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物理論文

        時間:2024-06-07 13:52:40 物理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物理論文

          在個人成長的多個環節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論文吧,論文可以推廣經驗,交流認識。那么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論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物理論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物理論文

        物理論文1

          一、增加探究性實驗,變被動為主動

          物理實驗的探究性也會對學生參與物理實驗教學活動的積極性給予足夠的刺激,探究性的物理實驗教學活動就是對物理問題運用實驗方式進行探究的活動,在這一活動中學生因為受自身好奇心的驅動,會拿出百分百的積極性參與到實驗探究活動中來,對學生的物理理論知識綜合能力以及物理理論知識的應用能力有極大的促進作用,能讓學生對物理知識有更深刻的認識。同時探究性的物理實驗教學活動對學生的探究創新能力也有積極作用,在傳統的物理教學活動中,物理知識傳授式的教學應讓學生由物理知識學習的主體變成被動接受物理知識的客體,而探究性物理知識實驗教學活動,將物理知識探究學習的主動權重新交給學生,讓學生可以在探究性實驗中針對問題自己思考解決方法、自己實踐操作,并自主認識實驗的`結果,用這種方式對學生進行物理知識教學,能極大地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也能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強化學生對物理理論知識的應用能力。例如,八年級學生在學習光學時,就增加了光的折射、光的反射等探究實驗。其使用的器材非常簡單,只需要小鏡子一塊、光源(激光燈)一只、小紙板、容器、水等,實驗現象很明顯,而且學生記憶深刻。

          二、做好演示教學,重視分組實驗

          教師是物理知識實驗教學活動中的主導,是引導學生進行物理知識實驗教學活動的主體,所以,教師在物理知識實驗教學活動中要做好實驗演示,首先要向學生介紹物理知識實驗教學活動的探究目標、實驗驗證方式以及實驗中要注意的細節,保證學生在物理知識實驗教學活動中帶有明確的方向性,不會因為對實驗本身性質認識的不清楚而導致實驗教學活動的失敗,在學生的物理知識實驗探究活動開始前,教師要針對相應的物理實驗活動可能會出現問題的環境進行詳細的演示實驗,并在演示活動中引導學生關注實驗活動的關鍵環節。例如,探究《蒸發吸熱》時,教師在講臺兩側各置一鐵架臺,并各固定一支溫度計,其中一支溫度計在下端包一酒精紗布,另一支不包。請兩名學生在黑板上記錄每隔半分鐘溫度計顯示的溫度,再請兩名學生用扇子扇溫度計,讓學生觀察酒精蒸發過程中溫度計的變化,使學生對這一部分物理知識有深刻的感性認識。

          三、加強社會實踐,變單一為多樣

          物理教學一直被認為是初中教育階段的一個教學難點,主要是因為物理知識包含有大量的邏輯性、實踐性極強的理論,所以,在傳統的物理教學活動中會造成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困難,在物理知識的實驗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將物理知識的實驗教學與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結合起來,將物理學科闡釋我們身邊物理現象本質的特點凸顯出來,讓學生能在物理知識實驗教學活動中結合自身的社會生活實踐,對物理知識進行感性與理性相結合的認識,將單一的物理知識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變得多樣化、系統化。初中物理知識的實踐教學模式是新課程標準在初中物理教學活動中的具體體現,經過教學實踐的檢驗,它是行之有效的物理知識教學模式,是面向物理教育現代化、面向物理教育未來的教學方式,在初中物理教學活動中應該加大貫徹執行的力度,保證其有效的實施。

        物理論文2

          牛頓曾經說過:“沒有大膽的猜想,就不可能有偉大的發現!睅缀跛械目茖W理論,在其探索和完全確立的過程中,都要先經過假說階段,通過科學假說,再進行實驗探索,最后獲到真理。在物理教學實踐中有意識、有計劃地培養學生的科學猜想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猜想的功能

          1.猜想能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例如:浮力大小究竟和哪些因素有關?可引導學生根據生活經驗進行猜想,發表自己的見解,并說出自己的理由。

          猜想1:浮力大小和物體的輕重有關。理由是輕的木塊在水中會浮起來,而重的金屬塊則沉下去,說明木塊所受浮力比金屬塊大。

          猜想2:浮力大小和物體體積有關。理由是輪船體積大,在海上載這么多的貨物,說明它所受的浮力大。

          猜想3:浮力大小和物體浸入液體的深度有關。理由是木塊能漂浮在水面,壓入水中較深時松開手,木塊會上浮,說明物體浸入水中越深浮力越大。

          猜想4:浮力大小和液體密度有關。理由是鹽水密度大,雞蛋在鹽水里漂浮而在清水中會沉入水底。

          盡管結論的正確性是未知的,但是都有一定的合理性,學生的思維得到了啟迪,個性得到了張揚,在未知領域的探究中不怕困難、不怕失敗的勇氣溢于言表。經常進行這樣的猜想訓練,猜想將成為學生終身發展的科學素養。

          2.猜想可決定科學探究的方向。

          科學探究活動中當問題提出后,要鼓勵學生對問題結論進行大膽的猜想,在學生猜想的基礎上再進行實驗論證。如果沒有學生的大膽猜想,就進行實驗探究,這樣的實驗是盲目的。學生對問題的結論自主猜想的過程,是逐步明確探究目標、激發探究動機的過程,是學生知識與能力綜合運用的`過程,是創新意識的火花迸發的過程。

          3.猜想能激發科學探究中學生的主體作用。

          例如重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的猜想,教師的任務只是引導學生回憶重力,學生思考后,陸續發表意見,教師逐一板書:重力可能與質量、位置、溫度、種類、密度、形狀等物理量有關。

          學生能提出各種各樣的猜想,說明學生開始投入到探究性學習的狀態中,是學生有效學習和思維的開始,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主人翁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從而激活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內在動力,會使學生在以后的探究活動過程中積極參與。

          二、培養猜想思維能力的幾種方法

          1.豐富的知識是猜想基礎。

          猜想并非憑空捏造的,需要科學依據,所以,在教學實踐中培養學生的猜想能力先要奠定猜想的基礎——豐富的知識,即要有各種經歷、各種經驗,要有廣泛的生活面、知識面和閱讀面,這些潛在的東西在特定條件下就會激發思想的火花。物理科學能很好地提供給學生包羅萬象的知識,物理教材本身就是學生的知識寶庫。我們驚喜地發現,物理新教材已不是一本“死書”,它用神奇的自然現象把同學們引入了物理世界,融入了生活。所以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把書教“活”是學生建立扎實、廣闊的知識基礎的一個有力保證。

          2.在教學過程中培養猜想信心。

          培養猜想要從最容易的入手。比如在學習串聯電路中電流的關系時,讓學生猜想串聯電路中各點的電流關系是比較容易的,但不能因為容易就忽視猜想這一環節,要培養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做出合理的猜想,這是科學探究中最具創造性的一環。只有從細微之處有意識地培養,讓學生養成積極思維、積極猜想的習慣,才能逐步使他們形成良好的學習方法。

          3.利用物理情境激發猜想興趣。

          物理教材中的閱讀材料,有科學家介紹、科學史介紹、科技產品介紹等,充分利用這些材料,不僅能增加物理學習的趣味性,還能對猜想產生興趣。例如: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物理》八年級下冊中介紹了歐姆、法拉第、磁懸浮列車等,教師如能巧妙地加以引導,就可以激發學生運用猜想去探索世界的熱情。

          4.引導學生勤于思考,提高猜想能力。

          有了猜想的興趣,還應對所猜想的內容進行思考,沒有思考的猜想等于是瞎想、妄想。因此,教師在授課時,應積極引導學生勤于思考,逐步提高學生猜想的能力。

          5.正確評價猜想。

          猜想與假設在科學研究中具有一定的猜測性,猜想的依據很多,但我們都知道猜想在教學中并不是一個孤立的環節,到底讓學生依據什么來猜,還要結合教師在教學中提出的問題創設猜想的情境,而不是盲目地猜測。科學的猜想,是有計劃的研究,我們在“猜想與假設”的教學實施中,努力培養學生的猜想意識,訓練猜想的能力,讓學生根據已有知識進行科學猜想。學生的猜想與假設是否正確都給予肯定,并對于不同年齡特征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讓學生尋找猜想的理由,最終學會對猜想的修改、篩選,提高科學探究中猜想與假設的能力。猜想這種思維具有獨特價值,猜想的結論是否正確要通過實踐才能確定,在培養學生猜想能力的同時,必須注重正確評價。

          培養學生大膽猜想是提高學生創造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如何在實踐教學中開發和利用這種思維形式,培養創造性的方法,有待于我們進一步探索。

        物理論文3

          【摘要】所謂的實驗能力,是指在掌握實驗基本技能和方法后,能夠自己創造實驗、觀察條件、進行操作、取得數據進行分析處理,最后得出結論的能力。實驗技能和實驗能力在要求上是不同的,能力是技能的升華。實驗教學是培養能力的必要手段之一,如何避免在物理教學中把實驗作為一種掌握知識的方法來提倡和作為一種專業的技能來訓練,科學地、正確地、有效地使用實驗教學手段使學生不僅掌握了實驗技能,還將技能轉化為一種能力,是我們要著重研究的一個問題,下面談談一些關于實驗教學改革的個人看法。

          【關鍵詞】初中物理;實驗;改革

          一、正確處理演示實驗和探究實驗的主次關系

          一般來說,演示實驗在物理教學中的主要作用有課堂導入、激發興趣、知識驗證、情景再現、學習引導等,通過教師的演示、引導和學生的觀察,最后共同得到正確的物理知識,整個過程教師是主體,學生是配角,它對學生的觀察能力的培養、基本技能的掌握有一定的效果,但對學生的能力培養有明顯的不足。探究實驗參與的主體是學生,在整個實驗過程中,都有學生的感官、思維的參與,全方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對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思維能力都有極好的.培養效果,其效果遠大于演示實驗。因此,在整個物理實驗教學中,應把演示實驗放在配角地位,把學生探究實驗放到主角位置上。

          二、盡可能地把課本中圖片內容改為學生體驗性實驗

          八、九年級學生年齡大都在14-15歲,他們具有好動、好奇且喜歡親身體驗的本性,把課本中圖片內容改為學生體驗性實驗符合他們的心理特征和認識規律,圖片展示和體驗性實驗對學生學習掌握、理解物理概念規律、能力發展起著不同的作用,兩者雖都為感性認識,但后者比前者更直接,感受也更深,記憶理解也更深刻,因而根據實驗條件和學生情況,將圖片內容改為學生體驗性實驗是學生掌握知識、加深理解、發展能力的一個重要的手段。

