在譯文中得以體現,同時還要注意避免由于文化因素而產生誤譯,才能使得譯文最切近而又最自然。
總之,譯者只有提高文化意識,才能跨越文化的鴻溝。
[3]
【論語言、文化與翻譯】相關文章:
論翻譯是文化翻譯08-23
論跨文化交際中非語言交際的文化差異04-14
中國哲學與政治文化關系論05-28
論析關于消費異化的文化批判05-11
論企業文化與企業治理的關系04-15
論湘西文化對沈從文小說的影響03-09
論審美文化中的當代情結08-15
論中外企業管理文化的差異04-22
論龐德與辜鴻銘的《論語》翻譯對比研究論文04-27
論《琵琶行》的語言藝術特色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