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議中國傳統音樂美學思想
摘要:中國傳統音樂源遠流長,包含諸多審美品格,其美學思想博大豐富。豐富的音樂關學思想,對中國民族傳統音樂體系的形成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本文主要介紹中國傳統音樂美學思想當中的儒家、道家、墨家的美學思想。
關鍵詞:傳統美學思想 儒家 道家 墨家
中國傳統音樂源遠流長,包含諸多審美品格,其美學思想博大豐富。豐富的音樂美學思想,對中國民族傳統音樂體系的形成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中國民族傳統音樂體系在與西方所謂專業音樂體系的對照與比較中,呈現出了鮮明而特有的審美特征?v觀整部美學史,我們不難發現,中國音樂發展其問出現過入、道、墨、法、佛、陰陽等諸多美學流派,但大體都被儒道兩家所包融、吸收而失卻獨立存在的價值,儒道兩家美學思想從先秦產生至今,始終貫穿音樂發展中。
一、儒家音樂美學思想:善、和
儒家的音樂理論對音樂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給予充分的肯定?鬃诱J為思想的審美樸素之美,簡樸之美,含蓄之美,是自然與人心的交融,主張在音樂審美中保持一種“和”的情感態度?鬃釉u價《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他認為,音樂審美中的情感態度及其表現是中正平和的,也應當是適度的,有節制的,這同他的“中庸”哲學思想是一致的。荀子認為音樂在動蕩年代可以鼓舞前方將士英勇善戰,而在和平環境中又能使人們以禮相代。在音樂內容與藝術形式上,儒家的音樂理論把內容的“善”“和”放在第一位,而藝術形式的美,則放在第二位。中國傳統的音樂審美以“和”為中心,對我國的音樂家發展有著極深遠的影響。儒家的音樂理論還把音樂家藝術看成是一種認識真理的途徑。
《樂記》是儒家的音樂家美學思想的代表著作。《樂記》論述了音樂的本源:“凡間之起,由人心也:人心之動,物之使用使然也,感于物而動,故形于聲!币魳肥怯砷g組成,其根源是由于人的思想感情受到外界事物的激動,“物動心態”,是原始唯物主義反映論的觀點!稑酚洝诽岢隽俗约旱囊魳访缹W思想,如書中寫道:“是故德成而上,藝成而下,行成而先,事成而后!(《樂情篇》)。就是說,作品的思想內容是主要的,技藝是次要的,品德的修養是首要的,事情的完成是次要的這就給我們一啟示:在當代的音樂教學中,專業的音樂人才固然需要但通過音樂教育培養、擴展音樂素質,具有一定的藝術修養更為重要。
孔子(公元前511——公元前479)孔子是春秋時代的偉大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作為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是中國音樂、文化史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音樂思想主要集中在《論語》中?鬃釉谡紊现鲝垺耙哉缘隆保岢岸Y治”,重禮、樂的政治作用,強調音樂從道德上能感化人。他曾說:“移風易俗莫善于樂,安上治民莫關于禮”?鬃诱J為音樂的思想性和藝術性是“善”和“美”。凡合于所謂仁德者為善,表現平和中庸者為美,形成了人類歷史上最早的音樂審美標準之一。推崇以歌頌舜的文德為內容的《韶》樂為盡善盡美的藝術,把表現武王伐紂的《大武》評為盡善未盡美的藝術?鬃诱J為音樂家反映人們的痛苦和歡樂情感要有節制,不應該超越中庸之道的論理準則。強調形式與內容要統一,推崇“樂而不淫,衰而不傷”的雅樂,不喜熱情奔放或具有反抗精神的民間俗樂“鄭衛之聲”,“惡鄭聲之亂雅也”,帶有封建統治階級的政治偏見。
