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論文[大全15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嘗試過寫論文吧,論文對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對于人類整體認識的提高有著重要的意義。還是對論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數學論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數學論文1
得出余數應該是0.2而不是2,在豎式上的余數2表示2個十分之一,即每次除后的余數數位與商的數位一致。
再如學完了“圓的面積”,出示:一個圓,從圓心沿半徑切割后,拼成了近似長方形,已知長方形的周長比圓的周長大6厘米,求圓的面積(下圖)。乍一看,似乎無從下手,但學生經過自主探究,便能想到:長方形的周長不就比圓周長多出兩條寬,也就是兩條半徑,一條半徑的長度是3厘米,問題迎刃而解。
教師作為教學內容的加工者,應站在發展學生思維的高度,相信學生的認知潛能,對于難度不大的例題,大膽舍棄過多、過細的鋪墊,盡量對學生少一些暗示、干預,正如“教學不需要精雕細刻,學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讓學生像科學家一樣去自己研究、發現,在自主探究中體驗,在體驗中主動建構知識。
二、實踐操作——讓學生體驗“做數學”。
教與學都要以“做”為中心。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學做合一”的觀點,在美國也流行“木匠教學法”,讓學生找找、量量、拼拼……因為“你做了你才能學會”。皮亞杰指出:“傳統教學的特點,就在于往往是口頭講解,而不是從實際操作開始數學教學!薄白觥本褪亲寣W生動手操作,在操作中體驗數學。通過實踐活動,可以使學生獲得大量的感性知識,同時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欲。
在學習“時分秒的認識”之前,讓學生先自制一個鐘面模型供上課用,遠比帶上現成的鐘好,因為學生在制作鐘面的過程中,通過自己思考或詢問家長,已經認真地自學了一次,課堂效果能不好嗎?如:一張長30厘米,寬20厘米的長方形紙,在它的四個角上各剪去一個邊長5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圍成的長方體的體積、表面積各是多少?學生直接解答有困難,若讓學生親自動手做一做,在實踐操作的過程中體驗長方形紙是怎樣圍成長方體紙盒的,相信大部分學生都能輕松解決問題,而且掌握牢固。
再如“將正方體鋼胚鍛造成長方體”,為了讓學生理解變與不變的關系,讓他們每人捏一個正方體橡皮泥,再捏成長方體,體會其體積保持不變的道理。在學習圓柱與圓錐后,學生即使理解了其關系,但遇到圓柱、圓錐體積相等,圓柱高5厘米,圓錐高幾厘米之類的習題仍有難度,如果讓學生用橡皮泥玩一玩,或許學生就不會再混淆,而能清晰地把握,學會邏輯地思考。
對于動作思維占優勢的小學生來說,聽過了,可能就忘記;
看過了,可能會明白;
只有做過了,才會真正理解。教師要善于用實踐的眼光處理教材,力求把教學內容設計成物質化活動,讓學生體驗“做數學”的快樂。
三、合作交流——讓學生體驗“說數學”。
這里的“說數學”指數學交流。課堂上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合作交流,能夠構建平等自由的對話平臺,使學生處于積極、活躍、自由的狀態,能出現始料未及的體驗和思維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因為“個人創造的數學必須取決于數學共同體的‘裁決’,只有為數學共同體所一致接受的數學概念、方法、問題等,才能真正成為數學的成分!币虼,個體的經驗需要與同伴和教師交流,才能順利地共同建構。
例如學習“分數化成小數”,首先讓學生把分數一個個地去除,得出1/4、9/25、17/40能化成有限小數的分數。
若像教材上一樣再將各分數的分母分解質因數,看分母里是不是只含有質因數2或5,最后得出判斷分數化成有限小數的方法,這樣哪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呢?學生的表情是木然的,像機器一樣跟著教師轉,如此沒有興趣的學習,效果又能如何呢?可以先讓學生猜想:
這些分數能化成有限小數,是什么原因?可能與什么有關?學生好像無從下手,幾分鐘后有學生回答“可能與分子有關,因為1/4、1/5都能化成有限小數”;
馬上有學生反駁:“1/3、1/7的分子同樣是1,為什么不能化成有限小數?”
另有學生說:“如果用4或5作分母,分子無論是什么數,都能化成有限小數,所以我猜想可能與分母有關!薄拔艺J為應該看分母。從分數的意義想,3/4是把單位‘1’平均分成4份,有這樣的3份,能化成有限小數;
而3/7表示把單位‘1’平均分成7份,也有這樣的3份,卻不能化成有限小數!
老師再問:“這些能化成有限小數的分數的分母又有何特征呢?”學生們思考并展開討論,幾分鐘后開始匯報:“只要分母是2或5的倍數的分數,都能化成有限小數!薄拔也煌。如7/30的分母也是2和5的倍數,但它不能化成有限小數!薄耙驗榉帜30還含有約數3,所以我猜想一個分數的分母有約數3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數。”“我猜想如果分母只含有約數2或5,它進能化成有限小數!薄梢,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表達、爭辯,在體驗中“說數學”能更好地鍛煉創新思維能力。
四、聯系生活——讓學生體驗“用數學”。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體現生活性。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教師要創設條件,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學習和理解數學;
要善于引導學生把課堂中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應用于生活實際,既可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又能讓學生切實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驗到數學的價值。
如簡便運算125-98,可讓學生采用“購物付款的經驗”來理解:爸爸有一張百元大鈔和25元零錢,買一件98元的上衣,他怎樣付錢?營業員怎樣找錢?最后爸爸還有多少錢?學生都能回答:爸爸拿出100元給營業員,營業員找給他2元,爸爸最后的錢是25+2=27元。引導學生真正理解“多減了要加上”的規律。以此類推理解121–103、279+98、279+102等習題。
學習“圓的認識”后設計游戲:學生站成一排橫隊,距隊伍2米處放一泥人,大家套圈。學生體會到不公平,應站成一圓圈或站成縱隊才公平,更好地體會“在同一個圓內半徑都相等”。學完“用字母表示數”后,隨意取出一本書,問它有多少頁?學生們起先一愣,有的搖頭,有的茫然,過了一會兒恍然大悟:“這本書有X頁!薄坝衋頁!薄坝衎頁!薄覀兊慕虒W要給學生一雙數學的眼睛,不斷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使學生真正體驗數學的魅力。
再如:紅梅公園的門票每張10元,50張以上可以購買團體票每張8元,我們班一共有45人,該如何購票?學生們通過思考、計算,得出了多種解法:4510=450(元),508=400(元),508-58=360(元),508-510=350(元),在比較中選擇最佳方案。
體驗學習需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在體驗中思考,鍛煉思維,在思考中創造,培養、發展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當然,創設一個愉悅的學習氛圍相當重要,可以減少學生對數學的畏懼感和枯燥感。讓學生親身體驗,課堂上思路暢通,熱情高漲,充滿生機和活力;
讓學生體驗成功,會激起強烈的求知欲望。同時,教師應該深入到學生的心里去,和他們一起歷經知識獲取的過程,歷經企盼、等待、焦慮、興奮等心理體驗,與學生共同分享獲得知識的快樂,與孩子們共同“體驗學習”。
數學論文2
1.改進教學手段,趣味設置課堂環節
傳統教學的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新課改初中數學教學要求,也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為此,新形勢下的初中數學教學急需對教學方式進行改革,通過趣味設置課堂環節促進師生雙方的互動交流,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初中數學教師應該通過引入課堂趣味游戲、創設生活式的趣味情境、利用多媒體教學方式與道具鼓勵學生參與到教學環節中。例如,教師可以將數學定理進行科學編制,以口訣或打油詩等形式表現,這樣不僅可以促進學生的記憶,還可以增添課堂的趣味性?傊抡n改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師要積極利用多樣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提高教學效率。
2.靈活布置作業,鞏固數學學習基礎
初中數學傳統教學對于數學知識點的鞏固方法主要是高強度的.作業練習,學生課外要利用很多時間完成作業,大部分學生對作業訓練產生了厭惡感。同時,數學教師需要用更多的時間批改和評講作業,效率較低。新課改的實施,要求初中數學教學工作要在學生實際學習狀況下靈活布置數學作業,應追求作業質量而非數量。因此,初中數學教師應該將學生按照學習能力與理解能力分類。對于成績優秀的學生,在數學作業布置中更偏向于重難點知識的鞏固,使其擁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對于成績中等的學生,在數學作業中則應該體現細心與認真,使其發現問題并進行改正;對于成績較差的學生,則應該在數學作業中注重基礎知識的練習,爭取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分層作業的布置,減輕了學生的負擔,也節省了有效時間,促進了學生對數學基礎的鞏固,提高了學習效率。
3.培養發散思維,提高創新思維能力
數學學習的過程本身是一個不斷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過程,對于學生的思維能力有較高的要求。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也是為學生接觸事物與了解事物提供基礎,對其個人發展有重要的意義。新課改下,初中數學教師應該擯棄傳統教學中單純對學生解題能力培養的方式,重視對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培養。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積極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構建數學知識點的連接與知識體系;豐富對學生的考察方式,積極鼓勵學生利用創新的思維方式解決數學問題。例如:在某一數學題目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利用不同解題方式解答題目,并讓學生了解不同解題方法的優劣,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還能培養其發散性思維。與此同時,教師要通過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讓學生真正找到適合自己的數學學習方法,以此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感受輕松與快樂,促進學習效率的提高。
4.結語
新形勢下,初中數學教學要想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就應該全面實施教學改革,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改革教學方法,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促進初中數學教學工作實現質的飛躍。
數學論文3
內容提要: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圍繞“數學問題”這一主題,尋求切實可行的解題策略,有效地進行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結合學習、生活實踐,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靈活的理解問題,創造性的解決問題,并能合理地應用問題。從問題提出——解決及應用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及實踐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 問題解決
正 文: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中課程具體目標明確提出:要讓學生“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并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薄靶纬山鉀Q問題的基本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發展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被谶@一基本要求,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圍繞“問題”這一主題,尋求切實可行的方法,有效地進行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結合學習、生活實踐,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靈活的理解問題,創造性的解決問題,并能合理地應用。從問題提出——解決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及實踐能力;谝陨险J識,我們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進行了初步探索,獲得了一些粗淺的認識。
一、引導學生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
愛因斯坦認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僅僅是一個數學上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待舊的問題,卻需要有創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痹谛W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對于開發學生智力,發展學生思維,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地探究,對于真正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有積極的作用。那么,怎樣才能使學生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呢?
