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有關高職院校學生就業不良心理及對策
本次調查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真實了解大學生的就業現狀及呈現的心理狀態,進而分析影響這種就業心理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建議。以2008年畢業生為調查對象,隨機發放200份調查問卷,收回有效問卷175份,有效回收率達88%。調查顯示,大學生就業時出現了一些不正常的心理現象。因此,研究高職院校學生的就業心理并尋求相應對策,成為一項關乎大學畢業生身心健康和國家發展大局的重要課題。
高職院校學生就業心理現狀
依賴心理調查顯示,有82%的學生找工作主要靠父母,表現出嚴重的依賴心理。依賴心理是指部分大學生不能自主選擇就業單位,總想依賴社會關系、學校和教師,甚至依賴父母為自己找工作而呈現出的一種心理狀態。其主要表現之一就是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他們一方面希望找到一份稱心如意的工作;另一方面又不愿意自己到處奔波,把希望寄托在拉關系、走后門上,甚至由家長出面與用人單位洽談。總之,存在依賴心理的畢業生在面臨職業選擇時,缺乏獨立、自主意識,總是想依靠學校、家長、親戚、熟人等幫助他們找工作,并未把自己置身于就業市場中。畢業生一旦出現這種依賴心理,往往會缺乏進取精神和競爭勇氣。
自卑心理調查顯示,有79%的學生在擇業時存在明顯的自卑心理,主要表現為3方面:(1)因學校是高職院校而自卑。某些畢業生因自己不是名牌學校畢業而產生強烈的自卑感,失去競爭勇氣。(2)因專業不是熱門專業而自卑。(3)因學歷低而自卑。有的學生因為學歷低而悲觀失望、抑郁寡歡、不思進取,不敢參與人才市場競爭。自卑心理不僅使一些學生悲觀失望,而且過度自卑還會使其產生精神不振、沮喪、失望等心理現象。
焦慮心理調查顯示,93%的學生在找工作時存在焦慮心理。畢業前夕,絕大多數學生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焦慮心理。許多學生對社會缺乏足夠的認識,對于求職、就業缺乏足夠的心理準備,不知如何去面對就業競爭,對當下與將來的一系列問題感到束手無策、無能為力。不知如何獲取用人單位信息,如何進行自我設計,如何推銷自己。在此情況下,學生產生巨大的心理壓力,表現為心理產生不踏實感、失落感、危機感和迷惘感,在情緒上反映為焦躁、憂慮、煩惱、困惑、恐慌、緊張等。當個人愿望與客觀現實出現矛盾時,對前途憂心忡忡,心理緊張、意志消沉、煩躁不安、情緒低落。據統計,每到最后一學期,畢業生的缺課率就會明顯上升。學生往往無心上課,不關心集體活動,在人才市場上奔波。
原因分析
社會因素社會環境對大學生就業心理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1)隨著招生規模的擴大,大學畢業生人數在短期內急劇增加,從而導致大學生就業競爭非常激烈,使其易出現心理問題。
目前人才市場制度還不完善、規范,社會上存在著不正之風,這對大學生心理產生巨大沖擊,從而造成一些大學生心態失衡。(3)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對社會職業評價、社會職業地位等認識有了不同程度的變化。大學生的傳統價值觀念受到沖擊,功利主義傾向日趨加重,盲目追求就業環境、經濟收入、福利待遇等,以致放棄發展方向以及自己的興趣愛好。
用人單位盲目追求高學歷,只認名牌高校學生而冷落高職院校學生,這也導致高職院校學生心理發生異變。
學校因素目前,我國部分高職院校對就業工作重視不夠,指導方法不多,擇業教育和指導工作不到位、不深刻、不透徹,沒有針對性,以致有的學生不知如何擇業,更談不上掌握擇業方法和技巧。這也是造成大學生擇業心態不正常的直接原因之一。首先,高職院校就業指導體系不健全,就業指導工作明顯滯后于學生就業心理的發展變化。學生面臨就業,迫切希望有人幫助他們解決擇業過程中的種種心理問題,而不少高校對畢業生的就業心理缺乏深入研究,往往流于形式,有的學校甚至未建立相應的就業指導機構和心理咨詢機構,沒有專職人員和專門的場所,從而使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產生的思想、心理問題得不到及時、有效解決。其次,沒有對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加以正確引導,導致大學生在職業選擇上存在功利主義、實用主義、享樂主義傾向。在就業工作中,高職院校并未主動適應當前的就業形勢,幫助大學生調整就業期望值、轉變就業觀念,造成部分大學生存在急功近利、盲目攀比的就業心理。
家庭因素從家庭層面上來講,家庭對大學生就業心理的影響主要體現在父母的期望、價值觀、職業定位、社交能力以及父母與子女的關系、家庭環境和氛圍等方面。有的父母認為現在就業壓力大、難度大,提前為孩子就業作準備,這造成學生存在依賴心理。多數家長希望子女畢業后能到層次較高的單位工作,這對部分大學生的擇業心態產生一定影響,如無奈心理。
大學生自身因素由于大學生自身不能適應就業形勢的變化和市場需要,因而帶來種種心理問題。(1)自我定位高。很多學生不能對自己作出正確評價,自我定位高。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社會對人才的素質和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大學生由于缺乏社會經驗,綜合素質和實際動手能力與用人單位要求存在一定差距,這就加大了大學生就業的心理壓力。(2)沒有充分的就業心理準備。由于大學生初次就業,對就業缺乏足夠的思想準備和心理準備,心理承受能力較差,不能及時調整心態,不能正確對待就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一旦遇到困難和挫折,易產生各種不健康心理。
職業觀念異化,F在的大學生主體意識較強,在探尋人生價值過程中崇尚自我,強調個人價值,追求獨立人格。在貢獻和索取、義與利的價值選擇上,大學生的功利色彩日益濃厚,追求較高的物質待遇,尋找良好的工作環境。但面對社會復雜環境以及就業中的種種壓力時,往往不善于調整自己,因而容易出現心理失衡。
