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職校當代文學教學革新論文
一、教改的有利條件和不利因素
據相關調查結果,我院開展中國現當代文學教改實驗的有利條件:①77%的語文教育專業學生以“語文教育”為第一專業志愿入讀;②真正“不愛讀書”的學生比例很少;③學生在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的閱讀量和閱讀興趣方面略高于其它文學專業課作品;④大部分學生有與他人討論讀書感受的愿望;⑤學生的閱讀活動具有聽從課程學習和教師教學進度指揮的特點,雖然隨著年級的升高教師對學生閱讀的影響呈遞減態勢,但教師對學生的影響仍然很大[1]。不利于開展教改實驗的因素:①我院屬?茖哟螌W校,錄取的學生的高考成績為3A分數線,學生在基礎教育階段的經典名著閱讀量遠未達到國家要求[2],進入中文專業學習前的閱讀儲備非常有限[3];②49%的學生不怎么喜歡中國現當代文學課;③大多數學生的作品閱讀缺乏深度,相當一部分學生對文學作品的審美趣味和評判標準有問題,并且這一情況并未隨著年級的升高而見好轉[4];④大部分學生沒有讀書計劃和良好的讀書習慣;⑤教師對學生閱讀上的幫助和指導不到位;⑥教師對學生的閱讀和作業方面的要求不夠嚴格,且缺乏有效的檢查監督手段;⑦學校在圖書館硬件和軟件建設方面遠遠無法滿足學生的閱讀愿望;⑧校園讀書文化建設薄弱,未能為學生提供一個適合讀書學習的良好環境[5]?傮w而言,當前高職院校中國現當代文學課程教改面臨的問題多于有利的因素。
二、教學實驗及其效果
(一)課程目標由宏偉高遠變為具體務實
關于中國現當代文學的教學目標,常見的說法是培養學生文學鑒賞能力、寫作能力,提高人文素質[6],或者是“使學生獲得知識的同時,啟發人文關懷意識,強調精神價值與健全的人格,最終達到綜合素質全面發展”[7],或把中國現當代文學課程當作“幫助人們‘安身立命’的整體性的、和諧性的教育,兼具人文性、應用性、審美性、趣味性”的重要課程[8]等。歐美學者的課程理論把教育目標分成四級目標:系統目標(由教育委員會為學區制定)、學科目標(由每一學科領域的課程設計人員制定)、課程目標(由教師小組為每門課或每個教學單元制定)和教學目標(由教師獨自為日常教學安排制定)。[9]根據這四級目標劃分,上述常見的目標應該是中國現當代文學課程“最終要達到的長期的意圖”,屬“學科目標”或“系統目標”。這種宏大且難以量化的終極目標無需授課教師制定,授課教師也無權制定。筆者以前也與這些同行一樣,沒有明確區分各級目標,把該課程的一級目標“系統目標”或二級目標“學科目標”當成三四級目標“課程目標”和“教學目標”,定得宏偉而高遠。當然這樣抽象的目標也只能停留在教學計劃上,無法落到實處。基于此,本教改實驗制定了務實、可供操作檢驗或基本可檢的“課程目標”和“教學目標”。因為涉及到每一節課的“教學目標”太過繁瑣,這里側重于“課程目標”的展示和探討。中國現當代文學課程在大學一年級開始開設。根據學生實際和文學的邊緣化現狀,我以為?茖哟蔚闹袊F當代文學課程目標應回到文學閱讀本身,培養學生的課程興趣和教會學生文學作品閱讀技巧。因為在網絡時代,“文學讓你進入一個通過其他方式無法得知的虛擬世界”[10]已成為過去式,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需與網絡游戲、影視、動漫等流行元素及各種劣質的讀物搶占學生的時間和精力。所以,根據課程特點和學生實際,在吸取自身教訓和借鑒同行經驗的基礎上,筆者重新制定中國現當代文學課程的課程目標。因我校中國現代文學和中國當代文學各自開設,相對獨立,故下面以中國現代文學為例(后文教改措施如不特別說明,均以中國現代文學課程為例)。