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提問。生活蘊涵著大量的數學知識,數學問題多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產生。教師要抓住學生思維活動的熱點和焦點,根據學生認知的 “最近發展區”,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背景材料,從學生熟悉的事物、事件等入手,采用現實再現、猜迷、講故事、游戲、競賽等手段,創設生動有趣的、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使學生自主產生問題,激發探究的欲望。
如:在教學《連乘應用題》時,教師創設這樣一個問題情境:星期天,你媽媽讓你去買兩箱牛奶,那時你會思考那些問題?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紛紛發言:每箱牛奶多少錢,至少該帶多少錢?;也可以是每瓶牛奶多少錢?每箱牛奶有幾瓶?至少帶多少錢?……這樣,學生提出了許多切題的有價值的問題。教師及時提問,“你準備怎樣解決以上問題?”通過討論得出兩個方法:看標價說明;問售貨員。
這時可呈現兩種情境:
、偻ㄟ^調查知,每箱牛奶48元,買2箱。
②通過調查知,每箱牛奶24瓶,每瓶2元,買2箱。并提問:“你能根據以上兩條信息,解決哪些數學問題?
學生馬上提出:
根據調查①可解決買兩箱牛奶共需多少錢?;
根據調查②可解決一共買了多少瓶牛奶、買一箱需多少錢、買兩箱需多少錢?等數學問題。接著教師組織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形式解決了以上問題?……這樣,教師通過創設學生熟知的生活中的購物情境,給學生提供一個廣闊的思維空間,讓他們自主的、全方位的、多角度的思考問題。
2、發揚民主意識,培養學生敢于提問、善于提問的能力!昂脤W多問”是孩子的一種天性,學生提出問題標志著其思維的萌發,小學生數學問題的提出直接體現他們對生活中數學的思考能力。但是,由于小學生沒有掌握好提問的方法和技巧,課堂表現為“怕提問”。
要學生提問,就要培養學生敢于提問的勇氣和膽量。教師應尊重每一位學生,通過自己的言行、態度,給學生一個個安全、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實現自主提出問題的學習行為。曾有這樣一個課例:一位語文教師在教學中,一位學生對“四萬萬同胞”的“四萬萬”提出了疑問,許多學生發出哄笑。這位教師不但沒有責怪學生愚昧無知,反而鼓勵了他,同時在解決“四萬萬”就是“四億”概念的基礎上,進行“為什么用四萬萬而不用四億“的研究,加深了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不但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而且使提問學生增強了學習的信心,培養了學生敢于提問的決心。
可見,只有當學生能積極思考,大膽表述時,教師才知道學生“疑”在哪里,“惑”于何處。才能對所教知識進行有效的指導、點撥和調整。反之,如果教師把學生的一些發自內心卻又異想天開的.問題,看作是旁門左道,是“有意搗亂”采取壓制的方法,那么,久而久之,學生思考問題、提出問題的積極性、主動性將會大大降低,甚至被扼殺,成為真正接受知識的“容器”。所以,發揚民主意識是學生敢于提問的前提,是開啟思維之門器官的鑰匙。
3、引導學生積極反思,進一步掌握提出數學問題的針對性。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反思是學生以自己的學習活動過程作為思考對象來對自己的行為、決策以及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是一種通過提高參與者的自我覺察水平來促進能力發展的途徑。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經常引導學生對本堂課所涉及的數學問題進行自覺反思,逐漸明確哪些問題是有價值的,哪些問題是無關緊要的,使以后提問更貼近所學數學內容,從而提高學生善于提出數學問題的能力。
二、引導學生靈活地、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引導學生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僅僅是教學的開始,“問題解決”的核心內容就是要讓學生靈活地解決問題。同時,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其活動的價值不只是獲得具體的結論,更多的是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經歷、體驗知識產生的原始狀態,體會到解決問題的不同策略,每一個人都應當有自己對問題的理解,并在此基礎上形成自己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這樣,在鼓勵個性發揮的意義之下,學生的創新精神的培養才成為可能。
怎樣豐富學生“問題解決”的實踐過程,在靈活多樣的問題解決過程中,盡量使每位學生發揮其思維的最大潛能,使他們感到腦力勞動中取得成功的喜悅,已成為我們數學課堂教學中思考的重要課題。
首先,要激勵學生自主探究,尋求方法。數學學習活動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學生進入角色以后,教師應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探究交流,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并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和感受。
有一位教師在叫“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時,一改往常教材中的“講解式”(擺小棒)的呈現方式為學生自主探究的“問題發現式”,這位教師是這樣設計的: “爸爸讓明明計算18+7,明明冥思苦想了一會兒,向同學們求助,誰有妙法幫我嗎?”一石激起千層浪,同學們頓時情緒高漲,積極思考,此刻教師及時組織學生討論,通過小組討論、同桌互說等形式,充分發揮集體的作用,體現團結合作的精神,讓每個學生都有主動參與的機會,加強了學生間多向交流。最后,學生想出了多種方法:有把18看成20(20+7-2)的;有把18分成13和5(13+7+5)的;有把7分成2和5(18+2+5)的;有數手指的;也有用豎式計算的,等等。 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后,用語言表達出自己的思維過程,這正是學生自主創新的一種體現。
問題一旦經過一番努力后被解決,學生就會有緊張愉快的體驗,有成就感、自豪感、價值感,這些心理傾向是激勵學生進一步探究的源動力。 其次,可建立學習小組。學生的發展存在者不平衡性,無論哪個班的學生,他們的智力發展水平、所具有的能力以及他們對生活、對數學問題的認識是各不相同的。在課堂上,面臨著要解決的一個個數學問題,學生的解決方法是各不相同的。為了使不同發展水平的學生都能解決問題,我們可采用小組學習的方法,建立學習小組,小組中學習水平上、中、下的學生進行合理搭配,推薦一個學習水平較高的學生擔任組長,讓不同水平的層次的學生的信息聯系和反饋信息在多層次、多方位上展開。
這樣,小組成員對所要解決的數學問題進行適時的合作交流,互相探討解決問題的最佳策略與方法,互相取長補短,共同達到圓滿解決問題的目的。在經常性的合作交流中,提升理解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再次,要鼓勵學生動手實踐,在操作探索中解決數學問題。
皮亞杰認為:“認識一個客體,必須動之與手”、“一切真知都應由學生自己獲得,或由他重新‘發明’,至少由他重新構建,而不是草率地傳遞給他!币虼,教師在教學中因突破教材的局限,變傳遞結論為鼓勵發現新知。
事實證明,學生提出的問題,有很多可以讓學生自己通過操作探究而獲得。如針對學生所提問題“圓柱上下兩個底面的面積相等嗎?”教師可以不直接告訴學生,而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讓他們對自己的圓柱模型進行自主操作,討論“有什么方法驗證圓柱兩個底面是否相等?”這樣學生通過剪、量、疊等多種方法,進行積極地討論、探索,得出“把上下兩個底面剪下疊起來,是否完全重合”;“量上下兩個底面的直徑、半徑、周長,是否相等”;“上下兩個底面的對稱軸是否相等”等多種檢驗方法,并從中得出“圓柱上下兩個底面面積相等”這一結論。學生通過這樣的學習過程,自己動手、動腦、動口、動眼,解決了問題,使其即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又如,在學習“平行四邊形”這一內容時,一位教師設計了這樣一題:“請在下面平行四邊形上畫一直線,使分成的兩部分面積相等。”
于是學生紛紛投入“如何分”的學習活動中,熱烈地討論、大膽地嘗試、獨立地操作、積極地思考……結果找到了不同的解題方法。(如圖) ……得出,這樣的線可畫無數條。 但教師并不到此為止,而是接著提問:這些平分線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嗎?再次激起了學生的探究熱情,學生通過討論明白了只要是通過平行四邊形中心點的直線,都能平分這個平行四邊形,同時孕伏了平行四邊形是中心對稱圖形這一知識。這樣的處理使學生獲取知識、拓展思路、培養能力有機的結合起來了。
三、引導學生合理地應用知識,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
學生的應用意識主要表現在“認識到現實生活中蘊含著大量的數學信息、數學在現實世界中有著廣泛的應用;面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著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面對新的數學知識時,能主動地尋找其現實背景,并探索其應用價值!保〝祵W課程標準) 學生學習數學不但要弄清課堂所提的問題,掌握現成的數學知識和技能,而且要知道如何運用課堂上所解決問題的方法自覺地、有意識地認識周圍的事物,理解并處理有關問題,使所學知識成為與生活和社會有密切聯系的內容,真正做到數學“從生活中來,再用之于生活”。在這方面,教師要自覺做到學生“用數學”的引導者。
例如,學了“統計知識、價格與購物計算、長度、面積、體積、容積等測定”后,我們要盡可能提供給學生實際操作的機會,引導學生把數學用之于生活,我們可以讓學生量一量教室的長、寬;量一量黑板、課桌、書本的長和寬;量一量家中家具的長和寬、爸爸媽媽的身高;測一測爸爸媽媽的體重;算一算逛街所購貨物的價格等,在“用數學”中,體驗所學知識的作用,更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又使學生從中品嘗到學以致用的樂趣。
又如,在學習了 “利率、利息”等概念后,一位教師創設情景,引導學生溝通數學與現實的聯系,他編制了這樣的題目:“今天,爸爸把這月領到的工資1850元存入銀行,所存定期三年,那么三年后的今天,爸爸取錢時,可取回多少元?”