          三、改造拓展課本內的探究性實驗

          課本中安排的實驗因受到學生的知識水平的限制,往往都只限于“就事論事”,沒把隱藏在實驗中豐富的物理知識完全展現出來。如果對這些實驗進行改造、拓展,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1.對知識的承啟作用。如在學完滑動變阻器后,將伏安法測電阻實驗中的改變電池節數來改變電流和電壓,改為用滑動變阻器來改變電流和電壓,既復習鞏固了滑動變阻器在電路中的作用這部分知識點,又加深了這部分知識的理解,開闊了他們的思維,對后面的測小燈泡功率實驗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2.對知識面的拓展。如在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時,增加一個同樣形狀同樣光滑的橡膠塊,就可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材料、接觸面積大小是否有關;在探究“凸透鏡成像”時,當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后,在蠟燭這邊能否看到另一個像,這像是怎么產生的?等等,這些知識面的拓展,不僅能克服學生由于錯誤的生活“經驗”造成對物理知識的誤解,還能鞏固和提高學生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3.增加實驗的趣味性。初中生最不喜歡重復老師做過的實驗、驗證性實驗和日常常見的物理現象。如將這些實驗改為探索性實驗,把一些常見的物理現象改為不常見的類似的實驗,就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提高物理課教學的趣味性。

          四、加大培養學生實驗設計能力,樹立科學的研究態度

          實驗設計是物理教學中提高學生能力最綜合、有效的方法之一,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既有利于他們運用知識,又有利于培養他們邏輯思維能力和創造思維能力。實驗設計可分為實驗理論驗證設計和應用產品設計兩大類:1.實驗理論驗證設計,指的是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現有的條件(器材)設計一套科學的實驗方案,采用控制變量、等量替代等科學方法對自己的猜想、疑問進行驗證與推翻,實現自我答疑,在不斷的設計、完善、推翻過程中完成知識和能力的螺旋式升華。只要教師有足夠的準備,完全可以大膽讓學生自己獨立設計課本中的每個實驗,學生的能力就在設計中不知不覺中培養起來。2.應用產品設計,指的是學生通過設計,把所學的知識轉化為生活生產的工具,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如在學完電磁鐵后,可讓他們設計一個自動控制電路。許多學生都完成了任務,設計出自動報警裝置、火災自動報警裝置、防盜報警裝置等等,充分體現了他們的創造思維能力。

          總之,我們物理教師在物理實驗中應大膽創新,積極改革,把能力培養放在素質教育的首位,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邢耀剛.新課程背景下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芻議[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xx(01)

          [2]周建峰.通過物理演示實驗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教學設計[J].物理教師.20xx(04)

        物理論文4

          1采用自編教材,“啟發式”教學

          實驗教材是實驗教學的載體,是實驗教學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F在有一部分大學使用的是自編教材,這是教學的一大進步,可以較快地更新實驗內容。但是很多自編教材仍然是從實驗目的、實驗儀器、實驗原理、實驗步驟、數據表格都寫得非常詳盡。學生用這樣的實驗教材學習,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沒有主動地探索學習,很少思考,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實驗教材不應過于詳細,而應采用“啟發式”教學。在敘述實驗原理的時候,將一些重要的內容,用問題的形式提出來,讓學生在預習的時候,自己查閱資料,解答教材上的問題。敘述實驗儀器時,給出相應的一系列的實驗儀器,讓學生結合相關的理論知識自己設計實驗方案,選擇最合適的儀器。使用這樣的實驗教材,學生在完成預習報告時,需要解答實驗原理中提出的問題,選擇合適的實驗儀器,還要給出合理的實驗方法及步驟。學生在做預習報告的同時學習了怎樣設計實驗、怎樣選實驗器材、怎樣安排實驗步驟、每個實驗有哪些注意事項等,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探索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實驗素養。

          2科研融入實驗教學

          目前大學物理實驗多以驗證性實驗為主,設計性、創新性和綜合性實驗比較少。在實驗課的學習中,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很少有思考和創新,不能培養學生探索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很難培養出有創新能力的學生。由于教學經費有限,現有的實驗教學設備只能完成常規實驗,很多高校很難不斷更新實驗項目,購買大量的實驗儀器。為了能讓實驗內容反映物理科學發展的前沿動態,又不用購買大量的新儀器,我們可以將部分成熟的科研成果引入實驗教學,利用科研儀器來進行物理實驗教學,共享科研項目的資源,改善實驗教學中的硬件和軟件設備,從而實現實驗室資源共享。我們也可以將一些科研項目中正在研究的,比較簡單的課題提供給學生,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課題進行研究,讓學生嘗試做科研。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查閱資料、設計實驗方案、采集實驗數據、處理及分析實驗數據,培養學生的科研及實驗素養。通過教學科研互動,加強教學內容與現代科技的聯系,使實驗教學內容和方法取得創新,使學生了解所學的各種知識在科研中的應用,培養學生的科技創新精神,掌握當今的科學研究手段。

          3注重實驗教師的培養

          高校實驗教師是實驗室建設和發展的中堅力量,其整體素質決定著實驗室工作水平的高低和實驗教學的質量。高校實驗教師素質的培養,對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的提高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高校實驗教師的素質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提高:目前高校對教師的聘任、考核和評價制度使得教師隊伍普遍存在缺乏實踐經歷的問題。特別是青年教師,有很多是從學校畢業以后直接進入高校任教,沒有到企業實踐的經歷,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只是停留在書本或者實驗室的水平,沒有真正把知識、技能用于生產實踐的.經歷,導致他們對知識的理解不深入,不具體。我們應該鼓勵沒有實踐經歷的教師到企業去工作、學習。實際參與企業的各種項目,獲得豐富的實踐經歷,提高實踐能力。同時,鼓勵他們與企業合作,把科研成果應用到生產實踐中去,形成產學結合的雙贏局面。組織高校實驗教師到其他高校參觀交流,了解其他高校實驗課的教學、實驗室的管理、實驗課的考核等情況,找到自己實驗教學中的優勢和存在的不足,取長補短,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鼓勵高校實驗教師參加教學研討會、發表教學論文,提高科研能力。資助高校實驗教師結合實驗工作設計各種實驗和儀器,F在有些實驗儀器集成度很高,所有的實驗元件都封裝在一個實驗箱里面,學生做實驗時看不見實驗元件,只是機械地操作儀器、記錄數據,無法學到物理本質。應該鼓勵實驗老師自行研發實驗儀器,既可以提高實驗老師的科研能力,也不用購買高度集成而且價格昂貴的儀器,更有利于學生嚴謹的科學思維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實驗老師可以將發展成熟并且能反映現代科技的發展的前沿科技成果轉化為實驗項目,使實驗教學內容不斷創新。讓學生能了解所學的知識在科研中的應用,激發學生求知、創新的欲望,了解最新的學科發展方向,拓寬知識面,掌握一定的科學研究手段。

          4結語

          大學物理實驗教學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采用自編教材,采用啟發式教學,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探索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實驗素養。不斷地從新的科研成果中汲取營養,將成熟的科研成果轉變成實驗項目,增加內容的實用性和前沿性,使學生了解所學的各種知識在科研中的應用,了解前沿的科學研究手段,培養學生的科技創新精神。為高校實驗教師提供相應的與企業科研院所等合作的機會,鼓勵教師自行研發儀器,并將最新的科研成果融入到教學一線,把科研成果應用到生產實踐中去,形成產學結合的雙贏局面。

        物理論文5

          一、初中物理分組實驗的拓展,進一步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

          對于初中物理分組實驗的拓展,主要體現在對可操作性強的演示實驗拓展成分組實驗。近幾年來,我校由演示實驗拓展成分組實驗的實驗有:

          1.酒精燈的火焰溫度。

          主要器材有酒精燈、牙簽和打火機。學生通過親自擺放牙簽,觀察牙簽的燒焦程度,判斷酒精燈的火焰溫度。學生親眼看見被火焰燃燒的牙簽是中間不焦兩邊焦,說明酒精燈的外焰溫度比內焰溫度高。

          2.碘的升華與凝華。

          主要器材有碘錘、酒精燈、打火機、水和滴管。學生親眼觀察到加熱前的碘錘里的碘是顆粒狀,是固態,在加熱過程中,看到了碘錘里充滿著紫色的碘蒸氣,而這個過程中沒有出現液態的碘。通過在碘錘的一端滴加水,看到加水的一端玻璃壁內出現碘顆粒,碘錘內紫色蒸氣消失,這個過程中也沒有出現液態的碘。學生通過這個實驗清楚地明白碘由固態直接變成氣態叫做升華,由氣態直接變成固態叫做凝華。親自動手親自實驗,一方面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另一方面對實驗現象觀察的更加仔細真切,通過親自體驗,加深了對實驗現象的印象,對通過實驗現象分析出來的實驗結果理解得更加深刻明晰。

          二、初中物理分組實驗的改進,有利于更好地開展實驗和呈現實驗效果

          通過對實驗器材的改進和廢物利用,有利于更好地準備實驗、提高實驗的可操作性和改善實驗效果。比如說:

          1.探究光的反射規律的實驗中拿廢電池代替棋子,可以使廢電池二次使用,還節約了買棋子的成本,一舉兩得。

          2.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中,拿F光源代替蠟燭,一方面避免了蠟油滴在桌面污染桌面,另一方面F光源能清晰地看出成正立倒立的像,不僅僅是上下正立倒立,還有左右正立倒立也一目了然,更好地呈現了實驗效果。

          3.氣泡的勻速直線運動中拿塑料管代替玻璃管。

          實驗器材的具體制作方法是,先用酒精燈加熱一米左右長的塑料管的一端,緊接著拿老虎鉗夾捏端口,這樣塑料管被封口,接著往一端封口的塑料管里加紅墨水或是藍墨水(用有顏色的墨水是為了便于觀察氣泡的位置),留一個氣泡后,用同樣的方法把另一端口封住,把做好的有氣泡的塑料管用透明膠帶綁在米尺側面,只需在倒置米尺的同時掐秒表即可測出直線運動的時間,再在米尺上讀出塑料管的長度即為距離。由于分組實驗所用器材數量較多,器材制作的材料如果能做到廢物利用的`話,不僅保護了環境,還節約了成本。電子設備在日常生活中廣泛使用,如果在實驗過程中拿電子產品替代普通的實驗器材,即可更加全面的呈現實驗效果,提高實驗達成率,還在替代過程中避免了原來器材對實驗室的污染。玻璃器皿在分組實驗中一向都是易碎易壞品,用塑料制品代替玻璃制品,不僅易于實驗的操作,而且塑料制品的易塑性強,可以自行改裝形狀封口等,更加易于實驗效果的呈現和簡化實驗。

          三、初中物理分組實驗的器材創新,有利于提高實驗的可操作性

          自制分組實驗器材就是對分組實驗器材的創新。自制的器材有:

          1.光的三原色中濾色片可以用紅綠黃三色玻璃紙代替,考慮到玻璃紙比較軟,不容易固定,可以用硬紙板剪一個長方形的窗口,把玻璃紙貼在硬紙板邊框上固定,便于拿起觀察物體的顏色。紅光、藍光和黃光的產生,可以把三色玻璃紙直接貼在三個手電筒的玻璃片上,便于進行合成實驗。