中國現代文學的課程目標如下:一、培養學生的課程興趣。二、讓學生了解中國現代文學史最基本的文學發展線索。三、讓學生閱讀100篇(部)現代文學名家作品(提供閱讀書目)。四、讓學生學會對文學作品進行文本細讀的方法。五、讓學生基本了解重要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在文學史上的地位(提供重要作家目錄)。六、讓學生初步掌握中國現代文學學術論文的寫作規范,完成一篇學術論文;完成10篇讀書筆記;開展多樣的課堂活動,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頭表達能力等。驗收教改實驗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97%的學生對本課程“越學越有興趣”,目標一完成。閉卷測試表明目標二和目標五基本完成。作業完成情況表明目標六也基本完成。篇幅不論長短,學生的現代文學小說閱讀量:50篇(部)以上8%、30-50篇(部)25%、20-30篇(部)23%;詩歌閱讀量:50首以上8%、30-50首18%、20-30首29%;散文閱讀量:50篇以上11%、30-50篇13%、20-30篇30%。其中,《吶喊》14篇作品全讀過的才有10%;《家》、《駱駝祥子》、《雷雨》、《圍城》等課堂上重點賞析的作品也只有50-60%學生讀過,課堂沒研讀的作品如《四世同堂》則更少(只有5%的學生閱讀),也就是說,目標三完成情況不理想。從作業質量和閉卷考試的“閱讀鑒賞題”情況看,目標四的完成情況也不盡如人意。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量和閱讀能力并檢驗學生的閱讀深度,確實是筆者困擾已久且沒有什么解決辦法的問題。
。ǘ┙虒W內容和教學形式
1“.文“”史”課時比例安排
中國現代文學授課順序采用大家熟知的“現代文學三十年”的分期法,以左翼文學思潮運動為界分上下兩個學期,每周4學時,總學時136;授課內容采用專題法。這兩項學界沿用已久,不想改變,是因為有利于學生對中國現代文學史發展過程的清晰把握。教學中單篇作品的文本細讀約占教學內容的80%,文學史和作家論知識則約占20%。具體安排如下。文學史和作家論知識的課時:晚清文學現代化和五四文學革命(4節)、二十年代小說發展脈絡(2節)、新詩發展脈絡(4節)、現代戲劇發展脈絡(2節)、三十年代文學思潮與運動(2節)、解放區文學(2節)、重要作家生平背景知識介紹(12節),共28節。本來想刪減作家生平介紹課,但最后沒這樣做,因為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其對培養學生課程興趣有意義———76%學生認為課堂上對重要作家生平介紹“有必要,讓其對該作家作品產生濃厚興趣”;22%學生認為“有些作用,讓其對該作家作品有點興趣”。經典名篇文本細讀課時:《狂人日記》4節,《阿Q正傳》4節!秱拧4節;討論課(相愛容易相處難———《傷逝》和《項鏈》比較閱讀)2節。《沉淪》3節,《釣臺題壁》1節。胡適《老鴉》、《小花》1節,沈尹默《月夜》、《相隔一層紙》1節,冰心兩首詩2節,《天狗》2節,《死水》、《口供》、《也許———葬歌》4節,《雪花的快樂》、《再別康橋》、《偶然》4節!肚镆埂贰ⅰ妒У舻暮玫鬲z》、《風箏》6節。《背影》、《兒女》、《竹影》4節,《故都的秋》、《閉門讀書論》、《北京的茶食》4節!蹲右埂4節,《為奴隸的母親》4節,《莎菲女士的日記》、《我在霞村的時候》4節!渡缊觥4節!恶橊勏樽印4節;討論課(從祥子尋夢過程看人性的弱點)2節。《月牙兒》4節!哆叧恰4節!都摇贰ⅰ逗埂4節!独子辍4節;討論課(愛情需門當戶對嗎)2節。陳夢家《一朵野花》1節,《雨巷》、《印象》、《我思想》4節,卞之琳《無題四》、《寂寞》2節,廢名《街頭》1節,臧克家《老馬》1節!秶恰4節;討論課(你心目中的知識分子)1節!冻料阈嫉谝粻t香》、《金鎖記》6節!缎《诮Y婚》2節。共108節。