這樣的問題,與生活非常貼近,容易激起學生的興趣,他們通過調查,了解銀行利率,并應用自己剛學的百分數知識,通過實際計算,學生不僅鞏固學習知識,了解了金融知識,從而增長了見識,培養了實際應用數學的能力。 學生的數學知識就是在不斷地發現問題、不斷地探究問題、不斷地解決問題、不斷地應用問題的過程中不斷地提高、和諧地發展。
數學論文4
新的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課堂不但要考慮自身的抽象性,精確性和應用的極端性等特點,更應遵循心理規律,強調從以有的知識經驗出發,讓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問題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為此,在課堂中我們必須由書本走向生活中,對教材進行必要的調整和加工,恰當選擇與現實生活、生產科技密切相關的情景和問題,把生活的新鮮題材引入到教材中,賦與教材以新的內涵。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探究發現新知識,體驗到知識就在我身邊,并用知識較好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增強學習的動力、產生積極的情感。
一、緊密配合教材,設置懸念
恰當地引用與教材內容有緊密聯系的知識烘托教材,引起學生的思索,使課堂氣氛活躍、注意力集中;蛘咴O置懸念,吊起學生的胃口,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
例如,在講解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時,我們對學生說:“同學們,有一件事麻煩你們幫我辦一下”,同學們紛紛舉手,幾個平時調皮的學生手舉得更高了,我亮出一塊事先用過,缺了一只角的三角板說:“我這塊三角板缺了一只角,需要照原樣再做一塊,但斷損的角不知哪去了,我想請同學們幫助想辦法,怎樣才能再做出一塊一模一樣的三角板呢?”一時同學們議論紛紛,有的說,把原來的角找來,有的說不必,可以先在紙上畫出一個一模一樣的三角板,然后再制作,最后通過引導,大家一致同意第二種方法。但是怎樣才能畫出這個三角形呢?于是同學們討論開了,有的說根據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求出這個角并畫出來,還有的同學說,直接把這兩邊延長。這樣在不知不覺中就引入到“兩角夾一邊”的三角形全等的定理中去。使課堂受到了很理想的效果。
二、用順口溜,提高記憶力,培養學生興趣
掌握知識的牢固性靠記憶,但遺忘又在所難免,怎樣才能使學生學得快、記得牢呢?根據人的一種天性,對好玩又順口的東西容易記這一點,我們不妨把所學的東西編成順口溜,這樣也許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解不等式組時,不等式的解集,大致有四種情況。如
x>3x<5x>-2x>5
(1)(2)(3)(4)
x>-2x<-2x<3x<-3
第一種情況的解集是x>3,第二種情況是x<-2,第三種情況是3>x>-2,第四種情況是無解。針對這四種情況可編成;“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間找,大大小小無解了。
”然后再分別講解這四句順口溜的意思,這樣以后再遇到解不等式組就不會產生盲目性。
又如,有理數的運算較為復雜,法則較多,可歸納總結,編成如下順口溜:“有理數,并不難,符號第一記心間,加法須取大值號,乘法同正異號添,減變加改相反數,除改乘法用倒數,混合運算講順序,乘方乘除后加減,有括號先算里面的,算完括號再算外!边@樣,有了這些順口溜之后,學生在以后的運算中,就有了主意,就不會產生盲目性,而且也能很好的掌握法則。
三、用小故事增添課堂的趣味性
根據學生都喜歡聽故事,并能產生許多疑問,聽完故事后能產生許多聯想,再加上故事吸引人的情節,對學生的學習起到催化劑的作用。恰當的使用會對課堂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上乘方一節時,可以引用這樣的一個故事,在古印度發明了這樣一種游戲棋,棋盤共64格,他把這種棋獻給了國王,國王玩得十分開心,便下令賞賜獻棋人,臣下問獻旗人想要什么?獻棋人說:“他只需要糧食,要求大王給點糧食就心滿意足!眴査嗌偌Z食,他說只要求在棋盤的第一格放1米,第二格放2粒米,第三格放4粒米,以次類推,后面格子里的米都比它前面一格增大一倍,把每個格子放滿就行。國王一聽,說你就要這么一點米?獻棋人說就怕你倉庫里的米不夠放,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于是學生就議論開了,有的學生拿起筆就開始計算,自然也就引出了乘方,從而引起學生對乘方的興趣,這樣課堂效果就明顯地有所提高。
四、鼓勵算法多樣性,培養創新意識
由于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教師在課堂的內容和方式上更要注意個別差異。有效地整和教材,選擇一些有現實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內容,以滿足多樣化的需求。同時,內容的呈現也應采用不同的表達方式鼓勵學生思考,提倡算法的多樣性,激發強烈的求知欲和勇于創新的精神,讓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例如:在講解有理數的減法時,首先創設“討論”的情景,提出有同學想買一本定價為32元的故事書,可他身上只有9元錢,問買這本故事書還差多少錢?問題一出,同學們就急不可待地展開討論,最后就想出了幾種解決問題的算法。有的說,直接用32-9=23,因為是還差故為-23元,也有的說用9-32,然后把-32分解為-9-23,把9和-9相加得0,最后剩下-23,還有的同學因為預習過,就說9-(+32)轉變為9+(-32),然后按加法法則進行運算,最后的到-23。這樣選取生活中的事例作為內容,不僅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價值和意義,而且最大限度地激發了學生內在的情感體練,引起學生的探索欲望和主動性,從而想出了許多解決問題的策略。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盡量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氛圍。經科學研究表明,人在輕松的時候,大腦皮層的神經元才能形成興奮中心,使神經細胞傳遞的通道通暢無阻,思維也會變得迅速敏捷,這樣可以加速知識的吸收,儲存,加工,組合及提取的進程,知識得到迅速的鞏固并轉化為能力,從而對所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就會產生無限的熱愛,并發出驚人的熱情,達到全力以赴努力探索進取,甚至創造奇跡的地步。
讓我們共同努力,共同探索一條教書育人之道,為搞好我們的教育事業而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使學生在輕松愉快中學習吧!
數學論文5
摘要:人類已進入信息時代,信息化是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以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已成為拓展人類能力的創造性工具。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術教育的關鍵,是信息技術教學和其它教學雙贏的一種教學模式。本文闡述了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整合的內涵與意義,著眼于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關鍵點,探討了信息技術與小學數教學整合的主要模式,并對整合過程中需注意的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 信息技術; 小學數學 ; 教學整合
一、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整合的內涵與意義
1.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調動了多種感官
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依靠“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本書”進行說教式的教學,媒體運用單一,學生容易產生疲勞感、乏味感。如何激發學生求知欲,調動其學習積極性,是教學成敗的關鍵所在。動畫是小學生最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設計制作出包含動畫的課件最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上《幾分之一》一課時,我們設計了“豬八戒吃桃子”動畫;娜宋,優美的音樂,詼諧的解說,成功地營造出了一種樂學氛圍,使枯燥的學習變得輕松而易接受,為學生自主有效的學習奠定了基礎。它比傳統的手段激趣,效果要好得多。通過有趣的動畫引入課題,一方面引起學生的興趣,另一方面為學習新知提供了要思考的問題,誘發了學生探究新知的濃厚興趣,迫切要求掌握新知的欲望也油然而生。
2.突出了教學重點,突破了教學難點
學生學習一個知識,一般都要經歷“感知——理解——積累——運用”這樣的一個過程。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可以把抽象的概念和不易操作的`實驗活動過程進行處理,生動、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如在教學《圓的面積》時,學生對圓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不易理解。關于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教材雖然采用實驗的方法,把圓分割成16等份,再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然后由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推導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S=2πr。但是,實驗過程比較復雜,難于操作,學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再者用圓拼成的近似長方形時,讓學生想象出分割的份數越多,拼得的圖形就越接近于長方形(滲透了“極限”思想),這對于小學生來講很難想象,學生所看到的只能是把圓拼成的一個長方形,致使學生對所推導出來的公式的精確性持懷疑的態度。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充分發揮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優勢,利用動態展示圓的面積公式推導過程,使抽象化為具體,化難為易,以達到最佳效果。
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整合可以彌補傳統媒體的不足,突破一些教學上的難點。如教學《角的初步認識》一課時,在講解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時,用傳統手段,包括直觀操作、投影演示等都很難把要害講清楚。而通過多媒體計算機可以方便地演示:將兩個角平移重疊,將角的兩邊長短隨意改變。學生通過觀察動態的過程,小學數學論文很容易地歸納出“角的大小與兩邊長短無關,而與角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
3.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增加了教學容量
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整合具有常規電教媒體的特有功能,并且能綜合它們的優點。一節課的時間是有限的,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和一張嘴巴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它們都已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利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可將以前需要在黑板上抄寫的教學內容事先做在課件中,上課時鼠標、鍵盤輕輕一動,教學內容立即呈現于屏幕,節約了板書的時間;大大增加課堂的容量,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果。在復習課上,利用多媒體課件效果尤為理想。邊復習,邊進行課內練習、矯正練習、遷移性練習,并在其中加上習題答案,及時進行錯誤訂正,可以大大縮短教師板書時間,一節課下來,學生始終處于積極思考、學習的狀態。
4.優化了練習,深化了學生思維
