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數學小論文范例(15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論文吧,借助論文可以有效訓練我們運用理論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的能力。那么一般論文是怎么寫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學生數學小論文,歡迎大家分享。
學生數學小論文1
數學俗稱“開發腦子的工具”,它無處不在,比方說在學習上,在生活中…~~
——題記
一次,爸爸媽媽外出買衣服,我一個人在家,這可了壞了我這個“滑頭”。我躡手躡腳的走到電腦旁,開啟電腦,本想在“網”里“暢游”一番,可我這個聰明老爸早就知道我這招,便在電腦上設了密碼!唉!怎么辦呢?只能碰碰運氣是一下啦?晌易笤囉以嚕看味疾恍。
正想關電腦時,突然看到屏幕上有一個“提示”,我一看是一道算式“20xx÷20xx分之20xx
等于多少”我蒙了,可為了打電腦,只能拿起演算紙,動起腦筋:
如果把它化成假分數,那就太麻煩了……。突然,我想起奧數老師曾說過:“一個分數除法算式中,除數是帶分數時是不能拆開的`,但可以化成假分數,在化成假分數時如果數字大,分子可以不算出來,用兩個數相乘的算式表示!”那不就成了,直接:
=20xx÷20xx分之20xx×20xx+2005
=20xx÷20xx分之20xx×20xx
學生數學小論文2
小學數學計算教學貫穿于小學數學教學的始終,學習時間最長、份量也最重。通過計算教學可以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科學的學習方法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
1.口算教學是計算教學的基礎。
口算基礎好,可以減少筆算的困難。所以抓好口算教學是學好計算的前提。要提高口算的教學效果,首先要抓好口算的基本訓練。其次,口算訓練還要持之以恒。口算技巧的形成和熟練程度,不是一朝一夕可以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在教學中長期不懈地訓練。這就要求教師持之以恒地進行口算訓練。此外,口算還要達到正確迅速。班級中可以適當開展一些口算競賽活動,以提高學生的口算興趣。
2.理解和掌握計算法則是計算教學的重點
知識和能力是密切聯系相互促進的,培養學生計算能力必須以理解掌握數的概念、四則運算的意義、運算定律和法則為基礎,“理解”要求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應在教學中創設情境,使學生充分感知、理解算理。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是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尤其是低年級學生更為突出。所以教學時,要注意創設情境,讓學生充分感知,以加深學生對法則的理解。經過一定的練習后,可要求學生計算時默默想計算的每一步,邊想邊算。學生基本掌握法則后,可簡化中間的環節進行計算。學生學習計算法則都是從單個法則開始的,在教學中應進一步將這些法則聯系起來,形成法則系統。
3.精心設計和有效的訓練是提高正確計算能力的保障
要使小學生計算達到正確、迅速、合理、靈活,就需要進行必要的練習。這就要求教師精心設計練習題,精心安排好練習。首先練習要有明確的目的。練習不應僅限于鞏固知識,把知識轉化為技能,而且要有利于學生深化知識的認識,使知識轉化為能力。要重視練習過程中的思維因素,把計算練習和思維訓練結合起來。教材中的重點是學生思維的轉折點,也是練習的重點。其次練習要有充分的準備。教師要了解課本中練習題的安排意圖,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補充并分類。在練習課中,有復習練習課,有鞏固練習課,有新授練習課等等。在每一節練習課中,有基本訓練練習,有針對性練習以及整小數、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練習等。此外,練習的序列要按照知識的.序列來設計。一堂課的練習要分層次進行,逐步加深。
4.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是計算教學的保證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計算得以正確、迅速的保證。許多小學生計算法則都能理解和掌握,但常常會發生錯誤,主要是缺乏嚴格的訓練,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計算教學中應培養學生認真書寫的習慣。書寫認真,可減少錯誤,提高計算的正確率。還要培養學生的審題習慣。審題的習慣不僅應用題教學中要注意培養,計算教學中也要注意培養。小學生由于觀察不仔細,感知產生錯覺,表象模糊,會遺漏細節,會出現各種錯誤。
學生數學小論文3
一、運用生活經驗解決數學問題
低年級學生盡管具備了一定的生活經驗,但他們對周圍的各種事物、現象有著很強的好奇心。我就緊緊抓住這份好奇心,結合教材的教學內容,創設情境,設疑引思,用學生熟悉的生活經驗作為實例,引導學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經驗探索新知識,掌握新本領。
1。借用學生熟悉的自然現象學習數學
在教學“可能性”一課時,先讓學生觀看一段動畫,在風和日麗的春天,鳥兒在飛來飛去,突然天陰了下來,鳥兒也飛走了,這一變化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這時老師立刻拋出問題:“天陰了,接下來可能會發生什么事情呢?”學生就會很自覺地聯系他們已有的經驗,回答這個問題。學生說:“可能會下雨”,“可能會打雷、電閃”,“可能會刮風”,“可能會一直陰著天,不再有變化”,“可能一會兒天又晴了”,“還可能會下雪”……老師接著邊說邊演示:“同學剛才所說的事情都有可能發生,其中有些現象發生的可能性很大如下雨,有些事情發生的可能性會很小如下雪……”“在我們身邊還有哪些事情可能會發生?哪些事情根本不可能發生?哪些事情發生的可能性很大呢?”通過這一創設情境的導入,使學生對“可能性”這一含義有了初步的感覺。學習“可能性”,關鍵是要了解事物發生是不確定性,事物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讓學生聯系自然界中的天氣變化現象,為“可能性”的概念教學奠定了基礎。
2。結合生活經驗,在創設活動中學數學
在教“元角分的認識”一課中,我首先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母親節快到了,小明想給媽媽買一件禮物,就把自己攢的1角硬幣都拿出來,一數有30個,拿著這么多硬幣不方便,于是小明就找隔壁的老爺爺來幫忙想辦法,老爺爺說這好辦,收了小明的30個1角硬幣,又給了小明3張1元錢,小明有點不高興,覺得有點吃虧。你們說小明拿30個1角硬幣換3張1元錢的.紙幣虧不虧?為什么?首先組織學生討論:有的學生將這30個硬幣一角一角地數,每10個1角放在一起,然后再告訴大家這10個1角就是1元,3個10個1角就是3元,所以30個1角和3元是相等的;第二,根據學生的分析,再組織學生觀察已分好的硬幣,從中找規律:“看看元和角之間有什么關系?”學生很快得出結論:“1元10角相等”,“10個1角就是1元”,“1元就是10個1角”,“1元=10角”。
