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音樂本質認識的多元化論文

        時間:2024-10-20 19:32:15 音樂學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音樂本質認識的多元化論文

          1音樂本質認識的多元化

        音樂本質認識的多元化論文

          千百年來,人們對音樂的認識都處于多變的狀態之下,音樂自身所具有的不確定性也決定了人們對音樂本體認識的多元性。

          音樂是什么?音樂的本質又是什么?這是音樂美學思維的邏輯起點。真正的音樂藝術是物質(樂音運動)與精神(心靈運動)的動態對映過程。這是由中國特殊的感物、體物方式決定的“音心對映論”的中國音樂美學對音樂的經典性定義。而從古希臘到近現代西方音樂美學中的音樂定義,大都把“樂音運動”這一審美客體的規定等同于實體的音樂定義,F實的人的審美心靈活動完全被排除在“樂音運動”之外,這又必然由“主客二分”的西方傳統思維范式所導致。中西不同的思維方式,決定了對“音樂是什么”這個音樂美學賴以起步的基本問題的不同回答。在中國傳統音樂思想中,對于“音樂是什么”的本體思慮素不注重,即便是“圣賢大德”們也對此少有思辨理性的認識,至多從本源的范疇內部分地進行過本體探討,更不用說民間俗樂在流傳過程中完全沒有自己的本體或本源意識。

          繆天瑞的《音樂美學史概觀》一文是40年代較為重要的一篇介紹音樂美學的文章。作者在文章中開門見山地給音樂美學下了一個定義:“‘音樂美學”是研究音樂的感受、音樂的理解及其條件,與音樂的效果及其原因的一種學術。”

          很顯然,這里的研究取向側重于對音樂接受與音樂功能效果的關注,然后并不是孤立地審視這一切,而是將音樂接受的相關條件以及音樂何以產生諸種效果的原因也必然地納入音樂美學考察的視野。事實上,這一切正是音樂美學所要研究的重要課題,它涉及了音樂審美主客體之間的關系、審美的心理結構層次、接受的實踐過程、音樂的社會功能與發生原因等等一系列音樂美學的研究范疇。

          確認音樂的本質特征在于表現人的內心世界、感情生活。在表現人的內心世界、感情生活時,尊重人的主體價值、確定人的主體地位,是音樂主體性原則互相關聯、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但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及思維方式使得其在價值取向和精神追求方面存有明顯的差異。中國音樂文化所遵循的是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的觀念,重視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主張天與人、天道與人道、天性與人性相類相同,并可達到統一,其音樂文化并非單純的作著思想感情的載體,它貫穿著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以及生命間的和諧關系準則。而西方音樂則是“天人相對”,從畢達哥拉斯將“數”的關系歸結為宇宙之本源開始,形式化的機械宇宙觀便已成為西方音樂文化認識世界的主要方式之一。

          在其宗教的深遠影響下,西方文化在其“靈魂的世界”和“肉體的世界”之間不斷尋找著闡釋的方法和完善的途徑,但終究難以使它們達到和諧統一。崇尚自然科學性的答案,使系統化在西方音樂文化中具有根本性的意義。第二,西方音樂文化中心是宗教與科學,其發展始終為科學宗教精神所關注和支配。宗教精神客觀上為西方音樂文化的發展,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而科學的求真態度,又使音樂形式原則上得到了統攝一切的根本性權力。正是在這一根本性權力的支配下,科學性又使西方音樂文化在求真的愿望下不斷完善,以求達到完全的整體性質。而中國音樂文化的中心是道德與藝術,其發展為道德與藝術精神所關注和支配,與西方音樂文化極力將人生科學化、邏輯化相比,中國音樂文化則極力將人生藝術化和審美化。

          應當承認,中西音樂文化都很重視實際,但西方音樂文化更重視物質實踐,講究應用,講究實惠,各種風格和流派的音響結構方式即可證明其重視實際的程度。而中國音樂文化重視道德實踐,講究身體力行,講究情義,所以才有中國戲曲音樂中的“打、念、做、唱”及速度、節奏、情感、韻律的變化,才有旋律的曲折和抑揚頓挫,才有中國音樂情、景、心、體的完美結合。

