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低段音樂情感式教學實踐論文
摘要: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音樂教育的重要價值是審美教育,音樂教育要以審美為核心,它通過審美活動,豐富人的審美情感體驗,陶冶人的情操,培養學生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因此,教師們在教學中,要對學生有情感的投入,堅持情感式教學理念,為學生創造一個民主、平等的學習氛圍,能讓學生在寬松的環境里,懷著愉悅的心情,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創造潛能。本人從情感式教學的基礎、核心、保障三方面就在小學低段年級音樂教學實踐中應如何實施情感式教學作一些思考和實踐。
關鍵詞:情感式自主創新
我們不難發現,長期以來在音樂課堂上,師生之間逐漸形成了一種非常奇特的關系:教師本應該是學生的保護者,不料卻成了學生的冤家頭;本應該是音樂美的傳遞者,卻成了學生審美能力的摧殘者;本應該是情感態度的促進者,卻成了學生情感成長的遏制者。新課程強烈地呼喚著一種民主、平等、合作式的師生關系。因此,作為一名音樂教師,只有本著這樣的心態,才能更好地去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去進行教學,才能在通向美的境界中與學生攜手共進。
對于那些處在低段年級的學生們,比起中、高段的學生來說,他們相對要顯得稚嫩、單純,他們對于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特別渴望得到別人的肯定和鼓勵。比如:一、二年級的同學在課堂上唱完一首歌的時候,就會產生“我唱得不錯,老師一定會表揚我的”的想法,總是期待得到贊揚和評價。這是處在這樣一個年齡階段的孩子所表現出來的特有的情感性心理需要。因此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在對待學生的每一點進步時都應該做到認真地分析、并能即使給予合理的評價和合適的表揚,同時老師還應向學生指出需要注意的方面及今后努力的方向。這樣,學生才能自覺地拆除心理上的防線,充分地展現自己真實的內心世界。
在音樂實踐中,學生應當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則是課堂教學過程的實施者,起著主導作用。學生的自主能力、想象能力、創造能力是否能得到良好的培養與發揮,關鍵在于作為教師的我們能否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結合自己的實踐,提出以下幾點所做所想和大家一起來探討。
一、促進學生個性獨立——情感式教學的基礎
兒童的學習過程,不應該是一個被動吸取知識與技能的過程。否則,作為新時代的教師和學生仍然會被“繼承-接受-規范-約束”這把傳統教育的枷鎖所束縛,那么,新課程中所說的創新又從何談起呢?由于小學生,特別是低段年級的學生對于音樂的感知和理解能力還很欠缺,以至于他們的創造并不那么的出采。針對這樣的情形,教師應盡量減少對孩子們行為、思維的無謂限制,給他們自由表現的機會,對他們獨特的見解給予充分的肯定,使其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獲得創造的安全保障。音樂是一門動態的藝術,需要學生個性的張揚。要是簡單的用“照我說的做沒錯”這樣的理念去進行教學,只會使原本具有新氣息的教學實踐又不自覺地變成了‘穿新鞋,走老路’,要是這樣的話,學生的學習長期處于被動狀態,作為新課程中所提出的終生學習來說,無疑是一條不歸路。
1、引導、激活學生思維,啟發學生獨立自主
什么叫啟發?古人說過:“道而拂牽,強而拂仰,并而拂達”。意思就是在告訴教師們要正確地引導學生,不要牽著學生的鼻子走,不要總是強調“這樣是不對的,應該那樣”,假如教師能換種評價的方式——“你覺得這樣對嗎?”“你認為呢?”。這既不正面否定學生,打擊學生自信,又能鞭策鼓勵學生;不推學生走,又能達到指點引導學生,讓學生自覺地去思考自己提出的想法,從而自發地去探求新的、正確的結論的目的。但在實際教學中,大家都能感覺到,總會由于種種原因使得課堂冷場,使學生陷入一種“山窮水盡疑無路”的境地。
比如,學生在初遇三拍子歌曲的時候,老師為了能讓學生更好的感受、理解三拍子的強弱規律,一般都會借助一些樂器演示來達到目的。一次,我就特地帶了一個鼓到教室,打算借助鼓聲來表現三拍子。本想著學生們看到后一定會對我的安排感興趣的,可是事實出乎我的意料,很多學生的學習熱情并沒有被很好的調動起來。正當我對此一籌莫展之際,一位學生大膽地座位上站了來:“老師,我能用‘打嗝’的方法來表示三拍子的強弱規律。”說完,他便有板有眼地表演了起來,頓時把所有的學生都逗樂了。在他的啟發下,學生們都似乎找到了靈感。有的說“我能用跺腳來表現”,有的說,我能用“拍凳子來表現……”聽著孩子們想出來的一個個“金點子”,我感到很欣慰,我對他們說“今天,老師要感謝每一位小朋友,從你們身上我學會了很多,謝謝!”話音剛落,學生們竟激動的鼓起掌來。