這樣教學,讓學生感到數學中的知識有的是我們在生活實際中已經會的,但沒有找到規律,我們可以運用經驗,通過創設活動,把經驗提煉為數學,充實和改善自己的認知結構。
3。依托兒童生活事例,滲透數學思想和數學知識
如在教“統計——最喜愛吃的水果”一課時,我在組織學生對生活實際生活情況的調查與統計的過程中,用學生生活中接觸最多的不同顏色積木代替不同的水果,而一塊積木代表一位同學最喜歡的水果。在搭積木的實踐活動中滲透統計的思想:積木要放在同一桌面上才能看出誰搭得高,同樣在統計中也要用橫線表示相同的起點;誰搭的積木最高,表示喜歡那種水果的人數最多。正是在這樣的活動中,把統計中深層次的數學思想生活化了?傊,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盡可能地創設一些生動、有趣、貼近生活的例子,把生活中的數學原形生動地展現在課堂中,使學生眼中的數學不再是簡單的數學,而是富有情感、貼近生活、具有活力的東西。
二、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數學具有豐富的內涵,它具體表現在靈活運用之中。特別是小學數學,它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有著其特殊的應用價值,能活學還不夠,還應在活學的基礎上學會活用,使數學知識真正為我們的學習、生活服務。
1。數學知識貼近生活,用于生活
在學習了米、厘米以及如何進行測量之后,讓學生運用掌握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如測量身高、測量手臂伸開的長度、測量一步的長度、測量教室門的寬度以及測量窗戶的寬度等活動,以此加深學生對厘米和米的理解,鞏固用刻度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同時,使學生獲得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識性數據。特別是使學生通過對自己身體高度的測量,感覺自己正在成長的快樂。在這個活動中既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又培養了學生實際測量的能力,讓學生在生活中學、在生活在用。
2。增強策略意識,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效率
在現代社會里做任何工作或者解決任何問題,為了提高效率,都要講究策略,所以在數學教學中應重視策略研究。如教“可能性”時,設計了這樣一道實踐練習題,“要過六一兒童節了,小明要為班里的同學準備一個摸獎游戲,其中準備了6個白球、2個黃球、3個綠球,設有三個獎: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獎品有鉛筆、鉛筆盒、一個足球,F在小明要請同學們幫他設計一個摸球有獎游戲規則,你能幫幫他嗎?”學生在看到題目后,經過討論都能確定摸到綠球為一等獎,摸到黃球為二等獎,摸到白球為三等獎;但在獎品的分配上出現了分歧,這時老師作為指導者告訴學生在獎品的分配上要考慮獎品的價錢,學生再次經過熱烈的討論,最后確定了摸球有獎游戲規則。在這樣的實際運用中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創造意識和策略意識有所增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有所提高。
以上是我在探索中的一些實例。我的想法和做法是:
“生活經驗 (解決)→ 數學問題 (獲得)→ 數學知識(解決) →實際問題”
旨在使數學教學更貼近學生的生活,使學習變得有趣、生動、易懂,并會把數學運用于實踐,使數學變得更有活力。
學生數學小論文4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在我們數學王國里也有許多有趣的事情。
比如,在我現在的第九冊的練習冊中,有一題思考題是這樣說的:“一輛客車從東城開向西城,每小時行45千米,行了2.5小時后停下,這時剛好離東西兩城的中點18千米,東西兩城相距多少千米?王星與小英在解上面這道題時,計算的方法與結果都不一樣。王星算出的千米數比小英算出的千米數少,但是許老師卻說兩人的結果都對。這是為什么呢?你想出來了沒有?你也列式算一下他們兩人的計算結果!
其實,這道題我們可以很快速地做出一種方法,就是:45×2.5=112.5(千米),112.5+18=130.5(千米),130.5×2=261(千米),但仔細推敲看一下,就覺得不對勁。其實,在這里我們忽略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條件,就是“這時剛好離東西城的中點18千米”這個條件中所說的“離”字,沒說是還沒到中點,還是超過了中點。如果是沒到中點離中點18千米的話,列式就是前面的那一種,如果是超過中點18千米的話,列式應該就是45×2.5=112.5(千米),112.5-18=94.5(千米),94.5×2=189(千米)。所以正確答案應該是:45×2.5=112.5(千米),112.5+18=130.5(千米),130.5×2=261(千米)和45×2.5=112.5(千米),112.5-18=94.5(千米),94.5×2=189(千米)。兩個答案,也就是說王星的答案加上小英的答案才是全面的。
在日常學習中,往往有許多數學題目的答案是多個的,容易在練習或考試中被忽略,這就需要我們認真審題,喚醒生活經驗,仔細推敲,全面正確理解題意。否則就容易忽略了另外的答案,犯以偏概全的錯誤。
今天的內容就介紹到這里了。
學生數學小論文5
讓我們在生活中體驗數學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會遇到到很多數學問題,只要我們勤于思考,善于發現總結,那么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獲。
記得小時候,有一次,我陪媽媽去逛街買衣服。在一家商場,媽媽看中了一件大衣,營業員阿姨說:“我們正在進行促銷活動,所有衣服在原價基礎上打七折,現在買最劃算了!眿寢屨f:“我很喜歡這件衣服,可是折扣少了點,能不能再打點折?”沒等營業員阿姨回答,我就搶著說:“就是。阿姨,你給我媽媽打個高一點的折扣吧,我看就九折吧!”我剛說完,營業員阿姨就哈哈大笑起來:“好啊,我很愿意。就是不知道你媽媽同不同意啊?”我很得意地看著媽媽,心想:還是我厲害,一下就打到了最高的折扣。誰知道媽媽也笑了,她摸著我的腦袋說:“傻孩子,折扣不是這么算的。把一件東西原來的價錢平均分成十份,每份叫作一折。十元錢的一折就是一元。那么六折和九折哪個更劃算呢?”我仔細想了想,哦,折扣原來是這么回事啊。十元錢的六折就是六元,九折是九元。原來折扣是越低越劃算。“阿姨,我弄錯了。你給我媽媽打個五折吧。”阿姨笑著說:“嗯,看來你還是個很靈活的孩子嘛,好吧,看在你的面子上,就給你媽媽打五折吧!蔽覄傁胂驄寢岇乓幌,媽媽說:“那我再考考你,這件衣服的原價是965,你幫媽媽省了多少錢呢?”這可難不倒我,我張嘴就來:“原來阿姨給你打的是六折,我幫你爭取到了五折,也就是省了一折的錢,就是96.5元!薄班,不錯,算的還挺快,還知道用最簡單的方法!”
