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析音樂教育的審美自由與技能培養論文
一、與時俱進構建完美課堂
。1)把握“審美自由”
所謂“審美自由”從廣義上可以理解為學生接受學習作品的來源,風格等的自由要求。學生與教師的年齡差距也導致了,對部分作品喜好的分歧。教師不妨從學生的角度去審美理解學生喜好的作品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如學生喜歡的歌星與作品,教師可以做一個問卷調查,而后根據歌星的作品去尋找鑒賞作品的共性,或者相關的音樂文化。比方時下很流行“鳳凰傳奇”,教師可以把其作品與草原風格的音樂做一比較,闡述新民歌的魅力。學生崇拜周杰倫,教師也可以收集周杰倫的作品讓其體會“中國風”,如把流行音樂與中國京劇的結合,《霍元甲》就有所體現。周杰倫的《東風破》、《菊花臺》、《發如雪》等作品是把中國古詩詞與流行音樂的結合,這樣既能投其所好激發興趣又能達到審美的目的?傊瑢徝澜逃粌H在于教學的內容更應注重其過程與目的。“審美自由”從狹義上可以理解為學生在審美時對某一作品的理解觀念上的不同。音樂的抽象性在于通過節奏旋律的特點表達其主題,因此,不同的人對不同的作品的理解有所不同,也會受鑒賞者文化水平的限制。作為教師此時應從形式、情感來感受藝術的魅力,盡量少加個人理解的因素,以免干擾學生創新和想象力。
。2)嘗試“技能的培養”
一直以來,許多人把審美教育與技能培養對立開來,認為在追求技能即放棄了審美,熟不知審美教育的同時可以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從而更有利于技能的展現,如要彈奏好一首完美的樂曲首先要想象豐富,才能把所要表達的場面或者情感展現與作品中。同時在技能培養上我們應該做一伯樂善于發現人才適當鼓勵,給予那些學生展現的舞臺。
二、多方著手構建有效評價機制
有效的教學評價最終的目標是學生和教師的共同發展、教材的完善使用和學與教成果的有效反饋,其作用是更有利于教師關注課堂的有效性,學生學習習慣,有效學習策略的養成等,同時也把審美教育化“抽象”為”俱象”更加直觀化了,也是鑒賞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環節。傳統的教學評價一般是在教學某一階段結束后進行的,這樣會錯過評價的最佳時間段,也失去了評價的意義。所以我們因該從多方面多角度去去構建評價的`方案和手段,既要關注結果也要關注過程,既要注重技能的提高也要注重興趣和習慣的培養。
(1)方式多樣,適者即用
評價的方式多樣,如師生互評,生生互評,學生自評,小組評價等,雖然方法很多但也要注意其實效性,應根據學生的年齡心理等要素來決定,從而達到學生學習音樂興趣的、審美情趣、藝術技能提高。如果把評價具體化,可以分成兩大部分:形成性評價和終端評價。形成性的評價包括課堂表現,參與能力,活動能力,常規教學時的反饋等。終端評價一般以總結性為主可以由面試(音樂技能展示)和筆試組成。今年上半年一名為《中學音樂學科課堂教學評價標準與實施方案的研究》音樂省級課題吸引了本人,于是就終端教學評價機制作了簡單研究方案現結果如下:評價形式:筆試年級:高一年級分值100目的:關注學生的學習效果由此可見,學生的對音樂的理論常識部分一般不屑一顧,而對于記憶性的常識正確率較高,對于簡單的音樂點評能力也較差,結論可見學生的音樂理論知識面過于狹窄對課堂上音樂理論知識的接受不夠重視,大部分同學更愿意死記硬背缺少分析和鑒賞的能力。以上數據是農村學校的情況,由于條件限制沒有對城市進行研究,故僅作平時教學反饋之用。
(2)積極主動爭取多方配合
音樂課在課改的今天雖然也有一席之地,然而大部分只做表面文章,有時會拽著審美教育的空洞性反而會導致學生不重視,領導不關心,家長很無奈,評價機制的建立不光是音樂課堂上應具備的,還需要建立專門的音樂評價機制,如果光看幾個特長生或者藝術節精彩的節目來評價這個學校的藝術教育的話,那我們藝術教育的改革的成效也許會原地踏步。所以,不管是重審美還是偏技能當,前的音樂要改出成就來,教師要做的是建立有效的課堂模式,樹立正確的教學觀。教育部門也應關注非考科目,全民關注我們的音樂教育定會有美好的明天。
【簡析音樂教育的審美自由與技能培養論文】相關文章:
9.簡析職場禮儀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