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別把自己的大腦當成別人思想的跑馬場
畢業論文----語文獨立學習能力培養之我見
問題緣起:針對當前教師強調利用資料書與網絡進行課前預習,絕大部分學生在預習中沒有獨立思考的意識,盲目依賴資料與網絡,導致學生獨立學習能力逐漸退化的新問題,筆者所做的實踐研究與思考。
“真正的學校應該是思考的王國。”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如是說。
不過,筆者聽了無數公開課,看了無數優秀教案,并通過調查研究,驚奇地發現了1個迫切值得研究的問題:那就是教師們在上課前,都強調要求學生利用網絡、輔導資料預習,因為中學語文課文篇幅較長,為了能在短時間盡可能地完成教學任務。教師恨不得學生根據已有的資料,對課文的內容做到了如指掌:大到作品風格、主旨意義,小到字詞讀音、作者情況、寫作背景。特別是上公開課,課堂幾乎成了對答如流的演出。
在學生的課桌上,《中學語文教材詳解》、《非常講解》、《發散思維大課堂》……各種輔導資料書齊上陣,炫耀他們的先知先覺。尤其是上文言文時,學生對文言文翻譯書更是言聽計從,寸步不離!好象少了翻譯書就掉了魂似的。
那么,輔導資料對于當今的學生如此重要,大部分同學是怎樣利用這些輔導資料的呢?大部分同學都是粗看1下課文,然后不假思索地看資料書的講解或是上網查找資料,那些急功近利的同學甚至只是想到怎樣利用它完成練習冊,或者等到老師講解時,又怎樣利用這些輔導書顯示自己的預習是多么到位,或者等老師講解完后,又怎樣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而自己的大腦呢,基本不用,這樣的教學引導,讓孩子們的大腦變成了別人思想的跑馬場!
我舉雙手反對這樣的預習、學習引導方式,這是違背新課標強調的注重對學生創新思維培養精神的!說在如今這個信息、資料大爆炸的時代,教師如果不對學生的獨立自主地閱讀能力苦心孤詣地引導和培養,那么網絡及各種輔導資料就是孩子獨立思考與創新能力的有力殺手!這決不是危言聳聽!現在不是有科學家研究得出結論:新的白領1族已到了離開網絡就無法辦公,思維因為對網絡的依賴而嚴重退化嗎?
別把自己的大腦當成別人思想的跑馬場!新課標強調:語文注重個性化解讀!
正如魯迅先生在〈〈〈絳洞花主〉小引〉〉中所說的::“單是命意,就因讀者的眼光而有種種: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边@話表明:語文閱讀是1種再創造過程!
所以我主張:在未運用自己的智慧之前,不要讓任何資料與講解干擾自己的直覺與判斷,再怎么權威的專家的影響也不需要!
遵循這種教學原則,在我的語文教學中,首先,我要求學生把每1篇課文、每1段文字當作1次語文閱讀測試,讀出自己的感悟,再與合適的資料對照,然后向老師質疑,這樣就能真正從思想意識與閱讀習慣上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閱讀能力。
以高中教材必修5《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為例,這是1篇白話古典小說《水滸》中的精彩章節。既然是小說,學生在以前學習的基礎上,就會緊緊抓住小說的3要素:人物、故事情節、典型環境來整體感知課文:主要人物林沖,故事情節是林沖被高俅陷害,刺配滄州,高俅又派爪牙對林沖趕盡殺絕,林沖終于忍無可忍,怒殺陸虞侯等的故事,環境最動人心魄的就是“風雪山神廟”。
我采取讓學生獨立閱讀,然后概述故事的方式,培養學生準確感知與概述的能力,這難道不比隨意濫用資料,完全依賴資料更好嗎?