得到媽媽的夸獎,又學到了新知識,我可不想這么快回家!皨寢,我們再逛逛吧。說不定,還能發現什么更便宜的東西呢!”
我們正逛著,就到了一家專柜,他們的促銷方式跟別人家還真不一樣。媽媽看到了一件羊毛衫。這件衣服單價317元,活動期間滿170減60,不做活動打8折。服務員問我們是以活動價買還是以原價買。我說:“當然是以活動價買了!”媽媽說:“不,你算一下,是以活動價買便宜還是以原價買便宜?”我想:肯定是以活動價買便宜,這還用算嗎?不過媽媽要算那就算一下吧。317÷10=31.7 ,31.7×8=253.6元。 317中有一個170,能減60元。 317-60=257元。 257﹥253.6,這樣算下來,打八折比活動價還要便宜。哎,我又想不通了:既然原來的方法更便宜,那為什么還要搞促銷活動呢,那不是騙人嘛!媽媽告訴我,那可不一定。原價不一樣,就可以選擇不同的打折方式。如果這件衣服原件是340元,那么打八折就是272元,但是按照活動價,就可以減掉120元,只要220元就可以了。噢,原來是這樣!買一件衣服,如果不好好地想一想,算一算,也是要吃虧的。
經過這件事,我明白了:“生活處處有數學”這個道理。其實數學于生活,又服務了我們的生活。在生活中,數學的運用無處不在。我們只有用心去體會,才能感受到數學的博大精深。
統籌時間,輕松生活
我有一個好媽媽!她為了我們的家付出了很多很多······
每天早上,媽媽都有很多事情要做:除了洗漱打扮以外,還要煮雞蛋、熱牛奶、熱面包或是下面條、蒸包子,給我和爸爸找衣服、拿襪子,收拾房間床鋪等等。媽媽總是說早上的時間不夠用,太緊張了。
自從在數學課上學習了《統籌》之后,我就想能不能用我學習的數學知識來幫幫我那可愛的媽媽呢?讓媽媽早上過得既輕松又快樂!
首先,我統計了媽媽早上要做的這些事情所用的時間:洗漱5分鐘,化妝換衣5分鐘,煮雞蛋8分鐘,熱牛奶2分鐘,熱面包(包子、饅頭)3分鐘,給我和爸爸找好衣襪需要4分鐘,收拾房間床鋪3分鐘,吃早餐15分鐘總共需要用時45分鐘。
其次,我和爸爸商量后決定我們的事情我們自己做:我和爸爸的衣襪我們自己拿。這樣可以給媽媽省下4分鐘的時間。原本45分鐘的時間就可以縮短到41分鐘。
然后,我把剩下來的這些事情根據時間先后和用時多少進行了合理地整合,我給媽媽的建議是:
煮雞蛋8分鐘的時候同時媽媽洗漱(5分鐘)和收拾房間床鋪3分鐘(共計8分鐘),熱牛奶2分鐘,熱面包(包子、饅頭)3分鐘的同時媽媽化妝換衣5分鐘(共計5分鐘),我們一起吃早餐15分鐘。這樣算下來媽媽一共用了28分鐘的時間就完成了原來45分鐘的事情。這樣安排的話,媽媽早上做同樣的事情只需要28分鐘了,能節省出17分鐘的時間呢!
根據在數學課上學到的知識,我幫媽媽解決了早上時間緊張的`問題。這樣我每天給媽媽節約了17分鐘,一個月(按30天計算)就節約了510分鐘,一年(按365天計算)就可以節約6205分鐘的時間。就相當于一年節約近103.42小時、約4天多的時間呢!
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一定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時間,同時幫爸爸、媽媽來統籌計算生活用時,讓我的數學學習成果在生活中得到真正的體現。
數學真有用,可以讓媽媽過得更輕松、快樂,我愛數學!