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整合,可以達到優化練習,從而使學生思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練習是學生理解知識、掌握知識、形成知識、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徑,又是運用知識發展技能的重要手段,它需要有坡度、多角度、多層次的練習鞏固所學的知識。練習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省時、容量大、拓寬思路的特點來強化練習效果,提高練習效率。如教學“元、角、分”的認識后,我們就利用計算機創設“虛擬商店”讓學生當售貨員與消費者,進行仿真練習。
由于信息技術演示具有“應變”、“重復”的功能,因而這種練習可不斷重復,使練習效果不斷強化。
二、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整合的主要模式
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整合,可以創設有利于學生學習探索與生活緊密結合問題情境和學習環境,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和合作交流的活動中分析問題,增進學生對數學的理解和應用數學的信心,逐步養成勇于探索、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其操作程序如下:
1.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情境的創設,能變抽象為具體,喚起學生豐富的想象,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反響,激活學生的思維,在課堂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輔助教學,其形、聲、光、色并茂,更易于學生的接受,更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易于喚起學生創新的“火花”。
2.主動探索,嘗試解決——這一過程的設計是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通過小組合作、交流,使學生的個性充分得到發展,從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歸納思路,提煉方法——學生通過主動探索、交流后,教師接著引導學生歸納反思自己探索解決問題的思路,從而使學生思考形成共識,以完成知識形成條理化、系統化。
4.練習鞏固,適當擴展——練習是對新知識的鞏固和延伸,是學生實踐活動的體現。在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交互性,設計一些變式練習和一些開放式的練習,以喚起學生創新思維。
三、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整合需注意的問題
1.不要一味追求信息技術的“技術含量”,忽視先進的教學理念。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重在其“實用價值”,并非其技術含量的高低。有的老師認為軟件越高級,會用的人越少越好。其實這偏離了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初衷。在課堂教學中起主導作用的是教師,教師教學理念、教學思想的現代化,遠勝于技術手段的現代化。教師要認真鉆研教育理論,積極探索信息技術在教學應用中的規律,使信息技術在教師的駕馭下發揮最佳作用。
2.注意信息技術與傳統工具達成平衡。信息技術的使用為學生學更多更深的數學提供了可能,也為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數學開拓了廣闊空間。但是,它不能被用來代替基本的數學活動,如實際觀察、直觀感知、基本運算、邏輯推理等。因此,應當使信息技術的應用與傳統的紙筆運算、邏輯推理、動手操作、畫表作圖等之間達到一種平衡。
3.要重視學生的情感交流。情感作為非智力因素,是學生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方面,因此課堂上要加強生生及師生間的語言交流,建立積極和諧的人際關系,避免出現由傳統的“滿堂灌”變成了“滿機灌”,扼殺了學生的思維活動,抑制了學生創造力的發展,“心靈封閉”現象的產生
總之,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的整合,無疑是信息時代中占主導地位的課程學習方式,必將成為21世紀學校教育教學的主要方法。因此,我們應當充分挖掘現代教育信息技術的獨特優勢,揚長避短,努力使之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整合,開創課堂教學的新天地。
數學論文6
一、利用情境教學
情境教學法是一種先進的教學方法,所謂情境教學,簡單來說就是教師在講述一項知識之前,先結合課本內容來給學生創設出一個既生動有趣、又貼近生活的情境,從而將學生引入這個情境之中,對情境問題進行自主思考和分析。通過創設情境,能夠有效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它擺脫了傳統“填鴨式”教學的枯燥和單調,使課堂氣氛變得更加活躍。例如,教師在對學生講述“球形”知識之前,可以先為學生創設這樣一個情境:籃球是大家都非常喜愛的一項運動,男生喜歡打籃球,女生喜歡看男生打籃球,那么,你們知道籃球為什么會在地上滾動、它又具有一些什么樣的獨特性質嗎?這樣學生就會對這個問題非常感興趣,并積極進行思考。
二、開展實踐教學
數學源于現實,也離不開現實,數學知識的學習最終還是要回歸于現實,為現實所服務,同樣,學生只有能夠將課本中的知識靈活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才算是真正學會了數學。因此,小學數學的教學不能夠脫離現實,而開展實踐教學,能夠有效實現課本知識與課外應用的結合,實現對學生知識應用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的.雙重培養。例如,教師可以在講述幾何圖形相關知識之時,帶領學生親自動手用橡皮泥捏出一個個幾何圖形,在這一過程當中,學生能夠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幾何圖形的基本性質。
三、改變評價模式
評價是教學當中的重要環節之一,一節高效的課堂需要一個科學的評價模式。小學數學教師應當改變過去的說教式評價模式,避免在評價之時只注重學生的學習成果和考試成績,而應當更加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與學習方法的評價,從而使學生自身也更加注重學習過程與學習方法。尤其是對于一些學習成績不太理想或者學習能力較差的學困生,教師應當給予他們更多的鼓勵與關注,從而增強其學習自信心和學習主動性。當然,評價并不是單方面的,它應該是一個雙方互動的過程,因此,除了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評價以外,學生和教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都可以互相進行評價,從而共同發現問題、共同解決問題、共同進步。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對小學生而言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而小學數學教師若想構建更加高效的小學數學教學課堂,就必須從做好備課工作、合理設置提問、利用情境教學、開展實踐教學以及改變評價模式等方面出發,大力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想方設法活躍課堂氣氛、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夠實現高效化的小學數學教學課堂。
數學論文7
引言
數學不僅是一種科學的語言和工具,是眾多科學與技術必備的基礎,而且是一門博大精深的科學,更是一種先進的文化,在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一直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與影響。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構想,需要大批拔尖創新人才,作為大學中重要基礎課的大學數學課程,對此負有重要的責任。數學中許多新概念、新方法的引入和發展,眾多數學問題和相關實際問題的解決,十分有利于大學生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1]。
在大學數學課程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興趣,逐步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是大學數學課程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當前大學數學課的教學,大多仍是以教材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實踐教學較少,課外科技活動的配合注意不夠。這些也都是影響學生數學應用意識和應用能力培養的重要因素,應當有所改革。多年來的教學改革實踐表明:開設數學拓展課程與數學選修課程,是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積極性,培養學生數學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一條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徑。
1 開設數學選修課程的必要性
數學的教學不能僅僅是看出知識的傳授,而應該使學生在學習知識、培養能力和提高素質諸方面都得到教益,兼顧數學文化和教學素養方面的要求。
大學非數學專業數學課程分為必修和選修課程,一般工科的本科學生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為必修課程。而選修課程則由學生依據自身發展需求和學習時間規劃,自主選擇。選修型課程以拓展知識結構。數學類選修課的目的是引導學生廣泛涉獵不同學科領域[2],拓寬知識面,學習不同學科的思想和方法,進一步打通專業,拓寬知識結構,強化素質,自覺養成主動學習、獨立思考的習慣,不斷提高自我建構知識、能力和素質的本領,培養探索和創新精神。全面提升素養。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和學校辦學特色的形成,是一種體現不同基礎要求、具有一定開放性的課程。
大學數學教育應以培養學生數學能力和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為目標。當前,數學課程教學內容與社會的發展不適應問題主要表現在課程教學內容未能及時反映數學發展的最新成果,依然固守形式演繹體系而忽略了非常重要但非演繹的、非嚴格的重要內容;局限于于課本,只講課本中呈現的內容而忽略了課程內容的來源與出處的講解[3]。在教學上,大學數學教學方式單一,越來越形式化,過于注重概念、定理的推導和證明、計算以及解題的技巧,使得數學遠離我們周圍的世界,遠離我們的日常生活。過分強調數學的邏輯性和嚴密性,導致學生覺得數學過于抽象無法理解[4]。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傳統陳舊的教育理念:重理論輕計算、重技巧輕思想、重推理輕應用。
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多數教師仍局限于傳授知識本身,特別是局限于解題方法與技巧的訓練,而對于如何在知識載體上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理性思維和審美情操,提高他們的數學素養,卻重視不夠。應積極引導教師運用自己的科研能力去深入鉆研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在傳授數學知識的過程中落實數學在培養學生能力和素質方面的作用。應全面落實“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素質提高”三位一體的教育理念[5]。
數學上的不少概念、方法或理論,有些本身就來自其在現實生產和生活中的原型,并且和人文、管理、工程技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發現并指出這些的聯系,對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他們對數學的理解,是大有益處的。當然這也要求教師廣泛的涉獵不同的學科領域,對大學數學教師無疑是一個新的挑戰。
2 已開設的拓展課程及模塊建設
在上述思想指引下,同時為了適應社會的更高要求和不同層次學生的自身需求,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學校出臺相應課程改革措施,主要開展了兩個方面的建設工作:
2.1 拓展課程的模塊建設:在現有的工科數學必修課《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等課程的基礎上,開設了《數學建!贰ⅰ豆こ虜祵W中的理論與方法》、《數學文化》、《投資理財常識》等課程,建立并完善了各門課程的課程簡介、教學大綱、教學進度及推薦參考書目等,并結合多媒體的教學手段,搭建并完成了《數學建!氛n程的網絡教學平臺,已對全校師生開放。現正在進行《數學文化》、《工程數學中的理論與方法》兩門課程的網絡平臺建設工作。所開設的《工程數學中的理論與方法》,擬開設的《工程問題中的數學計算-MATLAB》主要針對我校的理、工、農、醫專業的學生;《投資理財常識》及擬開設的《運籌學》主要針對我校管經類、質量工程類的學生。 2.2 拓展實踐的模塊建設:以素質拓展作為目標的課程設置,旨在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我們主要加強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僖皂椖抗芾淼姆绞焦膭顚W生積極參加各類科技活動:提倡學生積極申報項目,如大創項目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師的各類研究項目中,以科研小組或科技小組的形式,發表小論文、小發明、小制作、小專利等;
、谝耘囵B學生創新意識為導向的各類學科競賽活動:為進一步培養學生利用理論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的分析能力和應用能力,積極鼓勵學生參加各類學科競賽,如:大學生數學建模比賽、大學生統計建模比賽、大學生創業設計大賽等;
、垡詫W習的態度鼓勵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和社會調查活動。社會是一個豐富的大舞臺,只有融入社會這個大舞臺,才能不斷積累社會經驗,不斷增長社會實踐的'活動能力,從而提高自身的社會管理和適應能力,將來能更快和更好的為社會服務。
3 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不足
數學建模課程是以學生為中心、以問題為主線、以培養能力為目標來組織教學工作。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利用數學理論和方法去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全過程,提高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應用數學的意識與能力。
工程中的數學理論與方法主要在我校特定的環境下,在學習完工程類數學必修課的基礎上,針對高年級學生,加深和延拓數學的理論知識和計算方法,為數學知識要求高的專業(如工程力學專業、通信工程專業等)及準備報考研究生的同學提供數學幫助。
數學文化課程在探討數學文化的起源、收集了眾多的數學故事和數學家的故事基礎上,結合數學思想、數學方法的形成和發展,闡述了數學發展和數學教育中的人文成分,揭示了數學與社會、數學與其他文化的關系。通過該門課程的學習,讓學生更進一步了解生活中的數學、數學中的美,學會欣賞數學文化及弘揚數學文化,推動數學教學的進程。
投資理財常識主要向學生介紹股票基金,期貨彩票等的基礎知識和交易技巧,教學中用到一些基礎性的數學知識如差分方程,大數定理等,更多的則是經濟、管理人文知識的熏陶,通過學習該課程,學生感覺數學的應用領域廣泛,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通過對我校教學情況的初步了解,尤其是針對昆明理工大學數學類拓展課程開設情況的深入調查,發現大多數的學生對課程滿意或非常滿意。學生感覺最大的收獲在于拓展了知識層面,開拓了視野,感覺數學比以前教材中的內容要豐富和有趣的多。但在《數學文化》這類知識性比較強的課程上,學生輸入的多,輸出的少,不利于學生知識水平的提高。另外,學生對所開設的選修課程知識了解甚少。這表明,學生進行學習所依托的課程知識基礎薄弱。通過統計《數學建!氛n程學生對課程、教師和自己的期望中了解到,大多數的學生期望通過老師的講授,能夠在課堂上全面了解所學課程知識。只有半數學生希望老師給學生提供自己動手的機會,更多的學生還是習慣于在課堂上扮演傾聽的角色,缺乏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最后,擔任選修課程的大學數學教師自身的課程水平和教學能力也有待進一步提高。開設大學數學選修課程對廣大數學教師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尤其是在開設的初期,教師除了要改變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還要努力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制定教學大綱,完善教材和教學內容。
4 結束語
大學數學教學是高等教育的一個有機的組成部分,大學數學選修課程是以數學知識與應用技能、學習策略和跨學科運用為主要內容。如何建立和完善行之有效的大學數學提高階段的課程體系,以滿足新時期學生對數學學習的需求以及國家和社會對人才培養的需要,成為當今高校大學數學教學管理部門越來越關注的問題。大學數學選修課程的開設,適應了社會的更高需求,同時也滿足了更高層次學生的自身需要。但是,要真正實現課程開設的目的,仍需更多的努力,不斷的完善。
首先,急需向各高校教學管理部門、教師,尤其是學生傳達課程改革的必要性,提供良好的改革環境和條件。
其次,要用科學的教學理念改革數學選修課程教學實踐,完善教學內容,改善教學方法,實施科學的課程評估方式。如“投資理財常識”之類的課程,已不是單純的數學基礎課程,除用到一些基礎性的數學知識外,更多的則是經濟、管理人文知識,能否將這類課程納入人文類選修課程,使學社學習知識的同時,獲得相應的學分,這是教學管理部門需要解決的問題。
第三,時刻以學生為中心,所開設課程要能夠滿足學生的需要,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四,教師要進一步提高和完善自己,適應學生的個性要求,改善教學方法,開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最后,針對課程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和課程教學效果要能夠做到及時調查,不斷對課程及教學做出相應調整和改善。大學數學選修課程的開設順應了時代的要求和學生的需要,只要對之進行不斷的完善,必然能夠為較高層次的學生開拓出一片新的天地,為他們將來更好地適應社會的需求做好儲備。
數學論文8
一、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激發學習興趣
“感人心者先乎于情”,教師應加強與學生感情的交流,增進與學生的友誼,關心他們,愛護他們,熱情地幫助他們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做學生的知心朋友,使學生對老師有較強的信任感、友好感、親近感。當教師的情感灌注在教學內容中,激起了學生的學習情感時,學生就能夠更好地接受教師所教的數學學科上了,達到“尊其師,信其道”的效果。和諧的師生關系,能產生情感期待效應,使每個學生都感受到教師的期待,教師對學生深切的愛,從而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每一節課,教師要滿腔熱情,讓學生從教師的“精神”中受到激勵,感到振奮;要熱愛關心每一個學生,尊重學生,使每個學生都感到“老師在期待我”,提倡“微笑教學”要用自己的眼神、語調、表達對學生的愛,創設一種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
二、注重直觀教學,誘發學生的興趣
根據心理學研究成果表明,初中生正處于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在數學上,他們比較喜歡認識具體和形象的事物。重計算,輕概念,重記憶,輕理解。如用“字母表示數”,由于字母在表示數字上的任意性和不確定性,具有“代”和“變”的抽象性,他們原有的對數的認識就感到不太適應,所以教師根據這一思維特征對數學概念的引入法則的說明,特別注意加強直觀形象和具體的教學,把教學內容處理成符合學生原有認識上的東西,用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數軸”概念的教學,教師是拿著實物溫度計上課,溫度計上有刻度,根據溫度計上液面不同位置就可以讀出不同的數,測量不同的溫度;與溫度計類似,我們可以在一條直線上畫刻度,標出讀數和方向,用直線上的點表示正數、負數和0,那么這樣的直線叫什么?于是引出了數軸的定義,這樣的講解生動具體使學生看有實物、想有形象、記有特征,不但使他們學得有感、記得牢固,而且使他們理解得也較為準確和深刻。這樣處理教材的例子是相當多的,任課老師如果加以充分利用,會取得較好的課堂教學效果。同時教師也注意到直觀形象教學的局限性,不能濫用,要特別注意類比的事物與新的概念法則間的內在聯系,慎重考慮他們之間比較的科學性。
三、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激起學習興趣
好奇是學生的天性,是人自發認識客觀事物的一種意向。好奇心是創新的動力是創新意識的萌芽,學生的好奇往往是表現在對一些新鮮事物,自己不懂的東西有一種突如其來的感覺,他們總愛問個為什么,或者異想天開,教師要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求知欲,這是學生主動觀察、思考探索事物的強大動力,是興趣的先導。
1.利用他們的好奇心,教師把一些教學內容轉化為有趣的問題,吸引住學生,從而激發他們的求知欲
如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學中。教師與學生共同搞了這樣一個游戲:讓同學每人都默記住一個數,先將這個數乘上5倍,再將所得結果加上25并除以10,最后將結果告訴老師,那么老師即能猜出你默記的哪個數。為什么?許多學生覺得老師很神,此時教師將其中的奧妙是解了一個一元一次方程講給學生,他們恍然大悟,對學習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興趣更濃了,新教材中安排了許多有趣味的數學典型故事和游戲,如“填幻方”,以及古代數學家丟番圖的“墓志銘”“代數的故事”等等,教師都用來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和新鮮感,使他們的求知欲在好奇心的驅動下,由潛伏狀態轉入活躍狀態,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2.利用好奇心,收集圖片資料,利用模型實物,激發學習興趣
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教學中,新教材中配有不少教具,提供了大量的立體圖形、平面圖形。目的是讓學生通過直觀感知、操作確認等實踐活動加強對圖形的認識和感受。在配套教具的基礎上教師不妨收集一些世界著名的有代表性的建筑物的圖片,如金字塔、清真寺、中國的古塔等等,再搜集生活中的一些規則的和不規則的物體,如乒乓球,易拉罐、玻璃杯、底面呈六邊形或八邊形的茶葉筒、魔方等等。讓學生感知這些建筑物都是由許多幾何圖形組成的,從而認識到學習這些知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時盡可能地讓學生多觀察各種幾何體和實物圖,通過大量的模型、實物例子形成對各種幾何體的直觀認識,這樣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認識和理解數學概念的同時,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學好這些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例如,在課本中有一個例題,要求畫水管的三叉接頭的三視圖,如果教師準備了實物教具,讓學生從正面、上面和側面仔細觀察所看到的平面圖形,學生就有了一個直觀的認識,在實踐中體會了物體的不同呈現方式,這樣,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3.利用學生的好勝心理,教師經常在教學中安排一些小競賽
如講完“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應用題”后,教師將相同類型的課后練習題一次布置給學生,只要求他們列出應用題的`方程即可,看誰列得既快又對,教師作為平時成績給予打分,對答得快和對的學生進行鼓勵。平時,教師在教學中,特別注重師生間的感情交流,培養他們學習上的爭強好勝心決不挫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我深深體會到教學中多給學生提出思考問題,并引導他們從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問題,努力做到讓學生思考問題力求讓學生獨立思考,并以鼓勵為主、努力創造課堂教學和諧的氣氛,對待學生作業,教師每次及時批改,通過迅速的反饋了解自己教學效果,對學生作業中普遍出現的錯誤,教師首先要從自身中找毛病,然后師生共同分析,加以糾正。對待差生的作業,教師總是精心批改,抱著滿腔熱情的期望分析錯誤的原因,排除其學習的障礙,使其保持對數學學習的信心,進而逐步產生對學習的興趣。
4.利用學生的好勝心理,激發他們學習成功的欲望
我們教師特別重視用課外時間因材施教,讓優生和差生在數學上都有所進步,培養數學優生,成立數學競賽輔導小組,每周活動一次,出一些有趣味的習題(包括新教材中的閱讀思考、教學活動的內容)讓學生解答。輔導數學差生,班級成立了幫差小組。教師特別注意喚起他們學習的自信心,除了在課堂教學中加以關照外,還給吃“小鍋飯”,對于他們,教師給予他們的關心和贊揚更多,讓他們也享受到成功的樂趣,得到心理的尊重和滿足,逐漸對數學產生興趣。