2.以提高課程興趣為目的的活動⑴
課前5分鐘活動要求學生依次進行課前5分鐘專題演講,讓學生自由表達對文學的理解與發現。演講內容可以鑒賞作品,可以介紹作家生平,也可以評價文學運動等等,不超出本課程的教學范圍就行。開始幾周每次課前5分鐘安排2位學生,因為剛開始學生比較緊張,準備的內容少,說是演講,更像是念稿子,有時兩位學生連5分鐘都不到。差不多輪了20人后,情況開始好轉,學生越來越放得開,內容越來越精彩。這時,每次課前5分鐘改為1人,一學期下來,每個人都有登臺的機會。一輪完了,再重新開始。此活動一開始是不得已而為之,因為實際課堂上經常主動發表看法的學生總是那么10位左右,從不發言的學生多達10多位,只有不足三分之一的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被激起。為了讓課堂上從不主動發言的學生參與進來,有一次筆者在學期剩下五六周時間時開展這一活動,并指名由從不發言的學生參加。結果超出預期,學生參與度很高。所以,新學年這項活動變成全員參與,且是教師投入最少卻收效不錯的措施,后來發現同仁也有相似的活動,且同樣收獲頗豐[11]。驗收教改實驗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80%的學生認為此活動很好,值得開展。⑵小組讀書活動以班級為單位,把學生分成學習小組,開展讀書活動。每班大概50人,分成6個小組,每一小組負責一個作家的作品,第一學期,6個小組各負責魯迅、郁達夫、聞一多、徐志摩、周作人和郭沫若等6位作家;第二學期,6個小組各負責老舍、巴金、沈從文、曹禺、錢鐘書和張愛玲等6位作家。每個小組讀書活動包括搜集作家生平資料、代表作閱讀、讀書筆記寫作(每學期每位學生必須完成一篇自己小組所負責的作家作品的讀書筆記)。此活動借鑒同仁做法[12]并加以具體深化,還沒來得及在教學中深入全面開展。雖尚未開展,但從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多方面鍛煉學生能力角度看應該是一項值得嘗試的措施。
3.以操練學生閱讀技法為主的課型———文本
細讀課引導學生對作品進行文本細讀已成為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學改革的共識,而課堂上如何引導學生進入文本進行細讀卻是難題。以筆者的經驗教訓,中短篇小說和詩歌采用文本細讀方法成功率較高,也比較便于操作,較能調動學生熱情參與、踴躍發言,而長篇作品成功率則較低;愛情題材作品成功率較高,其他題材作品成功率較低;課前教師的“問題”準備越充分,成功率越高,反之越低。筆者較為成功的教學實例是魯迅《傷逝》的解讀,課前教師提出10個緊貼文本的問題,要求學生帶著問題閱讀。因《傷逝》是愛情題材,篇幅不長,加上課堂發言計入成績的刺激,課堂反應熱烈。學生依次討論,教師點撥總結后再提出6個超出文本內容的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最終完成對文本的深化理解。16個問題如下(破折號后的內容為學生討論、教師總結所得):
(1)從子君的肖像描寫,可獲得這一人物的身份、職業、性格等哪些信息?———女學生、家境富足、單純、害羞、柔弱、內向、文靜、對生活充滿希望等等。
。2)戀愛時雙方的相處模式怎樣?從中看出雙方的戀愛地位如何?———總是涓生講,子君聽,涓生像導師啟蒙著子君;單純靦腆的子君像學生一樣被灌輸。戀愛時期涓生自信、口若懸河,唱主角,子君崇拜并聽從涓生。