數學老師比數學有趣
數學老師講解題目很有趣!他讓我們時時常動手實踐,不讀死書。在他的引導下可以獲得很多知識。
記得上次學“乘法分配律”時,老師心知肚明,講公式的話班里的“四大金剛”又要不懂,怎么辦呢?還好老師專有一手絕活,本來應該是(a+b)×c =a×c+b×c的枯燥公式硬是被老師改成了“c”拿起“叉叉武器”到城墻(小括號)外面站崗,城墻里面是老百姓(a, b),老百姓出來和哨兵握手(即a×c+b×c),就是這個計算定律。我們在大笑聲中也更深刻的記住了新知識。
沈老師叫大家訂正作業也很特別。他不直接告訴我們答案,而是引著我們一步步在迷茫的世界中摸索前進,直到看見曙光。就拿我上次的經歷來說吧,《基礎訓練》上一道思考題:魔術師肯尼的橡皮筋拉動一次長度變為原100倍,收回一次長度縮小為原100分之1,問原長度為1.225c時,拉四次收三次時皮筋有多長?我寫成了(4×100-3×100)×1.225=(400-300)×1.225=100×1.225=122.5(厘米),滿心以為這次又可以得到一個小紅旗。作業發下來時居然多了個刺眼的“×”,我不明就里,就又交了上去。下課,沈老師喊我去辦公室親自講解。他先問我拉一次是多少,我說是122.5,他說乘以4個100就是4×100么?這時我恍然大悟,連忙說我會做了,可是老師把我拉回來,說肯定不是簡便方法,我列出算式,1.225×100×100×100×100÷100÷100÷100,天。∵@要是一步步算要算到什么時候!老師的話真是靈驗!老師見我這樣,說:“我們學簡便運算時不是有抵消么?”聽此一說,我又恍然大悟。我接著往下算,其中3個乘100抵消3個除以100,還剩下一個乘100,只要算1.225×100=122.5(厘米)就行了。老師微笑著摸了摸我的頭:“不錯,悟性很好,以后每道題都要仔細觀察數字的特點,多想幾步就會柳暗花明!”這老師,口才不是一般的好!我也更加牢固的記住了這道題,不會錯了。
在沈老師的講解下學知識,數學課才是真正的有趣、快樂!
簡單推理之我見
下午,數學老師給我們講解了一份數學試卷。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附加題:簡單推理。
對這一題,我用表格排出了4同學的身高。但要怎樣做這題呢?此題要求我們根據條件,分別判斷出4人的身高,所以要先找到突破口,再用推理的方法,找出最后的答案。再走這類題目前要注意以下三點:1.看清題目與條件。2.慢慢思考,勿入“陷阱”。3.仔細推理,答案就在你面前。
就拿這道題目來說吧:“四(1)班幾位同學的身高分別是1.41米、1.35米、1.46米、1.44米。已知王豆比李苗高,但比張志矮;又知道王豆比陳明矮,張志比陳明高。你知道他們的身高各是多少嗎?”這一題中,已經給了我們4個數據。所以,我們首先要用排除法找出最矮的人。如果你仔細看題目,可以看出李苗的身高最矮。因此可以肯定李苗的身高是1.35米;接著看第三高的人,根據條件,這個人的身高不會比1.44米高,也不比1.35米矮,那么有這身高的人就只有王豆了;接著看第二高的陳明,為什么說陳明是第三高的人呢?仔細看條件,陳明不是最高,但我們又已經知道了李苗和王豆的身高,所以陳明的身高是1.44米;最后,就只有一個人——張志的身高了,所以1.46米是張志的身高。
通過例題,想必大家已經知道了簡單推理一類題了吧。我們只有冷靜、仔細,才能找到突破口,推理出正確的答案。
小數點移動想到的
大家應該很熟悉小數點的移動,把一個數擴大到原來的10倍、100倍、1000倍……,只要把小數點往右移動1位、2位、3位……,可大家發現了沒有:一個個的去數這個數所乘的另一個因數末尾有多少個0太麻煩了,還容易出錯。所以我想到了一個簡便的方法:只要把這個數的個位和另一個因數的最高位替換一下,然后其他的數字按原來的順序和位置照抄上去,沒有數字的地方用0占位即可,
例如:12.33×1000,我們把個位數上的“2”移到因數1000的最高位上,前面的十位上的“1”依然寫在“2”的前面,后面的“33”分別占據了1000的前兩個“0”所在的位置,后面的一個“0”依然照寫即可,于是數字就變成了“12330”
“0”占完了就在那個數的后面點上小數點了,后面的數還是照寫。例如:12.33333×1000就變成了12333.33.
小數點的重要性
記得,第四單元的考試卷發下來的時候,其中有一道題:把( )的小數點向右移動兩位后的數是2507,本應該是25.07,可是我有了壞毛病,把25.07的小數點點的像個0,這樣讓人容易看成是25007,擴大了1000倍,這個題目我被扣了一分,心里很不服氣,回到家我讓媽媽給我評理。媽媽看后,給我舉了一個例子。她說:“我是農貿市場的收費員,如果我收了別人25.07元,我也向你這樣,把25.07寫成25007會是什么樣的結果”。我低下頭算了一下,嚇得嘴巴都合不攏。如果媽媽也像我這樣,不是要賠去兩萬多元錢嗎?我不好意思的低下了頭,看似一個小小的點,如果我們總是粗心大意會帶來意想不到的錯誤。通過這件事,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生活中每一件看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多和數學是分不開的。
我所知道的小數
小數,我們這一學期已經學過了,但我希望先回顧一下課內的,再離開課本,深度了解一下。
我翻開書,便看見了小數的第一課時上面有小數的乘法和小數的除法。小數的乘法是先把兩個數末尾對齊,再和整數乘法一樣乘,但所得出來的積還要數一下上面兩位因數的小數點移動了幾位。小數的除法和整數一樣列數式,但切記商要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
我們再去課外找:當測量物體時往往會得到不是整數的數,古人就發明了小數來補充整數小數是十進分數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所有分數都可以表示成小數,小數中除無限不循環小數外都可以表示成分數。無理數為無限不循環小數。
根據十進制的位值原則,把十進分數仿照整數的寫法寫成不帶分母的形式,這樣的數叫做小數.小數中的圓點叫做小數點,它是一個小數的整數部分和小數部分的分界號,小數點左邊的部分是整數部分,小數點右邊的部分是小數部分.整數部分是零的小數叫做純小數,整數部分不是零的小數叫做帶小數.例如0.3是純小數,3.1是帶小數.