          2.探究固體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自制小桌,可以拿硬紙板代替木板,把四個釘子釘在硬紙板上,制作分組實驗時用到的小桌。

          3.驗證液體壓強的存在實驗中,可以用剪下的飲料瓶頭上面蒙上氣球皮,用橡皮筋套一圈固定,用來驗證液體壓強的存在。自制分組實驗器材,是對分組實驗器材的創新,對于提高實驗的達成率和可操作性是很有必要的。自制的器材取材簡單,制作方便,在分組實驗的過程中方便操作,實驗現象明顯,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實驗效果好。在實驗教學越來越重要的初中物理教學中,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都是物理實驗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環節,根據物理課程標準可以靈活的進行相互轉換,演示實驗拓展成分組實驗,在進行分組實驗之前或是之后演示所要分組的實驗,強調實驗過程和分析實驗現象。改進分組實驗,有利于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實驗結論的得出,在分組實驗教學中是重要的部分,經常分析實驗中的利弊,有利于對分組實驗做出有效有利的改進。自制分組實驗器材,是對分組實驗器材的創新,有利于在實驗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總之,在分組實驗的準備過程中,對分組實驗的拓展、改進和器材創新,是物理實驗教學必不可少的部分,在引起重視的同時,要積極參與到對分組實驗的拓展、改進和器材創新中,促進物理實驗教學更好更有效地進行。

        物理論文6

          隨著我國教育水平的發展,人們越來越開始重視教學的有效性。大學物理作為我國理工科學生的一門基礎必修課,其教學的質量也受到了老師們的廣泛關注。相對于高中物理,大學物理增加了更多關于微分、積分的知識,這使得大多數大學生們覺得學習大學物理困難重重,致使課堂的教學質量很差。針對這種情況,本文旨在研究如何對大學物理進行有效地教學,以提高大學生們學習物理、熱愛科學的興致。

          大學物理作為我國理工科學生的一門必修課,不僅僅是大學生們學習其他課程的基礎,更能夠提高大學生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幫助他們科學、理性地看待世界,從而構建出與世界相銜接的合理的、科學的方式。由此可見,大學物理是通往自然科學的一把不可或缺的鑰匙。然而很多大學生都覺得學好大學物理是一個老大難的問題。在他們看來,學習大學物理猶如霧里看花,看不透、悟不出。因此導致他們學習大學物理的興致不高,使得大學物理的課堂教學質量不高,甚至有的大學生給“大物”起名為“大霧”。

          因此,如何提高大學物理課堂的教學質量,激發起大學生們對學習大學物理的興趣,實現大學物理的有效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在分析目前大學物理教學弊端的基礎上,提出相應的改進課堂教學效果的措施,以實現大學物理的有效教學。

          目前大學物理課堂教學存在的弊端

          目前,大學物理課堂教學主要存在以下四點弊端:

          過度依賴多媒體教學設施。隨著我國教學條件的改善,多媒體教學設施也越來越普遍。倘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過度地依賴多媒體教學設施,沒有把多媒體教學放在一個合理、恰當的位置,不僅起不到改善課堂教學效果的作用,反而會常常使學生聽不懂。對于大學物理來說,它充滿了大量的公式推導和計算,如果老師上課時主要是通過PPT把公式進行簡單地放映,而沒有將其在黑板上一步步進行詳細地推導,很難使學生及時地跟上老師教學的步伐,從而難以夠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

          課堂教學內容不能與實際生活相聯系。由于大學物理所包含的微分、積分內容較多,內容比較枯燥無味,如果老師在課堂上不能將教學內容有效地與實際生活相聯系,會導致學生難以將所學到的理論知識遷移到實際生活中去,繼而會使得這些大學生們覺得學習大學物理并沒有什么實際用處,喪失了他們對該課程的學習興趣。

          課堂教學形式太過單一。對于理工科的教學科目來說,其教學還是傳統的老師在臺上講課,學生在臺下埋頭做筆記的教育模式。這種教育模式使得老師與學生之間缺乏應有的交流與互動,使得該學科的趣味性大大降低,學生自然而然地就會產生大學物理很難懂、很難學的心理。

          師生課后缺乏交流。大學的課程與初、高中明顯不同的一點就是老師在上完這堂課后就結束了,下一堂課又是一個新的內容,而且不會像初、高中那樣花費大量的時間定時、定點對學生進行輔導。在大學中,大學生的學習基本上是靠自覺,老師與學生在課后很少進行交流,這使一些本來在上課時就聽不懂的同學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之中,從而影響了大學物理這門課程的教學效果。

          實現大學物理有效教學的措施

          課堂的有效教學指的是老師在不同的課堂情況下,靈活運用不同的教學模式,以實現高質量的課堂教學。課堂的有效教學能夠幫助老師轉變其傳統的教學觀念,形成以學生為中心,老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真正幫助學生進行自我發展。實現大學物理的有效教學可以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科學、合理地發揮多媒體的教學價值。采用多媒體教學的目的并不是為了減輕老師的教學負擔,而是為了幫助老師能夠多樣化地豐富教學內容。在大學物理的課堂采用多媒體教學的好處在于,多媒體可以生動、形象、直觀地表達出一些難以理解的比較抽象的內容。例如力學、熱學、光學等中的一些用語言難以形象描述的'內容,采用F1ash動畫可以使學生對這些內容有直觀的認識。同時,多媒體教學還可以將受條件所限的物理實驗進行演示,例如動量守恒的仿真實驗。老師在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設施的情況下,會大大加深學生對各種定理、公式的理解。同時,還會使得大學物理的課堂教學形式變得多樣化,而不僅僅是對枯燥無味的定理的證明和公式的推導。

          重視理論學習與實際生活的銜接。由于大學物理所涉及到的多是一些復雜的公式、模型,這會使得大學生們對于大學物理知識只停留在理論層面,而不能將其有效地遷移到實際生活中去,將這些抽象的物理方程與真實的實際生活相聯系。因此,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列舉有趣的運用大學物理知識解釋日常現象的生活實例。比如,菜刀的刀刃薄是為了減小受力面積,增大壓強,才會使切菜、切肉變得輕松起來。進行房屋建筑時,之所以都采用鋼筋混凝,是因為鋼材和混凝土的膨脹程度幾乎完全一樣,盡管四季的溫度不同,也不會產生有害的作用力,所以鋼筋混凝土的建筑十分堅固。

          豐富教學形式,加強師生課堂、課后的互動?梢詫ⅰ拔⒄n”這種新的教學模式引入到課堂教學之中!拔⒄n”是以課堂教學視頻為載體,講授較少的知識點,一般為一個或者兩個,沒有復雜的課程體系,為一種“碎片化”教育。老師在進行大學物理課程教學之前,可以制作一個關于教學的微課視頻。老師可以在微課中嵌入“課前教學任務”,“課中知識點講解、歸納”,“課后習題解答”、“師生互動評價”這四個模塊,使得微課成為一個老師與學生良好溝通的橋梁,幫助大學生在課余時間對課堂內容進行再一次的理解、復習、評估,提高大學生對大學物理的學習興趣。

          本文分析了目前大學物理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弊端,對如何實現大學物理的有效教學進行研究。本文從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設施、在課堂教學中加強對生活實際的聯系以及引入“微課”這種新的教學模式這三個方面對實現大學物理的有效教學進行了分析,以期采用多種方式提高大學物理的課堂教學質量,轉變傳統的大學物理教學模式,強化老師與學生之前的互動,幫助大學生走出學習物理老大難的困境,真正激發他們對學習大學物理的興趣,實現自身的協調發展。

        物理論文7

          長期以來,許多教師特別是理科教師,只重視學生科學素質的培養,而輕視人文素質的培養,結果導致了學生知書不識禮,知識水平與道德水準失衡。要培養具有良好的道德修養的下一代,開展人文教育無疑是提高學生道德修養的有效途徑。

          在中學階段加強人文教育對塑造學生的人格道德;促進學生各方面素質的提高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人文教育不僅只是人文學科的事,任何學科都不可回避人文教育,人文教育與學科教育的融合是教育發展的趨勢。在理科教學中,滲透人文教育是時代的要求,也是我們每一個教師的責任。因此,我們廣大理科教師要增強人文教育意識,并以此來促進我們的教學改革。

          一、在教學觀念上,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觀

          現階段教學是分學科進行的,不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心中只有本學科的概念、知識點。不自覺的形成了一種學科本位觀念,將學科凌駕于教育之上,凌駕于人之上,是一種“目中無人”的教育。人是教育的對象,我們面對的是一群生動活潑、具有豐富感情、思維敏捷、身心不斷發展的青少年學生。而不是知識的容器。知識的學習只是青少年成長因素的一部分,而不是它的全部。教育的實質就是讓每一個受教育者健康地成長,是在人性固有的基礎上,使受教育者各個方面都得到有機的、和諧的發展,成為一個完整的而不是畸形的,一個充滿活力和富有個性的而不是本本主義和呆板劃一的、一個蘊藏巨大潛能和善于學習創造的而不是死抱教條和思想僵化的新人。基于這樣的出發點,我們教師必須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從人的本性出發,認真地研究我們的受教育者,使他們人的本性在受教育的過程中得到健康的發展。

          二、在教學模式上,確立學生主體的課程觀

          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要求教師充分認識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要求教師真正確立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學生是教育的主體,他們獲得知識、提高素質主要依靠自己的主動性,教師是無法代替的。因此,要尊重學生的自主精神和選擇性要求,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學過程要由過去面向結論的學習模式,轉變成在教師引導下學生主動探究知識的模式。在這個過程中,傳授知識不再是教師的唯一任務,而“關注”學生差異、“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探究、“促進”學生發展等,都應成為教師自覺的教學行為。為此,要大力推行以學生為教育主體的討論式教學、辯論式教學、啟發式教學、實驗式教學、探究式教學等教學模式。創造問題情景,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努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為學生的可持續性發展奠定基礎。

          例如:本人在講解萬有引力定律的應用時,在簡單介紹同步通信衛星的周期特征后,緊接著要求學生討論同步通信衛星的軌道平面、速度、高度等三個問題時,學生馬上你一言我一語,思維迅速打開,教師只要略加點撥,學生大都能得到正確的結果,課堂效果非常好。在講解電磁感應現象這一節時,本人將課型設計成實驗探究課,讓學生四個人一組,通過學生實驗,圍繞電磁感應現象產生的條件進行專題探究,有的學生甚至觀察到了在線圈內旋轉磁鐵沒有電流產生這樣的深度,并能討論解釋這個現象。其探究能力令教師折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處于主動學習狀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空前高漲。

