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高校英語專業精讀課說明文教學論文范文
論文關鍵詞: 大學英語專業 精讀課 說明文教學
論文摘 要: 根據《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對精讀課教學的要求,以及英語說明文的語篇模式的描述,作者提出,在大學英語專業精讀課說明文教學實踐中,應該著重抓住文章的語篇模式、組織結構、語言特點、寫作技巧及修辭手段五個方面。作者認為,只有不斷探索和創新,才能不斷提高大學英語專業精讀課說明文教學的水平。
一、引言
2000年新頒布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附錄I對基礎英語教學(即本文中精讀課教學)的要求是“培養和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本課程主要通過語言基礎訓練與篇章講解分析,使學生逐步提高語篇閱讀能力,了解英語各種文體的表達方式和特點”。而通過長期的大學英語專業精讀課教學的實踐,筆者發現,很多時候課堂教學還停留在字、詞、句的理解與運用上,而很少有人從宏觀上系統地把握文章的脈絡,包括文章的主題、結構、作者創作的意向,以及不同體裁的表達方式、特點等,這樣帶來的結果往往是學生在語篇分析能力和綜合運用語言能力方面相對欠缺。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筆者在精讀課教學中引進了體裁的概念,從語篇分析的高度對說明文課文進行宏觀與微觀分析,在說明文教學上進行了一些探索,通過實踐,筆者發現,這樣的教學方式在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的同時,也提高了大學英語專業精讀課說明文教學的整體水平。
二、大學英語專業精讀課課文所涉及的體裁及說明文語篇模式 說明文是描述某一事物,事由或過程的文章。它用于說明客觀事物的特點和性能,或介紹某種操作程序,或解釋某種抽象概念,或闡明某種科學原理,或探究某些自然現象及社會現象等,完全是就事論事的描述,所以也稱事實性或技術性的描寫文。把握所說明的事物的特征和本質是理解說明文的關鍵。詞典、論文、實驗報告、產品說明、廣告都屬于這類體裁。說明文是學生、科學家、專業人員常用的一種體裁。說明文按照邏輯推理的方法闡述事物的發展過程和展示事物的關系。
語篇模式就是語篇內在的修辭結構(rhetorical structure)。它與文章的體裁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體裁結構在語篇結構層面上對語篇的形成具有制約作用,那么語篇的組織模式必然也要受到體裁的制約(Yang Xuemei,2006)。
說明文語篇模式宏觀結構上常采用“問題—解決型”、“一般—特殊型”、“匹配比較型”語篇分析模式。第一種思維模式的程序是:首先說明情況,然后出現問題,隨后作出反應,采取的反應可能解決了問題,也可能沒有或沒有完全解決問題,最后對此作出相應的評價。而第二種思維模式則通常表現為兩種形式:一種是先概括后舉例,另一種是先講整體輪廓,后說諸多細節。第三種思維模式通常是以英語為母語的民族用來比較兩個事物的相同之處或對比不同之處所使用的一種思維模式,這種語篇模式常用來比較事物異同。比較事物相似之處稱為“匹配相容”(matching compatibility),比較事物差異則稱為“匹配對比”(matching contrast)。人們常用這種思維模式來比較兩個事物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先提出論點,再進行論證。這種語篇形式一般存在于較長的語篇中,常與一般特殊型組成復雜的思維模式。其表現形式為:重復法、詞匯關聯法和排比法三種(Yang Xuemei,2006)。
根據說明文的定義及說明文的語篇分析模式,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注意說明文的三個方面。
1.語篇模式
在《現代大學英語》教材1—3冊已學過的文章中有三篇說明文文章,涉及“一般—特殊型”和“問題—解決型”兩種語篇模式。
2.組織結構
說明文一般包括三部分:引言、正文和結論。
3.寫作目的
說明文的寫作目的是解釋說明客觀事物的特點和性能,例如:介紹某種操作程序,解釋某種抽象概念,闡明某種科學原理,或探究某些自然現象及社會現象,等等,其寫作目的決定了說明文的語言特點、寫作手法及修辭手段的使用。
根據以上說明文的定義及說明文語篇模式的分析、說明文教學的描述及《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對精讀課教學的要求,筆者認為,在大學英語專業精讀課說明文教學實踐中,應該著重抓住以下幾個方面:說明文的語篇模式、組織結構、語言特點、寫作技巧及修辭手段。下面筆者根據大學專業英語精讀課教材《現代大學英語》中出現的說明文體裁語篇模式,針對以上幾個方面的內容作進一步的分析和探討。
三、大學英語專業精讀課說明文教學
1.說明文的語篇分析模式和組織結構
不管說明文文章屬于哪種語篇模式,一般包括三部分:引言:作者闡明要說明的問題;正文:呈現證據來支持其觀點;結論:重申觀點或得出結論。
例如:第二冊第九課“Quick Fix Society”和第三冊第一課“Your College Years”屬于“一般—例證型”(Generalization—exmaple)體裁結構,這種體裁結構模式符合中國學生的思維模式,學生掌握和操作起來比較容易。其特點是先把要表達的思想概括成段落的主題句或全文的立證句,然后舉例說明或交代細節。