關于小數還有好多的用法、知識等,我們得長大后再學習。
學生數學小論文6
我對兩位數乘兩位數有一定的看法。
其中,并非都需要列豎式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有許多種,我先說出其中的五種。
第一種,個位相加等于,十位數字相同。
第二種,十位數相加等于,個位數字相同。
第三種,十位個位相加既不不等于既,也不相同,沒有任何規律。
第四種,個位相加等于,但是十位數字不相同。
第五種,十位相加等于,但是個位數字不相同。
第六種當然,我并非知道所有種類,但是也略知皮毛,至少是可以寫出前三中的簡便方法來的。
我列幾題來看第一題,多少。
和個位相加等于,十位數字相同,是第一種情況。
可以這樣計算,末尾,的結果是積的百位和千位,的結果是積的十位和個位。
這題的積是。
第二題,屬于第三種,可以將它乘法變加法,三步完成,第一步,個位相乘,積的末尾為。
第二步用,交叉相乘加起來,寫進。
第三步,十位相乘,加進的,等于,這題的積是。
第三題,屬于第二種,十位數相加等于,個位數字相同。
用,積的千位和百位是和。
最后末尾相乘,十位和個位是和,這題的.積是。
當然還有一種指算法。
我就不多說了,我就不一一介紹了。
看了我的方法,你們覺得是我的好,還是數學報上老土的方法好。
學生數學小論文7
課堂從問題開始,又應以問題結束。一方面,我們需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主動提出問題,另一方面,我們又要精心設計自己的提問,提高提問的實效性和藝術性。
一、抓住關鍵,促進認識深入
關鍵處的提問可以激發學生探究的熱情,促進學生理解的深入。教學《兩位數乘兩位數》,教師讓學生嘗試接著完成以下兩道題的計算(給出了第一步的計算過程):
學生獨立完成,匯報展示。之后,教師針對第一題的計算過程提問:豎式中兩個75所表示的含義相同嗎?針對第二題的計算過程提問:248表示什么?這兩個問題的設計都注意抓住了兩位數乘兩位數計算的關鍵——乘數十位上的數與被乘數相乘積的對位道理,既能鞏固所學知識,又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等能力。
二、層層遞進,引導思維提升
當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出現疑惑時,教師不妨通過提問,引發學生的.爭論、交流,引導學生認識知識的本質,發展思維的深刻性。教學《探索圖形覆蓋的規律》一課時,為了使學生在運用中加深對規律的理解和運用,我創設了以下情境:
禮堂里一排有12個座位,蘇文昊、蘇文昱是孿生兄妹,要讓他們坐在一起,并且蘇文昊在蘇文昱的右邊。在同一排有多少種不同的坐法?
在學生獨立思考后,引導學生解釋自己的想法。之后,我把上述問題中的條件“并且蘇文昊在蘇文昱的右邊”遮住,讓學生繼續思考。繼而,我又提出問題:他們來到禮堂一看,發現第一張椅子被一個同學給坐了,現在還有11種不同的坐法嗎? 如果是中間的一張椅子已經坐了一位同學,還有多少種坐法呢?
這幾個問題的設計,從不同的角度對原問題進行“變式”,抓住了學生的疑惑,既關注全體學生理解規律的本質,又關注不同層次學生思維發展的需求。
三、圍繞重點,促進新知理解
提問中有一種經常性的方式是追問。追問就是在學生基本回答了教師提出的問題后,教師有針對性地“二度提問”,再次激活學生思維,促進對新知識的深入理解。教學《百分數的意義和讀寫》,在學生初步理解百分數的意義后,我安排了選擇百分數填空的練習。其中有一道題是:某車間經過技術改良,現在每月的產量是原來的。在學生選擇應該填108%之后,教師追問:為什么選擇108%?其他百分數合適嗎?這樣的追問就有助于學生結合具體情境,理解分子大于分母的百分數的實際意義。
提問是教師最重要的一項基本功。精巧的問題設計及對學生的回答做出機敏地回應往往能夠體現教師的“功力”和“智慧”,也是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環節。
學生數學小論文8
"數學來源于生活,也服務于生活。"下面是我的一些親身經歷,它都證明了這是條真理。
有一次,我和媽媽一起去超市購物,媽媽說:"要有計劃地把這些購物券用完,所以每買一件東西都要算一算用了多少錢",當我們買完所需的東西之后,剛要離開,我看見貨架上正好擺著火腿腸,于是我讓媽媽買些火腿腸,媽媽同意了?墒莿傋邘撞剑矣挚匆娯浖苌蠑[著一包一包的,同樣品牌,同樣重量,里面有10根,每包4。30元。到底買一包一包的呢,還是買一根一根的?我猶豫了。突然,我的腦子一轉,有了,只要比較一下,哪一種合算就買哪一種。于是我開始算起來:零賣的如果買10根,每根4角,共是4元,而整包的要4。30元,多了3毛錢,所以我決定買散裝的。我把我計算的'過程說給媽媽聽,媽媽聽了直夸我愛動腦,因此我也就成為了媽媽的"小會計"。
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我家的桌子的面是正方形,鐘的面是正方形,我家的床面是長方形,門的面也是長方形,我們用的三角板是三角形的…… 冰箱是長方體,牙膏盒是長方體,我家的電腦外包裝箱是一個正方體……現在我已經學會了計算各種平面圖形的面積,也學會了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的體積的有關計算,還能靈活地運用,解決我們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比如:上星期,媽媽帶我們去鄭州的一個游泳館,媽媽說:"小語,你現在已經上五年級了,看我們面前的這個游泳池,你知道這個池內貼瓷片的面積和它能容納多少水嗎?"我得意地說:"這個當然沒有問題,其實就是計算它的表面積和容積,需要知道它們的長、寬和高。首先,我來解決第一個問題,就是求它的表面積,我們要特別注意一個問題:這個游泳池沒有上面,也就是要求5個面的總面積,就是用長×寬+(長×高+寬×高)×2,求出來的就是這個游泳池的表面積,最后要用面積單位;第二個問題是求它的容積,是用它的長×寬×高,但注意最后要用體積單位。"我講得津津有味,似乎有點我們老師的味道,想著想著我就更加得意了。站在一旁的爸爸和媽媽都夸我講得好,這時別提我有多高興了。
同學們,數學是很奧妙的,也是很靈活的,除了我剛才提到的以外,生活中的數學還有很多種呢!所以學數學就是為了能在實際生活中應用,數學是人們用來解決實際問題的,其實數學問題就產生在生活中。希望同學們到生活中學數學,在生活中用數學,數學與生活密不可分,學深了,學透了,自然會發現,其實數學很有用處。
怎么樣,數學是不是很重要? 所以,我要提醒你一定要學好數學哦!
