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獨立學院《文學概論》課程教學的創新論文
一、傳統《文學概論》課程存在的問題及改革創新思路
《文學概論》課程是中國各大高校中文系學生必修的專業核心課,口前幾乎所有有中文系或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普通高校都開設了該課程。但傳統的《文學概論》課程在教學理念和方法上存在著三大問題:第一,不少二本、三本高校的《文學概論》課程教學還是在向一本高校看齊,只重視理論的梳理和思辨,不注意與豐富的文學、文化現象相結合。第二,《文學概論》作為一門理論課程,給人的固有印象就是刻板、枯燥的,所以一些授課教師對之改革過度,為了迎合學生的口味,脫離其理論課的本質,導致學生聽得熱鬧,卻收獲不多。第三,一些教《文學概論》課程的老師在課上只局限于對文學進行分析,不關注廣泛的文化現象,導致教學內容陳舊、所講的理論無法與現實生活融合起來。
當然,雖然存在一些問題,但《文學概論》課程在中文人才培養和中文專業學科建設中的重要地位是不容置疑的。結合在中文專業學生中做的問卷調查的結果,針對傳統《文學概論》課程在教學理念和方法上存在的問題,筆者對《文學概論》課程進行了教學理念和方法上的創新,使之更適合獨立學院的基本定位和學生的實際需要。進行改革創新之后,筆者將《文學概論》課程被分為三個部分:文學基礎理論(40課內學帥、文學批評方法(16課內學帥、文學評論大型作業(12課外學時)。其中“文學基礎理論”部分保留了《文學概論》課程的理論性特征,培養中文系本科生的理論思辨力。正如王一川教授指出的文學理論當然要思考個別的文學問題,但這種思考往往要在一個包含若干個別的普遍層而進行,要在對于個別的關注中從事一定普遍性概括,從個別上升到普遍,可見提高學生對理論的抽象思維能力是《文學概論》課程開設的重要口的!拔膶W批評方法”部分則在梳理方法的同時加入豐富的與文學、文化相關的案例進行分析,并讓學生嘗試寫作,使學生領悟到如何運用文學理論進行文學批評;“文學評論大型作業”部分屬于課外作業的形式,以檢驗學生經過《文學概論》課程的學習是否能對于文學、文化相關的現象進行獨立解讀,是否能較熟練的運用所學的文學理論知識或文學批評方法寫出有一定深度的評論文章。
二、守住《文學概論》的理論品質,通過運用多種課堂教學法吸引學生的興趣
《文學概論》課程作為中文系本科生接觸的第一門專業理論課,因為與文學史類課程差異較大,會讓學生在學習之初產生不適應的感覺,但決不能因此而放棄其理論性質。在對《文學概論》課程進行教學理念和教學法創新時,依然守住其理論品質,但同時要通過運用對中課堂教學法來激發學生對理論學習的興趣。
首先,《文學概論》課程教師要善于運用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王澤慶教授認為:“在中文學科課程中,文學概論是屬于理論性非常強的課程之一,在高科技的支持下,有了圖像的插入,教學內容便顯得活潑生動”因此在“文學理論”的教學中,教師一定要精心制作包含各種圖片的多媒體課件。在制作多媒體課件時,對圖片的選擇必須要配合所講的理論,比如在講到“移情說”時,筆者將齊白石的《竹石》詩與畫相配合,讓學生理解審關移情的本質是一種對象化的自筆者享受。對多媒體手段的運用中,視頻是其一種主要的方式。《文學概論》課中的視頻播放同樣在遵循與文學理論配合的原則,而且也不能太多太頻繁以免產生審關疲勞,與所講內容結合的、少而精的視頻能有效啟發學生的思維。例如筆者在講授“藝術真實”這一概念時,需要學生理解藝術真實是一種假定的真實,“藝術情境的假定性則是藝術真實的外部特征。”筆者給學生播放了一段京劇《長坂坡》的選段,京劇是對“藝術真實”的很好的作證,但90后大學生已經很少有喜愛京劇的了,如果視頻太長反而會讓學生失去興趣播放視頻后,學生果然產生了興趣,舞臺上明明并沒有馬,為什么大家會覺得趙子龍斬獲了一匹戰馬?從而深刻領會了“藝術真實”的假定性特征。
