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氟伏沙明與氟西汀在門診使用的比較
【摘 要】 目的 對門診常用的氟伏沙明和氟西汀兩種抗抑郁藥物的適應癥、療效和副作用進行比較。方法 對作者處就診的門診病人,在入組前、治療的第2 周、第4 周、第8 周評定HAMD,臨床總體印象量表(CGI-1),治療的副反應量表(TESS),有條件者在入組前,第8 周末做血常規、尿常規、血生化、心電圖的檢查。結果 經8 周治療對照觀察,兩組BPRS 總分、CGI-I 減分與治療前比較,均有極其顯著性差異,氟伏沙明組與氟西汀組兩組間比較,差異無顯著性意義;兩組對靶癥狀的改善作用有顯著差異;兩組副作用出現例次比較,除焦慮、激越和失眠兩項氟西汀組明顯高于氟伏沙明組外,其余各種副作用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結論 氟伏沙明和氟西汀在門診應用情況相比較,在適應癥、靶癥狀改善、療效和副作用方面存在差異,需要根據患者情況區別使用。
【關鍵詞】 氟伏沙明;氟西汀;門診;SSRI
抑郁癥在精神科門診越來越常見,但在病人服用抗抑郁藥物時,治療靶癥狀、療效、安全性、方便性及價格等因素,均需臨床醫生加以綜合考慮。在5 種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I)(即氟伏沙明、氟西汀、舍曲林、西酞普蘭和帕羅西汀)中,我院門診處方量最大的是氟伏沙明(荷蘭蘇威制藥公司)和氟西汀(美國禮來公司)。此將兩藥在門診治療的一些情況進行了對照觀察,結果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的選擇
選自2009 年6 月1 日~2010 年10 月31 日于作者處就診的門診病人,患有各種血藥SSRI 治療的疾病或癥狀,既往4 周內未使用過SSRI 藥物,性別、年齡不限,能保證每2~4 周復診一次。通過詳細詢問病史,做全面精神檢查、軀體檢查,及必要的輔助檢查后,按CCMD-3 標準確定精神障礙診斷,確定需要SSRI 類藥物治療的靶癥狀,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分≥10~≤36。向病人及∕或其監護人說明使用SSRI 類藥物治療的目的、療程、可能出現副作用和處理原則,復診間隔的要求和預期的費用。
知情同意后,16 歲以下者入氟伏沙明組[1],其他病人按擲硬幣法隨機分為氟伏沙明組、氟西汀組。如因報銷或經濟原因不愿使用被選藥物,可調至另一組,或放棄觀察,改用其他治療。
1.2 排除標準
①SSRI 藥物過敏;②嚴重的軀體合并癥,急性腦器質性病,急性感染,未控制的癲癇病;③孕期、哺乳期婦女;④不能按時、按量用藥,不能堅持復診;⑤嚴重的副作用(詳細記錄,以便研究結束后分析)。
1.3 方法
1.3.1 入組前、治療的第2 周、第4 周、第8 周評定HAMD,臨床總體印象量表(CGI-1),治療的副反應量表(TESS),有條件者在入組前,第8周末做血常規、尿常規、血生化、心電圖的檢查;
1.3.2 治療劑量
氟伏沙明組無軀體合并癥者的成人50mg/日,需要可加至150mg/日,兒童、老年人和軀體合并癥者25mg/日起,需要可加至50mg/日;氟西汀組無軀體合并癥者20 mg/日起,需要可加至40mg/日,有軀體合并癥者10mg/日起,需要加至20mg/日;
1.3.3 合并抗焦慮藥物需記錄原因和使用方法,不得合并其它精神藥物;
1.4 療效評定
HAMD 減分率75%,且≤8 分,為痊愈;HAMD減分率74~50%,且≤15~9 分,為顯好;減分率為49~25%,且≤20~16 分,為好轉;減分率≤25%,且≥21 分,為無效;HAMD 減分率負值,為惡化。
1.5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3.0 軟件進行統計,檢驗方法采用卡方檢驗和T 檢驗。
2 結果
2.1 一般情況
符合入組條件153 例,同意入組97 例,堅復診,資料完整,可供分析67 例。氟伏沙明組44例,其中由擲硬幣法決定14 例,兒童9 例,自費病人因氟西汀藥價高而要求改服氟伏沙明21 例;男22 例,女22 例,年齡6~80 歲,除16 歲以下
兒童9 例外,35 例成人平均年齡38.85±22.81,病程2~180 個月,平均40.86±44.18 月,平均受教育9.93±2.07 年。氟西汀組23 例,由擲硬幣法決定16 例,因氟伏沙明系自費藥不能報銷而改服氟西汀7 例,男9 例,女14 例,年齡17~73 歲,平均年齡40.01±26.14 歲,病程5~210 月,平均36.97±46.02 月,平均受教育10.08±2.15 年。除氟伏沙明組兒童病例外,兩組間性別、年齡、病程、受教育時間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
2.2 治療情況