          三、在教學內容上,合理選擇人文教育素材

          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有著內在的聯系,任何學科教育中,都包含著豐富的人文教育素材。我們教師要善于挖掘它們,合理應用。例如物理學史在教學中為廣大同行們引用,但多數只看重了它的趣味性,而忽視了它的思想性。其實歷史上每一位有名的大科學家都具有很高的人文素質和人格魅力。因為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是相通的,我們要善于從這類素材中發掘其中真、善、美的'內涵,用它來教育我們的學生。另外,課本后的閱讀材料也是很好的素材。多數閱讀材料都是介紹物理知識在生活實踐中的應用,通過這些閱讀材料,可以讓學生體會到科學、技術和社會的相互關系,了解科學在社會生活和生產中的應用,培養學生熱愛科學,關心社會的意識。有的閱讀材料本身介紹的就是很好的人文知識。如高一課本中的“樂音和音階”這個材料,是一個利用物理課堂介紹音樂知識的好機會。本人在講這個內容時,當場用吉它彈奏了幾個和弦讓同學們欣賞,使學生了解到大和弦和小三和弦的組成原理。愛音樂是學生的共性,通過這樣的人文素材,增加了學生對物理知識的親切感,讓學生體味到了物理學中的和諧美。

          四、在教學關系上,營造“民主、平等”的教學氣氛

          教師與學生建立一種“民主、平等”的教學關系,是師生情感交流的基礎,是實施人文教育的重要條件。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放棄久已習慣的權威地位,以一種平等的精神來組織教學。師生平等相處,真誠相待,才能使學生人格受到充分尊重;在民主和諧的氣氛中,學生才敢大膽參與交流、提問、辯論,發現新知,學會創新,使學生個人潛能得到充分發揮。

        物理論文8

          淺談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

          貴州省黔西南州貞豐縣連環中學 霍大鵬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實驗是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是建立物理概念和規律、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識不可缺少的環節,還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探索精神以及良好的學習方法。是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提高人才科學素質的重要手段。在實際生活中,社會中動手能力,操作能力又是考核一個勞動者的基礎現況。對學生進行動手能力,操作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去適應生產勞動是我們教學的目的。因而物理實驗教學中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應該還做到幾點:

          第一,演示實驗是教師利用課堂時間為學生演示,在操作的同時有引導學生對實驗進行觀察、思考和分析的一種物理教學方式。因而除基本操作和得出理論外,演示實驗中應該還注意幾點;

          1.演示實驗中應讓學生積極的參與

          傳統的課堂教學,演示實驗通常教師演示,學生看,但是很多實驗學生根本看不清,特別是后邊的學生。不同程度的限制和阻礙了學生智能和潛能的發展,直接影響學生實驗心理素質的提高。因此,在演示實驗中,應實驗操作上讓學生積極參與,讓學生充分了解實驗的內容,多次重復,加深印象,鞏固記憶。

          例如:在“電磁感應”一節的教學中,演示實驗為邊做邊講實驗,給學生發實驗器材(干電池、電流表、原線圈、條形磁鐵、導線),實驗中讓學生首先觀察電流方向與電流表指針偏轉方向的關系,再觀察原線圈的電流方向與磁鐵運動方向的關系,把直觀的材料作為培養學生知覺、觀察力的材料,引導學生仔細、準確地進行觀察,然后引導學生討論、研究、對比、總結出感生電流所引起的磁場方向與磁鐵運動方向的關系,最后訓練學生用科學的語言描述,并解釋所觀察到的現象,從而順理成章地得出結論?梢,演示實驗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參與,不僅有顯示學生實驗技能的機會,又能得到科學方法的訓練及能力的培養,加深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規律,同時可領略物理學的思想,培養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

          2.適當運用多媒體

          利用常用儀器、教具進行演示是一種最基本的手段,而應用多媒體課件可以使學生真正體會到物理學科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觀察及分析問題的能力。并讓學生能清楚地看到明顯的現象,直觀地感悟到變化的規律。

          如:凸透鏡成像這一實驗,在課件的演示中能讓學生直觀地感悟到,像距與物距的變化過程。從而得出物距變小時,像距變大這一規律,并讓學生直觀地看到特殊點成像的規律。從而讓學生得到逼真的模擬,使學生認識加強。理解透徹。

          3.注意實驗的整體效應

          在許多的實驗中,實驗的分散、脫節,讓學生思維不同程度的受到干擾,試驗的整體效應是一個不可缺少的。

          例:在“功的原理”一節教學中,我把杠桿、動滑輪固定在同一演示板上,并用紅紙條標好刻度,然后演示用它們提起重物的情況。這樣既增加了實驗的可視性,又便于學生注意用杠桿、動滑輪做功的共同點,總結出使用機械不省功的原理。排除了分散實驗對學生的思維干擾,提高了課堂效率。

          4.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實事求是是觀察的基礎,又是觀察的重要品質和方法,也是未來科學工作者的基本態度。在物理實驗教學中,要求學生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毫不含糊地尊重客觀事實,以客觀事實為依據。如實地記錄實驗中觀察到的各種現象,甚至一個數據,一個標點符號,做到嚴格地把實驗事實和自己對事實的解釋區別開來。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不僅是提高物理實驗質量的要求,也是增強學生的科學素質,培養創造型人才的需要。

          例如,觀察水沸騰的實驗現象時,就明確提出以下觀察目標:水開始加熱杯底和杯壁上出現許多小氣泡,這些小氣泡將發生怎樣的變化?加熱的過程中,水的溫度將怎樣變化?隨著溫度升高,氣泡將怎樣變化?水沸騰時溫度將怎樣變化?將沸騰的水停止加熱,水是否沸騰?引導學生明確觀察目標,有目的、有秩序的.進行觀察,避免觀察時手忙腳亂。由于溫度計本身制造和環境氣壓的關系,水的實際沸點不一定是100℃,這時,教師應要求學生實事求是地記錄數據,并分析、評估實驗數據。

          第二,學生實驗是學生親身去探究和體驗的過程,是培養學生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培養學生能力的向導,通過實驗可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能讓學生在動手能力,操作能力得到提高的過程。

          1.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認真、細致、深入是觀察能力的重要品質之一,也是科學工作者的基本素養和要求。許多自然現象和實驗中的物理現象,有時是稍縱即逝。只有認真、仔細地觀察,才能捕捉到所要觀察的現象;只有深入地觀察,才能發現細微的變化和隱蔽的特征。物理實驗的觀察來不得半點馬虎。如:上面說到的觀察水的沸騰現象時,若不去認真,仔細的去觀察,就沒法總結水在沸騰過程中的規律。根據觀察到的現象發現新的問題,促進進一步的觀察和對觀察材料的思維加工,辨別本質現象和非本質現象,去偽存真,得出正確的觀察結果。

          2.促進創新意識的形成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教師要適當引導,不使他們過多地碰壁。但是,教師也不可包辦代替,要讓學生經受挫折,從中總結經驗教訓,不斷改進實驗,發揮學生的創造性,從而獲得成功,這樣將會增加學生學習的樂趣,并得到更多鍛煉。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驗技能,增強學生思維的獨創性。讓學生對同一問題,善于全方位、廣角度、多途徑地去分析思考,從而發展了學生的求異思維和創新能力,撞擊學生的創造靈感,促進創新意識的形成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如:在做“用天平和量筒測液體的密度”實驗時,充分把握學生設計實驗環節和選擇實驗儀器的過程,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好時機。有些學生把課本上的玻璃杯換成了口杯,在步驟上,有些學生把倒入部分鹽水改為全部倒入,還有些學生在步驟上先稱空杯的質量,再稱倒入鹽水后的總質量……,對學生肯動腦筋應給予表揚。在步驟上,肯定學生將鹽水全部倒入的合理性,并讓學生充分討論先稱空杯后再倒入鹽水稱總質量的做法是否可取,學生通過分析后得出這種方法在理論上是可以的,但在將杯中的鹽水倒入量筒測體積時,由于杯底和杯壁還粘有鹽水,使測得的體積小于杯中原鹽水的體積,會造成較大誤差。學生最終會找到減小誤差的好辦法。這個分析的過程,會占用一定的時間,但是,學生在這個思考、分析、設計、否定、再思考、再設計、再評估的過程中,增強了減少誤差的意識,變思維的單向性為多向性,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和發散性思維能力。

          3.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學生實驗中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應充分相信學生,使學生主動參與,讓學生獨立設計實驗,利用實驗,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4.實驗后的反思

          除實驗前的準備和實驗中的操作外,必須做到實驗后的反思和總結。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對進一步理解實驗、深化實驗、完善實驗起著重要的作用。并且通過反思可總結實驗規律,優化實驗方案,創新實驗設計,揭示實驗本質,增強實驗效果。因此在學生實驗時,應該積極引導學生進行全方位、多角度反思。

          全日制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總目標提出:使學生保持對自然界的好奇,發展對科學的探索興趣,在了解和認識自然的過程中有滿足感及興奮感;學習一定的物理基礎知識,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在解決問題或做決定時能嘗試運用科學原理和科學研究方法,經歷基本的科學探究過程,具有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樂于參與和科學技術有關的社會活動,在實踐中有依靠自己的科學素養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識;具有創新意識,能獨立思考,勇于有根據地懷疑,養成尊重事實、大膽想象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關心科學發展前沿,具有可持續發展的意識,樹立正確的科學觀,有振興中華、將科學服務于人類的使命感與責任感。

        物理論文9

          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實施,我省已從20xx年全面開始使用新教材,高中物理采用的是“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簡稱“教科版”),其中最大的亮點之一是設計的探究實驗較多,對學生和老師的要求較高。物理學本是一門實驗科學,在物理學的發展中,實驗起到了重要作用,物理教學自然也應該還原它的本色,要以實驗為基礎。

          如今,新課程的主旨在于為適應科學技術進步和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從而構建符合新時代要求的物理課程。在物理實驗的課堂教學中我覺得不能為應試而教學、為實驗教學而教學,可以利用實驗探究的方法來加強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其實人教版教材每章幾乎都有實驗探究課題,我們就應該充分地讓學生去探究,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品嘗科學探究的樂趣,培養獨立學習的能力。

          那么,什么是實驗探究法呢?所謂的實驗探究,就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應用已學過的知識,自己設計實驗,或在教師的協助下通過實驗來探究物理規律,從而獲得新知識并加以應用。如何讓學生進行實驗探究,并讓探究成為學生的習慣性行為呢?