(3)同居時雙方付出(物質和精神上)、心態怎樣?———涓生出資租賃房屋,子君賣掉金戒指和耳環;涓生斷絕了幾個朋友的關系,子君與家庭決裂,離家出走。從付出代價大小看,兩人是不對等的。子君勇敢無畏、堅定坦然、絲毫不怕人言;涓生猶豫不決,害怕人言、膽小怯懦。
。4)同居后雙方為家庭付出什么?你如何看待這些付出?———涓生工作養家,子君打理家務。相當部分學生認為子君沒有付出,少部分學生指出子君的家務勞動也是付出。
。5)雙方對同居生活的滿意度如何?有無差別?如有,為何有這種差別?———子君滿足同居生活,臉色紅潤,胖了;涓生對子君不滿甚至到厭惡程度,不滿于一成不變的平淡生活。
。6)相處出現問題后,雙方如何解決?從解決方法看出人物怎樣的個性?———涓生開始冷待子君,不想回家,最后提出分手;子君則試圖通過讓涓生“溫習”求婚的語言和展示愛來挽回兩人感情。涓生活在未來,子君活在過去;涓生自私薄情、責任感不足,子君庸常。
。7)羅列子君在作品中總共說的四句話;羅列文中描寫子君神情的詞語;從語言和神態的變化可看出同居前后子君有怎樣的變化?———語言“:我是我自己的,他們誰也沒有干涉我的權利!”→“那算什么。哼,我們干新的。我們……!薄皼]有什么,———什么也沒有!薄暗,……涓生,我覺得你近來很兩樣了?墒堑?你,———你老實告訴我。”神態:無畏→有點凄然→怯弱→凄慘沉默。從堅決語氣到遲遲疑疑的口吻,從微笑無畏到凄慘沉默,子君失掉了與涓生同等的地位,沒有了與涓生平等對話的權力;僅一年共同生活就讓涓生心目中的子君從單純柔美女孩變成庸俗膚淺的黃臉婆,而仰賴其生活的子君面對愛人也失去了當初為愛不顧一切的勇氣和果敢無畏的態度。
(8)子君離開前把面粉、菜、幾十個銅元等生活資料聚集一處的細節描寫,表現她是一個怎樣的人?———善良、愛意、勇敢、堅強、無奈、悲哀等等。
。9)子君跟父親回去后將會面臨怎樣的現實處境?最終結局如何?———回到家中,有家人安慰;一個與人私奔又遭拋棄的女人,早已身敗名裂,難以再被世俗社會接納,蕭紅即為現實例證。
。10)如果換成涓生離家出走與人私奔又被拋棄后回家,結局會如何?———社會依然會接納涓生,涓生如果出息了,就是一段“浪子回頭金不換”的佳話。
。11)涓生對子君的離開態度如何?———涓生沒有后悔內疚,也無追回子君的沖動和打算,而是“松了口氣”,感覺解脫了,顯得殘忍、無情。
。12)你怎么看待涓生的懺悔?———表面是真誠的懺悔,實質上是假惺惺,是為了自己心安。即是說,表面上是懺悔,實為把責任推卸給子君。
。13)這場愛情悲劇留給你什么樣的思考?———答案多元,內容太多,這里從略。
。14)對于女生來說,從子君身上你得到怎樣的教訓?———家是女人幸福的港灣,但不要把家庭當成你的整個世界;女人可以永遠站在男人的背后,但一定不要成為男人的裝飾[13];對于女性來說,愛情不再等同于尋找歸宿與依附,自己才是自己的歸宿,只有這樣,愛情才能真正“不斷更新生長”。
。15)與莫泊桑的《項鏈》比較,涓生和路瓦裁先生在與妻子日常相處方面和應對生活突然打擊時有何異同?———路瓦裁先生贊美和尊重妻子的家務勞動,包容妻子的弱點;面對妻子因虛榮造成滅頂之災時,沒有抱怨,積極面對,與妻子共同承擔,不離不棄。涓生蔑視子君的家務勞動,視子君為拖累;拋開累贅自己新生。
。16)面對生活突然打擊時我們該如何應對?———同舟共濟還是勞燕分飛?埋怨遷怒親人來宣泄恐懼無力感還是保持平靜積極面對?我們又能否真正做到不埋怨責罵遷怒最親近的人?這樣的討論課較能引導學生專注于文本,從人物的言談舉止去認識人物,在縱橫向比較中讓學生較全面深入地認識愛情、人生、社會。
(三)教學方法、作業標準和評價方式