學生數學小論文9
“照相啦!照相啦!”熊爸爸扯開嗓門叫了起來。聽到爸爸的叫聲小熊們立馬聞聲飛奔過來。小熊們排好隊伍準備照相,有5只小熊排成一排,分別是:熊大、熊二、熊三、熊四和熊五。但是熊大不愿站兩邊,熊三也不想站中間,這時熊爸爸提了個問題,請小熊們想想有多少種排法。小熊們都陷入了沉思……
熊二很認真地開始考慮爸爸的提問,它想先考慮熊大不站兩邊的.情況,應該有:(4×3×2×1)×3=72種,再考慮熊三不站中間的情況,這下熊二納悶了,熊三在考慮熊大時排列過了,分不清熊三還有多少種排法,只好重新考慮。熊二又陷入了沉思:那我先算剩下的三只小熊,再去考慮熊大和熊三,應該是:3×2×1=6種,然后熊大還有5—2=3種選擇,加上熊三還有5—1=4種選擇,還是不對,如果當熊大站在第二或第四位置的時候,熊三只有3種選擇,也就是說不能直接用上述的這些方法來排列小熊拍照的順序。熊二思考了許久,能否把這兩種情況分開計算再相加。因為熊大不能站在兩邊,所以有三種可能即第2個位置、第3個位置和第4個位置,熊大站在第2個位置時熊三有3種排法,其它小熊有3×2×1=6種變化,計算得3×3×2×1=18種;當第4個位置與第2個位置情況一致所以也是18種排法;當熊大站在第3個位置時熊三有4種排法。其它小熊同樣有3×2×1=6種排法,計算得4×3×2×1=24,把這三種情況相加可得24+18+18=60,熊二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熊爸爸,熊爸爸認真地考慮了一下,猛地點了點頭,根據熊二的方法,小熊們排好隊美美地拍了一張合影。
學生數學小論文10
今天,天氣真熱!我和媽媽決定去買西瓜吃,消消暑。到了西瓜攤,2元一斤,有一些貴,因為我很喜歡吃西瓜,媽媽還是挑選了一個大的西瓜,看著圓滾滾的大西瓜,我迫不及待的想要趕快回家,打開它。品嘗西瓜的美味。
終于走到家了,我看了看媽媽,媽媽看出了我的小心思,笑著對我說:“你就是一個小饞貓”。我嘿嘿的笑笑。媽媽說:“想吃西瓜可以,但是你得平均分,按照媽媽的要求來切西瓜,否者今天的大西瓜,就我和你爸爸兩個人享用了!蔽乙幌,不就是切西瓜么,太簡單了,連忙點頭說“好好好”。
我趕快把西瓜抱到了廚房,先把它洗干凈,放在砧板上,開始下刀切起來。怎么下刀呢?媽媽剛才說要平均分。這可不能隨便下刀,我還是先問清楚媽媽的意思吧,否者就吃不到美味的西瓜了。就問:“媽媽,我們家有三個人,是把西瓜平均分成三份么?”媽媽說:“是的,我們三個人吃的要一樣多哦!
確定媽媽的意思以后,我就開始思考了,一個西瓜平均分成兩份,我從中間切開就好了,一人一半,多簡單!可是平均切成三份。這可真是不好下刀啊。我的大腦在快速的思考著。
“平均分”不就是我們這單元學的分數么?一個西瓜切成三份的話就是1÷3=1/3,每個人就得到了這個西瓜的1/3。但是平均切成三份的話。第一每片太大,吃起來不方便,而且也不好切,可不可以切成其他份數,我想起來了,我可以切成6份,平均每個人分兩片,還可以切成9份,一個人分3片。還可以分的12片,每人分的4片,這樣以來我的思路完全被打開了,只要我切成3的倍數就可以了,考慮到實際的.情況,一個西瓜三個人吃,要既能平均分,又能方便我們拿著吃,于是我決定切成12片,先平均分成兩份,然后每份平均分成6片,然后我、爸爸、媽媽每人分得4片。
我把自己的想法和媽媽說了,媽媽說:“我的女兒真善于思考,能夠學到的數學知識運用到日常的生活中!彪m然今天的西瓜有一些貴,但是我的女兒能夠開動腦筋,學以致用。都值了。同時為了獎勵你,媽媽把自己4片中的兩片也獎勵給你這個小饞嘴吃。
我望著自己的6片西瓜,開心的不得了。想一想我自己吃了這個西瓜的6÷12=1/2,吃完這些美味的西瓜,我的小肚皮就也變成圓滾滾的大西瓜啦!
學生數學小論文11
花花是一只可愛的小豬。有一天,它的媽媽叫它去買瓶醬油,燒紅燒肉,于是它高高興興地跑出了家門……
可是,當他來到超市門口時,它驚呆了,超市門口有一塊牌子:
。6+3x)÷6=6 運用等式的性質來做
不然不給進
“哎呀,怎么做呢?晚回家媽媽會罵的!”花花絞盡腦汁想。它心想:如果我平常認真聽課,好好學習,就不會這樣了呀!