2、贊成學生“不標準”答案,發展學生求異思維
音樂不尋求統一的答案,尤其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可以把白紙上的黑點看成是小石子、小蟲子、小蝌蚪等等,這些都是想象的萌芽,大人都不得不嘆服他們的自由思維。因此,在感受音樂時,我從不輕易否定學生的想法,把答案“引“到我的軌道上來,而是多以“還有什么要補充的嗎?”“思路還可以再廣一些!”等方式啟發學生更豐富的聯想。即使要板書參考資料中所謂的“標準答案”,我也不忘加上一句“這只是很多答案中較為合理的一種!北热缭谥笇W生欣賞《龜兔賽跑》,學生在聆聽樂曲第一部分時(音樂比較優美、寧靜),課堂上出現了‘百花齊放’的場面:學生們有的說“這段音樂讓我想到了在幽靜的森林里射進了第一束陽光,小鳥在歌唱”;有的說“這音樂讓我好象看到了森林里的小動物們在早晨醒過來了,他們伸伸懶腰,小跑幾步,心情舒暢極了”;也有的說“我好象聽到了小朋友們的笑聲”~~~~~~在這樣的情形下,我的‘標準答案’以顯然沒有了容身之所。
在音樂課堂上,我從來不反對學生表示他們不喜歡教材中的某首(些)歌曲,或認為某首(些)樂曲不好的想法。因為就我個人認為,教材中的一些內容由于教材本身的需要,確實太過于知識性、民族性,太過于強調某種”教育意義,因而不能投學生所“好”。遇到這樣的情況,我首先會做的事就是請他們陳述一下自己的不喜歡這些內容的理由(事實上,這個過程既讓學生從某種角度評價了作品,也說出了自己真實的感受,這給我能對他們進行“對癥下藥”提供的條件,)然后在通過欣賞、討論、挖掘、發現作品中的美的東西,激發學生興趣,從而達到讓學生喜愛的目的。
3、以情感人,達成師生審美共鳴
師生之間只有建立平等、互尊的和諧關系,才能使雙方在良好的氛圍中產生共鳴,交流感情。在教學中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營造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創設能吸引全體學生參與活動的成果,引導學生多角度、多層次地進行探索,不斷體會探索中的樂趣,提高審美能力。
在新課程教材中有一些沒有歌詞(內容)提示的欣賞作品。這樣的音樂作品所要表達的可能是一種情緒、意境的反映;可能是一種情緒的對比和沖突。然而,想要理解這樣的音樂,對于缺乏音樂知識的小學低年級學生來說是件很不容易的事。這就需要老師們進行適當的引導、鼓勵評價了。
二、培養學生自主想象——情感式教學的核心
1、營造和諧課堂氣氛,孕育創造的萌芽
羅杰斯認為,一個人的創造力只有在他覺得“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條件下才能獲得最大限度地表現和發展。兒童創造性學習是兒童創造力的集中體現。因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為學生營造“安全”、“自由”的氛圍,促使他們盡情地表現自己的創造力。在課堂上,老師、千萬不能高高在上,時常擺出一副“唯我獨尊”的架子,使學生的精神緊張,思維受束。久而久之,學生的約束感逐漸增強,創造力逐漸減退。所以作為老師,我們一定要記住,建立民主化的師生關系,是改善音樂教學過程中學生壓抑、恐懼心理狀態的妙藥。學生只有在輕松愉快、和睦寬容的氛圍中,在“高度”自由的想象與創新環境中,才能充分投入,積極思考,勇于創新。
比如我在唱歌教學中,對于一些歌詞簡單、工整、富有動作性的歌曲,如《龜兔賽跑》、《動物說話》等,我會引導孩子們展開一定的想象里,結合他們的生活經歷,為歌曲編一些合適的動作。有時我也會走到孩子中去,和他們圍坐在一起。要是你對自己的舞蹈基本功夠信心,你還可以一起和孩子們帶上各種各樣的頭飾,邊唱著他們編的歌詞邊跳著他們編的動作。在這樣的氛圍下,孩子們編出來的東西往往是錢姿百態的,整堂課下來,孩子們學得輕松、開心,我哪也樂在其中。
2、堅持激勵性原則,培養創造的膽量
現代心理研究表明,孩子們有一種與生俱來的,以自我為中心的想象、創造、探索的學習方式,他們的知識經驗在客觀時間的互動下形成,應帶有大人無法想象的無拘無束的奇異遷移性。美國的一項調查表明,一般人在5歲時可具有90%的創造力,如果不加以正確的引導和保護,在7歲時就只有10%的創造力了,而8歲以后的創造力更是下降到2%。現象告訴我們,兒童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不斷地被知識的經驗性和規律性有束縛,從而逐漸消退了他獨立想象和創造的能力。教育心理學的原理告戒我們:教育更多的應該是保護,應該是鼓勵,應該是細心呵護,幫助孩子茁壯成長。
