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急診醫學理論病例導入教學論文
急診醫學是一門新興的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傳統的教學方法是從理論到理論,學生的參與感不強,不利于培養急診思維方式。急診患者發病急,病情復雜、進展快,往往在短時間內出現危及患者生命的重大病情變化,需要醫生在短時間內做出正確的診斷和治療。為了讓學生盡快適應由學生向急診醫生的角色轉換,需要找到適合急診醫學特色的教學方法。本教研室在理論教學過程中,采用病例導入式教學方法,采用真實的病例直接將學生置入直觀而又現實的情景模式中,讓學生以臨床醫生的身份直接參與到患者的診斷和治療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討論和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對于急癥患者的分析能力,有效地達到教學目的。
1教學方法
1.1搜集病例
課前由教師搜集典型的、特別是教師親身經歷的病例。要求選擇病例時,必須緊緊圍繞教學大綱和教學目標,病例要求診斷明確,病種單純,病例內容完整,包括相應的影像學檢查圖像,要有適當的復雜性,適于學生討論和推理,有助于其理清疾病的診治思路,提高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1]。
1.2課前集體備課,統一教學方法
授課前行全體教師的集體備課,討論教學內容,逐一篩選病例,對入選的病例進行分析、討論,最終選出最適合的病例。針對入選病例,設計能突出重點和難點的問題,確定課堂討論方案[2]。
2教學實施
2.1課前引入典型病例
課堂教學以病例為引導,采用啟發式課堂教學方法,提出本節講授內容和重點,開始即引入典型病例并提出相關問題,引起學生的興趣并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例如講有機磷農藥中毒,首先引入真實病例:男性,23歲,在家里被發現昏迷,口吐白沫,身邊有嘔吐物和敵敵畏藥瓶。由急救車送入急診科。既往健康,1天前曾與家人爭吵。查體:T35℃,P120次/分,R26次/分,BP160/105mmHg。昏迷,皮膚濕冷。雙側瞳孔等大等圓,直徑4mm,對光反射遲鈍。口唇發紺。頸軟,無抵抗。雙肺呼吸音粗,可聞及多量濕性啰音。心率120次/分,律齊,各瓣膜區未聞及雜音。腹平坦,無腸型及蠕動波,肝脾肋下未及。四肢無畸形,雙下肢無水腫,雙側病理征陰性。配合一些圖片、化驗單、心電圖等。介紹完病例后引出本章內容。
2.2病例分析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結合病例,講授本章節知識,將病例貫穿到整個教學過程當中,引導學生通過真實病例,理解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和臨床診療思路。例如有機磷農藥中毒的病例,和學生一起討論該患者可能的診斷有哪些,如果是中毒,可能是什么中毒,哪些臨床資料提示該中毒,哪些資料不支持診斷。例如該患者瞳孔4mm,與有機磷中毒的小瞳孔不符,引導學生仔細追問病史,了解到急救車醫生曾給予阿托品治療。然后再由教師系統講解有機磷中毒的臨床表現、輔助檢查、診斷。再次組織討論,為明確診斷,該患者應做哪些檢查,需要和哪些疾病鑒別、如何急救。對于口服農藥中毒患者,首要的是洗胃,這時由教師引導學生,討論昏迷患者洗胃時應注意什么,怎樣判斷洗胃是否合適,洗胃后還要做什么。藥物治療方面如何達到阿托品化,觀察病情應該注意什么。最后教師就本節知識進行梳理,就急診特色講解這樣的急危重癥患者,臨床醫生如何邊診斷邊搶救,邊穩定患者生命體征邊尋找更多支持診斷的證據——這才是臨床醫生實際工作的狀態。培養學生在面對危急重癥患者冷靜處理,忙而不亂,這樣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完成學生到醫生的角色轉變。
2.3及時總結歸納
教師在課程過程中要及時總結歸納,分析講解教學重點、難點,對討論過程中出現的難點問題進行重點解答,以幫助學生理清這部分知識內容,理解性記憶。課程最后可以向學生介紹本章節的最新研究進展和成果,鼓勵學生在對相關研究進展進行查閱,從而調動學生的研究興趣,加深對本節內容的理解[3]。
2.4課后再次思考討論
通過本章的學習,課后由學生對病例進行再次分析,如有疑惑或不理解及時提出,由老師和同學通過討論,得出結論,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理論和實踐知識全面提高[4]。
3病例導入式教學法的思考
3.1掌握好理論和病例的平衡關系
結合教學大綱,重視重要的理論知識的講授,不能過于偏重臨床而忽略重要理論和重要概念,必須兼顧理論與病例講授。掌握好理論和臨床病例的平衡。
3.2認真選擇熟悉的典型病例
教師必須對教學內容深刻理解與掌握,對選擇的病例熟悉,最好是親身經歷的病例,能夠引導學生對疾病本身及疾病背后隱含的知識進行思考。
3.3有一定的課堂掌控能力
要求教師有一定的課堂掌控能力,合理安排教學時間,把握課堂節奏,控制好課堂教學時間,把握好問題討論的具體環節和進度,合理引導學生,能夠在預計的時間內完成授課內容。
3.4及時總結歸納
教師對教學內容要注意及時總結歸納,強調本節重點和難點,幫助學生掌握本節重點內容,理解難點內容,及時消化課堂知識。
3.5師生互動,注重臨床思維的培養
教師和學生共同討論,課堂討論可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活躍課堂氣氛,可以在討論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能力,培養團隊合作精神。教師要合理引導學生,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思考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能力[5]。
4結語
病例導入教學法是通過引入典型病例,由教師主導、學生共同參與討論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真實感,在學習中變被動為主動,有助于培養學生臨床思維能力、提高教學效果、為醫學生到臨床醫生的角色轉換打好基礎。但病例導入教學法對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教師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能很好地把握教學重點,合理安排教學時間,掌握課程進度。因此,教師需要不斷探索、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更好地為臨床培養實用型醫學人才。
【急診醫學理論病例導入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醫學論文-病例報告寫作11-20
醫學論文常見寫作:病例報告11-19
醫學論文寫作:臨床病例討論03-28
醫學倫理論文06-14
醫學護理論文寫作12-05
急診科護理論文06-20
急診護理論文參考范文03-28
論文:病例報告寫作11-24
醫學倫理論文(通用7篇)04-25
急診科護理論文范文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