這時,花花的'同班同學方方看見了遠遠地花花似乎有煩惱,方方是它們班的班長,解方程是它們班最拿手的了,它走到了花花旁邊,看見了那塊牌子,對花花說:“這道題簡單,我來!”于是,方方拿起了筆,在牌上寫道:
解:(6+3x)÷6×6=6×6……方程兩邊同時乘以6
6+3x=36
6+3x——6=36——6……方程兩邊同時減去6
3x=30
3x÷3=30÷3 ……方程兩邊同時除以3
x=10
“你看,如果要驗算,我們還可以這樣:因為我們算出來是10 ,所以我們還可以把它代入原方程里:(6+3×10)÷6=6,這樣我們就確保對了!
這時候,超市的門徐徐打開,花花買好了醬油,付了帳,哼著小曲兒,高高興興地回家了。因為,它今天又幫媽媽做了事,還補到了自己沒學到的地方呀!
學生數學小論文12
在圣誕節來臨之際,許多商場都采取了各種各樣的促銷手段。什么滿“12減6、5”全場五折起“”滿500減50“,看的我眼花繚亂。
我跟著媽媽在新世紀商場里穿梭,琳瑯滿目的商品搭建了一座百轉千回的迷宮。逛了好長時間,媽媽才看中了一雙鞋子,標價996,媽媽覺得這雙鞋非常精致,很是中意,而且正值商場搞活動,這款鞋”滿12減4“,比平時買便宜多了。媽媽讓我幫她算一下,一雙鞋打折下來多少錢?我想:996÷12=83,83x4=332,996——332=664!眿寢,這款鞋打折下來可以便宜332元,只需664元!啊664啊?還是有點小貴。氊,你再陪媽媽轉轉!罢f著,媽媽拉著我的手離開了新世紀。
接著,我和媽媽來到了泰富百貨商場,這里人頭攢動,比起新世紀商場來,可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媽媽拉著我的手在人流中正艱難地前行!眿寢專@兒有專柜,打6。5折,一次性消費滿500就可以減50,要不,你再進去看看!啊编牛@兒也有這款鞋。寶貝,你在幫媽媽算算,這兒需要多少錢?便宜的話,我就在這買了!996x6。5≈647,647 >500,這樣的話,還可以減去50,647——50=597,媽媽這鞋只要597元,比剛才新世紀的`便宜多了,你就在這買吧。”“嗯,就聽你的!
回家的路上,我在想原來“打折”也有學問,生活可處處都有數學!
學生數學小論文13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如果你做一個有心人,并且善于總結,總能發現它們之間的相互規律。這不,今天,我在做課外習題時,就有了下面一個小發現。
最近,老師剛給我們講解了有關等差數列的計算方法,其中最典型的例子為:1+2+3+4+5……+97+98+99+100=?老師講解的算法為: 1+2+3+4+5……+97+98+99+100=(1+100)*100/2=5050,當時,我覺得自己已經聽懂了,心想以后碰到這類題目我也可以做了。
但是,在做到具體習題時,事情的發展并不如我想象的那么簡單。今天,我在做習題時就遇到了一只“攔路虎”:1-3+5-7+9……-1999+20xx=?
咋一看到這道題目,我首先就懵住了,后來,強迫自己冷靜下來認真思考,終于理出了一點頭緒:這是等差數列,要求出答案,只要把加的部分和減的部分求出,再求差就行了,即,1-3+5-7+9……-1999+20xx
=(1+5+9+……+20xx)-(3+7+……+1999)
但是,在計算1+5+9+……+20xx,以及3+7+……+1999時我犯了難,因為它與老師的例題不相同,此時,我才感覺自己沒有真正理解老師講授的方法,于是我不得不重新學習老師的`例題,并竭力回憶老師講解的過程:1+2+3+4+5……+97+98+99+100=(1+100)*100/2=5050中,該公式的基本算法應該為:(首項+末項)*數列個數/2;對于從1開始的并且數列之間的差為1的數列而言,其數列個數為最大的數,那么,對于不是從1開始,并且數列之間的差不是1的數列如何計算數列的個數呢? 我陷入了迷茫之中。
這時,爸爸進來了,見我在思考問題,便也加入進來。爸爸循序漸進的啟發我:
1)1、2、3、4…·8、9、10總共有幾個數?
2)2、3、4…·8、9、10總共有幾個數?
3)0、1、2、3、4…·8、9、10總共有幾個數?
4)2、4、6、8、10總共有幾個數?
5)6、8、10總共有幾個數?
在我計算出結果后,爸爸又要求我分析它們之間的規律,并用公式來表達計算結果:
經過好一會兒的腦力激蕩,我終于理清了頭緒,找出了計算數列個數的基本公式:即,
數列個數=(末項-首項+差)/差,
采用該公式,可以驗算上面幾道題的計算結果:
1)1、2、3、4…·8、9、10的個數=(10-1+1)/1=10
2)2、3、4…·8、9、10的個數=(10-2+1)/1=9
3)0、1、2、3、4…·8、9、10的個數=(10-0+1)/1=11
學生數學小論文14
【摘 要】小學數學是整個數學學習道路的起點,在整個數學學習生涯中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學生學好小學數學能夠為以后的中、高級數學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使學生在將來的數學學習中取得更好的成績。
【關鍵詞】小學朋友尊重鼓勵
小學生正處于身體和心智快速發展的時期, 但同時不可避免小學生心智不夠成熟,不能夠準確的明辨是非,知道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在學習上亦如此,不能夠明確自己為什么學習,所以在學習的時候難免會偷懶,或者不愿意學習。相比之下,他們更想把做作業的時間拿來玩,因為小孩子天性即貪玩。那么如果我們把學習變成一件和玩一樣有趣的事情時,小學生不就會熱愛上學習了嗎? 那么,具體該如何做,才能讓小學生愛上數學,愛上學習呢?