          一、利用課本資源,巧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實驗興趣

          比如高中物理必修1“走進物理課堂之前”,提到了不同物體下落的快慢情況,因為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看到的現象是質量不同的物體往往下落的快慢并不一樣,這樣就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我們可以給他們布置一個研究課題,把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去研究一下不同物體下落快慢的情況是否有區別,并研究它們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差別,一個星期后組織一節課讓學生交流他們的研究成果,學生無形中就成了學習的主動參與者,而這樣的研究對后面自由落體運動的研究也很有好處。這樣的一節課學生很活躍,也很積極,對物理學習也更有信心、更有興趣了。

          二、利用生活實踐,給學生更多的空間,讓學生共同參與設計實驗

          學生對某些問題引起了興趣后,就相當于明確了某些實驗目的,教師只需要引導學生來策劃、設計實驗和選擇器材。比如自由落體運動的學習后給學生設計一個問題:飛行員對反應時間的要求是多少?怎么知道自己大致的反應時間?可以讓學生通過思考提出各種想法,說明理論依據并選擇器材進行各種實驗。還可讓他們去查閱有關資料,看看招飛過程中怎么測試學生的反應時間,飛行員們又怎么鍛煉自己的反應能力。

          這樣學生對自由落體規律知識的認識就更加深刻,同時又鍛煉了自己的動手能力。

          三、利用實驗過程,做個用心的觀察者,引導學生觀察并記錄

          有的學生做實驗是為了好玩,實驗課很容易變成放鴨子。當然,如果學生充分利用實驗“玩”出一些名堂來,我們應該加以鼓勵。但如果不加以正確引導,相當一部分的學生只會這里碰碰、那里摸摸,做了實驗也不知道要觀察什么、記錄什么,結果實驗做完了也不知所以然。這時就要引導學生有目的地觀察、思考,不能完全束縛學生只是簡單地重復課本和上課要求,沒有自己的'思想和觀點,要大膽放心地讓學生去猜測、驗證,在具體實驗中大膽操作、讀數、記錄。也不能老擔心學生會把儀器弄壞,從而限制他們的一些操作過程,要適當放開手,只要操作規范以及正確使用儀器,允許他們的操作過程有別于課本,這樣就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例如在高中物理必修1“探究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這一實驗中,課本是利用鉤碼來做這個實驗的,但效果并不好,我們可以參照以前課本上的實驗過程來設計學生實驗。但在實驗過程中有的學生按照參考實驗步驟,用兩根彈簧秤來拉作為兩分力,有些同學偏偏不用兩根來拉,故意只用一根而另一根用手或圖釘來代替。也許有些教師一看到這種現象便會生氣地說:“為什么不按課本要求來做?要求已將步驟寫得清清楚楚了!”甚至有些教師會斥責其搗亂。其實學生這樣做正說明他有一定的創新能力,像這種現象應該鼓勵,我們要做的是和他一起思考這樣做后能不能實現我們的實驗目的。即使實驗失敗了對他而言也是一個收獲,可以鼓勵他去思考失敗的原因,這樣的學習過程學生還會覺得無聊和無味嗎?

          四、利用實驗過程,做個更主動的探究者,培養學生科學的研究方法和創造性思維

          創造性思維的主動探究表現為三種形式:

         。1)發現一種現象后,立即想深入研究;

          (2)看到一種現象后,立即想到它的反面;

         。3)發現一種現象后,便聯想到與之相關的事物。

          我們也可以有意識地去引導學生做一些思考,并把它形成于文字,寫寫小論文。比如不同物體的下落快慢情況,我們就可以引導學生思考:什么樣的情況下質量相差很大的不同物體下落情況一樣呢?這就是由一種現象想到了它的反面。又如可以引導學生去探索:為什么人碰到高壓電會被電死而小鳥站在高壓電線上卻平安無事呢?

          學習物理如果能在有足夠興趣的基礎上把握好的學習方法,那么,學生的學習將是輕松的、積極的、更高效的。用好實驗教學對推動物理教學的改革、對體現新課程以學生學習為本的教育理念是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的。在實驗教學的實踐過程中,教師們對其在物理教學中的作用逐漸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對教育過程本身也有了全新的感受!斑^程即是知識”,使學生學會學習是走向社會和終身發展的基礎。因此,教師是學生知識建構的幫助者和促進者,教師要將教育過程看作是把凝固文化激活的過程。在實踐過程中,許多教師意識到經驗型的教學已經不能適應新課程的要求.教師們還應成為自己教學行為的研究者。

        物理論文10

          引言:

          有效的學習應該有其內在的規律性,應該存在科學的方法。就學習過程而言,影響學習效果的主觀因素可大致分為:認知策略、智慧品質、思維方法、個性心理素質等四個方面。好的學習效果應源于,科學的認知策略、良好的智慧品質、優化的思維方法、良好的心理素質。所謂的學習方法就是從以上四個方面出發,尋出的通向良好學習效果的對學習對象的操作方式。

          一、 認知策略上體現的科學的學習方法

          1、嘗試錯誤法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為了達到目標經常先確定一個解題的方向,選用某一方法試探性地力求達到解題目標。如果這種試探過程毫無結果,或許就可以從這一錯誤方法中獲得正確解題的啟示。這種做法就稱為嘗試錯誤法。

          在解題過程中可以通過嘗試錯誤更加深入地理解概念、規律的實質;通過嘗試錯誤的方法可以進一步歸納出科學的方法。

          2、小結的作用及進行

          當學習告一段落時就需要進行小結。小結些什么?如何進行?這是一個“二而一”的問題。可以通過下面的順序來實現:

         。1)首先考察知識的類屬、性質、意義。

          考察知識的類屬即是要將所學知識歸到一個知識體系中去,形成新的知識體系?疾熘R的性質、意義即是要從不同角度去認識知識的本質及它的作用。

          (2)對知識結構與認知結構的理解:理解知識體系中各組成部分的本質、相互聯系及差異;掌握解答各類課題的規則、方法、和步驟,形成一定的認知結構。

         。3)對知識間因果關系的理解:認識某一物理現象為什么會發生;某一物理狀態、物理過程在某種條件下可能產生的結果。

         。4)對邏輯關系的理解:認識概念、規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與相應的依存與類比關系。

          小結的目的從本質上是深入對知識的理解。關于理解要經歷以下階段:關于知識字面的理解;關于知識的解釋(能用自己的語言加以說明;蚺e例、或論述);關于知識非本質的認識(能夠區分本質與非本質因素);關于知識在新情境下的應用。

          3、觸類旁通,舉一反三,乃求知之捷徑

          如何才能做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首先,需要明確認識對象之間的在內容與方法上共同的本質因素,而后才能“觸類”。但這只是“旁通”的前提。知識之間、技能之間的共同因素是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重要客觀條件。

          其次,更關鍵的是學習者已有知識經驗的概括化水平與新課題類化的能力。已有知識經驗的概括化水平高,能夠反映物理現象、過程的本質(則能夠“觸類”、“舉一”),就能夠根據新課題的特點準確地對課題進行分類,就會避免根據表面特點進行猜測、盲目嘗試、或者不顧條件死套公式(就能夠真正做到“旁通”、“反三”)。

          4、原型啟發——創造的源泉

          當我們進行創造性思考、解決問題時,從其他事物中得到了解決問題的啟示,從而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我們把這種具有啟發作用的事物稱作“原型”。從本質上說,原型之所以有啟發作用,主要是因為這一事物本身的特點和屬性,與所要創造的東西有相似之處。

          物理學中的原型可以通過學習過程建立。在學習中,物理學概念模型(如質點、理想氣體、點電荷等)、物理過程模型(如各種典型運動過程、碰撞、反沖等)、典型的解題過程(方法、技巧、思路)等都可以抽象為學習者頭腦中的“原型”。

          為了獲得原型,在學習中應該注重基本概念、基本規律、基本技能的學習及訓練;注重典型例題的學習與思考;注重典型物理過程的分析;注重歸納思路、方法、技巧。

          二、 智慧品質特征對“如何學習”的啟示

          人的智慧能力不是根據他在模仿的基礎上能做些什么或在詳盡的解釋以后能掌握些什么來判斷的。

          人的智慧表現在:相當獨立地掌握或“發現”對自己來說是新的知識,在于他在解決新問題時把這些知識遷移到新的情景的廣度。

          1、“它”是什么?“它”不是什么?

          智慧的最重要品質之一是它的深度。這個品質表現在人掌握新材料、解決問題時能抽象各種特征的本質的水平上以及對各種特征概括的水平上。

          在學習中,智慧的深度體現在學習新知識、解決新問題時能明確新知識、新問題的本質,能夠知道“它”是什么?“它”不是什么?并能夠形成關于它們的簡約的概括。

          在學習新知識時為了達到把握學習對象本質的目的,學習不妨經過如下的順序:

         。1)明確新舊知識的結合點。

         。2)比較新舊知識的異同。明確新知識的構成要素。

         。3)新知識的各種不同表述及其應用的可能性。

         。4)新知識沒有別的用途嗎?解決問題時假如用別的代替?假如去掉新知識表述中的某些條件?假如將其敘述反過來?

          2、發散與無限——創造力之源

          “想當然”乃思維中的'弊端。想當然的事情,可能是最不可思議的事情。

          把你的思路向各方面展開,奇跡就會在你面前出現。

          智慧的最重要品質之二是它的靈活性。在學習中創造性思維的前提是,不僅廣泛地運用已掌握的知識、而且要克服以往經驗的障礙、脫離思維的習慣的束縛,解決知識同問題情景要求之間的矛盾。這就要求學習者必須克服以往經驗、思維習慣所帶來的“想當然”,將思路向各個方向盡可能地發散,以便新穎而獨特地用知識解決問題。

          例如:在中學物理中“如何確定物體的受力?”。對這一命題可以進行發散思考:可以從力與運動關系中、力對時間的累積效果中、力對空間的累積效果中等幾個角度去思考。

          3、整體大于部分之和

          智慧最重要品質之三是它的穩定性。對學習者來說,重要的不僅僅是區分出學習對象的本質特征,而且在頭腦中要保持著它的全部特征,根據這些特征進行操作而不受所分析情境的外部、偶然特征的重大影響,即是保持智慧的穩定性。將學習對象作為一個整體而不是被分割的部分進行把握,能夠更好地認識學習對象的本質。

          掌握事物之整體,作為人認識世界的特性之一,乃是達到頓悟的關鍵所在。

          4、用心感知自己的思緒

          智慧的最重要品質之四是它的自我意識性。學習者清楚地意識到自己的思維活動、使自己的思維活動成為解決問題的主體的思維對象,便能揭示自己思維進程中的錯誤及其原因,并能夠找到糾正它們的方法;同時還能用詞或其他符號表現思維活動的結果(如新形成的概念和規律的重要特征)、借以找到形成這種結果的方法。學習者可以在學習中不斷地去反省自己的思維活動,增強思維的自我意識,提高思維能力。

          5、獨立思考些什么?