荀子(約公元前313——公元238年)荀子在哲學上主張性惡論”,認為人的生性的惡習的必須教育才能變善,因為更加強調禮樂教育的重要性,是人的必然需要。他主張音樂從實際出發,并隨著時代前進而發展變化,但在音樂思想上仍有崇雅貶俗傾向。
二、道家的音樂美學思想:自然、天人合一
道家音樂美學思想自誕生之日起,就與中國的音樂文化揉合到了一起,它的核心是自然、虛靜,渴望達到“大音希聲”的境界。道家倡導“天地之和”的思想。老子崇尚樸素自然,追求平和;莊子認為主客體和諧產生美感,以內心純樸自然性情的復歸作為樂的實現,用樂調調和階級矛盾,追求人類平衡,認為合乎其理想社會的樂,是具有自然無為,平和恬淡屬性的“樂”。
道家學派以老子和莊子為代表,他們也不提倡音樂,甚至是否定音樂。老子的思想具有很多辨證的觀點,如“福兮禍所倚,禍兮福所伏”。
老子在(《道德經》第十六)在政治上他主張“無為而治”,對統治階級主張無為,對被統治階級主張無知,因此,他反對一切欲望,而聲音、顏色、味道正是引起人們欲望的根源,他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道德經》第十二)所以要統統取締。
而莊子對社會上的一切都不感興趣,希望能夠過一種“虛靜恬淡,寂寞無為”的理想生活,因此他對一切科學文化藝術都是抱著一種排斥、否定的態度,他說:“五音亂耳,使耳不聰”,(《莊子·天地》)對音樂也是采取了完全否定的態度。
道家既然崇尚清靜無為,愛好當然在題材上就偏重于山水美,它的“天人合一”觀必然向往宇宙和人的合一,歷史上凡道家思想濃厚的人,大多是超然物外的知識分子,他們或寄情山水、自然或借助于自然景物來自我觀照,琴曲《梅花三弄》就是一首代表性的作品,她借用了梅花的自然屬性,鋼筋鐵骨的性格,不畏嚴寒的精神,隱喻知識分子的人格美,用清虛朗暢的泛音,三次出現梅花主題B,穿插A、C、D音樂作為烘托陪襯。梅花的潔身自好,清雅高曠,是作者對人格美的物(樂)化表現,此曲是一首小型套曲,后部帶有戲劇性,似梅花笑綻枝頭,笑弄風霜,其韻昧令人回響不遺。道家不僅主張自然之美,而且追求境界無限,因此在音樂上就追求“神余言外”和“弦外之音”。同一時代一首詠梅詩句,可和此曲對照,銜霜當路發,映雪擬寒開(南朝梁、陳人何遜)。這首樂曲使我們不僅可以見到道家崇高自然,更可以體昧到道家主張自然和人的統一,以自然觀照人是道家的“天人合一”觀的組成部分。
三、墨家的音樂美學思想:非樂
墨子(約公元前468——前376年)。與儒家的音樂思想相對立的樂派墨子名,生于魯國。偉大的思想家、博學的學者和政治活動家。他在音樂上竭力反對儒家以禮樂治天下的主張。墨子禁止音樂。墨子再三強調:“為樂,非也!”意思是,“從事音樂活動是不應該的啊!”
為什么墨子會這樣說呢?墨子說:“如果是對百姓有利的,那么我是不敢禁止的!睉饑鴷r代的君王為了追求糜爛的生活,而大興歌舞。為了制造樂器而征用大量材料,為了追求音樂的享受而把勞動力男性抓去跳舞和樂。而那種華麗的音樂卻不能使百姓得到任何好處,所以墨子極其痛恨這種“音樂吃人”的現象,反對由于對音樂的需要而阻礙生產,堅決要求禁止音樂。此外,儒家宣稱音樂可以消弭禍端,使得人們變得高尚,國家昌盛。墨子針鋒相對地指出:音樂不能解決當時的三大問題——老百姓沒有食物、缺乏衣服、沒有休息時間。此外,音樂不能讓騙子的人停止欺詐,不能使強大的停止欺凌弱小的,不能消除戰爭,不能讓那些貴族停止對平民的蔑視,不能消除盜賊。所以在當時,墨家認為音樂是必須被禁止的。墨家音樂美學思想存在了一段時間后就消亡了,傳統音樂美學思想仍以儒道二家為主。
中國的傳統音
【小議中國傳統音樂美學思想】相關文章:
現代音樂美學思想探微03-15
談中國傳統音樂的美學精神03-27
論中國傳統音樂的美學精神03-19
淺談中國傳統音樂的美學精神12-06
小議宗白華《美學散步》中的“虛與實”11-25
阿恩海姆美學思想新論03-06
簡論中國傳統美學思想在包裝設計上的運用03-20
音樂美學論文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