可是,在實際的生活中,很多孩子有創新的意識,卻不能有很好的進行創新。這是因為我們的學生普遍都缺乏創新的膽識,作為教師,我們應當信息到對學生加以引導。其實這膽識孩子們本來還是有的,只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膽識已經在家長和老師的“緊箍咒”中逐漸消失了。
小孩子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看見新奇的東西總愛隨意的東拼西湊,哪怕是家長花大價錢新買的玩具就是照拆不誤啊。要是遇到這樣的場面,恐怕很少有大人會為之拍手叫好吧,反倒是時?吹郊议L讓孩子嘗點皮肉之苦是有的(這樣的事也發生在學校里)。孩子們進了音樂教室就喜歡擺弄教室里的一些教學設備(鋼琴等),他們可以從自己胡亂“制造”出來的“音樂”中獲得樂趣。在國外,老師可能會用贊賞的眼神鼓勵學生的‘胡作非為’,可在我們這,這種舉動一旦被老師發現的話,挨頓臭罵是少不了的。為此,學生的探索熱情和創造的沖動也就隨著老師的臭罵聲消失待盡了。由此對學生造成的傷害還是淺層的。有極少數教師會以粗暴的態度譏諷、斥責那些敢于創新,敢于發表不用意見的學生,從而徹底地摘了學生的“膽”,無情的扼殺了學生的創新精神?纯聪旅娴倪@個例子,你就會明白了。
一次,我們和幾位同學在一起聊教育業務上的事,其中有個同學給我們講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在一節音樂公開課上,老師問學生:××××××的節奏模仿了什么動物在奔跑時的聲音?同學們異口同聲地回答:“馬~~~~”然而其中的一個不和諧聲音引起了老師的警覺:“剛才是誰在說‘!?”老師大有興師問罪的意思。這時,一個學生怯生生地站起來說:“是我!崩蠋煔獠淮蛞惶巵恚骸拔铱茨愕瓜耦^牛,不動腦子!”頓時引地教室里滿堂哄笑。在笑聲中,我那和坐在后排聽課的同學隱約聽到那學生在低聲嘟噥:“笑什么啊,只有馬會跑?牛急了不也會跑嘛!甭牭竭@,我不禁笑了,我倒不是笑學生,而是笑那位老師。我想問問她有沒有聽過《西班牙斗牛士》的旋律。
音樂是一種語言,但它又不是一般意義范圍內所指的語言。它所描述的形象通常模糊的,正是這種模糊性,才使音樂給了人們想象的巨大空間。假如我們的老師一定要以自己的理解去統一學生對某種音樂形象的認識,這無疑是打擊了學生的自信。我想,上述事例子中的那位學生,以后就算你叫他“胡說八道”他都不敢了。
看到這,我們應該不難明白,學生的“膽”其實是老師給的。當你要求學生集體討論某個問題,學生正襟危坐時,默不作聲時,你不要去埋怨學生;當學生在探索與創新的過程中遇到困難退卻時,你也不要去埋怨學生。我們有責任為他們營造一個‘敢想、敢說、敢做’的氛圍。每當孩子們遇到什么困難時,老師應當給予積極的幫助與鼓勵,引導學生正確對待挫折與失敗。只有這樣,我們培養出來的孩子才能成為勇敢的“雛鷹”。
三、加強教學計劃性、預見性——情感式教學的保障
要加強課堂教學的計劃性和預見性,關鍵在于備好課,它是發揮教師主動性的重要保證,音樂課的教學不同于文化課的教學,它具有叫大的思維發展空間,伸縮性大,內容的靈活性與課堂的娛樂性、計劃性、預見性較難。傳統的備課可能只簡單地寫寫上課的基本過程。但當上課后就往往會忽視學生的需要,忽視效果。有效的備課應該強調“備學生”,要求體現以學生的發展需要為中心。因此我認為,音樂教師在備課時應該多花點精力備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預見性:從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興趣、需要、思維、學習習慣的實際情況出發,預見學生接受教材時的情感與態度,以及不同層次學生可能產生的困難或疑問,以及教師適當的解答。(2)按學生的不同層次,為學生設計不同坡度的內容。(3)注重個性發展。只有在備課時充分考慮到了這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有人說:“人們做不了的事,往往不是由于其缺乏力量和金錢,而是由于缺乏想象和觀念!弊銎渌氖率沁@樣,教學也是如此。只要能在教學中鼓勵學生“敢想、敢說、敢做”,我想孩子們會為我們帶來更多的驚喜。
【小學低段音樂情感式教學實踐論文】相關文章:
小學音樂教學論文05-29
小學音樂教學論文06-26
音樂教學與舞蹈教學的結合實踐論文12-02
小學音樂教學論文【通用】07-27
有關小學音樂教學的論文12-02
美術教學使用音樂的構思與實踐論文11-08
小學音樂律動教學論文06-03
淺析音樂教學實踐自信心的提升論文05-16
談建立音樂教學有效路徑與實踐論文11-17
診所式法律教育的實踐論文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