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主題背景下傳統音樂的有效介入
摘要:本文以中班主題活動“春天的樹和花”為例,生動說明了在主題背景下傳統音樂的有效“介入”,分別從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闡述:一、“介入”集體教學活動,促進其豐富性;二、“介入”一日生活活動,發揮其引導性;三、“介入”游戲活動,提升其藝術性。實踐證明,在主題中有效地介入傳統音樂,能夠使主題教育活動更精彩,也讓傳統音樂發揮了其特有的作用。
關鍵詞:主題背景 傳統音樂 有效 介入
正文:
主題教學活動是幼兒園教育工作的主要形式,幼兒園課程改革以來,在主題背景下幼兒園音樂教育與先前的分科教育有了很大的差異和變化,主題背景下幼兒音樂活動的選擇和設計大都緊扣主題展開,以完善與提升主題內容。在設置主題教學音樂活動的過程中,既要把握內容與主題活動的相融性,也應關注音樂教材本身的由淺入深、由單一到多元的特點。
奧爾夫認為“音樂應該同其他學科一樣成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音樂能夠培養兒童的情感、想象力和個性,(教育對象)在其中不是被動的聽眾而是音樂創造的積極參與者。”可見,音樂是一種易于被幼兒接受及用心感受的形式。同時,音樂是人類各民族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因此音樂教育就必然具備文化教育的品格、承擔起傳承古今中外優秀音樂文化的使命。
所以,我們在幼兒園開展了一系列開發傳統音樂教材的實踐研究,一是因為傳統音樂確實是一個豐富的文化寶藏,有著很多經典的內容可供選擇,二是現有主題課程中的音樂活動或多或少存在著一些不盡完善的地方,需要進行有效地調整。
下面,就以中班主題“春天的樹和花”為例,介紹一下將傳統音樂“介入”幼兒園主題教學活動中的實踐過程,說明開發傳統音樂教材的必要性及幼兒從中獲得的快樂和發展。
一、“介入”集體教學活動,促進其豐富性
集體教學活動是主題活動中一個重要的形式,它能集中地讓幼兒投入其中,體現出教學的整體性和全面性。
在“春天的樹和花”的主題中,我選用了一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年編寫的《音樂》教材中的“小樹苗”。選擇這首歌曲的理由很簡單,因為之前我們開展了一個“種樹”的活動,剛開始孩子們對自己栽種的小樹苗特別關心,經常會去細心地觀察、交流。但是過不了多久,注意力轉移之后熱情就逐漸轉淡。而“小樹苗”這首歌曲歌詞朗朗上口,富有情節性(路旁的小樹剛剛栽好,來了個小朋友把樹搖……),也有一定的教育意義(別搖別搖快別搖,好孩子要愛護小樹苗……)及積極的引導作用(我們來給小樹苗把水澆),每次唱到這首歌曲的時候,孩子們會情不自禁地想起曾經栽種的小樹苗,有的小朋友就會主動提出要去給小樹苗澆水等等。
我們還進行了一個韻律活動“蝴蝶找花”,選用的曲目是著名的“梁!边x段(慢板部分),小提琴以柔和抒情的旋律展示出了一幅春光明媚、鳥語花香的美麗景色。首先,通過引導幼兒用心聆聽來感受旋律的優美和樂句的起伏、流暢,能夠準確地聽辨出樂句的排列,并將音樂內化為自己的一種隨時可以哼唱的感覺;其次,引導幼兒進行想象,跟著音樂的感覺說說好像看到了春天里的一些什么美好的景象,雖說是限制了一定的范圍,但是也留下了許多的想象空間,讓他們的思緒不是隨意而飛,而是有主題、有目的地去思考;最后,根據音樂的結構和旋律的特點,進行韻律活動,孩子們在明確了“蝴蝶找花”的主題之后,就開始創編動作,這一點并不難,所以進而要求他們根據樂句的轉換而變換動作。這樣一來,孩子們的動作就完全地與音樂融合起來了,音樂有了動作的表現而更具畫面感,動作有了音樂的烘托也更具藝術性。
以上例舉的兩個音樂活動,選取的音樂內容都是比較傳統的,是極其符合主題精神的,也適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征。相比較主題課程中原先預設的音樂活動而言更有藝術性,與主題的整體結構也整合得恰到好處,這樣就使主題內容更趨豐富,感覺上去也更飽滿了。
二、“介入”一日生活活動,發揮其引導性
幼兒在園的一日生活活動是相當豐富多彩的,但是因為幼兒人數較多,都處在同一個相對狹小的空間里,有時候教師的語言和動作起不了特別好的效果。為了能夠更有效地組織好幼兒的各項生活活動,如進餐、午睡、收玩具等,我也采用音樂引導法,讓孩子們通過傾聽、感受,從而了解生活活動的有序性,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在“春天的樹和花”這個主題當中,我就選用了 “采茶舞曲”作為該主題中引導幼兒進行各項生活活動的“主題曲”。該樂曲是一首著名的浙江民歌,全曲以越劇的音調為素材,具有舞曲風格,相對于本地區的幼兒來說比較容易接受。整首樂曲旋律優美流暢,其中逗趣性的樂句,如一問一答,似年輕人在相互嬉戲,像老年人對豐收的贊美,表現了種茶、采茶的歡樂情緒。只要選準了樂曲,實施起來還是比較容易的。在準備午餐的時候,我們就播放帶有歌詞的中速的“采茶舞曲”,讓幼兒可以跟著一起哼唱,手部做一些簡單的采茶動作,不至于在等待時顯得無聊;在準備午睡時,我們就播放比較柔緩的純音樂“采茶舞曲”,讓幼兒在一種安逸、溫情的意境中漸漸睡去,想必他們會做一個甜蜜的美夢吧,在午睡起床時,也讓這個樂曲緩緩、輕輕地流淌出來,讓幼兒仿佛有了一種到采茶現場游歷了一番的感覺;接近放學時,也播放帶有歌詞的中速的“采茶舞曲”,讓孩子們帶著愉悅的情緒離開幼兒園,為他們一天充實的幼兒園生活劃上一個快樂又圓滿的句號。
