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試論藝術設計中技術的培養藝術設計中技術的培養
摘要:一個合格的設計師,熟練掌握專業技術是基礎,具備靈活的創造思維而高超的審美能力是必要條件。設計師是一個思想者,又是一個表象者,只有把帶有引導性質的判斷通過設計產品的表現表達出來,才能真正傳遞給人以思想和信息。
前言:
設計師從字面意義上來講應當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設計”,一個是“師”。我們首先來說說“師”,何為師?答:“傳道授業解惑也”。因此,既然是“傳道授業解惑”那必須具備高人的專業技術能力,熟練地掌握專業技術知識。其次,再來說“設計”,最簡單的關于設計的定義、就是一種“有目的的創作行為”。因此,要成為一個合格的設計師,熟練掌握專業技術是基礎,具備靈活的創造思維而高超的審美能力是必要條件。僅有創意不能表達,那叫妄想,僅能臨摹圖案沒有思想,那叫工匠。嚴格意義上說,設計師是一個思想者,又是一個表象者,只有把帶有引導性質的判斷通過設計產品的表現表達出來,才能真正傳遞給人以思想和信息。
國內外藝術設計人才培養的基本情況
目前我國的美術教育還停留在傳統的教育模式當中,都是由繪畫開始步入設計的。20 世紀50年代以來,許多高等藝術院校和綜合性大學都設立了工藝美術專業,而且還有一定的拓展,但與經濟的發展仍然不適應。很多學校從招生考試到課程設置以及實踐環節都存在著“重藝輕技”的問題,從畫素描色彩到畫圖案、畫裝飾、畫設計,對設計意識和設計制作實踐能力的重視仍顯不足。培養出來的設計人才存在很多缺陷,主要側重的還是造型教育,對所設計的產品工藝流程、材料、統籌管理等知識欠缺,造成學生畢業后更多的停留在藝術感覺的審美層面上,設計出的產品實用性不大,或存在功能與工藝上的障礙。
而早包豪斯創建初期,教學上就采用“雙軌制教學”,每一門課程都由一位“造型教師”(形式導師,master of form)擔任基礎課教學和一位“技術教師”(工作室導師,the workshop master)共同教授,使學生共同接受藝術與技術的雙重影響。“形式導師”負責教授形式內容、繪畫、色彩與創造思維的內容;“技術教師”負責教授學生技術、手工藝和材料學的內容。而目前的歐洲設計藝術院校,包豪斯初期創建的“雙軌制”教學模式并沒有隨著包豪斯的消失而失去生存空間,而是不斷發展和完善,出現“理論教學”和“工作室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藝術設計的基礎—技術的培養
這里所說的技術培養,并不是單純的藝術表現能力的培養,而是設計藝術中技能的培養。目前在我國各類學校的設計藝術專業教學中,涉獵技術、工藝、工程、經濟等方面的比較少,而深入生產制作的實踐課程更少之又少,有的學校甚至沒有制作車間或工作室。很多學習工業設計的學生從來沒有親手只做過“產品”,體驗過生產流程。一些家具設計專業的學生也從未接觸過家具的生產工廠,這就導致學生畢業后并不了解木材各種材質,而產生設計與生產脫節的情況。同樣,平面設計的學生如果從未接觸過印刷工藝,卻一直在做書籍裝幀設計,那就會導致他的設計無論是在材料和工藝上不能完全實現,今后的成本造價也不會計算。因此,無論是傳統的工藝美術,還是現代的藝術設計,他們的職業特點都決定了實踐性的要求。
設計藝術嚴格說來是一個設計活動,是系統的程序。設計人員從思維模式的角度來說,應該更接近工程技術人員或藝術管理人員。
設計師和藝術家還是不一樣的,搞純藝術,完全可以是自我的一種感情的流露,是一種自我表達,可以不對任何人負責,只對自己負責。但設計不一樣,設計是為他人做的,為社會,為別人服務的,所以當做設計的時候,就要考慮到很多其它的因素,特別是設計的關聯性,語境,制作,生產等等因素。對于美術學院環境中的設計專業更是應該明白這一點。希望老師能夠幫助學生夠擺正自己位置,知道設計最后是干什么的,對于學設計的學生來說,這是很重要的一點,首先要知道“設計是為什么”,做設計不僅僅是為了將來去做大師,不僅僅是為了去做藝術家,更多的還是要想設計如何為這個社會帶來福利,如何能夠改變這個社會,改善這個社會,設計是為人服務的。這是設計師的一個職責,責任感。
一個好的設計師,除了要有藝術素質、藝術修養以外,同時你還要有其它各方面的綜合知識,要擁有一些社會經驗,工作經驗,設計經驗,設計師最重要的能力是一種綜合的能力,就是把你所掌握的不同的知識,不同的能力,把這些所有能力都綜合在一起,這樣你才能真正成為一個有實效的,一個能自己設計東西的,發揮效用的優秀設計師。
設計是一個系統的工作,它涉及兩個領域。一個是技術領域,為企業產品提供應用環境的解決方案;另一個是美學領域,根據人們的文化背景、審美趨勢,利用人體工學,圍繞技術設計產品。隨著工業水平的發展,設計已經滲透在從產品研發、制造到銷售的整個產業鏈中。
在宜家,有這樣一種說法:“我們最先設計的是價簽。”即設計師在設計一種產品之前,就先為該產品設定了相應的成本,然后在這個成本的范圍之內,盡一切可能做到精美、實用。宜家還發明了“模塊”式家具設計方法。所有的家具都是拆分的組裝貨,一個產品分成不同的模塊,是以分塊來設計的。不同的模塊可以根據成本在不同的地區生產,有些模塊還可以在不同的家具間通用,這不僅使設計的成本得以降低,產品的總成本也隨之降了下來。
宜家的設計研發體系非常獨特,能把低成本和高效率完美地結合起來,設計師們常常會為了“能否少用一顆螺絲或更經濟地利用一根鐵棍”而絞盡腦汁。這樣做的好處是不僅能有效地降低成本,而往往能夠產生出杰出的創意。如:平板式包裝是低成本運輸的絕佳方式,這樣可以最大化利用集裝箱空間,這種方式所運輸的數量是組裝后運輸方式的6 倍。
結束語:一個個活生生的例子告訴我們,我們的教學培養不能僅僅再一如既往的重視設計。天馬行空想象只能是空想,現代設計教育更多的應該關注學生技術知識的培養。這樣才能讓學生將每一個設計元素都能發揮到淋漓盡致,設計真正的成為設計,達到藝術與技術的統一,避免造成學生造型與技術脫節的設計,而成為紙上談兵。
參考文獻:
尹定邦 設計學概論 湖南科技技術出版社 1998年8月
李娜 淺談藝術設計中技術與藝術的關系 安徽文學 2007年第9期
【試論藝術設計中技術的培養藝術設計中技術的培養】相關文章:
淺談服裝藝術設計專業中的智能培養11-21
談服裝藝術設計專業中的智能培養03-18
VR技術中的藝術設計應用論文11-29
淺談藝術設計教學中民族文化意識的培養03-27
淺論藝術設計教學中民族文化意識的培養03-19
研究現代教育技術在藝術設計教學中的運用03-20
淺談多媒體技術在創新能力培養中的應用12-01
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03-28
試論舞蹈教學中多元智能的培養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