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藥學專業教學設計案例
新的考核體系對教師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僅要熟悉分子生物學基本理論和方法,更重要的是要熟悉文獻,以下是小編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中藥學專業教學設計案例,歡迎閱讀查看。
摘要:中藥學專業是我校重點專業之一,中藥學專業是我校重點專業之一,根據中藥學專業學生的知識特點,針對生物化學課程《蛋白質的生物合成》章節的教學設計,并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情分析、教學策略、板書設計、教學互動環節、教學反思等方面進行了探討,以期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并提高授課效果。
關鍵詞:中藥學專業;生物化學;教學設計
1、教學目標
1.1知識目標①掌握蛋白質生物合成體系的組成與作用,蛋白質生物合成的過程。②熟悉蛋白質生物合成后的加工和靶向輸送。③了解藥物對蛋白質生物合成的影響。
1.2技能(能力)目標①掌握運用蛋白質生物合成的相關知識解釋遺傳信息傳遞過程的能力。②掌握運用影響蛋白質合成的物質的相關知識解釋抗生素、毒素、干擾素藥理作用的能力。
1.3學習態度與價值觀目標①通過學習蛋白質的生物合成這一遺傳信息表達的重要步驟,培養學生整體上認識遺傳信息傳遞過程的能力。②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端正的學習態度,變被動的接受式學習為主動探究式學習。
2、教學內容
2.1教學重點蛋白質生物合成體系,蛋白質生物合成的過程。
2.2教學難點蛋白質生物合成過程,蛋白質的翻譯后加工和靶向輸送。
3、學情分析
課程授課對象為中藥學專業本科二年級學生,思維較活躍,課堂氣氛較好,大多數學生在教師引導下能夠積極參與課堂及網絡討論。學生已具備化學和生物學的基礎知識,在本課程第五章(核酸化學)中已經學習了核酸的組成、結構和基本性質,為本章的學習做了充分的知識準備。學生已初步建立了中醫藥的思維模式,但是關于生命科學對中醫藥的支撐作用并不十分了解,因此在本課程教學中應結合實例,并與中醫藥相聯系,培養學生對生命科學的興趣,讓學生逐漸應用現代科學知識更好地認識中醫藥理論。授課所用的教材是于英君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生物化學》(第2版),該教材是衛生部“十二五”規劃教材、全國高等醫藥教材建設研究會規劃教材,適合中藥學專業使用。
4、教學策略
本章主要采用啟發式、探究式等教學方式,強化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利用多媒體與板書相結合的教學手段,通過引導、分析、討論、講解和歸納總結等過程實施課堂教學。課下則還有網絡學習、交流等教學策略。將課程內容隨時進行歸納總結,使其轉化為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的知識點,如:將蛋白質生物合成體系的組成和功能、參與真核生物翻譯的各種蛋白質因子歸納總結,便于學生掌握。注意采用“對比”的教學策略,詳細講解原核生物的肽鏈合成過程,對比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翻譯過程的特點,便于學生理解。
5、板書設計
5.1黑板設計①黑板左側書寫章節的大標題及小標題;②畫出并復習遺傳信息傳遞的中心法則,在圖上圈出本章蛋白質的生物合成所對應步驟;③列出密碼子與反密碼子配對的擺動現象列表,圈出其中的非典型堿基配對形式(I-A、C、U,G-U,U-G),便于學生記憶;④對比原核生物與真核生物核糖體的組成區別。
5.2多媒體設計①用表格展示全部密碼子與氨基酸的對應關系,讓學生直觀地認識到密碼子的簡并性。②圖片展示原核生物核糖體結構,以及核糖體上mRNA、tRNA的結合位置。③通過圖片和動畫形式,分別介紹原核生物肽鏈合成過程的三個階段:起始、延長和終止階段,其中的肽鏈延長階段包含進位、成肽、移位三個步驟。④用表格分別列出參與原核生物與真核生物肽鏈合成過程的各種蛋白質因子及其功能。⑤列表對比原核生物與真核生物的肽鏈合成過程。⑥圖片展示蛋白質轉運至細胞核、線粒體或其他細胞器的過程。⑦最后利用PPT將本章的重點進行總結、強化,并留下課后討論題目。
6、教學互動環節
6.1課堂互動①講解遺傳密碼的特點時,對照密碼子的簡并性和擺動性表格,引導學生討論兩者的對應關系。②引導學生討論“閱讀框內插入或缺失多個核苷酸時,是否一定會引起框移突變”。③講解“蛋白質的靶向輸送”時,引導學生討論蛋白質轉運的必要性。
6.2課下思考題①參與蛋白質生物合成體系的組分有哪些?它們具有什么功能?②遺傳密碼有什么特點?③原核、真核細胞內蛋白質生物合成的差別有哪些?④舉例說明常用抗生素抑制細菌生長繁殖的作用機制。
6.3課外自主學習設計指導學生就以下問題進行選題、查閱文獻并進行綜述。①常見抗生素作用機制的研究。②干擾素抗病毒作用機制的研究。
7、教學反思