          智慧的最重要品質之五是它的獨立性。即學習者在運用新知識方面的獨立性。它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學習者能夠自覺提出學習的具體目的

          學習的目的性是學有所得的保證。有目的的學習可以激發較強的心理能量,為完成學習任務創造了良好的心理條件。

          學習目的的確定應該分散到每一次的學習中,即每一次學習應該提出具體且可以達到的目標(如做什么、做多少、做到什么程度),以此來避免由于缺乏目標而迷失方向,避免學習計劃落空。

          學習的目的性更應該體現在課堂上。在聽新課之前應先預習提出問題,以此來確定聽課的目的。這樣才能在課堂上處于主動的地位上,才能明確學些什么,才能在釋疑中產生學習的興趣,從而培養出學習的興趣。

         。2) 學習者能夠獨立發現并提出問題

          獨立發現并提出問題,需要學習者對學習對象進行深入的分析與思考?梢詮摹扒笸、“求異”、是否存在因果關系、邏輯關系等角度對學習對象提出問題。

          (3) 學習者能夠針對發現的問題提出假設并獨立地解決這些問題。

          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很多情況下具有不確定性。例如:一個物體向東獲得一個瞬時沖量后將做什么運動?由于受力情況未知,需要做出假設。再如:關于被動力(彈力、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假設。

          三、 學會思考優化思維

          1、正確處理分析與綜合的關系

          解題中的分析與綜合的關系:創造活動的本領,首先在于綜合——現狀的再構成。分析不過是" 旨在實現綜合——現狀的再構成的準備階段。必須認識到為了什么目的而進行分析,換言之,是以怎樣的綜合為目標進行分析的。尤其在解題中,我們的分析從哪里開始?分析什么?怎樣分析?如此等等,都需要先對問題有一個綜合后而達到的整體的認識。

          2、懷疑與否定——思維升華的必經之路

          二元對立統一是自然界和心理世界都遵循的規律,在物理世界中當然不能例外。物理概念、規律的本質與其非本質是對立統一的。本質與其非本質都強調著自己而否定對方。但另一方面,它們又都以對方的存在為自己存在的必要前提,沒有自己當然也就沒有對方,而沒有了對方,自己也就不復存在。

          在物理學習中要敢于對既成的理論提出懷疑和否定。在懷疑后的探索中,更清醒地認識其非本質,最后達到對其本質的把握;在否定后才能創建新的理論。

          因此,我們要在觀念的對立面之間撐渡思想之舟。把思想不斷地推向其否定之否定,便會在這一對立與統一的運動之中有所創見,使思想得到升華。

          3、妨礙思路的因素。

          在學習過程中思維的流暢性是學習成功的重要保障。如何鍛造流暢的思維?在客觀上,呈現的學習對象的復雜程度固然是影響我們思考的因素,但我們別無選擇,我們只能從主觀上找尋妨礙我們思路的因素。從主觀的角度看,以下幾個因素值得考慮:

         。1)克服個人中心傾向。在思考的過程中,“想當然”之所以出現,是因為我們不假思索認為它是什么,而沒有認真地去考慮它真的是么?應該時常將自己擺在旁觀者的位置上,全方位去審視學習與思考的對象。

         。2)在思維過程中加強自我提示。思維遇到困難造成間斷,要變得流暢起來,需要不斷地進行自我提示:為什么是這樣?怎樣才能解決?如果…就…、還有哪些可能的解決方法?如此等等。

         。3)要選擇最佳的思維角度與思維起點。從哪個方面或角度去思考?比如,求電勢差U?是從其定義出發?還是從功能關系出發?亦或從電場的性質出發?是從整體的角度還是隔離分析?是先假設判定嗎?還是先進行等效變換?等等。思維從哪里開始?是從問題開始還是從已知條件開始?或者從物理過程中的某個位置開始?

          4、加速思路變換的方法:

          (1)改變條件考察內涵的變化。

          物理學的概念、規律等都是有其存在條件的。著意改變它們的存在條件,考察它們內涵的變化,明確各種制約關系,為由此及彼、及它的思路變換做準備。物理問題的解是與特定的條件對應的。改變物理問題的題設條件,考察解的變化,并從這種變化中歸納出解題的各種思路,從而使思路靈活起來,能夠快速變換思路。

         。2)求同訓練。

          “求同”是指在不同的學習階段上,不斷地對所學內容或已做過的習題進行考察比較,找出它們的共同點。這種共同點可以是多種多樣的,比如,條件上的、結論上的、形式上的、物理過程上的、思維方法上的、解題技巧上的等等。求同的目的是為了將來進行類比思考、對命題進行題目歸類,選擇思路、方法、技巧,加速思路變換做準備。

         。3)從現狀出發探索目的——有沒有別的用途?

          物理學中的牛頓第二定律研究了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它除了能夠已知其中兩個量求第三個量之外,它還能夠干什么?它與其他兩個定律聯合起來能夠解決哪些問題?它能否與動量定理、動能定理、動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聯合解決問題?解決哪些問題?

          5、向目標收斂、自目標發散——“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心理學家在長期的研究中發現,人們在解決一個具體問題時究竟會采取什么樣的思考方式,或者遵循著什么樣的解決的方式,常常是由具體問題本身所具有的形式所決定的。在物理問題中,常見的問題是以具有固定的必然唯一的答案為特征的。比如,物理問題常常是明確地要求:求移動的距離是多少,求電路中的電流是多少,求速度是多少,求時間是多少,求電壓是多少,求彈簧的最大彈性勢能是多少(這些問題源自20xx年高考物理試題計算題部分)。由于這一類問題總是有一個固定的唯一解答可求,也就好比給我們樹立了一個目標,使我們的全部思維活動都指向這一目標,圍繞著它而展開。

          由于在這類問題中,答案本身以某種變化的形式被呈現出來,我們首先就認定確有答案可尋。于是,我們所采取的每一個步驟都受這最終的答案所支配,都試圖向答案逼近。這就形成了一種思維的方式:指向性思維或收斂思維。我們思想的每一個環節,都被目標所檢驗,而不受其前一個環節所制約。

          進行收斂思維,貴在恒心,利在方法。

          自目標發散是收斂思維的逆過程,稱為發散思維。發散思維是指`從問題出發圍繞問題開始思考,通過遞推從未知達到已知。這是解決復雜問題常用且行之有效的思維方法。

          四、心理因素對學習的影響

          1、動機對思維的影響

          思維活動是有目的的。心理學中,推動和指引人們去從事某種活動的內部動因被稱為“動機”,它能喚起行動,使活動指向一定的目標,并在相當的時間內維持這一活動。

          對任何事情都毫無興趣的人,或者即便有,也很難在一個相對較長的時間內維持的人,或者那種對既定目標缺乏執著追求的熱忱,尤其在挫折面前少有毅力、喪失信心的人,是很難在其思維活動中有所建樹的。一般來說,動機水平很低的人,其思維活動也必然是很貧乏的。但,動機太強時,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于目的物,其知覺、思維活動的領域變得十分狹窄,并且思維變的僵化,難于在不同的策略之間靈活轉換,容易“認死理兒”,“鉆牛角尖”。當我們的動機太強時,乃是處于欲望不可遏制之態,已喪失理智。要知道,“欲速則不達”。因此,應把動機調節到適度的水平上,使我們的思維處于最優水平。

          2、情緒的參與——思維的催化劑

          像惱怒、厭煩、沮喪、恐懼等負性的情緒破壞了對待問題的積極心態、對可能的線索具有的敏感以及對種種策略選擇上的靈活性,從而嚴重地阻礙了思維的加工。而另一方面,成功所帶來的極大的喜悅,過渡的興奮、機動或滿足后的松弛,也同樣不利于信息的加工,從而影響思維的正常有效地進行。

          良好的情緒狀態——良好的心境:(使你的一切體驗、活動都帶上良好情緒色彩且相當持久的心態)是使你的思維被易化的心理基礎,對你的思維具有效果良好的催化作用。

          3、意志的作用

          認識過程離不開意志的作用。意志促使認識過程具有目的性和有效性,從而使認識廣闊而深入,并有一定效果。特別是當人們從復雜情境中探求本質和規律的認識過程遇到阻抑時,意志對認識過程的作用就更加明顯。同時,意志有調節情感、情緒的功能,可以控制情緒使之服從于理智。

          人的主要意志品質有:自覺性、果斷性、自制性、堅持性。它們對學習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對學習目的的正確性和重要性有清楚而深刻的認識,并能按照目的調整和控制學習活動,以達到既定目的,這需要具有意志自覺性品質;在學習過程中,已經發現問題之所在,能夠堅決地采取措施改進學習的習慣或學習方法或及時補缺,這需要具有意志果斷性品質;能夠克服學習中的消極情緒和浮躁的不顧行動后果的沖動,學習紀律性強,情緒穩定,學習注意力集中,記憶力強,思維清晰,這需要具有意志自制性品質;在完成艱難的學習任務時能夠堅持不懈地克服困難,尤其是當學習任務比較艱難和需要長期堅持時也能夠取得學習的成功,這需要具有意志堅持性品質。

          鑒于意志品質對學習的重要影響,我們應該樹立明確而崇高的學習目的,尋求意志對我們學習重大的激勵和控制作用;應該積極參加實踐活動,從與困難作斗爭中磨練意志;應該加強意志的自我鍛煉,嚴格要求自己,做到“言必信、行必果”。

          結束語:

          由于以上四個方面在對學習的影響上存在實質上的有機聯系,可能在不同方面涉及到同一問題,實為不可避免。由于筆者水平所限,難免掛一漏萬,敬請讀者指正。

        物理論文11

          一、加強合作學習小組的成功建立,打造高效物理課堂

          將協作學習模式落實到初中物理教學課堂中,有效的分組是其開展的第一步。小組成員的構成要具有合理性,分組質量會關系著協作學習的效率與質量。協作學習的小組的建立方法多種多樣。首先,教師要對每一個協作學習小組的人數進行確定,一般以四到六個人為主。教師最好組織學生以U型安排座次,方便學生的協作學習交流。其次,教師需要從學生的初中物理知識結構水平以及智力開發水平、物理學習現有能力,甚至性別等元素進行考慮,將協作小組的綜合性與整體性提高。教師要保證小組內異質,保證小組同質,讓協作合作小組更加合理,讓學生可以互相幫助,共同進步。比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分組之前,可以針對上一階段的物理學習內容,對學生進行考查。考查需要從基礎知識以及操作水平兩個方面進行,綜合考察初中學生的物理學習能力。之后,教師要考慮到學生的性別,保證每一個小組內男女生比例適當,保證小組的整體實力適當。協作學習小組的成功建立,是初中物理課堂效率提高的基礎。

          二、加強小組分工職責的有效分配,打造高效物理課堂

          協作學習模式應用,是要調動初中學生的物理學習熱情,讓每一位初中學生都參與到物理學習活動中來。如果協作學習小組內沒有一個領導者,學生的.交流學習會過于隨意。在沒有組織性的協作學習小組內,愛探討的學生一直在探討,不喜歡探討的學生一直處于沉默的狀態。在小組內,教師要組織學生明確自己的協作學習任務,找到協作學習的個人責任。保證小組內成員的分工明確,會大大提高課堂的組織紀律水平,使每一人都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而實現進步。教師也需要關注小組內分工的定期輪換,使學生在協作學習過程中獲得更多的體驗與鍛煉。比如在講解《物質的三態》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物質有哪三態,并舉出適當的例子。在小組內,一人負責組織小組協作學習,擔當小組長。一人記錄,編輯小組的學習成果,其它人討論。在下一次協作學習中,教師需要讓學生轉換學習角色,都成為協作學習中的積極參與者。

