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文學作品閱讀教學切入方法論文
摘 要:一堂好課往往從一個好的切入開始,讀通一篇文學作品的關鍵也往往由一個好的切入展開。閱讀教學中若能從文本的留白處、矛盾處、閃光處著手,帶領學生細品勤思,對整篇文章會產生“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效果,從而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閱讀教學;切入方法;教學效率
著名作家郁達夫說“一粒沙里見世界,半朵花上說人情”,古語云:“拈一葉而知天下秋”,都是講以小見大、由微見著、自淡見濃的道理!靶 逼鋵嵤恰按蟆钡哪,“微”其實是“著”的濃縮,“淡”其實是“濃”的沉淀,文學作品往往也有這些奇妙的特征。中學生在文本閱讀時要走進大師所描繪的多彩藝術境界,就必須要找準閱讀切入口,才能起到一葉知秋、曲徑通幽的效果。下面我以自己的教學實踐為例,淺談文學作品閱讀教學的幾點切入法。
一、此處無物勝有物——細品文本留白處
留白,中國畫傳統技法之一,顧名思義,就是作畫時留有空白,使方寸之地亦顯天地之寬。南宋馬遠的《寒江獨釣圖》,一幅畫中,一只小舟,一個漁翁在垂釣,整幅畫中沒有一絲水,卻讓人感到煙波浩渺,達到無物勝有物的效果。文學作品中的留白也是如此,許多作家在表達主題時有意或無意地留下空白處,正所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之處,就能給閱讀者留下縱橫馳騁的無限想象空間。
例如,我在教學《窗》一文時,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提出:這篇小說的主旨僅是批判遠窗人丑惡的靈魂嗎?經過討論,有的提出“嫉妒毀美”;有的提出“高尚未必是高尚者的墓志銘,卑鄙未必是卑鄙者的通行證”;有的就近窗人的做法和結局提出在現代人際交往中該建立怎樣的溝通方式,可謂見仁見智,一篇小小說呈現出多樣的主題,從文學鑒賞的角度說,就是留下了主題的空白,這空白使得學生文思飛揚。再如《桃花源記》中“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學生細嚼“一一”二字,明白了其包含了多少國家的、民族的、個人的興亡盛衰、沉浮成敗。
如,在閱讀《范進中舉》一文時,我采用發現空白—填補空白—評價空白的方法來進行教學。如,范進中舉后發瘋那一情節:“噫!好了!我中了!”學生問:“什么好了”“為什么好了”,學生發現空白;再引導學生填補空白“我中舉了,從此就可以享受榮華富貴,青云直上,不必挨餓受凍受人罵了”;再評價空白內容,從而了解科舉制度世態炎涼,使范進喜極而瘋。有的作品不僅語言中留有空白,有時一個標點,經過學生的探究也能發現豐富的潛臺詞。又如,《窗》中,遠窗人為自己的想法感到不安,但最后某深夜,近窗人病發,文中這樣描寫“一聲又一聲……卡住了……停止了……直至最后呼吸聲也停止了!笔÷蕴栔邪诉h窗人私欲膨脹、見死不救的冷漠無情和近窗人痛苦的掙扎,抓住留白仔細品味就必能激發學生對人性的深思。
由浮在水面的冰山一角入手品析文本的空白,從而發現藏在水下莊嚴宏偉的冰山主體,這樣既可以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領略文學作品的魅力,又可以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
二、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緊扣文本矛盾點
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認為:“相互排斥的東西結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調造成最美的和諧”,這句話揭示了事物內部的對立統一關系。如“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用“蟬噪”和“鳥鳴”來寫“靜”與“幽”,看似矛盾,實則以聲寫靜,更突出山林之幽靜。不少文學作品有時就借助矛盾的對立統一來突出主旨、刻畫人物,因此引導學生從“矛盾點”入手,往往能抓住文本的重點和難點。