【摘要】教育學家烏申斯基說:“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要獲得持久不衰的學習數學的動力,就要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然而,中學階段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教師的課堂上存在一種可怕的危險——這就是一些中下學生坐在課桌后面無所事事,課堂對他們來說是多么的索然無味,我們的教師也認為他們的大腦像一潭湖水,平淡無奇、不可開竅,這些學生整天就生活在這種惡性循環中,日復一日。針對這種教育現象筆者痛心疾首,極力呼吁同行們共同努力,拯救這些學生的學習興趣,喚醒他們的僵化的數學思維。
數學論文9
論文摘要:隨著高等職業教育模式的轉型,在我院“教、學、做、工融合”人才培養模式下,對高等數學課程改革和可行性進行了探討。提出將數學基礎知識、數學模型。數學實驗有機結合的案例化教學,重在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同時架起數學和其它專業之間的橋梁,為培養高技能人才提供必要的支持。
論文關鍵詞:職業教育 數學改革 人才培養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呈現出兩大趨勢:一是規模快速發展,高等職業教育辦學規模和招生人數逐年增加,以適應大規模的工業化與城市化進程要求。二是高等職業教育模式轉型,由傳統的學院式教育模式向政府主導下的就業導向模式轉變,以適應經濟增長方式轉變與社會轉型的需要。這一模式從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實際出發,在宏觀發展上強化政府宏觀調控,在職業院校運行上強化市場導向,促進學校與企業合作,加強就業能力培養,推進學歷與職業資格證書結合,滿足社會對職業教育的需求。
在高等職業教育新的發展趨勢下,我院結合實際,堅持科學發展觀,提出加強校內生產性實訓,推行“教、學、做、工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極大地促進了我院學生的高技能人才培養,學生在省、國家各級比賽中屢獲的優異成績已充分地證明了這一點。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深知高等數學教學必須符合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新趨勢,在學院加強校內生產性實訓,推行“教、學、做、工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下,為學生高技能人才的培養提供基礎性支撐。
數學是一種先進的文化,是人類文明發展與進步的重要基礎。美國著名數學家哈爾莫斯指出:“真正構成數學的是問題和問題的解決”。因此,我們高職的數學教育必須從傳統的知識理論授課體系中解放出來,仔細研究專業特點,以應用為導向,以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為基礎,實施案例化教學。高職數學的特點不在于概念的抽象性、邏輯的嚴密性、結論的明確性和體系的完整性,而在于它廣泛的應用性。
構造數學模型和數學模型的求解是數學的兩個重要內容。我們傳統的數學教學只重視數學模型的求解,即偏向于理論知識的教授,而對于數學模型的構建則基本不納入教學范疇,而正是基于這一點,它切斷了數學與其它專業和領域之間的聯系。因此,在高職教育新的發展趨勢下,在培養高技能人才的背景下,高職的數學教學需要把數學模型的構造納人教學體系中來,不但要教授學生基本的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去應用數學,通過構建數學模型,在數學和專業之間架起一座橋梁。
基于以上思考,在高等數學課程中納人數學模型和數學實驗是提高學生構建數學模型的有效手段。數學基本知識、數學模型、數學實驗三者的有機結合,體現了高等數學課程在為培養高技能人才上提供的支持,更符合我院強校內生產性實訓,推行“教、學、做、工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下面對這種新型高等數學課程的意義和作用做一些探討。
1、在高技能人才培養過程中的意義和作用
1.1有助于創新精神和能力的培養
二十一世紀的創造型人才應具備下述特征:主動好奇,敏銳的洞察力、靈活性、疑問性、獨創性、獨立性、自信心、堅持力、想象力、嚴密性、幽默感、勇氣、流暢的表達等。數學建模來源于工程技術、經濟管理、社會生活等領域中的實際問題,沒有事先設定的標準答案,但留有充分余地供學生發揮其聰明才智和創造精神。因此,數學建模是非常具有實用性和挑戰性。建模過程中,學生可以自由地收集資料、調查研究,使用計算機、軟件和互聯網。數學建模是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方法,是數學學科與社會的交匯。它是一個系統的過程,數學建;顒邮蔷C合利用各種技巧、技能以及分析、綜合等的認知活動。數學建模的方法并無固定模式可循,往往因人而異、因題而異。因此,數學建模并沒有“標準模式”,即使是對同一問題進行處理其采用的方法和思路也是靈活多樣的。在對實際問題進行建模時,必須善于從習慣的思維模式中跳出來,敢于向傳統知識挑戰,嘗試一種與傳統解題不同的方式,建立更為開放、靈活的學習方法以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觀察力、想象力和創造力。數學建模不僅能使學生獲取了知識、培養了能力、增長了才干,也使他們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得到充分的發揮。數學建模是培養創新能力的極好載體。
1.2有助于學生的數學知識水平和應用能力的提高
數學來源于實際,許多數學知識是從不同事物紛亂復雜的數量關系中抽象出反映相同規律的共性,經過數學家的辛勤工作升華為理論的結果,這對客觀事物來說,就是一個數學模型。數學建模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并學習著應用,在這一過程中,不僅加深了學生對各種知識的理解,拓廣了知識面,從整體上提高數學知識水平,而且提高了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3有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調動
傳統數學教學以理論教學為主,不少學生對數學望而生畏,覺得數學不過是一大套推理、計算和解題的技能而已,甚至認為數學沒多大用處,是一種思維的游戲。新高等數學課程突破了傳統教學方式,以實際問題為中心,能有效地啟發和引導學生主動尋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同時,由于其題目的開放性、教學方法的靈活性,對青年學生非常具有吸引力。
2、符合高職的發展趨勢和我院的人才培養模式
2.1通過制訂切實可行的教學大綱,構建具有基礎性、靈活性和服務于專業教學改革的數學教學模式
教學大綱是保證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規格的重要文件,是組織教學過程,安排教學任務的基本依據。合理制定教學計劃、科學設置教學內容,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針對性和實用性。為服務專業,與專業課教師一道,根據學院專業課程的需要,共同討論數學課程的課程設置、教學內容等的教學安排,逐步形成適合本院專業特色的課程教學新體系。如可設置公共模塊和專業模塊,搭建“大平臺,活模塊,多接口”的課程教學體系框架。高等數學(1)為必修模塊,適用于工科類各專業;專業模塊根據專業設置,如電子、通信、計算機類學生可選學無窮級數、傅立葉變換和拉普拉斯變換、線性代數等;機械類學生可選學空間解析幾何、線性代數等;經濟管理類學生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等。加強專業的針對睦。
2.2采用案例教學,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與能力
建立數學模型是數學應用能力的`重要體現,學生數學建模能力的培養和提高要靠多練習、多體會來實現。高職學生在高中階段接受的是純粹的應試教育,用數學的意識很弱,對一個實際問題,如何轉化為數學形式去求解,無從下手。而數學模型是聯系數學與實際問題的橋梁和紐帶,學生學習數學模型,參與數學建模,可增強數學應用意識。在高等數學的教學中,一個新概念或一個新內容,都力圖用一個激發求知欲的案例或示例引人,在每個知識的教學中,列舉與相關內容相聯系的,與生產、生活實際和所學專業結合緊密的應用實例,讓學生充分體會到數學本身就是刻畫現實世界的數學模型,并非純理論的推導而無用處的游戲。例如:函數羊粟中講解指數增長樟。曲線呵以用以描述當自然資源和環境條件對種群增長起著阻滯作用時種群增長的情況、銀行計息的復利公式等等。導數中講解傳染病傳播的數學模型的建立以及經濟學中的邊際分析,彈性分析、征稅問題等例子。定積分中講解非均勻資金流量的現值與未來值,學習曲線模型等。微分方程中講解馬爾薩斯(MaLthus)人口模型;阻滯增長模型;再生資源的管理和開發的數學模型等。這樣,不但使學生學到知識,而且讓他們體驗到探索、發現和創造的過程,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數學應用意識與能力的好途徑。
2.3開設數學實驗,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數學應用的另一關鍵步驟是利用計算機求解模型,數學實驗是數學建模的重要組成部分。高等數學歷來被視為一門抽象、深奧的課程,無形中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極限是數學教學的一個難點,在傳統的一支筆、一塊黑板、一張嘴的教學模式下,很難把隨的不斷變化而趨向某個常數或不趨向于某個常數的動態過程顯露出來,更不能有一個學生參與的認知環境。而運用計算機教學工具,采用數學實驗這一教學方式,可以把數列的通項隨變化的過程動態地顯示出來,學生可以親自參與,反復實踐,反復體驗何謂“無限逼近”。在這樣的認知環境下,加上教師的啟發可以較好地完成概念的形成過程。通過數學實驗,加強了學生對數學概念的理解,提高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另外,數學實驗提供了一種利用計算機進行交互式學習的環境,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設想,動手動腦做“數學實驗”。在這樣的認知環境及教學模式下,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觀察能力、歸納能力、思維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切動手能力也會得到明顯提高。數學實驗是讓學生練和培,駕親身體驗分和培養,綜合素質和理問題、提煉模型、求解模型等分析、思考、解決問題的過程。個學習過程中,學生為了尋求問題的求解途徑,認真查閱各種資料,積極思考,建立起各種知識間的聯系,并使各種難以理解的概念瞬間可以得到應用。同時,學生掌握了先進的數學軟件的使用方法,在求解數學問題和模型時會如虎添翼,迎刃而解。譬如一個復雜的定積分問題,以前,學生可能會苦于找不到求解思路和方法而無從下手,而如今,利用數學軟件,輸人兩、三行命令,即可很快地得到求解結果。學生不再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在各種復雜的計算上,而可把更多的時間用在數學思想、方法的理解及應用上,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培養學生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計算機技術去認識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此形成一個良性循環,數學素質教育的目的才能實現,高技能人才才能得以培養。
通過積極的探索和努力,高等數學課程可以為培養更多更優秀的高技能人才做出應有的貢獻。
數學論文10
1美國是如何將數學史與?茢祵W教學整合在一起
在數學的教學中也會將美國本土的數學家的研究內容融入到?茢祵W的教學中,沒講到一個數學問題都會將涉及到這個知識點的相關的數學家的研究歷史詳細的告訴學生,使學生們更能了解到數學的發展是如何一步步發展到今天這個樣,但無論怎么發展數學的歷史永遠是當今每個學生都要必須學習的地方,這樣的教學中更好的將數學史融入到數學的教學中,不僅在教學中講解本土的數學家還會將到不同國度的數學家但對數學的貢獻。因此在美國可以更好的將數學史融入到數學教學中。
2日本是如何將數學史與專科數學教學整合在一起
日本是和我國比鄰的國家,日本的數學教學中如何使用數學史也是有一定的方法。日本的數學學習,重視基礎知識的理解,重視能力、態度和數學的思想方法的培養,并強調“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學習活動的樂趣”,突出了對情感體驗和學習興趣的重視。無論是小學數學還是中學數學的教學,以及到?茢祵W的教學中都會將基礎知識作為學習的重點,因此在教學中涉及到不同的教學的理念。如:“高明的計算”、“古人乘法的竅門”、“秀吉令人驚奇的故事”、“測量的技巧”、“離不開數學的人們”、“電子計算機的誕生”。它們旨在幫助學生理解數量和圖形的有關概念在人類活動中的發展過程,提高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關心和學習的欲望,給學生以學習數學的動力。因此日本能很好的將數學教學和數學史進行有效的整合,將學生的興趣作為數學教學的基本,然后通過數學史的內容和數學教學融合在一起,就會激發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這些教學理念和中國的教學有幾分相似之處。