課程開始時發給學生必讀書目和教學進度表,布置學生根據教學進度去閱讀相關的作品。每一單篇作品賞析課再事先要求學生思考有關問題,課堂上則采用學生自由發言、討論和教師小結的討論課型。有些寫景抒情的散文名篇則采用其它的教法,如選用合適的視頻資料播放給學生欣賞,教師稍作提問點撥即可。記得《故都的秋》賞析課,筆者播放中央電視臺制作的《現代美文名篇賞析———故都的秋》,學生自發集體跟著朗讀,這樣的教學即使教師不作分析也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討論課實踐起來并不容易,真正能形成熱烈討論氣氛的比例不高。以筆者的教訓,愛情題材作品或涉及愛情問題易于展開討論,其它題材作品和問題較難引發學生討論的興趣;中短篇作品較好開展討論,長篇作品的討論課則較難開展或根本開展不了,因為大部分學生沒來得及閱讀或僅限于囫圇吞棗地閱讀,而討論課成功的前提是大部分學生認真地閱讀了作品并思考了相關問題。驗收教改實驗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48%的學生認為教師能調動學生熱情,課堂氣氛活躍;50%認為教師基本能調動學生熱情,氣氛一般?偨Y課堂教學不太成功的原因如下:首先,教師準備不很充分和學生閱讀準備不足。其次,教師引導學生逐漸深入討論的能力還有欠缺,特別是在課堂問題的設計方面。第三,費時過多,不可能每一課都開展課堂討論。第四,大班制教學和圖書館藏不足。每班50人左右,不可能人人參與;館藏不足,學生無法及時閱讀作品,這些也是討論課不成功的客觀因素。有限的幾次成功的討論課如“相愛容易相處難———《傷逝》和《項鏈》比較閱讀”、“從覺慧和鳴鳳、周樸園和梅侍萍、周萍和四鳳三場愛情悲劇看,愛情需門當戶對嗎”、“從祥子尋夢過程看人性弱點”或“從鄉下人進城遭遇看城市的殘忍———閱讀《駱駝祥子》和蘇童《米》”等,都基于教師和學生準備充分。作業和評價標準則參考樂山師院的做法[14]并作了改變。第一學期要求學生完成6篇讀書筆記,第二學期完成4篇讀書筆記和1篇按規范的學術論文格式寫作的中國現代文學評論。讀書筆記的目的是促使學生去閱讀作品;學術論文則是為了讓學生初步掌握中國現代文學學術論文的寫作規范。實驗結果表明,這樣的作業量對于加強學生閱讀方面是很有必要的。評價方式的改變主要在平時考核部分,把學生課前五分鐘演講、課堂發言、作業都納入到評價體系中,能更全面客觀地衡量學生成績。學生的出勤、課前演講、課堂發言、作業等按一定比例形成平時成績。期末閉卷考試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兩部分:基礎知識占40%;基本技能主要考核學生的文學欣賞和寫作能力,題型為論述題和作品賞析題———選擇學生沒讀過的作品進行鑒賞,占60%。平時成績和卷面成績各占50%。當然,這樣的評價方式大大地增加了教師的工作量,不過,就教學目標的實現而言,還是值得的。一系列教學嘗試的實施,需要耗費教師大量的時間精力,這樣的付出多數時候效果不顯著或效果不會在短時間顯現,從教師個人的實際利益角度講不劃算。故而,如何調動教師教改的積極性,是擺在高職院校教學管理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
【職校當代文學教學革新論文】相關文章:
當代文學論文范例12-04
AutoCAD教育模式的革新論文12-03
對計量經濟學教學革新探究論文11-19
職校專業英語教學路徑淺析論文11-20
工程材料實驗課程革新思路論文11-10
工程材料課程革新策略論文11-11
高職校學生德育教育論文11-30
簡析職校生的賞識教育論文12-08
旅游管理的實踐教學革新研討11-30
職校體育教育的影響與作用分析論文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