          三、加強小組競爭力度的合理提高,打造高效物理課堂

          競爭對于初中學生的物理學習熱情有著重要的刺激作用,在好勝心的引導下,初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得到激勵,會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物理學習活動中。在協作學習模式中,小組間的競爭會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大大提高。在小組間的整體實力相當的情況下,學生們通過自我能力的提高來提高小組的整體水平,促進學生物理學習能力的提升。在與其它小組進行競爭時,學生還需要對自己的不足進行發現,從而改正不良學習行為與習慣。比如在講解有關于摩擦力的知識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一個具有開放性的研究活動,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研究方案并將其實施。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呢?是不是能用控制變量法來研究一下呢?”讓學生以問題為學習任務主題進行協作學習。教師要為學生設置一個競爭游戲的規則,針對這一協作學習活動,教師可以以探究方案的合理度與可行性為主導因素,再從學生研究成果的豐富性為學生打分評判。教師要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自己規劃的研究方案進行展示,并進行部分實施,讓全體學生認識到小組的學習成果。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學習不僅關系著自己的能力提高問題,還關系著小組榮譽問題。在競爭中,初中學生的學習熱情會大大提高,有利于初中物理課堂效率的提升。

          四、加強小組評價方法的有效轉換,打造高效物理課堂

          課堂評價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要使協作學習模式作用于初中物理教學效率的提高,教師需要對小組評價方法進行有效改革。科學的評價策略,會使小組內成員的學習活動參與意識大大提高,也會使學生找到小組內外的競爭感,將自己在物理學習方面的價值發揮出來,自主融入到小組合作學習中去。在傳統的初中物理課堂中,教師利用試卷的分數來對學生的學習結果進行衡量,從分數出發為學生劃分等級。在教育改革的今天,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從過程與結果兩個方面出發,引導學生端正協作學習態度,找到正確的協作學習方法,促進學生在協作過程中多交流,多傾聽。在講解有關于天秤的使用方法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實驗學習。在學生的活動中,教師需要深入到學習當中,觀察學生的學習行為與小組學習進度。要多發現學生的亮點,不要吝嗇自己的表揚,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動力。

          綜上所述,協作學習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學課堂活動中的應用,有利于初中學生物理學習興趣的提高。在協作學習活動中,學生的學習難度大大降低,有利于全體學生共同進步。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效率提升,是新課程標準對教師提出的基本要求。在不久的將來,協作學習模式會為更多的教師與學生接受,成為初中物理教學課堂重要推動力。

        物理論文12

          一、我國農村初中物理課程教學現狀

          1、物理教學受到特殊地域性的影響

          由于農村中學通常在后勤這塊做的比較差,如一些學校沒有學生宿舍樓,即使有宿舍樓也是條件比較差。許多學生沒有辦法只有選擇走讀或寄宿在附近親戚家中,許多學生在往返學校的時候花費了較多時間,且花費了學生大量的精力。其次是農村各種生活設施較為落后,商品經濟也不發達,進書店、圖書館、上網等都較為不便,因此當學生想查閱一些參考資料也比較困難。

          2、物理教學質量受學校教學設施的影響

          我國農村的現狀是總人口多、地域廣、學校服務面積大,通常為每個鄉鎮一個或兩個初中,導致班級人數眾多,甚至擠得密不透氣。這樣一來嚴重影響各門課程的教學質量,尤其是物理課程,任課老師通常會顧及不周,且物理課程經常需要進行演示實驗和學生進行分組實驗,由于農村中學很少會配備物理實驗室,許多實驗都需要在教室中進行,這就需要將實驗儀器帶到教室,如天平、一些簡單的電學實驗儀器等都需要帶到教室中來,由于學生多,經常出現教室吵翻天,實驗難以進行。另外許多農村中學由于經費不足,實驗儀器老化陳舊,已經不能很好的滿足現代教學需求,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嚴重制約著學生的學習效率的提高。

          3、物理教學質量受師資力量的影響

          雖然我國現在高等教育培養出不少的具有高學歷的教師人才,但當今我國農村物理教學還是處在較為低下的水平,這是因為那些受過高等教育的學生們根本就不愿意留在鄉村,都向往大城市的生活,即鄉村沒有吸引力留不住人才。有些鄉鎮中學由于教師資源稀缺,許多物理教師也要作為數學、化學等課程的任課教師,甚至是讓語文教師來帶物理課程,這樣一來必定會影響初中的物理教學質量的提高。其次是許多學校根本就沒有配備物理實驗教學的教師,都是由物理教師來兼任,頂多全校配一個物理儀器管理員,這些不利因素均會影響到初中物理課程的教學質量。

          二、我國農村中學物理課程教學改革措施

          1、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由于初中階段是學生第一次接受物理課程的教學,物理對于學生來說還很陌生,因此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興趣來引導學生的物理學習,物理課程的內容都是研究生活一些常見的現象,包括熱、力、聲、光、電,這些生活現象如果老師用心來引導學生學習興趣,其實也是比較容易入手。2、用實驗來加深理解物理課程中的實驗教學對學生來說如果實施的好那是非常有趣的,當然農村中學可能在資源方面較為欠缺,但只要人肯想辦法,很多東西都是可以通過一些土辦法來進行彌補的,生活中很多小器具均可以用來作為實驗演示,例如,在進行大氣壓的實驗時,筆者通過用一個小盤子和一個面盆,在面盆里裝滿水,然后將盤子扣入水中,此時將盤子往上提,會發現很吃力。這樣一來將學生的積極性給激發出來,讓他們充分將生活中的現象與物理進行結合。

          3、教給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力

          雖然初中物理課程的知識點都是相對來說較為固定的.,但物理課程的知識點的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導致其在命題上可以與生活緊密聯系,變化萬千,這就要求學生要具有創造性思維和創造性學習方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應該注重培養學生學習這些綜合能力。創造性思維主要注重培養學生四個方面的能力,首先是"發散法",即讓學生在面對問題時,盡量提出多種可能性的猜想,并嘗試用多種方法來解決。其次是"換元法",即讓學生靈活的轉換影響現象的諸多過程的一個,從而形成一種新的思路。再就是"轉向法",就是讓學生在思維進入圍墻后,要及時知道回頭,因為可能那條路走不通,需要進行思維轉換。最后就是"擇優法",引導學生用心思考,尋找到最有的解決方案。在實施新課改計劃的時候,教師應該嘗試將一些試題改成驗證性實驗,允許學生通過一些簡單的器材來完成驗證,鍛煉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

          4、讓學生從題海中解放出來

          由于我國教育一直處在應試教育的陰霾下,想一時迅速跳出應試教育的范圍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但作為教師應該以國家政策為方針,堅持在平時教學過程中把素質教育與提高教學效率相結合,適當布置作業,且作業的范圍要深思熟慮,要有創新精神,做到題不在多,在于精,既讓學生跳出題海,也可以提高學習質量。

        物理論文13

          一、物理模型的定義和教學意義

          物理模型是指在進行物理科研或教學的過程,采用適當的方法對抽象的物理理論做簡化處理,用一種能反應物質(現象)本質的理想化結構去描述實際的物質(現象),這種理想化結構我們稱之為“理想模型”[1]。因此,在高中物理的教學過程中,通過“物理模型”的建立,來幫助學生對物理知識產生更深刻的理解,不僅非常有利于更好學習物理這一門學科,還更有利于培養其創造性思維,對于物理教師來講,也是提高物理教學質量不可多的的方法。

          二、高中物理模型的建立方法

          (一)圍繞教學目標,精煉物理模型

          建立物理模型最終是為教學目標服務的,而不是用來供學生觀賞的一般藝術品。所以高中物理模型務必做到精煉,盡管一些旁枝末節的部分可能在客觀上也是研究和學習對象本身的一部分,但之于本教學目標,并不能夠起到促使學生認識物理現象本質的作用,物理教師應該在建立物理模型的時候刪去這些不必要的環節,以更簡單明了的形式,集中突出教學目標要求的知識范圍即可。這樣做的理由就在于,過于花俏的物理模型容易使學生的注意力偏移教學的主要目標,物理模型也就失去了本來意義。

          (二)圍繞本質理論,發掘模型作用

          物理是一門基礎的自然學科,所以從物理模型的定義來說,高中物理教學的終極目標是要幫助學生通過各種物理的現象去認識其本質,充分發掘物理模型的作用,讓學生透徹理解事物或現象之間的關聯因素和發生發展規律,加深對物理本質理論的理解,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模型教學的表面現象。從這個意義層面來看,物理的模型教育如果不圍繞本質理論,就可能會僅僅落個課堂上的三分鐘熱鬧,而對學生的物理學習幾乎幫助很小。

          (三)圍繞物理規律,避免失敗模型

          根據高中物理教學內容的不同,教師在建立物理模型的時候,應當做到有所側重。比如某些物理模型,正如方法一所介紹的那樣,應當突出體現事物或現象的主要因素;又比如某些物理模型,主要是針對某些常見且相對容易理解的物理現象,所以建立的物理模型也只需適當的模擬描述即可。但歸根結底,無論建立什么樣的物理模型,其依據必須是科學的,如果脫離了科學真理,就會成為一個失敗的物理模型,不能用之于高中的物理教學。

          三、高中物理模型在教學中的`應用

          (一)以概念模型強化概念理解

          人們通過對客觀事物或現象的觀察,進一步產生主觀的認知,反映到大腦里面,便形成了一般性的概念意識。和人所親眼見到的事物或現象不一樣的是,概念通常是對其本質屬性進行理性化和抽象化加工處理后的存在,概念的正確和深刻與否,取決于和人腦中已有儲存信息的關聯程度[2]。而在高中的物理教學中,物理模型的建立一般也都是以概念為出發點,對教學中的物理理論建立理想化模型,撇開對研究對象不大或可忽略不計的影響,抓住主因,如此就更能夠強化對其概念的理解。比如在氣體和電荷相關的教學過程中,在學生很難理解其實質的情況下,一旦建立了理想氣體和點電荷這樣的概念模型,就可以提供給學生一種很非常有效的思維方式,理解也變的容易了許多。

          (二)抓主要因素建立整體模型

          整體模型就是把發生作用的關聯物體當成一個整體的研究對象,抓住作用于整體的主要因素,而忽略單個對象某些局部次要的個因,從而把表面看似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比如在動量守恒定律的教學中,我們在探討兩個物體發生碰撞的時候,就可以把兩物體看成統一的整體,而把存在于個體的次要作用力如摩擦力忽略掉。建立整體模型,可大大簡化多系統關聯的物理現象。