其次,《文學概論》課程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滿堂灌”模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采用多元的互動合作教學方法。“合作式教學則是一種主張以學生參與為核心,以教師、學生間的平等對話為基礎,以教育主體團隊合作為動力的教學模式”而多元的互動合作,除了指師生之間的互動與合作,還指學生之間的互動與合作。在《文學概論》課程的教學中,筆者一方而在講課時穿插提問來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與合作,另一方而還通過布置分組討論、小組匯報、演講與辯論、讀書研討會等促進互動合作教學法的多元化。例如筆者在講授“文學消費與接受”這一章時,布置一個辯論題口“文學作品的藝術生命力與其商業價值有沒有必然的聯系”,抽八名學生分成兩組各四人,各組在課后分工協作進行了資料收集、發言稿準備和提問應對等扎實的準備,所以在課堂上進行辯論時,正反雙方的辯手在發言時都能做到論點鮮明、論證充分、論據豐富、應變自如。辯論結束后,雙方還要再回答其他同學的提問,最后由老師進行點評和總結。通過辯論,學生的思辨能力和表達應變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
三、提升《文學概論》的實踐品質,豐富案例、課堂實訓及作業反饋
《文學概論》課程教學中,在守住其理論品質的同時,也要想方設法的提升其實踐品質,畢競文學理論并不是空中樓閣,它來源于對文學實踐的研究和總結,而文學批評方法更是直接與文學、文化作品或現象聯系在一起。正如周克平博士所說:“所謂文學概論的應用性,是指學生需要將所學知識轉化為能力,運用基本理論和方法來理解、分析文學現象”。因此,《文學概論》課程要在保留其理論性的同時力爭提升其實踐性
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筆者一方而通過對文學批評方法的講解和案例分析使學生明白文學理論并非空洞無用的,另一方而還通過啟發方式引導學生跟著老師去運用該批評理論,另外,還經常通過布置當堂小作業的形式讓學生親自動手去運用理論。例如在講格雷馬斯的“符號矩陣”理論及其運用時,筆者首先對“符號矩陣”理論本身進行了詳細的講解;然后以杰姆遜分析《聊齋志異·鵑鴿》的“符號矩陣”為案例,讓學生直觀的看到西方學者是如何運用這種批評理論進行文學分析的;接著又以學生十分熟悉的魯迅的小說《祝福》為實訓材料,引導、啟發讓學生自己分析出《祝!返摹胺柧仃嚒;最后當堂要學生自己畫出迪斯尼動畫《花木蘭》的“符號矩陣”圖,并加說明。通過這三步教學,學生不僅對文學批評方法有了了解,還能切實學會如何運用理論,提高了分析能力 除了課上的實踐環節,筆者在課后還要布置“文學評論大型作業”,以使學生鞏固課上所學,獨立去解析實際生活中的文學、文化現象,完成一篇不少于2000字段評論文章。作業收齊后,筆者會抓緊時間批閱,以便能及時反饋給學生,讓他們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和改進方法。
綜上所述,“211高!钡摹段膶W概論》課程在教學理念和方法上存在著精英化、概念化的傾向,不符合獨立學院里的中文專業學生的實際,對此,獨立學院的《文學概論》課程十分有必要進行創新,服務學校的基本定位,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當然,在教學改革與創新的過程中,我們又要注意不能矯枉過正,決不能丟掉其理論的品質。這樣,獨立學院的《文學概論》課程,一方而需要教師運用多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去激發學生對理論的興趣;另一方而也要加強實踐及實訓的力度,去拓展學生的思維視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獨立學院《文學概論》課程教學的創新論文】相關文章:
天文學概論相關論文07-23
獨立學院現當代文學教學改革08-25
淺談幼兒文學課程教學思考的論文10-22
探索古代文學的課程教學的論文08-18
土木工程概論課程論文08-19
文學翻譯創新分析論文08-29
工程管理專業土木工程概論課程教學論文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