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醫學本科生醫學教育分析的論文
摘要:目的明確民族醫學院校臨床醫學本科生的醫學教育與全球醫學教育最基本要求(GMER)的符合度,探討教學改革的方向。方法采取座談交流和問卷調查相結合的方法,對在我校直屬附屬醫院和各教學醫院進行實習的臨床醫學專業五年級本科生進行醫學教育與GMER符合度的調研,并且對調研結果進行分析。結果在直屬附屬醫院實習的本科生和各教學醫院實習的本科生的醫學教育在信息管理、批判性思維和研究方面與GMER的符合度較差,而在職業價值、態度、行為和倫理,醫學科學基礎知識,交流技能,臨床技能以及群體健康和衛生系統方面與GMER的符合度較好。在直屬附屬醫院和各教學醫院實習的本科生、不同性別的本科實習生的醫學教育與GMER各項指標的符合度比較,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我校臨床醫學本科生的醫學教育與GMER的符合度較好,在以后的教育中應該有針對性地增加相關課程和教學內容,同時應加強醫學與其他專業學科的交叉融合,全面提升學生的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素養。
關鍵詞:臨床醫學專業;全球醫學教育最基本要求;醫學教育;本科生
全球醫學教育最基本要求(GMER)界定了醫學教育的基本方面,闡述了醫學畢業生必須具備的能力和基本素質,是針對本科醫學教育而制訂的全球性統一標準。隨著對外開放和交流的深入,迫切要求我國的醫學本科教育與國際接軌。本文在少數民族學生眾多的醫學院校對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生的醫學教育與GMER的符合度進行了調查和對比,旨在發現兩者的差距,為保障醫學教育質量、促進醫學教育的改革與發展等提供現實基礎,現介紹如下。
1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
1。1研究對象以2015年在我校直屬附屬醫院和各教學醫院進行實習的臨床醫學專業五年級本科生為研究對象。1。2座談交流和問卷設計通過多種形式與被調查者交流;調查問卷以GMER中文版為參考依據[1],結合校內外相關專家的意見和建議自行設計。1。3研究方法采取座談交流與現場問卷調查相結合的方法,向在我校直屬附屬醫院進行實習的本科生發放調查問卷80份,回收有效問卷76份,有效問卷回收率95。0%;向在我校各教學醫院進行實習的本科生發放調查問卷80份,回收有效問卷73份,有效問卷回收率91。3%。1。3。1對在我校直屬附屬醫院進行實習的本科生和在我校各教學醫院進行實習的本科生的醫學教育與GMER符合度進行對比研究從兩部分有效問卷中各隨機抽取50份進行研究。1。3。2男女學生醫學教育與GMER符合度的對比研究在兩部分有效問卷中各隨機抽取50份進行研究,其中男生43名,女生57名。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6。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用構成比或率表示,計量資料用(x±s)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調查顯示,除信息管理及批判性思維和研究兩個方面外,在直屬附屬醫院和各教學醫院進行實習的本科生的醫學教育與GMER的符合度都比較好,兩組間比較,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醫學教育是以滿足社會需要為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培養醫療衛生人才的教育活動[2],為社會提供優秀的衛生保健人力資源。GMER是國際醫學教育專門委員會針對本科醫學教育而制訂的全球性統一標準[3—4],界定了醫學教育的7個基本方面,闡述了醫學畢業生所必須具備的60項能力和基本素質,充分體現了新時代背景下醫學模式轉變、衛生保健國際化、醫學教育的人文性與醫學科學教育緊密結合的醫學教育改革和發展的趨勢[5]。GMER的實施對于我國高等醫學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導向性,可以規范醫學教育標準,提高醫學教育的質量[1,5]。我國于2001年在8所醫學院校試點應用GMER,進行了積極的研究和探索,與中國的教育國情逐漸融合。2008年,我國教育部和衛生部根據GMER等國際醫學教育標準制訂的《本科醫學教育標準———臨床醫學專業(試行)》指出,本科醫學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為衛生保健機構培養完成醫學基本訓練,具有初步臨床能力、終身學習能力和良好職業素質的醫學畢業生[5]。本研究結果顯示,在我校直屬附屬醫院和各教學醫院進行實習的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生的醫學教育與GMER符合度總體較好,兩者比較,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男女學生的醫學教育與GMER符合度比較,差異也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生在進入臨床實習前,醫學教育與GMER已基本符合。由此可見,臨床實習前期的醫學教育對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生的意義重大。本研究同時顯示,在我校直屬附屬醫院和各教學醫院進行實習的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生在信息管理及批判性思維和研究這兩個方面,醫學教育與GMER的符合度都比較差,與既往相關研究結論相符合[6]。醫學專業院校普遍存在輕視社科人文課程的不良現象,對提高人文素質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合格的醫學生不僅要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而且要有較高的人文素質和人文精神。同時,醫學學科的特殊性也要求醫學生必須具有較高的人文素質[7]。本研究結果再次提示我們,在以后的臨床醫學本科教育中,應該針對性增加相關課程和教學內容[8],同時應加強醫學與其他專業學科的交叉融合,全面提升學生的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素養,為培養合格的應用型醫學人才打下基礎。教育是崇高的社會公益事業,民族院校存在學生水平參差不齊和各民族文化背景千差萬別等共同問題[9]。加強少數民族地區的醫學教育工作,加速培養少數民族醫藥衛生人才是提高少數民族地區科學文化水平、改變衛生面貌的重要途徑。由于歷史、經濟和自然條件等多方面的原因,少數民族聚集區的醫學教育事業相對落后是客觀存在的,與民族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求相比也有較大差距。因此,參照GMER對開展臨床醫學專業本科教育的醫學院校,特別是對于民族醫學院校本科生的醫學教育進行調查研究,進一步發現在培養學生技能和職業態度及行為等方面存在的不足,這對于保障醫學教育質量、促進醫學教育的改革與發展等都具有現實而深遠的影響和重要意義[10]。
參考文獻:
[1]四川大學醫學教育研究與發展中心,全國高等醫學教育學會。全球醫學教育最低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朱潮。新中國醫學教育史[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0。
[3]HardenRM。Outcome—BasedEducation:thefutureistoday[J]。MedicalTeacher,2007,29(7):625—629。
[4]萬學紅!叭蜥t學教育最低基本要求”簡介[J]。浙江醫學教育,2002(1):8。
[5]張曉蘭,李曉松,萬學紅,等。醫學生對“全球醫學教育最低基本要求”的態度[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2,15(5):1—4。
[6]朱旭紅,閻正民。臨床醫學本科教育與GMER的一致性評價[J],F代預防醫學,2005,32(4):407—410。
[7]李斌,楊圓圓,魏晶晶。醫學生人文素質培養的有效途徑探索[J]。西北醫學教育,2009,17(3):600—601。
[8]柳亮,陳罡,莫書榮,等。少數民族地區高等醫學院校本科專業設置的分析[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1,10(11):1314—1316。
[9]陸立鶴,李艷,雷俊霞。民族院校醫學教育常見問題及對策探討[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7,27(10):142—143。
[10]王若琦。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背景下的全球醫學教育最基本要求[J]。繼續醫學教育,2015,29(9):1—2。
【臨床醫學本科生醫學教育分析的論文】相關文章:
8.繼續醫學教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