學生參與度高,課堂氣氛活躍,回答問題的質量較好,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課堂提問和課下自測學生完成質量較高,學生能夠基本掌握知識點,但自主學習能力和邏輯分析能力均有欠缺,不能靈活運用前期學過的基礎知識,因此對于蛋白質生物合成的學習感到有一點難度。個別學生的交流意識不強,仍然只是一個聽眾,還沒有從被動的學習變成主動的學習部分學生對前期知識掌握不足,如講到蛋白質生物合成后多肽鏈的折疊時,需要利用蛋白質結構的相關知識,發現學生對于蛋白質的三級結構不熟悉,不能用這些知識來解決問題,講授這些內容以前先復習相關的準備知識。針對學生課上互動積極性有所欠缺。需要課下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和溝通,及時了解學生學習的情況,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給予個別指導,使其信心增強。另外,通過網上討論的方式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和能力。
除此以外,科學的考核評價體系是必不可少的。因為教學內容多,教學效果不理想,以往的考核是考核內容少,難度低,只求能記住一些基本概念即可。如此的考核態度也使得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喪失了學習的積極性,失去了學習的主動權。因此,我們在教學模式改變的同時,也改進了考核體系。以往的考核只是期末一張考卷,很多同學對學習內容不理解,不求高分只求通過,對考試沒有信心,使得教學效果大打折扣。新的考核體系分為兩部分,一是課堂分小組討論,包括文獻閱讀講解、PBL討論;二是閉卷考試。在課堂討論部分,教師和同學共同打分,學生打分又分為學生自評和互評。在各討論小組,由組長組織安排課后的學習內容、課堂討論中的分工,組員的表現由組長評判并計分。這樣,可以使每個同學的表現都受到關注,這樣考核公平、公正。而教師則根據各組綜合表現給各小組及組長計分。既促進組內成員間的合作又能調動組長的積極性,起到組織、督促的作用。在閉卷考試部分,試題中只是列出了選擇題、簡答題考核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通過考試,讓同學們梳理所學內容,知道分子生物學理論和技術的意義。另外,通過考試督促同學們在課后積極準備,課上認真聽老師和同學講解,否則對于拓展內容將一無所獲。
新的考核體系對教師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僅要熟悉分子生物學基本理論和方法,更重要的是要熟悉文獻,在學生講解時給予適當的幫助和點評,在學生課堂討論時能夠合理打分,在課后可以回答同學們的相關問題。為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還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要加強自身修養,提高教學水平,增加授課的系統性、藝術性、科學性,使學生從課堂上不斷地獲得新的知識,并且能夠順利地理論聯系實際。在這樣的教與學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會日益濃厚,從而產生我想學、我要學的想法,最終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我們經過多年的實踐和探索,初步形成了一套適合我校生物化學的教學模式,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為適應新世紀科技發展對人才的要求,需要我們不斷地探索改革。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們要不斷完善教學方法,以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目的,為培養復合型中藥學人才而加倍努力。
參考文獻
[1]于英君.生物化學[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
[2]劉慧靈“.DNA的生物合成—復制”教學設計[J].才智,2012(14):246.
[3]馮德明,朱長俊,朱紅薇,等《.生物化學》中酶動力學知識專題微課教學設計[J].廣州化工,2015(7):178-180
【中藥學專業教學設計案例】相關文章:
旅游專業教學中案例教學法的應用論文08-12
MBA企業實踐案例教學的設計、實施與改進07-16
旅游管理專業案例教學法分析論文07-14
工商管理專業案例教學方法探析07-18
對審計專業案例教學法應用的幾點思考09-13
案例教學法對醫學檢驗專業課教學的運用07-31
指數函數教學設計的三個改進案例07-14
“三角形的中位線”教學設計案例10-09
探討高職物流管理專業案例教學本地化08-15
工商管理類本科專業案例教學的思考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