3德國是如何將數學史與?茢祵W教學整合在一起
德國是一個歐洲國家,發達的經濟背后更注重學生的學習,對于數學的教學中更關注他的實踐作用,在教學中涉及到的`內容也會和數學史聯合起來。沒有數學的發展歷史就不會當前發達的數學,因此在數學的教學涉及到的數學史的內容也很多,在數學的教材中有100多處涉及到數學史,將數學史編到數學的教材中,而不是單獨列出數學史作為一個單獨的科目,而是有機的將數學史融合到數學的教學中,這樣不僅可以讓數學教師更容易的將數學教學和數學史聯合在一起而且更能將這兩者教學很好的告訴學生。德國這種教學方式更能使學生們接受并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如在自然數表達一節就介紹了數表達的歷史特別是羅馬數系;在韋達定理的應用一節就介紹了數學家韋達。而在大數定律一節則介紹了數學家雅各布伯努利。這些教程中的內容不僅可以給數學教師指出一條更好的教學之路,還能將數學的教學有效的教給學生,學生學到的知識就會更明確。
4其他國家是如何將數學史與?茢祵W教學整合在一起
其他國家中對數學的教學和數學史的整合的現狀,不同國家得到的結果也不盡相同。歐洲國家中除了德國還有法國,法國指出了數學史要和?茢祵W教學中的各項內容要一一結合,只要有數學內容就應該涉及到數學史,將數學史有機的融合到數學的教學的每一個章節。歐洲國家中另一個國家英國,英國要求學生們要知道數學史,并對涉及到數學教學中的數學史要詳細的研讀如數學家的名字以及他們的業績和生平。并作為考試內容重點來考察,這樣的教學要求可以激起學生們的獨立學習的能力,更能將數學史整合到數學的教學中。其他國家還有俄羅斯,作為中國相鄰的國家,俄羅斯的數學教學中也涉及到數學史,主要還是將數學史作為一門單獨的課程,在教學中涉及的內容也不多,主要還是學生們的自學,對數學史和數學教學的整合存在一定的差距。不同的國家對數學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同在數學史與數學教學中的整合也存在一定的差距,無論怎么樣的發展,數學史作為一個學科也越來越多的受到教師的重視,在整合的路上還有一段路要走。
5結語
新課改的不斷進行,也為我國的教學提出了一些實際的問題,如何做好新課改下的數學教學,這也是每個教學必須要研究好思考的問題,對不同國家中數學史與?茢祵W教學的整合現狀,我們看到的還是不足之處,借鑒不同國家的經驗,應用到我國的數學教學中可以更好的教學,還可以看到我們的不足,取長補短,發揮各自的優勢。對我國的數學史的了解,以及其他國家的數學史也要了解,數學不僅涉及到本土的內容,還會涉及到不同國家杰出的數學家的貢獻,知識是可以共榮,我國的數學教學重要也要多引用其他國家著名的數學家的研究內容用于我國的?茢祵W教學中,這也是新課改的言外之意,充分的利用各國先進的教學,將數學史融合到?茢祵W的教學中,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為我國的數學教學做出貢獻。數學史與專科數學教學的整合的問題還在不斷的進行著,克服當前存在的問題,尋求解決的辦法,還是需要一段路要走。
數學論文11
【摘要】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到生活,教師要通過創設愉悅、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學好數學;有的放矢地創設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引導學生做數學,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學習興趣;能力培養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到生活,教師要通過創設愉悅、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學好數學,會用數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1創設愉悅和諧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興趣。
良好的課堂氣氛能使學生學習的思維處于最佳的狀態,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愉悅和諧的課堂環境是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前提。
1.1故事導入,激發興趣。
教學“比的基本性質”時,教師講了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同學們,你們想知道神算“小精靈”嗎?一天,“小精靈”去小明家玩,見他正在做一道題:1800÷25=?“小精靈”看了后馬上答道:比值等于72,小明用約分方法果真也是這個得數,他驚訝極了,問道“你怎么會這么快知道得數呢?”“小精靈”笑著說:“我用的是比的基本性質呀?”同學們,你們想掌握這種本領嗎?通過用故事導入,新穎、自然,能立刻引起學生的好奇心,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有利于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
1.2自主學習,激發興趣。
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活動的時間和空間,從而激發學生興趣。如在教學“長方形面積計算”時,教師提出在長6米、寬4米的房間里鋪地毯,商店有寬1米、2米、4米三種型號讓學生自由選擇。有的說“買1米拿起來方便”;有的'說“買4米的鋪起來美觀大方沒有接口”;還有的說“選擇2米,這樣又方便又省錢,床底下可以不用鋪”。課堂上學生質疑問難,興趣盎然,靈活巧妙地學習了知識,培養了會問、善問的思維品質。
1.3聯系生活,激發興趣。
聯系小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產生親切感,因貼近生活受到關注而要學。例如:教學“時、分的認識”,教師出示實物鐘問:“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件東西,你們看,是什么?鐘表有什么作用呢?”出示幻燈片問:“這位小朋友叫明明,你們能從這三幅圖中,看出明明一天的作息時間嗎?”這樣的導入新課,既近學生生活實際,又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2情境創設有的放矢,引導學生主動參與。
“思維是從驚訝和問題開始的!苯虒W中,教師首先要創設問題情境,造成懸念,引導學生提出數學問題,然后引導分析、思考、探究問題。
2.1情境創設要有吸引力,引導學生親歷學習過程。
情境創設要讓學生感受到有趣,富有挑戰性,吸引力,從而激發求知欲。 如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時,憑借已有知識說出3的倍數的數,然后把數位上的數字交換位置,如:456→465,546,564,645,654,讓學生檢驗變換后的各個數還是不是3的倍數。學生會驚奇地發現:奇怪!怎么和原來的數一樣,都是3的倍數?這里面有什么奧秘?從而萌發出強烈的求知欲望,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2.2情境創設要有真實性,培養學生數學生活化的意識……
情境創設要符合客觀現實,不能為教學的需要而“假造”情境。數學情境、現實情境二者不能相悖。
情境內容不符合生活實際中的基本事實,是為創設情境而隨意杜撰出來的。如教學“長方形面積計算”,教師設計一個情境:“一塊長方形玻璃打碎了,要想配上新玻璃,該帶哪一塊去?”實際上,我們去劃玻璃需要帶一塊大玻璃嗎?當然不要。有位老師在教學“幾和第幾”時,創設了一個動物跑步競賽的動畫情景,結果是小雞第一,小鴨第二,小貓第三,小狗第四,許多同學當即表示不同意,認為小狗跑的最快,應該小狗第一。雖然這是假設的情景,但“虛擬”不等于“虛假”,虛擬的情境也應該符合起碼的生活邏輯。
2.3情境創設要有實踐性,引導學生主動參與。
創設情境不能一味注重于使用多媒體,而忽略了學生內在的發展需要,語言、實物操作、游戲甚至教師的手勢、體態,都可以成為一種情境。創設情境要有實踐性,要善于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如教學圓錐的體積,先讓學生自己親自動手量一量,小組探究、歸納,然后,教師再用多媒體電腦生動地演示用等底等高的圓錐杯向圓柱杯中三次倒水,恰好倒滿的過程,學生理解更加深刻。
3引導學生做數學,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重視通過觀察、操作、猜測等方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主動參與和勇于探索創新的學習能力。只有讓學生直接參與探索知識的全過程,才能領悟知識的奧秘;親自參與問題的解決,才能感受學習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3.1親歷過程,主動學習。
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能為他們創設一個實踐操作的環境,讓他們動手擺擺、弄弄,加大接受知識的信息量,使之在探索中對未知世界有所發現,找到規律,并能運用規律去解決新問題,這樣使他們在獲取新知識的同時,也學會了學習。例如:“10以內的加減法”是利用數的組成來計算的,數的組成即是數的分與合,在5以內數的分與合教學中先讓學生拿出2個木塊,分成左右兩堆(1,l)。得到并學會用分與合說組成。再讓學生拿出4個木塊。也要分成左右兩堆,想想可以怎么分,要求同桌要分得不一樣,通過交流發現有三種:(1,3)、(2,2)、(3,1)。老師提問:“剛才大家每人又擺了其中的三種,誰有本領能把這三種分法一個不漏而且又是很有規律地找出來?”學生們互相討論,邊議邊擺擺弄弄。他們想出了好辦法,發現可以先把4個木塊都放在左邊,每次移l個到右邊,就(3,l)、(2,2)、(l,3);也有的講可以先把4個木塊都放在右邊,每次移1個到左邊,這樣也是有序地分,就成了(1,3)、(2,2)、(3,l)。兩種分法都有道理,教師及時地給予表揚,同學們得到鼓勵,主動探索的勁頭更足了。
3.2動手實踐,發展思維。
操作不是單純的身體動作,而與大腦的思維活動緊密聯系著的。操作中學生不但要觀察、分折、比較,還要進行抽象,概括,從中發展思維。如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時,讓學生通過觀察,觸摸,數一數長方體有幾個面,學生用多種方法數出長方體有6個面。這時,老師追問:“為了不重復也不遺漏可以怎樣數呢?”“逼”著學生思考,最后得出數面的一般方法是上面和下面、前面和后面、左面和右面共有6個面。學生認識什么是相對面后,再引導觀察比較長方體相對的兩個面,你發現了什么?再一次“逼”著學生調動多種感官參與活動,有的用手摸一摸,有的用直尺量,有的把兩塊一樣的長方體拼在一起,有的把長方體相對的面沿著外框畫在紙上比較,等等。通過動手實際操作初步感知相對的面的大小、形狀一樣。接著,教師用取下長方體相對面的方法驗證大小、形狀一樣。通過一系列操作、觀察、思考,使學生認識長方體有6個面,相對面的大小、形狀一樣。 這樣的實踐活動,較好地體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實際”和“不同的人學習不同層次的數學”,從而培養了學生創造能力。
數學論文12
第一步,選題、選材。
要想寫什么內容的文章,無論是理論探討方面,還是教材教法方面和解題方法技巧方面,以及教學經驗總結方面,對闡述問題的深度、廣度等,要心中有數,具有明確的目的性和主題性。
無論選擇哪方面的內容與具體題材,都必須力求具有先進性、針對性和實踐性,要想做到這一點,首先,根據文獻檢索方法,盡可能多地查閱資料,掌握國內外最新研究動態。其次,深入鉆研這些文獻資料,看看能否得到進一步啟發,有無新的見解。盡管選題可能重復,類似的題材較多,但也可以從不同側面結合不同實例,根據不同對象寫出一定的新意來,使觀點更明確,方法更有效,使其先進性、針對性、實用性更強。第三,選題要從實際出發,題目大小、題材的深度和廣度要恰當。
第二步,擬綱、執筆。
論文選題確定后,就要注意寫好提綱,這是寫好文章的基礎。首先,要將內容、結構布局好,要擬定一個寫作提綱,準備分幾個部分,各個部分集中講幾個問題,這些部分與問題之間的關系如何,都需要進一步精心設計,使其結構嚴謹、層次分明,具有科學性、邏輯性。其次,要注意各種文章的特點。寫理論性的文章,最好能再確定大小標題,敘述上力求論點明確,可信度強,便于別人借鑒;寫教材分析方面的文章,應進行比較,提出改進意見或提示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等。
第三步,修改、定稿。
修改是文章初稿完成后的一個加工過程,它包括對論文文字的修飾,以及科學性的推敲等。論文初稿形成后,應從頭至尾反復地閱讀,逐句逐段推敲,審核一下文中的論點是否明確,論據是否充分,論證是否合理,結構是否嚴謹,計算是否正確等。一篇好的小學數學論文,應該是數文并茂。就是說,既要有好的數學內容,又要有好的文字表達。所以,文字的工夫對數學論文來說很為重要。數學論文,貴在樸實,少用浮詞,免得沖淡文章的中心,文字應通俗易懂,簡明扼要,用詞應準確簡煉,表達完整,特別是中心內容一定要闡述透徹清楚。此外,書寫要規范,題號、圖號、標點也要正確。修改是一項細致的工作,只有對文稿反復推敲、修改,才能消除不應有的錯誤。只有經過反復修改加工,文章的質量才會不斷提高。
