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八年制醫學教育的出路分析探討論文
一、八年制醫學教育的現狀
(一)培養目標。各院校普遍認同的培養目標要素包括:具有寬厚的人文社科、自然科學和扎實的醫學理論知識;較強的臨床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較大的發展潛能、創新精神和適應國際競爭需要。(二)招生錄取。多數院校從高中畢業生中直接招收八年制學生。個別院校進行了招生改革,如協和醫學院在清華理工科新生中實行二次招生;華西醫學院每年劃出20個招生指標到四川大學6個試點學院,第2學年末選拔學生并轉入臨床醫學八年制同年級。(三)培養階段劃分。按照醫學前教育、醫學教育(含基礎醫學、臨床醫學、見實習)和二級學科輪轉/科研能力訓練三個階段劃分,共有8種模式,醫學前教育時間、二級學科輪轉/科研訓練時間分別為1-4年和1-3年不等(附表)。(四)課程改革。各院校開展了不同程度的整合課程教學,如:協和醫學院、華西醫學院、上海交大醫學院、湘雅醫學院和浙江大學醫學院5所院校實行貫穿基礎到臨床的課程整合;北大醫學部、復旦大學醫學院、同濟醫學院和第三軍醫大學4所院校對部分課程或學科進行了整合。(五)畢業授位。畢業授位條件主要包括通過課程考核、達到平均績點、通過臨床技能考核、畢業論文答辯合格和學術成果要求等。絕大部分院校授予八年制畢業生M.D.學位,個別院校則根據學生學術水平,主要是發表論文的情況,授予M.D.或Ph.D.學位。(六)國際化程度。各院校都積極加大八年制教育的國際化程度,包括與國外著名醫學院校開展交流生計劃、派教師出國培訓、引進外文原版教學資源等,個別院校模擬或鼓勵學生參加美國USMLE考核?傮w來講,我國八年制醫學教育主要有以下特點:(1)定位差異大。培養目標從合格的臨床醫生到臨床醫學家、醫學科學家不等。(2)學制內重心逐漸向醫學領域傾斜。醫學前教育時間有所減少,如北大醫學部2007年將2年的醫學前教育調整為1年[1],南方醫科大學2012年將2年的醫學前教育調整為1.5年。(3)學制內臨床能力和科研能力要求差異增大。體現在培訓時間和博士學位授予標準上,如北大醫學部用3年時間開展二級學科輪轉,對博士畢業論文不作要求;第三軍醫大學用2年時間開展科研能力訓練,要求發表SCI論文;南方醫科大學將學生分為臨床強化型和科研提升型,臨床強化型要求發表1篇文章,科研提升型要求發表2篇中文核心期刊論文或1篇SCI論文。(4)普遍開展整合課程改革。強化醫學系統思維和自主學習能力培養。(5)國際化程度高。個別院校八年制學生出國學習經歷達100%。
二、八年制醫學教育的困境
(一)缺乏國家層面的統一標準。臨床醫學五、七年制均有國家層面的教育標準,而八年制醫學教育尚無國家正式出臺的相關要求,這是造成八年制醫學教育各行其是的根本原因。(二)教育理念與現實需求之間矛盾凸顯。一方面,八年制醫學教育著眼于培養適應醫學模式轉變和醫學科技發展需要的發展型精英人才;另一方面,醫學前教育對學生未來職業發展價值還無法體現,師生認同度不足[2],八年制醫學教育正逐步扔掉對學生“人文、社會、自然科學基礎知識”培養的帽子,奔著培養實用臨床醫生的目標實踐八年制[1]。(三)院校教育與畢業后教育混淆。部分院校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內容納入八年制二級學科輪轉,把畢業后教育前置到院校教育階段。2012年第三屆全國八年制醫學生論壇中對2004級學生的一項問卷調查顯示,50%的學生支持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33%的學生不支持,17%的學生持中立態度,學生更關注經歷輪轉學習后,如何避免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內容重復和合理設置培訓時間。(四)在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中的優勢難以體現。就臨床能力而言,八年制由于臨床實踐時間和診療操作機會少,其能力可能弱于“5+3”(五年醫學院校本科教育加三年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模式的臨床醫學人才。就科研能力而言,八年制由于仍處課程學習階段,科研時間少,其能力可能弱于傳統的“5+3+3”模式的醫學博士、甚至是“5+3”模式的醫學碩士。
三、八年制醫學教育的出路
(一)確定八年制教育標準。上個世紀70年代以來,基于標準推動教育質量提高已經成為國際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特別是21世紀以來,世界教育進入以提高質量為中心目標的時代,制定教育質量國家標準成為許多國家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主要內容。八年制醫學教育應首先通過標準來規范人才培養過程和應達到的教育結果,從國家層面確定包括教學基本要求、學位授予標準、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銜接要求等內容。(二)明確八年制教育定位。2012年《教育部衛生部關于實施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的意見》提出要深化長學制臨床醫學教育改革,培養一批高層次、國際化的醫學拔尖創新人才。八年制醫學教育屬院校教育范疇,重在打牢基礎,應定位于培養具有強大發展后勁的潛力型醫學人才,關鍵是使學生具備成為未來醫學大家的知識、能力和素質。(三)確保醫學前教育時間。長期以來,醫學生在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學的薄弱成為制約我國高素質醫學人才發展的“瓶頸”。美國醫學教育是西方醫學教育的成功典范,相對長而厚實的人文、理工基礎教育和多學科的知識背景是其居于世界領先地位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確保八年制醫學前教育時間是提升八年制學生整體素質的重要保證,鑒于建立本科專業思維至少需要3年時間,加上人文社科知識學習時間,醫學前教育應保證3.5到4年。(四)建立“3+X”畢業后教育體系。醫學的職業特性決定高水平臨床醫生必須在專業實踐中鍛煉才能成長起來。臨床專業畢業生醫療技術水平高低很大程度取決于工作要求與其工作醫院的醫療水平,為避免工作單位的差異導致八年制后續發展良莠不齊,應盡快建立八年制醫學生畢業后教育體系,將職業培訓全部納入畢業后教育范疇,進行“3+X”的住院醫師培訓和專科醫師培訓。(五)開展全程科研能力培養?蒲心芰ε囵B是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在我國現行教育體制下,除非繼續攻讀博士后或再攻讀Ph.D.學位,八年制學生缺少系統科研能力訓練的機會。因此,八年學制內應開展早期、全程、導師制下的科研能力訓練,利用一貫制優勢,建立從理工科到基礎醫學到臨床醫學的系統思維,在轉化醫學成為解決臨床問題新模式的背景下[3],圍繞解決臨床問題開展科研訓練。
【八年制醫學教育的出路分析探討論文】相關文章:
比較中美全科醫學教育探討性論文05-24
臨床醫學本科生醫學教育分析的論文10-19
分析哲學通識教育的現狀挑戰和出路論文09-06
企業行政管理探討分析論文07-30
成人高等醫學教育論文06-27
美國模擬醫學教育現狀分析10-11
分析和探討《材料化學》課程教學模式論文10-16
眼科醫學教育發展思考論文07-14
淺談我國的醫學教育狀況論文10-15
基層醫院應用電子病歷系統的探討分析論文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