氟伏沙明組治療劑量25~50mg/日,平均49.64±18.75mg/日;氟西汀組治療劑量10~40mg/日,平均18.02±5.31mg/日。兩組治愈率分別為50.00%(22/44)、43.48%(10/23),好轉率分別為45.45%(20/44)、43.47%(10/23);兩組治愈率、好轉率經卡方檢驗,分別為X2=0.291、X2=1.580,P 均>0.05,故兩組間療效無顯著性差異。兩組治療病種主要是抑郁障礙、強迫障礙、焦慮障礙等癥狀,氟伏沙明還被用于兒童期特有的各種精神障礙。兩組治療病種及療效比較,詳見表1。
兩組治療前、后HAMD 總分和因子分及CGI-1減分變化和比較見表2。
2.3 副作用情況
兩組病人TESS 量表嚴重程度評分,最高為2分,沒有因副作用脫落的病例。兩組副作用出現例次比較,除焦慮、激越和失眠兩項氟西汀組明顯高于氟伏沙明組外,其余各種副作用比較,經卡方檢驗,均無顯著性差異,詳見表3。
3 討論
自SSRI 類抗抑郁劑陸續在我國上市以來,它們良好的療效,特別是較三環類明顯少的副作用,使之成為精神科門診一線的抗抑郁劑。在5 種常用的SSRI 類藥物中,氟伏沙明的價格優勢和氟西汀進入公費醫療報銷目錄的優勢,使這兩種SSRI 類抗抑郁劑很自然地成為門診治療的首選。
經8 周治療對照觀察,兩組BPRS 總分、CGI-I減分與治療前比較,均有極其顯著性差異,氟伏沙明組與氟西汀組兩組間比較,差異無顯著性意義,說明氟伏沙明和氟西汀在總體療效和安全性方面相當。但在適應癥方面,氟伏沙明相對更為寬泛,氟伏沙明可以放心地用于兒童病例[1],本研究中有9 例年齡≤16 歲,最小的僅為6 歲。只要把握好適應癥和劑量,療效和安全性與成人差不多。
HAMD 因子治療前、后減分分析:氟伏沙明組除Ⅳ.日夜變化-晚間加重因子外,其余6 個因子減分均出現極其顯著性差異;氟西汀組Ⅲ.認知障礙因子、Ⅴ遲滯因子、Ⅶ絕望因子減分均出現極其顯著性差異,其余4 個因子減分無顯著性差異。組間比較氟伏沙明組Ⅰ焦慮/軀體化因子、Ⅵ睡眠障礙因子減分高于氟西汀組,差異有顯著性意義;氟西汀組Ⅴ遲滯因子減分高于氟伏沙明組,差異有顯著性意義。組間的差異基本上表明了兩藥各自的靶癥狀治療優勢,也說明了不同副作用的影響。
兩組出現幾率最高的副作用是嗜睡和乏力,為8~11%,其它副作用發生率均低于5%,這些副作用一般是輕度,不影響繼續治療。嗜睡、乏力、口干、便秘、體重變化、性欲障礙、轉相、兒童泌乳等副作用說明,SSRI 類抗抑郁劑仍有多受體作用。[2]
氟伏沙明最突出的副作用是消化道反應,一般為食欲減退,輕度的惡心,有兩例比較嚴重,出現了嘔吐,但都與自行在24 小時里陡然增加藥量3倍以上有關,說明對門診治療的病人,必須仔細交代用藥方法,加藥必須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頭疼也是氟伏沙明比較突出的一種副作用,但隨著療效的出現,漸漸減輕或消失。氟伏沙明最嚴重的副反應是一例病人在服藥4 周時,出現了心電圖Q-T 期間延長,停藥1 周后,復查心電圖正常。在嚴格監測下再次使用氟伏沙明4 周,未再出現心電圖Q-T 延長,但從安全角度著想,已換用非SSRI 類抑郁劑。
文獻報告,氟西汀的治療優勢是改善精神動力不足的癥狀[3],但本研究中的病人報告,即使遲滯得到了改善,但原發的,或藥源性的失眠、焦慮、激越是他們最不愿忍受的副作用,而且有半數出現了這種副作用的病人報告,失眠、焦慮、激越并不隨著治療的進行而減弱或消失,必須配伍用苯二氮桌類藥物才能堅持完成8 周觀察。這個現象提示我們,應該充分注意病人這類的主訴,防止藥源性精神癥狀可能引發的不良后果,在門診治療中,除非有相當的把握,否則應及時換藥。氟西汀出現的竇性心動過緩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以有相關報告[4],這個現象是否有病理意義,需要更多的臨床病例長時間的觀察。
參考文獻
[1] Riddle M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in children an adolescents.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 1998,35(Suppl):91-96.
[2] Ottevanger EA.SSRI treatment-emergent nausea.Neuropsy chopharma cology 1994,10(Suppl):104s.
[3] Study of inpatien at Washington I niversity Sshool of Medicine Baker M.CompPsych.1971,12:4.
[4] 邸曉蘭.氟西汀致竇性心動過緩2 例[J].藥物不良反應雜志,2000,2(2):399.
【氟伏沙明與氟西汀在門診使用的比較】相關文章:
氟西汀對海馬神經元生長的影響03-18
思瑞康合并氟西汀治療難治性強迫癥對照研究03-19
我院門診氟喹諾酮類抗菌藥物使用分析03-02
麗珠腸樂和氟西汀合用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的療效觀察03-18
高濃度含氟含油污水治理03-18
重點人群地方性氟中毒健康教育評價的論文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