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b id="h4knl"><ol id="h4knl"></ol></sub>
    <sup id="h4knl"></sup>
      <sub id="h4knl"></sub>

      <sub id="h4knl"><ol id="h4knl"><em id="h4knl"></em></ol></sub><s id="h4knl"></s>
      1. <strong id="h4knl"></strong>

      2. 高校學生音樂素質現狀和改革教育論文

        時間:2024-08-07 08:37:58 音樂學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高校學生音樂素質現狀和改革教育論文

          摘 要:為適應新時期所倡導的素質教育要求,高校音樂公選課必須體現德育功能、智育功能和美育功能,確立寬層面、低要求、高品位的教學目標,轉變教師觀念,有針對性地改進教學方法,提高高校音樂公選課的育人功效,從而促進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

        高校學生音樂素質現狀和改革教育論文

          自1995年國家教育部提出在高等學校中開展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工作目標以來,一個涉及領域廣泛、學科門類眾多的高校公共選修課程體系已在較多的高校中基本形成。公共選修課已成為實施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主要渠道,并在提高大學生文化素質方面發揮了積極而富有成效的作用。但也應清楚的看到,目前對公共選修課的研究還處于一個起始的狀態,具體到某一學科的公共選修課應該如何定位教學目標,其學科特點與公共選修課程形式應該如何有機結合,如何克服教學實施過程中存在的隨意性,還有待深入研究與探討。本文雖只涉及音樂學科的公共選修課,但一管窺豹,相信對其他學科會引起一定的“共鳴”。借此文拋磚引玉,希望更多的教師參與到對公共選修課程的研究與探討之中來。

          一、高校學生音樂素質現狀

          毫無疑問,學生初始的狀態將決定教育教學目標的設定,并影響教育教學的要求與教學方法的選擇。那么選擇音樂公共選修課的學生在音樂方面是一個什么樣的狀態呢?筆者曾連續四屆在音樂公共選修課中用同一問卷調查表對參加選修課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反映學生學習狀態的調查統計:

          1、有半數以上的學生未能完整地接受基礎教育階段的音樂教育;

          2、學生在基本的音樂知識方面基礎較差,認知程度較淺;

          3、基礎教育階段的音樂教育對學生產生的影響力幾近于零。本應從教育主渠道獲得的認知能力被非主流渠道所替代。學生對不同的聲樂形式的選擇也證明了這一點;

          4、學生對提高自身的音樂素質有較為迫切的愿望。學生的基礎問題、認知問題可以通過自我的努力,教師的幫助逐步予以不同程度的解決,而學生表現出對“主渠道”的不認同確實值得我們高度重視。如果教師仍以舊的教學模式、舊的教育觀念進入公共選修課,即使有著良好的教育愿望,認真的工作態度,恐怕也很難達到吸引學生,幫助學生,最終達到學生文化素質、人文素質、審美意識全面提高的教育目的。對音樂公共選修課的指導思想與教學目標的定位應成為教師必須面對且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

          如果用傳統的音樂教育觀點來看待學生所反映出的學習狀態,要在幾十個學時里,達到或基本達到提高學生音樂素質進而提高文化素質的大目標,幾乎是不可能的。僅音樂領域中最基礎的認知要求“視唱練耳”部分,就不是幾十個學時能解決的。而且學生在這方面的基礎還比較差。對此,管建華先生曾撰文指出:“當今中國社會,高中音樂教育教材及教學基本上局限于單一性思維順序運算與組合水平,以致無法形成反省性抽象思維及高級的心理思維……”,同時,他還認為“認知———工具性在音樂體系上直接表現為‘書面’的音樂技術理論的學習與創造”[1],毫無疑問,那種亦步亦趨學究型的,單一性的非對即錯的二元性觀念是不適合于音樂公共選修課程的。從時間上看,不能滿足傳統的教學需要;從空間上看,缺乏反省、聯想、想象的思維是無法達到審美境界的。因此,指導思想與教學目標應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對傳統音樂教育的觀念進行反思與改革。