          2音樂美的本質

          什么是音樂美的本質?這是音樂美學上的一個根本問題。音樂表達情感這是中西方音樂美學中的共識。音樂是情感的藝術,這一觀念在西方的頭腦中根深蒂固。在整個西方音樂美學思想發展的歷史進程中,有關音樂與情感關系問題的探討幾乎從未間斷過。如李斯特所說:“音樂能夠同時既表達了感情的內容,又表達了感情的強度,它是具體化的、可以感覺得到的我們心靈的實質!倍袊奈锔姓f更是說明了音樂與情感有著密切的關系,“情動于中,形于言,言之不足故磋嘆之,磋嘆之不足故永(長聲)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中國美學中天人合一的觀念在音樂審美上體現為音樂表達情感(心)的審美特點,而情感又產生于人與世界(物)的關系,不是產生于孤立的人本身。而西方對待人與世界的關系是從人對世界的把握,人要認識世界真相角度來理解世界的,因此西方審美表現在對音樂本質的理解上也與中國有著較大的差別。不同的思維審美觀念使得關于音樂的本質這個問題表現在西方音樂美學即為:音樂自律與音樂他律;而表現在中國音樂美學上則為:物感說與聲無哀樂論。

          近年來,不少學者致力于對審美文化的思考與闡釋,在學理層面進行了更為細致深入的辨析,對審美文化的把握也日漸豐富具體,并富于理論概括力。美國學者韋勒克指出:“整個美學上的問題可以說是兩種觀點的爭論:一種觀點斷言是獨立的、不可再分解的‘審美經驗’(一個藝術自律領域)的存在,而另一種觀點則把藝術認作科學和社會的工具,否認“審美價值”這樣的中立場存在,即否認它是“知識”與“行動”之間,科學、哲學與道德、政治之間的中立場。

          這兩種觀點的爭論就是自律與他律的爭論,其形成是從二元對立出發。所謂自律,就是指審美文化的獨立自足性,它是一個自在自為的系統。而他律則指審美文化的相關性,它是外在的或為他的,而不是獨立自為的。這種爭論在西方美學史上一直不斷。而在西方音樂審美意識的歷史發展中,對音樂美的本質的研究在不同時期、不同的美學家、哲學家、藝術家等曾經有過不同的說法與解釋,像在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的美學研究中,出現了黑格爾、康德等人對音樂美學問題的研究稱得上詳細而周到,且對后人產生極富啟發意義的觀點。正是因為這一點,在19世紀對于音樂美的本質的探討出現了受黑格爾美學思想影響,以及匈牙利鋼琴家、作曲家李斯特為代表的他律論和從康德美學中尋找支點,以漢斯利克、赫爾巴特為代表的自律論,這兩種派別使音樂審美認識功能的討論有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定義。

          3結語

          他律論美學更看重藝術與社會之間的聯系,強調社會對藝術有著各種各樣的影響;自律論美學強調的則是藝術有其自身的規律,藝術與道德、宗教、科技等文化現象不同,更為看重藝術的審美特質。這種爭論實際上反映了人們對音樂問題的分歧,音樂到底是什么?音樂美的標準是什么?我們看待音樂作品,是應持社會標準還是應持審美標準?對于音樂美的討論,對于我們到底看重其審美性還是應該看重其社會性,我們不能偏執一詞。我們應該既尊重藝術自身的性質和規律,注重藝術的審美特性,同時也應該注重藝術對社會的影響,注重藝術對社會所應承擔的責任和義務。一部好的音樂作品就是審美價值既高社會價值也高的作品。

        【音樂本質認識的多元化論文】相關文章:

        多元化音樂教育的論文05-21

        淺談對數學本質的認識08-05

        多元化美術教學論文201807-26

        本質分類教育改革論文10-13

        現代藝術設計的多元化論文06-12

        試析意境的本質與民族性論文08-24

        審計的本質是什么畢業論文07-11

        微電影的本質與藝術創作論文10-09

        超前認識的本質、特征和基本形式09-08

        論當下陶瓷藝術的多元化趨勢的論文08-04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