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全媒體環境下新聞語言研究論文
本文從全媒體背景入手,分析了在新的媒體語境下新聞語言呈現出的新變化、新特點以及其背后的原因和動力。具體地講,全媒體環境的生產集約、全民寫作、分眾性帶來了新聞語言功能全面化、語言風格個性化、平民化等新特點,當然同時也不可避免地產生了隨意性、媚俗化等問題;谶@些問題,本文還對新聞語言發展做了小小的展望,即強化語言規范性建設、建構新聞語言審美價值、推動新聞語言完成從“雅”到“俗”再到“雅”的進化。
隨著社會進步和媒體繁榮,“新聞語言”經歷著從無到有逐漸發展之勢。信息的傳遞從手勢、口頭、符號、文字,到現在逐漸發展為一個區別于其他語言樣態、有其獨特個性的獨立語言樣態。學術界對于新聞語言的研究已成規模,并且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而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互聯網的大發展以及手機、數字電視等移動終端的涌現,使得我們的媒介生態發生巨大變化!白鳛槌休d信息報道功能的重要載體——新聞語言也進入了全媒體時代[1]!北疚谋阒塾谶@種變化,探討全媒體時代新聞語言出現的新變化、新特點,并且希望能窺見一些電視新聞語言未來的發展方向,更好地提升新聞在受眾中的影響力和價值。
要探討全媒體時代下的新聞語言,筆者首先想分析我們當下的全媒體時代。一提到全媒體,我們首先想到的是新舊媒體融合的豐富多樣的媒介形態。在這里我想強調的是,全媒體的“全”不僅指豐富多樣的傳播工具,也是對人們感官的全面調動、對受眾需求的細化滿足、以及信息來源的全民化、信息傳播的全方位覆蓋等。下面具體來講全媒體語境給新聞語言帶來的新特點。
第一,新聞語言功能全面化。全媒體時代是一個媒體全能、生產集約的時代!懊浇槿诤蠈崿F了一次生產、多次加工、多功能服務、多載體傳播! [2]具體地講,一個媒體要想在這個時代立足,要有滿足多元文化需求的能力。想滿足這樣的需求又要降低成本,就必須打破媒體間的壁壘,實現合作“生產”。所以,只有不斷的“全面化”和“多樣化”才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審美需求,適應集約化、合作化的生產方式。當下新聞語言的功能早已超越了信息傳遞,同時還具有了引導性、審美性、實用性、娛樂性等。
第二,新聞語言風格個性化。這個開放共融的環境帶來的是人們審美尺度增大、需求多樣、要求提高。消費者已不能被看作一個整體存在,這也就是我們說的分眾性。新聞也不能夠例外,為適應分眾化的特點,新聞語言也開始注重風格的形成,甚至打造出電視新聞“品牌欄目化”。評論式、聊天式、散文化、甚至段子式的語言風格都在進行嘗試,新聞語言的個性成為人們的關注點。例如,龍洋主持的《生活早間秀》,不同于以往嚴肅規整的新聞語言樣式,主持人龍洋結合自身特點,將新聞事件用詼諧幽默的語言以及當下流行的段子串聯起來,形成了獨特的新聞脫口秀,收獲了一眾忠實粉絲。
第三,新聞語言呈現平民化、前衛性趨勢。一方面,全媒體時代信息接收呈現碎片化的特點,生活節奏的加快也使的人們養成了快餐式的收視習慣,這就要求媒體給出的信息具有較強的易讀性。從“播新聞”到“說新聞”已經是大勢所趨。同時,新聞語言在呈現平民化的過程中,也變得更有人情味了。在新聞報道中更多地體現人文關懷,可以說是大眾傳媒在人文意識方面的進步!渡羁臻g》《南京零距離》等節目都是典范。另一方面,新媒體為人們提供了寫作平臺,每個消費者又是生產者,全民寫作的時代使得網絡新聞語言興起!熬W絡新聞語言可以是擬態式的,也可以是象聲式的;可以是數字式的,也可以是字母式的[3]! 也就是說在全民寫作和網絡新聞語言興起的背景下,新聞語言也變得更加前衛、時尚、簡練,融入了更多現代元素。