在“Quick Fix Society”中,作者通過作者夫婦真實的一次度假來回路程上的經歷,對比走高速公路去西弗吉尼亞和回來時穿越鄉村走完全不同的路線而帶來的完全不同的感受,從而作者開始思考這樣的問題:美國已經在社會的很多方面成為一個追求快節奏的國家,這是文章的主題句。然后作者進一步從三個具體方面詳細地闡述這種現象:“不等以后,只爭現在”,“不要緩慢,只求更快”,“不求透徹,只重表面”。最后作者向美國的同胞發出號召,讓大家放慢腳步去充分品味大自然和人類所創造的美好事物,讓人們重新發現生活(茅風華、孫曄,2006)。
第二冊第十五課“The Ridle of Time”屬于問題—解決分析模式(簡稱PS模式),它是一種已被普遍討論和采用的語篇分析模式。 "
作者先介紹了不同科學家對時間所下的不同定義,然后回顧了人類歷史上不同時期人們所創造的不同計時方式,并對人體生物鐘這一現象進行了探討。最后,作者以時間的不可逆轉性及計時工具在現代社會中的重要性結束全文(茅風華、孫曄,2006)。
2.語言特點
在說明文體裁教學中,教師除了向學生講解文章的宏觀結構外,還必須引導他們分析文章的微觀結構,掌握說明文的語言特點。說明文的語言特點用為詞用句準確、簡潔,言簡意賅,層次清楚。為了引起讀者的興趣,作者也經常使用適當的修辭手段使文章生動有趣。
例如:“The Ridle of Time”是一篇科普文章,本文語言上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通俗易懂:在措辭上,除了個別專業術語外,文章沒有什么晦澀生僻的大詞難詞,而是常用詞;在句式上,也是簡潔明了,而不像法律或專業科技文體那樣句子冗長復雜(茅風華、孫曄,2006)。
3.寫作手法
說明事物的方法很多,具體主要有定義法、分類法、解釋法、比較法、比喻法、圖表法、引用法和舉例法等。
例如:在“Quick Fix Society”中,作者使用了對比法(comparison and contrast)和舉例法(illustation)。在“The Ridle of Time”中,作者使用了定義法(definition):文章一開始作者提出了問題“What is time?”,然后作者列舉了不同科學家對時間所下的不同定義。
4.修辭手段
為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動、簡單明了和富有說服力,作者經常使用各種修辭手段。說明文中經常使用的.修辭手段有:修辭問句、重復、排比、對比等。
例如:在“Your College Years”中,作者在文章開始使用了三個修辭問句來引出所討論的話題。排比修辭中包含了詞語、詞組、句子及從句的排列使用。另外,作者還使用了對照(antithesis)、轉喻(metonymy)、對比(contrst)等。
通過以上對說明文的分析,為學生理清了此類語篇脈絡,總結出了說明文的結構模式及語言特點、所使用的修辭手段和寫作技巧。
四、大學英語專業精讀課散文教學教學效果評述
筆者認為,嘗試說明文體裁教學會產生以下教學效果。
第一,培養了學生的體裁意識,增強了他們對說明文體裁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第二,提高了學生對說明文的閱讀能力。通過說明文范文的閱讀,學生能總結出說明文體裁的內容圖式和結構圖式,這樣在以后的閱讀中,學生會運用頭腦里已經形成的圖式結構對此類體裁的語篇進行對比分析,從而掌握它們的體裁結構和語言特征。通過這種方式,可以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自信心和閱讀興趣,從而有效地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
第三,在說明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層層分析,使學生學習和掌握了說明文類型文章的模式,增強了學生的寫作能力。當學生寫作時,已經掌握的語篇模式會給他們提供了參考和借鑒。有了這種模式,學生大腦里就有一個非常清晰的邏輯順序。他們能夠恰當地運用語篇架構,把內容組織得有條有理,使整篇文章讀起來非常順暢,寫出的英語文章就非常地道。
第四,說明文教學不僅提高了學生對說明文的閱讀鑒賞能力和寫作能力,而且有助于培養他們對其他體裁作品的閱讀、欣賞和評論的能力。
第五,說明文體裁教學還改變了學生的傳統角色。學生的學習由被動接受變為主動探取后,可以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鍛煉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
五、結語
在大學英語專業精讀課英語說明文教學中,筆者認為,教師從說明文的語篇分析模式入手,幫助學生理清說明文的宏觀結構,然后總結出說明文的結構模式及語言特點、所使用的修辭手段和寫作技巧。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體裁意識,增強了他們對說明文體裁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又提高了學生對說明文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2]胡倩.“體裁教學法”與大學英語閱讀教學[J].蘇州鐵道師范學院學報,2002,(1):113-116.
。3]茅風華,孫曄.現代大學英語(精讀2課文輔導)[M].北京:世圖音像電子出版,2006:242,413-414.
【淺談高校英語專業精讀課說明文教學論文范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