如,魯迅在《孔乙己》的結尾這樣寫道:“我到現在終于沒有見——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薄按蠹s”表示不確定,而“的確”又是確鑿無疑,這兩個詞放在一塊兒似乎是矛盾的,但魯迅先生為何要把它們放在一起呢?從此問切入,讓學生去閱讀、思考、爭辯、發現。在探究過程中,學生認識到魯迅對孔乙己悲慘命運的同情,對這涼薄社會的批判和控訴就是通過這兩個詞表現出來的!按蠹s”是因為“我”到現在一直未見到孔乙己,也沒有關于他的確切消息;但根據孔乙己最后一次離開店時的悲慘情況,折了腿、不會營生、窮困潦倒的孔乙己,在這樣一個麻木涼薄的社會中又怎么可能活下去?他的死是“的確的”。這樣的結尾留給讀者廣闊的想象空間,更有無窮的悲劇性。再如《臺階》,我從父親矛盾的心理和行動來切入。最初“我們家的臺階低!父親又像是對我,又像是自言自語的感嘆!弊詈笈_階造好了,父親坐在臺階上“第二次他再坐在臺階上就比上次低了一級,然而,低了一級他還不自在,便一級級地往下挪,挪到最低一級,他又覺得太低了,干脆就坐到門檻上去,但門檻是母親的位置!背跞膶W生抓住了父親前后矛盾的心理,仔細推敲并結合自己的生活感受,得出了這處矛盾真切的反映了父親要求改善自己的地位,但父親這個老實巴交的本分農民,其內心的自卑并沒有真正的克服,深化了主題。
矛盾在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文學本身是現實生活的反映,現實生活的矛盾反映到作品中來,往往推動情節的發展,展示作品的魅力。老師要善于引導,點燃學生心中探索的熱情,那么文本閱讀中的難點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于細微處見精神——發現文本閃光點
許多文學作品常常是文質兼美的作品,不論是在思想內容方面還是在表達手法方面都有讓人眼前一亮的特征。抓住讓學生為之一亮的閃光點切入,更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
1.從文題切入題目是文本的眼睛,甚至是文本靈魂的再現,文本的標題往往是作者別具匠心的構思。如,教學《三顆枸杞豆》一文時,就抓住題目創設情境,讓學生說說對這題目的想法。學生提出為什么是三顆?為什么是枸杞豆而不是別的東西?是有怎樣寓意的枸杞豆?是誰送給誰的?然后再帶領學生一起閱讀全文,水到渠成地得出了三顆枸杞豆非同尋常的意義,明白了作者的寫作目的。
2.從中心句切入就是抓住文中的總起句、總結句、或是關鍵性的過渡句等!渡鐟颉芬晃,最后一句是關鍵,我就從文章最后一句切入,讓學生去文中尋找“那夜似的好豆”是怎樣的豆,“那夜似的好戲”是怎樣的戲,你讀出一種怎樣的情愫?這些問題撥動了學生的心弦,學生沉浸到文本中,去捕捉體會那特有的美景、自由的生活、淳樸善良的大人小孩、和諧的人際關系,感受“我”對美好生活的懷念向往之情。
3.從文章情感切入。劉勰說:“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薄队膹奖瘎 肪褪亲プ 氨弊智腥耄ジ惺茏髡摺坝廾馈钡谋,去感受作者那偉大的悲憫情懷。《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緊扣“那時是我的樂園”的“樂”來找尋作者在百草園中自由快樂的童年生活和純真童趣。以心閱文,以情激情,抓住文本中情感的亮點來切入更容易與學生形成共鳴。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睂ξ膶W作品探究性閱讀的切入方法當然還有很多,但關鍵是:成功的切入要能架起師生心靈溝通的橋梁,要能高度激活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興趣,從而在創造性的智力震蕩中,促進思考,啟迪智能,猶如拈出一朵梅花,帶給學生的卻是整個春天。
參考文獻:
。1]王紅梅。踏花歸來馬蹄香:淺淡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布白藝術[J]。新課程學習,2010(12)。
。2]莫立剛。一粒沙里見世界,半朵花上說人情[J]。名作欣賞,2007(07)。
。3]赫拉克利特。赫拉克利特著作殘篇[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9.
【淺談文學作品閱讀教學切入方法論文】相關文章:
淺談小學英語閱讀教學論文12-17
淺談幾種文言文閱讀教學方法的運用03-06
淺談電視新聞采訪的方法與手段論文11-17
淺談音樂對情緒的影響及調節方法論文06-30
文學作品論文提綱11-15
淺談義務教育的課程評價方法論文12-02
關于淺談數學思想方法的合理運用論文12-01
淺談小學英語閱讀教學03-18
淺談中小學音樂教學方法論文05-26
淺談牛津小學英語閱讀教學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