雖然這是一首流行于50年代的舞曲,但是在運用的過程中,孩子們一下子接受了它,一是因為樂曲非常優美、動聽,二是因為樂句、歌詞充滿了趣味性,三是因為樂曲節奏明快,便于幼兒做簡單的律動,在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中真正起到了引導、提示的作用。這樣的經驗給了我很多的啟示,也凸顯出了傳統音樂的挖掘空間是非常深遠的。
三、“介入”游戲活動,提升其藝術性
游戲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在幼兒園教學中,游戲也是占著相當大的比重,而游戲又是幼兒獲得認知、學習交往的主要途徑,可見其重要性。幼兒游戲包括角色游戲、結構游戲、表演游戲、智力游戲、體育游戲、音樂游戲等,如何將音樂有機地與相關的游戲融合起來,使游戲更精彩、使音樂發揮其作用,是值得探究的。
例如在中班主題“春天的樹和花”中,我節選了傳統音樂“花兒與少年”(快板部分)來組織幼兒進行“撲蝴蝶”的體育活動。雖然這是一首風靡于50年代的青海民歌,似乎離幼兒的生活非常遙遠,但是其悠揚的旋律、輕快的節奏卻讓人感到特別親切。尤其是在活潑、快樂的“撲蝴蝶”游戲中運用,感覺是很恰當的。
游戲規則是這樣的,一部分幼兒拉手圍成圓圈做成撲蝴蝶的網兜,一部分幼兒就扮演漂亮的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以往開展這樣的游戲,大多是老師先教會小朋友一些游戲中的童謠,在游戲開展的過程中,也必須要老師和小朋友一遍又一遍地念童謠,再加上是在戶外的話,效果就可想而知。現在,我選好了音樂,將童謠根據樂曲的樂句和節奏進行相應的改編之后,將音樂與童謠結合做成電子音樂,這樣一來,幼兒在戶外開展“撲蝴蝶”的游戲時,不但能欣賞到動聽的音樂,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戲情境中,而且音樂結合童謠其提示作用是相當明確的,幼兒的規則意識就逐漸養成了,同時教師也脫離了帶領幼兒念童謠的束縛,可以放開手腳更好地引導幼兒快樂地游戲。
傳統音樂的“介入”,大大提升了游戲的藝術性,使孩子們從中不但能夠得到音樂的熏陶,更深刻地體驗到游戲的精彩和快樂,也增強了他們對于音樂的感受能力,是值得繼續嘗試和探索的。
傳統音樂題材豐富、形式多樣,是一個巨大的寶庫。而幼兒園主題教學中音樂活動的設置以及與主題的融合都是值得思考的問題。通過上述將傳統音樂“介入”到主題教學活動中的實踐,讓我感覺到“春天的樹和花”這個主題一下子活躍了起來,也一下子變得有“味道”起來。當然,在主題背景下“介入”傳統音樂教材還是有很多注意點的,比如選擇音樂時一定要從幼兒認知水平的角度出發、一定要符合主題精神和主旨、一定要能夠使活動更易被接受等等。
都說:“在音樂聲中長大的孩子才是心智健全的孩子、聰明活潑的孩子、優雅大方的孩子……”我愿和孩子們一起在音樂殿堂里共同享受著美妙動聽、活潑跳躍、熱情奔放及稚氣的童聲帶來的快樂,從而幫助他們燃起對音樂的愛好、對音樂的激情。熱切地希望在主題中能夠真正做到有效介入傳統音樂,將快樂的音符灑向每一個角落。
【參考文獻】
〔1〕謝嘉幸,郁文武。音樂教育與教學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遲琳文,徐蓓珍?鞓芬魳贰黝}背景下24組幼兒園音樂活動。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淺談主題背景下傳統音樂的有效介入】相關文章:
淺談如何有效開展音樂教學12-08
淺談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學校評價體系探究03-20
淺談新時代背景下德育教育的創新03-14
淺談互聯網背景下中職德育教育論文12-04
淺談新背景下的高職計算機課程改革11-17
現代信息技術背景下的小學音樂的論文11-07
淺談如何解決打工經濟背景下的農民工問題12-06
淺談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的高校學風建設03-21
淺談中國傳統音樂的美學精神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