一、使課堂變得有趣
歸根究底,小學生不喜歡數學的原因還是因為數學這門科目不能夠對他們產生強烈的吸引力,從而讓他們在數學課堂上始終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也許窗外一只偶然飛過的鳥兒就可以將他們的注意力轉移走,也許教室外面忽然有了什么輕微的響動也會讓他們好奇的猜測半天。將數學教學變得生動有趣,牢牢的吸引住小學生們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可以采用講故事的辦法來吸引住他們。有一次筆者剛走進教室,便聽見很多同學正在討論剛剛的體育課,很多小朋友還依然對上節體育課所做的游戲回味不窮,依然三三兩兩的在一起討論。看到這個情況,筆者知道按照這樣下去這節課即便勉強的.上了,也不會有很好的效果,因為學生們的心依然還在上節體育課當中。這時筆者拿出粉筆在黑板上畫了一只可愛的小豬,然后問學生們,“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學生們異口同聲的回答:“小豬!惫P者接著說,“同學們想聽小豬的故事嗎?”學生們紛紛爭先恐后的回答道:“想!”于是筆者清清嗓子,講道:“有一天森林里的動物們集合在一起比賽講笑話,規則是,把所有動物都逗笑了就算贏。小老虎是最先上臺講笑話的,他上去講了個不怎么好笑的笑話,所以幾乎沒有動物笑。然后是小熊,他講了個很好笑的笑話,把所有的動物都逗笑了,只有小豬沒有笑,小熊只好失望的下臺了。接著是小猴子,小猴子剛走上臺,正準備開始講,小豬便笑了起來。小猴子很納悶,我這都還沒講呢,他怎么就笑了,其余動物也感到很奇怪。這時只聽小豬邊笑邊說道:“我終于想明白剛才小熊講的那個笑話了,太好笑了,哈哈哈!蓖瑢W們也紛紛大笑了起來。于是筆者接著說道:“大家覺得小豬笨不笨?”學生們異口同聲的答道:“笨”。有個別調皮的學生還特別補充道:“太笨了”。然后筆者笑著說道:“下面我們將要學習這節課的內容了,請同學們翻到書的第××頁!闭f完筆者又補充道:“等會要測驗哦,不會做的同學就是它哦!闭f完筆者笑著看了看黑板上畫的小豬。同學們一聽,連忙端端正正的做好,認認真真、專心致志的聽課,都不想顯得自己比別人笨。于是這節課的效果出奇的好,在課后的測驗中,筆者特意請了幾個平時不怎么學習數學的學生來回答,結果發現連他們也回答的非常好。
二、讓學生把你當朋友
學生是否喜歡一門科目,其實與教授這節課的老師也有很大的關系。小學生還小,有逆反心理,同時喜歡按照自己的喜好做事。比如某些小學生,因為不喜歡老師,覺得老師太嚴厲,不好玩,所以也就不喜歡這名老師所教的科目,對學習這門科目始終有抵觸情緒。相反如果老師和同學間關系很融洽,學生把老師當做自己的“大朋友”,感覺老師很親切。那么他們就會自主的、積極的學習這名老師所教的科目,并因此在這門科目中取得良好的成績。所以,讓學生把老師當朋友是非常重要的。老師應該隨時保持自己的親和力,不能老是板著一臉嚴肅的樣子,這樣學生會認為和你之間有很大距離,不愿意親近你。老師平時應多主動和學生接觸,聊聊天,做做游戲,多一些微笑。小孩子,你對他好,他們是可以輕易感受到的,他們也會對你產生一種親切的感覺,會把你當朋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很重要的,若學生和老師的關系非常融洽,在這名老師的課堂里,小學生們不會畏懼嚴謹的課堂壓力,而是會積極主動的回答老師的問題,積極舉手,老師的一舉一動都會有很大的響應。不會出現老師在上面提問,結果下面卻沒有人理會的場景。學會尊重學生也是非常重要的,老師如果不尊重學生,那么學生也不會真正的尊重你。我們應該把學生看做一個有情感、有夢想、有看法的和我們平等的人,我們要多考慮學生的感受,站在學生的角度想問題,不要老是以一個大人、一個老師的身份去衡量學生。我們應該正視學生的存在,尊重學生的情感,尊重學生的人格。很多時候,學生會因為老師對自己的漠視從而對老師產生逆反心理,老師說的,自己偏不聽,老師讓做的,自己偏不做,總之什么都要與老師對著干,結果導致學習成績不好。而又因為一些老師歧視差生,從而導致學生與老師間的距離越來越大,關系越來越差。一個合格的老師,必須得學會尊重學生,一個不尊重學生的老師,是不可能真正和學生做朋友的。
三、多鼓勵學生
鼓勵、表揚學生的正確行為,會讓尚不能明確分辨是非的小學生清楚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非常正確的,是應該繼續堅持的。鼓勵學生是老師在開展教學工作中常用的一種教育方法,它既能促進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又能拉近學生與老師間的距離,為師生間的思想溝通架起一座信任的大橋。鼓勵也是一門藝術,要在恰當的實際恰當的使用。鼓勵不能盲目鼓勵,比如學生在做毫無意義的事情,老師卻去鼓勵他,這是不正確的。鼓勵,是對正確行為的一種肯定。某學生今天表現很好,以往上課愛講話的他今天一句話也沒有講,一直認認真真的聽課。這時老師就可以表揚、鼓勵,在課堂上鼓勵他,他感受到其余同學們羨慕的目光,會很光榮,很有成就感,從而一直保持著今天的狀態,認真學習,不僅成績提高了,同時也拉近了學生與老師的距離,方便老師更好的開展教學工作。
學生數學小論文15
=20xx分之20xx
啊!終于算出來了!在我伸懶腰時,腦子里又有一個“亮點”,也可以反過來用20xx又20xx分之20xx:
=1÷(20xx又20xx分之20xx÷20xx)
=1÷(20xx÷20xx+2006分之20xx÷20xx)
【學生數學小論文】相關文章:
學生數學小論文06-28
(經典)小學生數學小論文06-06
小學生數學小論文05-30
小學生數學小論文11-05
數學小論文11-08
數學的小論文06-18
數學小論文05-24
(實用)小學生數學小論文06-01
小學生數學小論文[精]06-03
獲獎數學小論文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