          (三)多角度考察建立分解模型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針對不同的物理知識教學,分解模型與上面介紹的整體模型絕對不存在矛盾,而是說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兩種方法的運用應該是各得其所,相輔相成的關系。具體來說,分解模型就是把復雜的物理過程,進行多角度考察,將其整體發生發展過程從各個方向來逐一解讀,從而化整為零,再以零求整,實現對整體現象的理解。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就是平拋運動:在水平方向,由于慣性的作用,物體保持繼續向前運動,在豎直方向,由于重力,物體表現為自由落體狀態,綜合起來,物體呈現的運動軌跡為曲線。通過建立分解模型,不僅使學生把難以理解的過程細化,而且更能培養其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

          (四)用關聯過程建立等效模型

          等效模型往往是以概念模型為基礎的,是通過對現象本質的認知,從而把兩個看似不同的物理過程相互關聯,其實他們在本質是都是基于同一物理規律或定律,所以,可以把表面復雜的物理現象或過程轉化為已知相對簡單的模型去理解。例如,在圓弧形光滑的軌道內做周期滾動的球體,通過關聯后,我們就完全可以把它建立成與之等效的單擺模型。

          (五)將學科交叉建立數學模型

          其實這點是毋庸置疑的,長期以來,數學方法都是進行物理研究的常用工具之一,甚至可以說,數學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支持著物理研究的發展[3]。所以在高中的物理教學中,通過建立數學模型,不僅有利于幫助學生分析物理現象,更有利于培養他們善于用數學方法來解決物理問題,特別是以后有可能從事物理理論研究工作的話,這樣的方法尤為重要,所以有必要從高中的物理教學工作中就逐漸滲透此方面的意識。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對于高中物理,通過建立一定的物理模型來輔助教學是非常必要的,但一定要遵循一定的方法并加以靈活的應用;另外補充說明一下就是,物理模型的構建必須以高中教學大綱為前提條件,以科學實驗為事實基礎,再通過教師不斷總結和創新,才能真正發揮物理模型在物理教學當中的實效性。

        物理論文14

          1合作性學習概念和理論依據

          通過對多元智能理論分析得知,每個人的智能都具有多元性,并且每個人都至少擁有七項智能,即語言智能、音樂智能、身體運動智能、數理邏輯智能、自我認識智能、空間智能、人際交往智能。通過合作性學習有利于智能多元性的發展,促進學生之間進行取長補短,以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彌補自己的不足,從而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2學校物理教學中合作性學習的應用

          2.1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進行分組

          學校物理教學中進行合作性學習的前提條件是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將其進行分組。教師要充分了解和掌握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及大學物理的基本知識,除此之外老師在進行分組時還要考慮學生的民族、性別以及生活習性等。學校物理教學的研究過程是動態的,并且相關知識也是比較抽象的,學生學習起來存在一定的難度。因此,老師要根據學生的不同狀況進行合理分組,以達到相互幫助,取長補短的作用。同時每個小組的人數對于合作性學習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調查發現,一般人數比較少的小組其學習效率往往是比較高的。原因是因為人數比較少的小組學習起來更具有靈活性,交流起來也比較方便。通常情況下每個小組五六個人最好。

          2.2對相關課題進行精選

          高校物理教師在給每個小組布置任務時,要將布置內容進行相應的講解,以確保每位學生都能理解課題內容。在合作性學習的開始階段,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意識比較淡薄,而且也缺乏一定的默契,這時老師應該先布置一些比較簡單、容易完成的任務,逐漸培養他們之間的合作意識。隨著成員之間合作意識的加深,教師就可以布置一些比較復雜的任務,以達到循序漸進的目的。學校物理教學中的合作學習可以提升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創新精神,使每位學生更好的掌握課堂知識。

          2.3具體實施的方案

          2.3.1課外課題的選擇目前,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和完善,導致大學物理教學每個學期的課時數量不斷減少,并且教師的教學時間也變得比較緊湊,加重了其教學任務。因此,教師在開始進行授課之前,要根據課程的特點和最終目標來為學生制定一些與課程相關的課外題目,讓學生們自己去探索和研究。在進行課外課題布置時,老師充當了引路人的角色,幫助和引導學生去查閱一些相關的課題資料,以達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目的,進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定期對各個小組的學習情況進行查看,對于他們遇到的困難要給予一定的幫助,促進每一位學生在合作性學習過程中獲得發展。

          2.3.2課內課題的選擇在學校物理教學合作學習過程中,其最為關鍵的環節就是教師對課內課題的選擇與安排等。因此,要求物理老師科學的、合理的組織物理合作性教學,以更好的保證課堂的'教學進度,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并營造一個和諧的學習氛圍。在進行物理教學合作性學習時,教師應該對整個過程進行監督,以便對各個小組的討論和學習進度有一個充分的了解,同時還要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各種疑難問題給予幫助和解決。但是,教師在監督和檢查的過程中最好與學生保持一定的距離,以免對學生的合作性學習產生不必要的影響。

          3結束語

          綜上所述,學校在進行物理合作性教學時,可以有效的培養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提高他們的物理成績,使他們具備較高的科學素養。通過合作性學習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團隊精神以及集體榮譽感。加強物理教學的合作性學習可以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對已有的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優化,確保教學的資源的充分利用。

        物理論文15

          摘要:現象教學是由美國教育學家杜威提出的一種的教學理念,是一種基于社會生活,圍繞學生感興趣、指向未來的現象或者主題來進行跨學科的融合式教學。筆者以本身負責的初中物理為例,談一談對現象教學引入初中物理教學的認識和理解。

          關鍵詞:初中物理;現象教學;探究

          20xx年芬蘭實行新的教育大綱,并將現象教學全面引入到教育課程大綱內,把現象教學與傳統教學相結合,以多學科教師合作為基礎為學生創建出多姿多彩的教育實踐活動。與此同時,國內的教育改革同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所以將現象教學引入初中物理教學中,在我國特色的教育體系下與傳統教學相融合,對初中物理教育從業者是一個非常值得探究的方向。

          一、現象教學的構建

          現象教學基本是由展示現象、描述現象(解釋現象的成因及影響)、現象的結果分析、解決方法分析幾個步驟所組成。從教學實施環節來看,可以概括為“現象或話題的選擇與學時規劃”、“教師備課與數學”、“學生學習與評估”三部分。

         。ㄒ唬┈F象或話題的選擇與學時規劃

          初中物理現象或話題有兩個要求,第一是不能選擇虛擬、幻想以及不真實的`生活現象,所選現象或話題要基于生活想象、現實需要和學生特點三方面去選擇;第二是要注意所選話題需要一定的典型性,能夠揭示事物運行背后的規律,同時需要學生進行選擇和學時規劃。例如4月22日是國際地球日,教師就可以選擇“地球的能源”進行教學;又比如20xx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號發射升空,教師們也可以選擇“火箭升空”這一話題進行教學。一個現象或話題的學時根據教學需求來確定,不過因為涉及多學科內容,因此學時一般都在2學時以上,多的甚至可以到十幾個學時。

         。ǘ┙處焸湔n與教學

          初中階段的現象教學可以分為全課教學和分科教學兩種。全課教學暫且不與討論,分科教學強調教學的邏輯性和連續性,有利于學生方便系統的獲取學科知識,能夠體現教學的專業性、學術性和結構性。筆者所負責的初中物理現象教學探究正是分科教學,但教師要注意不能夠讓分科教學束縛了學生的思維廣度和深度,要注重對于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ㄈ⿲W生學習與評估

          現象教學的作用不僅僅是輔助傳統教學,更是要與傳統教學相融合,進而改善傳統教學中的一些缺陷。比如現象教學中學生不能夠再坐在教師中進行被動學習,而是要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之中。在現象教學完成后則需要對現象教學的情況進行評估,主要包括學生和教師兩個評估方面:一方面學生的評估包括自我評估、小組內成員評估和教師對學生評估三部分;另一方面教師的評估包括學生對授課情況和教師的評估以及教師間的互相評估,這兩種評估都能地促進教師教學水平的發展。

          二、現象教學的實例

         。ㄒ唬┰O計思路

          20xx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號發射升空,這是一項舉國同慶的盛事。同時火箭升空又與物理知識息息相關,能夠讓學生在了解時事的同時對物理知識有著更為深刻的理解。

         。ǘ┙虒W目標

          1.希望學生通過結合視頻圖片和新聞,通過觀察、計算等活動學習到八年級下冊中《運動和力》、《功和機械》等方面的知識;2.結合具體的情境來體驗物理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讓學生能通過物理視角來看待問題;3.希望學生能夠通過觀察、操作、思考等活動,來培養自身的自主探究意識,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教學過程設計

          1.人員安排教師事先需要將學生分為等量人數的學習小組,每一個學習小組安排一位小組長和一位記錄員。小組長需要主導整個教學過程的學習研究和對數據的歸納總結。這就需要教師對小組長的人選進行仔細的考慮,務必讓小組長發揮出帶頭作用,能夠帶動起整個學習小組的學習氛圍,記錄員負責進度情況進行記錄。2.教學與記錄教師在為學生播放與神舟十一號相關的新聞、圖片和視頻后,需要向學生提出與火箭升空相關的知識點,這些知識點分別是八年級下冊中《運動和力》、《功和機械》等方面的知識,結合火箭升空的情況相將這些知識穿插其中,幫助學生對知識點進行吸收整合。每一個小組都需要派出一個專門的學生對整個教學過程做出總結,然后分別進行小組內部評估、小組之間評估和小組成員的教師負責情況的評估,最后由教師對這些資料進行歸納、整理和總結,并對學生現象教學的完成情況進行及時有效的反饋。

          (四)教學總結

          正如本次活動所表現的那樣,物理知識充斥著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所以構建理科思維、掌握物理知識,對于學生今后的成長生活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傊,現象教學作為新課程改革下的一種有益嘗試,既能夠優化學習效果,也能夠培養學生的高級思維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教師應該將這種新式的教學方式與我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教育體系相結合,讓它能夠根植于我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底蘊之上,和其他各色教育方法一起應用于中華民族教育教學的偉大復興。

          參考文獻

          [1]于國文,曹一鳴.跨學科教學研究:以芬蘭現象教學為例[J].外國中初中教育,20xx(7):57-63.

          [2]陳式華.現象教學——芬蘭20xx教改新模式[J].教育與教學研究,20xx,30(11):102-106+117.

        【物理論文】相關文章:

        物理建模論文11-21

        物理教學論文11-19

        物理的小論文05-16

        論文:學好物理的方法11-24

        初中物理教學論文01-01

        物理初中小論文03-29

        初中物理教學論文07-14

        物理論文與小結11-09

        物理實驗論文11-03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