對策大學生只有在就業過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態,才能確定合理的就業目標,順利就業。為此,學校應加強就業指導,引導畢業生建立良好的就業心態,提高自身素質,為順利就業奠定基礎。
幫助畢業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擇業觀是大學生人生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擇業過程中出現的急功近利、求閑怕苦等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職業發展,制約了其認知水平的提高。調查中有68%的學生擇業觀模糊,因此,要加強學生思想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和個人發展之間的關系,把個人職業發展與社會要求有機結合起來,樹立自尊、自強、自立、自愛意識,發揚艱苦創業精神,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擇業觀,自覺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蝕。就業時既要考慮個人才智的發揮,又要考慮國家、社會的需要,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在社會大環境中正確進行自我定位,合理設計成才道路。
加大職業素質培養和就業信息服務力度調查發現,79%的學生迫切希望能在擇業過程中獲得全方位的指導與幫助,特別是獲得職業素質培養和就業信息。因此,高職院校應把職業素質教育貫穿于大學生成長的全過程,全面提升大學生的職業素養。在大一階段,對學生進行職業意識和人才素質結構相關知識的教育,促使新生從一開始就重視職業素質的培養;在大二階段,將職業素質教育融人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學習中,融人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中;在實習階段,強化擇業指導,進行就業技巧和簽訂就業協議等方面的訓練,引導學生做出正確的職業定位。通過全方位、全過程的就業指導,促進大學生全面提升職業素質。另外,就業信息服務也是做好就業工作的基礎,主要包括2方面的信息:一是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需求信息,二是畢業生對用人單位的需求信息。作為學生輔導員,一方面要廣泛收集來自網絡、電視、報紙、廣播以及用人單位的需求信息,建立就業信息網,及時發布需求信息,提高學生就業成功率;另一方面要把畢業生的基本情況包括專業、學歷、就業去向以及學生的優勢與特長等信息,在就業信息網上廣泛發布,讓用人單位增加對學生的了解。
深入開展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心理咨詢工作就業心理咨詢工作的成敗,直接關系到大學生擇業期間能否保持良好的心理,調查中75%的學生希望學校提供心理咨詢。為此需做到:(1)組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為更好地使一線輔導員和班主任構成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軍,應加強對一線政治輔導員的培訓,使其有能力對學生進行篩查、布控、隨訪,及時掌握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能夠對有心理疾病傾向的學生做到早發現、早治療。(2)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檔案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檔案主要由學生綜合資料、心理測評資料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記錄三大部分組成。在新生入學時通過觀察法、訪談法、問卷法、作品分析法和心理測驗法等建立新生心理檔案,對信息中反映出的問題分析原因,并有針對性地提出建議?傊,開展就業心理咨詢工作,加強就業心理指導,有助于培養大學生健康的就業心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保持良好的擇業心態;有助于緩解畢業生在擇業過程中的緊張心理,幫助他們克服心理障礙,排除心理危機;有助于大學生客觀認識所面臨的困難,樹立信心,從而順利就業。
提高大學生自身素質畢業生自身綜合素質直接決定著其擇業心理和調適水平。
因此,強化自身素質是大學生主觀調適的核心內容。一是要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就業觀;二是要具備現代社會職業崗位所需的科學文化知識和合理的知識結構;三是要具備社會上各類職業崗位所需的基本能力,主要包括決策能力、創造能力、交際能力、實際操作能力等;四是要具備健康的心理素質,能夠正確面對擇業過程中的困難和挫折,并有信心和能力調控自己的心理狀態;五是應具備適應環境和適應社會的能力。
總之,大學生就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只有通過社會、學校、學生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幫助大學生克服心理障礙,順利實現高效、優質就業。
【高職院校學生就業不良心理及對策】相關文章:
高職院校學生吸煙現狀及控煙心理對策03-12
淺析高職院校學生心理障礙及原因分析03-18
關于提高高職院校學生身體素質的對策與思考03-14
高職院校圖書館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11-28
試論高等院校就業指導的現狀與對策03-19
高職畢業生就業現狀及改善對策12-03
淺談高職院校英語口語教學中存在問題及對策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