          二、高校音樂公選課的素質教育要求

          新世紀已經到來,它需要更多的在藝術、科學各個方面有豐富創造力的人才。普通高校作為新時期人才的搖籃,更應重視大學生的全面素質教育,音樂教育在素質教育中地位重要,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1998年,李嵐清總理向高校師生推薦影片《一曲難忘》的同時,對音樂教育的素質要求做了精辟的論述:“音樂的美育功能還不只是一般地提高審美能力和陶冶情操等,他對人的智力開發,特別是提高人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鍛煉表達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方面都有幫助,音樂對社會的文明進步有著深遠的影響。”[2]李嵐清從百年樹人的高度,提出了加強大學生音樂素質教育的問題,強調了高校音樂教育的重要地位,指明了高校音樂教育的根本任務。高校音樂公選課必須體現德育功能。音樂是一種感情藝術,它是通過聲音來抒發人們對客觀事物的各種愿望和感情的。

          它運用富有情感的音樂語言、豐富的藝術手段,直接迅速地作用于人的聽覺器官,借聲傳情,使人們喚起美的感覺,引起心靈共鳴,并從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使品格、身心得到和諧發展,從而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操。這就是音樂所具有的德育功能,是教育的最高境界。高校音樂公選課必須體現智育功能。音樂是一門多學科互相滲透的綜合性多功能的訓練學科,對發展學生的智力、記憶力、知覺感受力、理解力、表現力、思維想象力等作用較為突出。無論是一首歌還是一首樂曲,都是由音樂諸要素(節奏、節拍、旋律、和聲、音色、速度、力度等)組成的。這些特殊語言作用于人的感官,使人獲得音樂形象,產生聯想。培養和促進了人們聯想和想象能力的發展。而聯想和想象能力正是科學創造發明不可缺少的動力。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無限的,它概括世界上的一切。”音樂教育不僅在智力因素開發方面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在許多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培養上也有其獨特的功效,如自制力、毅力、專注力、自信力、適應力和協調配合能力等。高校音樂公選課必須體現美育功能。在美育的諸手段中,音樂藝術具有強烈的感染力。

          審美素質是大學生文化素質的重要內涵,提高審美素質是音樂教育的基本任務。美的音樂是美好心靈、美好情感的外現,是作曲家美好感情與高尚心靈所釋放的信息:抒情委婉的音樂使人心曠神怡,輕松活潑的音樂使人心緒平和,雄壯激越的音樂催人奮進,和諧的節奏與人同諧共振。普通高校的音樂教育,不應以單純的技巧教育為主,應把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和能力作為各科訓練的重要目的;同時音樂教育也不能因為強調鑒賞和“全面素質”而違背音樂教育的自身特點和規律,要給音樂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基本技術教育賦予審美意識。

        【高校學生音樂素質現狀和改革教育論文】相關文章:

        高職院校人文素質教育現狀分析論文11-29

        音樂藝術教育對素質教育的作用分析論文11-30

        音樂高考的現狀與隱憂論文11-19

        職業院校音樂教學現狀與改革12-11

        素質教育和小學語文教學改革03-19

        高職院校的人文素質教育現狀提升研究論文11-29

        概述工科院校音樂素質教育考察論文11-29

        談高職英語教學現狀和改革03-06

        課程改革與教育公平的論文12-11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3. <sub id="h4knl"><ol id="h4knl"></ol></sub>
        <sup id="h4knl"></sup>
          <sub id="h4knl"></sub>

          <sub id="h4knl"><ol id="h4knl"><em id="h4knl"></em></ol></sub><s id="h4knl"></s>
          1. <strong id="h4knl"></strong>

          2. 久久96固产视频 | 午夜性刺激在线观看视频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深田咏美 | 中文字幕乱码免费视频 | 亚洲看片在线观看看 |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无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