第四,新聞語言視覺性增強。“如今人們已對那些古板的文字閱讀失去了興趣,相對而言,他們更喜歡視覺化的閱讀方式[4]。”21世紀以來,新聞語言有了很大突破。不同于以往相對刻板的平鋪直敘,現在的新聞語言樣態不斷豐富,講故事、抓細節、多描述等都是為了使新聞更加引人入勝的改進。一方面,更多對動詞的強調使得新聞報道的動態感、真實性增強,給了受眾更多的細節信息和想象空間;另一方面,更多形容詞和描述性詞匯的運用增強了報道的畫面感、生動性。例如,在現場報道中,生動靈活的新聞語言能使觀眾身臨其境,耳聞目睹正在發生的事情,好似第一時間便來到了第一現場,全方位的了解、甚至體驗到當時的狀況。這種參與感和相關性是冰冷冷、生硬硬的文字無法比擬的。
但是,全媒體環境給新聞語言帶來這些優點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產生了負面影響。那么下面我便基于當下出現的問題,談談我自己對于新聞語言未來發展的思考。
第一,重提語言規范之重要性。當下,新聞語言在充分體現易讀性的同時,卻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另一種傾向,即語言的隨意性。全民寫作時代,使得新聞質量良莠不齊,錯字、錯詞、錯音比比皆是,不規范的成語、句法、語法、外來詞的應用更是不勝枚舉,這些不規范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著人們的語言習慣,甚至干擾到漢語的純潔性。當下很多年輕人基于某種潮流或新鮮,特意讀錯音、用錯成語,更加劇了當下新聞語言傳播的不規范性。既然是“疏忽”和“故意”造成了新聞語言的不規范,那么想改變現狀,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便是讓人們重新認識到語言規范的重要性。
第二,推動新聞語言從“俗”到“雅”。新媒體環境加之網絡用語進入,使得新聞語言出現了娛樂化、粗俗化、媚俗化、泛方言化等傾向。我們之前所說的平民化并不是粗俗化、趣味性也不代表娛樂性。平民化是指讓新聞語言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人民,富有人文關懷和生活情趣。而不是一味地吸引眼球、討好受眾,甚至用一些不文明用語。新聞語言在剛剛出現時可謂“雅”文,現在出現“俗”的趨勢,今后我們應再次推動新聞語言實現從“俗”到“雅”的轉變。創造出更多接地氣、有靈氣的優秀作品。
第三,建構新聞語言審美價值。也許大家覺得新聞和美并不沾邊,但是隨著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強、文化素養提升,審美的訴求已經無時無刻、無處不在了。任何東西都可以具有美的價值,而讓新聞擁有審美價值是我們早晚要走的一步。新聞變“美”,并不影響它的客觀性,而是用獨特的表達方式,讓新聞語言面貌更具魅力。例如,之前就有學者提出的新聞散文化,“我們提倡的用散文筆法寫新聞,并不是說讓記者把新聞寫成散文,散文化新聞的明顯特點是段落的松散與節奏的明快,行文流暢自然、生動活潑,語言富有表現力,寓意深刻,用事實說明問題[5]!碑斎,新聞的散文化也應把握尺度,切忌走向新聞文藝化、為了美而美、失去真實客觀等問題。
總之,新聞語言在全媒體環境下的發展變化可謂十分顯著,出現了全面化、個性化、平民化、視覺化等符合新環境的新特點。當然也出現了娛樂化、媚俗化、隨意性等新問題。對于新聞語言客觀真實、簡練樸實這些傳統我們要繼承,同時不忘積極努力促成創新,讓新聞語言更加適應現實,更具獨特魅力。
【全媒體環境下新聞語言研究論文】相關文章:
新媒體環境下的電視新聞編輯論文04-21
全媒體時代下新聞標題的制作03-14
淺析新媒體環境下的數字報紙文學論文11-19
研究多媒體環境下大學英語教學模式03-19
淺談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編輯的多樣化11-17
微博對新聞的媒體影響分析論文11-17
博弈市場環境下的媒體廣告快速反應機制研究02-27
電視民生新聞發展研究論文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