于是教師在學生個性化解讀的基礎上,再緊緊抓住故事情節中的某1亮點,譬如“伏筆與照應”,引導學生更深層次地去獨立解讀,去體會人物形象和波瀾曲折的情節:有的學生發現小2的偷聽與叮囑是伏筆;有的學生發現林沖的解腕尖刀是伏筆;有的學生發現林沖細心蓋炭火、反鎖門是伏筆;有的學生發現林沖入山神廟時把門掩上,掇過旁邊的大石頭靠了門是伏筆;甚至有學生發現酒葫蘆也是伏筆……并11找到了照應的地方,課堂氣氛相當活躍!最后學生真的體會到了在故事情節中“名家筆下無閑筆”!這對于學生的寫作也是1次很好的感悟。然后再要求學生將自己的這些個性解讀與資料對照,既能與資料相輔相成,又能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完全摒棄別人左右自己的大腦!
至于詩歌,本人更是忌諱資料支離破碎的講解,痛恨先入為主的解析!
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是1首很美的抒情詩,但每個人感受美的味道與深淺截然不同:愛好朗誦者很快感受到他的瑯瑯上口的韻律:來、彩,娘、漾,搖、草……而且首尾回環往復,韻味10足!這也需要資料的解析嗎?情感豐富的人立馬感受到了詩人對康橋那依依惜別的情感:康河就是詩人心中的新娘,詩人的夢中情人,詩人甘愿躺在她柔波似的胸懷里,不忍離去……而這種情感又是通過生動的意象構成的優美意境外溢出來:那河畔的金柳,那波光里的艷影,那榆陰下的1潭,那油油的水草……簡直令人陶醉,倍感溫馨!
自主閱讀后,再整合大家的閱讀經驗與感受,教師點撥學生掌握鑒賞詩歌的思維方向:從詩歌的形式入手;從詩歌的情感入手;從詩歌的意境入手。這些難道需要借助資料與講解嗎?我是堅決反對學生在獨立閱讀之前,借助任何使人變跛的“拐杖的”,他的害處很有點象趙本山對范偉賣拐時的忽悠!
當然,自主閱讀之后,再借助資料了解詩人的寫作背景,作品延伸,教師點撥,那么學生就會有別有洞天的感受!
如果自己的大腦先被別人的見解給“污染”了,哪里還會有5彩繽紛的感受呢?
因為對詩歌的美的感受力因人的氣質、經歷、感受力的強弱而千差萬別!正如朱光潛在《給青年的102封信》中所說:同1美顏,同1和聲,而各個人所見到的美與和的程度又隨天資境遇而不同。比方路邊有1棵蒼松,你看見它只覺得可以砍來造船;我見到它可以讓人納涼;旁人也許說它很宜于入畫,或者說它是高風亮節的象征。再比方街上有1個乞丐,我只能見到他的蓬頭垢面,覺得他很討厭;你見他便發慈悲心,給他1個銅子;旁人見到他也許立刻發下宏愿,要打翻社會制度。
為了生活中多姿的美,為了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閱讀能力,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的精神,語文教師應該指導學生自主閱讀后再利用網絡或教輔資料,時時提醒孩子們:別把自己的大腦當成別人思想的跑馬場!
也許有人說,對于文言文,如果缺少了文言翻譯書的幫助,我們就會寸步難行了。真的如此嗎?其實當我開始探究如何培養學生獨立自主閱讀能力的時候,我堅持向學生強調把課內課外的每1篇文言文當作測試來閱讀,每天強化“別把自己的大腦當作別人思想的的跑馬場”的意識,學生閱讀的思維能力與閱讀效果真是1年1道風景!
【別把自己的大腦當成別人思想的跑馬場】相關文章:
學習是給大腦“吃飯”03-06
怎樣向別人推銷達到自己的目的(一)03-07
實效營銷大腦升級03-07
哲學與思想03-18
藝術審美活動對大腦結構與功能的特殊影響05-08
中國思想與歷史哲學03-18
董仲舒思想的再詮釋03-18
中國思想與分析哲學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