數學論文13
(一)營造一種影響力較強的思維氛圍
營造一種較好的氛圍對學生朝著積極地、健康的、樂觀的方向發展起著較強的作用,因為它作為一種潛在的運動形態對學生的心緒和情感進行感染和影響,以此來達到作用學生的行為和認識的目的。加強對中高年級學生的思維培養,摒棄過去的只傳授數學知識的培養的觀點,也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學習求知欲、學習獨立性以及學生創造性思維上來,只有在學校內部營造一種良好的思維氛圍,創建良好的思維環境,營造學生專心學習的課堂氛圍,保證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下擁有無限的思維空間,才能以此來達到開闊學生思維,激發學生想象力的目的。
(二)引導學生具備良好的思維習慣
首先,我們應該培養學生的勤于想象的能力想象力往往比知識更重要,對于學生來講,擁有寬廣的、自由的想象力,具備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是培養思維的關鍵所在。另外,要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能夠用數學的知識來科學的解釋生活中出現的各種現象和問題,這樣就能夠在鞏固學生書本知識的同時又提升學生思維自覺性,增強學生基本的推理能力。
(三)增強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在數學課堂上,教師還應該多設置一些一題多解的題型和教學案例,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充分的將自己的思維方式體現出來,并對學生提供的多途徑的思維方式給予肯定和贊同,以此來為學生打開進入思維大門的鑰匙.例如,一個長方體容器內盛有水,水面高2.5厘米,容器底面積是72平方厘米。在容器中放入棱長6厘米的正方體鐵塊后,水面沒有淹沒鐵塊。這時水面高多少厘米?常用的方法是:設水面升高了X厘米。列出方程:72X=36(X+2.5),解得X=2.5。2.5+2.5=5(厘米)。另一種方法是先算出鐵塊的底面積6×6=36(平方厘米),72÷36=2,這就說明鐵塊底面積占了容器底面積的一半,因此鐵塊和水的底面積是1:1關系,那他們的體積也是1:1關系。如果把鐵塊當成水,那么水的體積就變成(72×2.5)×2=360(立方厘米),360÷72=5(厘米)。還可引導學生當鐵塊放進容器后因為鐵塊和水的底面積是1:1,所以水的底面積就變成72÷2=36(平方厘米)水的體積是72×2.5=180(立方厘米)180÷36=5(厘米)。通過一題多解的變化來激發學生思維,引發學生思考。
(四)增強學生的獨創性思維
中高年級小學生的思維剛剛脫離對教師的依賴性,不過,稍微不注意,就會被教師牽著思維走,所以應該不斷的培養學生堅持己見的能力,并能夠向權威挑戰,培養學生打破定向思維的'能力,推陳出新,并鼓勵他們多思考、多提問。例如,甲、乙兩地的鐵路長240千米,一列火車從甲地開往乙地,每3/5小時行駛36千米。照這樣計算,這列火車行駛完全程需要多少小時?按常規行程問題是:先求出火車每小時行駛多少千米,速度=路程÷時間,即36÷3/5=60(千米)。再根據路程÷速度=時間,得出240÷60=4(小時)但我班有位學生是這樣做的:他先求出火車行駛1千米要多長時間?3/5÷36=1/60(小時),再算出行駛240千米需要的時間,240×1/60=4(小時)他這種獨創性的解題方法受到全班同學的贊賞。
(五)注意把握學生的個體差異性與總體發展性的關系
學生擁有了獨立思維能力以后,就會出現個體差異,數學教學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學,教師在教學中不僅僅要向學生講述數學知識,還要進一步深入分析和了解學生的差異性,針對這些差異性展開教學,保證每位學生都在過去的基礎上有所進步?傊,小學生隨著知識的累積,其思維品質也在過去的基礎上有所發展,這也就為中高年級學生的思維能力進入成熟階段打下了基礎。教師也需要依照學生不同階段的個體差異性,培養其特有的數學思維能力,提升數學課堂學習質量。
數學論文14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家雙休日經常出去旅行,也經常為離開家后是否應該拔掉電熱水器插頭而爭執。媽媽認為應該拔掉插頭,否則熱水器一直在工作,會耗電。而爸爸認為沒有必要拔掉插頭,因為電熱水器會在水溫從設定的75℃降到70℃時即使重新加熱,需要耗費的電能很少,如果拔掉插頭,回來后又要重新加熱,如果室溫是15℃,那么重新加熱到75℃需要消耗的電能更多,更浪費電。在他們的爭執下,我決定自己用數學的方法算出到底誰的說法正確。
二、分析與探究
通過測量我得知我們家的電熱水器可裝水300/7L的水,電熱水器的功率為1500W,設定溫度為75℃,如果水溫從75℃變到70℃,熱水器會重新加熱,∵W=cm△t∴1500t=4200×300/7×5∴t=600s即加熱時間為10分鐘;如果從15攝氏度的冷水加熱到75℃,∵W=cm△t∴1500t=4200×300/7×60∴t=7200s,即需要加熱120分鐘。
如果按照媽媽的想法拔掉插頭,那么水溫會由75℃變為15℃,在回來后給水加熱回75℃需要耗電1500W*2h=3kw*h.也就是說需要耗電3千瓦時。
我測得水溫降到15℃即水溫降低60攝氏度需要4天(電熱水器內有保溫裝置,水降溫較慢),則如果不拔掉插頭,則若水溫降到70℃即降低5℃時加熱一次,即每4/(60/5)=1/3天要重新加熱一次,所以一天一共加熱3次.如果按照爸爸的想法不拔插頭,若出去x天,那么一共需要加熱3x次,一共加熱3x*10=30xmin=0.5xh.耗電量為1.5kw*0.5xh=0.75x千瓦時.
當0.75x<3時,即x<4時,不拔掉插頭省電。
當0.75x>3時,即x>4時,拔掉插頭省電。
通過對上述問題的研究,我發現爸爸和媽媽的觀點都不正確。當我把我的.計算過程將給他們聽后,他們都不再堅持自己的觀點了。從此以后,當我們家要出去4天以內時,我們不用頻繁地把熱水器插頭拔掉,這樣可以更加方便生活;當我們要出去4天以上時,我們才把熱水器插頭拔掉。我們一年內經常兩次去外面旅游7天,如果我們不拔掉插頭,可以比拔掉插頭省0.75x-3=4.5kw*h.別看它小,如果溫州的家庭(211萬戶)都這么做,一年能夠省2110000*4.5=9495000kw*h.能夠省電費(一度電0.53元)0.53*9495000=5032350元,如果用這筆錢去做一些有意義的社會公益活動,如捐贈希望小學,幫助社會福利圓等,在社會上倡導節約意識,何樂而不為呢!
但是,這只是針對我們家的電熱水器而言,在4天以內不用電熱水器時,我們不用頻繁地把熱水器插頭拔掉,當我們要出去4天以上時,把熱水器插頭拔掉才會省電。但是為了讓所有的家庭都能通過公式計算算出自己在什么情況下拔不拔掉插頭,我決定再計算一條通式,讓所有家庭通過我的通式能正確決定自己該不該拔掉電熱水器插頭。
設電熱水器可裝水yL的水,電熱水器的功率為 pW,設定溫度為75℃,水溫降到15℃需要a天(電熱水器內有保溫裝置,水降溫較慢),如果水溫從75℃變到70℃,熱水器會重新加熱,∵W=cm△t∴Pt=4200×y×5∴t=21000y/Ps即加熱時間為350y/P分鐘;如果從15攝氏度的冷水加熱到75℃,∵W=cm△t∴Pt=4200×y×60∴t=252000y/Ps,即需要加熱252000y/P秒。
如果按照媽媽的想法拔掉插頭,那么水溫會由75℃變為15℃,在回來后給水加熱回75℃需要耗電W=Pt=P*252000y/P =252000y焦耳,也就是說需要耗電252000y焦耳。
我測得水溫降到15℃需要a天(電熱水器內有保溫裝置,水降溫較慢),則如果不拔掉插頭,則若水溫降到70℃加熱一次,即每a/(60/5)=a/12天要重新加熱一次,所以一天一共加熱12/a次.如果按照爸爸的想法不拔插頭,若出去x天,那么一共需要加熱12x/a次,一共加熱10*12x/a=120x/amin=7200x/a秒,耗電量為W=Pt=P*7200x/a =7200Px/a焦耳.
當252000y<7200Px/a時,拔掉插頭省電。
當252000y >7200Px/a,不拔掉插頭省電
即當出去時間x>35ay/P時,拔掉插頭。
當時間x<35ay/P時,不需拔掉插頭。(水溫降到15℃需要a天,電熱水器可裝水yL的水,電熱水器的功率為 pW,出去x天)
趕快把看看自己家的電熱水器的說明書,計算計算以后出去時,出去多久才需要拔掉電熱水器的插頭吧!這條式子既給了你方便,又幫你省了電。
三、問題解決的反思
我覺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只要你平時愿意動動筆,動動腦,那么數學就能很好地服務于我們。同時,數學的學習并不僅僅是局限于課堂。
數學在生活中是很有用的,我要認真學好數學,用好數學這門武器,去解決更多的生活問題,為我們的社會創造更多的財富,使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數學論文15
摘要
在新課程的背景下,傳統的教學觀念已經不能夠滿足課程改革的要求。老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結合不同的教學手段探究,幫助學生建立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為學生提供一些教學方法,以提高小學教學的效率。本文以新課程標注為背景,結合教學實踐中的具體內容探討,對課堂教學展開深入的研究,以為小學高效課堂的開展提出一些可行性策略。
關鍵詞
新課程;小學教學效率;提高策略
小學是學生成長的重要階段也是學生掌握知識的關鍵時期。因此,在小學階段要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能力,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破傳統教學模式對學生的影響,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能力等素質的培養放在教學的首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小學教學效率。筆者經過分析,結合小學教學的現狀,簡要談一談新課程背景下提高小學教學效率的策略。
1創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良好的教學氛圍是開展教育教學的關鍵。當學生處于良好的教學氛圍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調動起來。當學生處于積極的狀態中,學生的學習效率會得到顯著的提高。為了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在開展教學的時候老師可以結合教學的基本內容和學生的興趣點,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學習的發展。老師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老師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加強師生之間的.了解。其次,老師要結合學生的發展情況,為學生提供一些資料來引導學生,幫助學生自主學習。最后,老師要結合教學的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引導學生在課堂與學生進行積極的互動,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發掘學生的潛力,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
2結合學生本位的教學模式開展教學
傳統的教學模式的影響下,教師本人的思想已經嚴重的影響了學生的發展。由于老師長期處于這樣的教學思想中,教學效果會受到嚴重的影響。學生由于畏懼老師的權威而不敢在學習中提出問題,長期下去,累積的問題越來越多,學生的學習效率也在不斷地降低。為了改變這一狀態,有必要將教師本位轉變成學生本位的教學方式,真正的做到“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將學生本位的教學思想引進到教學中,老師要將身份從教學的支配者變成教學的引導者,將學生從學習的被動地位拉向學習的主動地位。通過以學生為教學本位的教學模式開展教學,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當遇到問題的時候,老師要避免采取“滿堂灌”的教學模式,而是要結合學生的情況,恰當的引導,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素質的發展。在不斷地探究與發展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也得到顯著的提升。在靈活多變的教學模式之下,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顯著的提升。
3夯實學生的基礎知識
不管是哪一門學科,學生的基礎知識的好壞都會影響老師的教學效率。想要提高教學效率,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就要夯實學生的基礎知識。在講解知識的時候,老師可以結合舉出知識引入教學,讓學生在掌握新的知識的同時能夠鞏固基礎知識。在不斷地掌握新的知識又復習原來的知識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顯著的提升。老師可以結合教學的目標,如果教學實踐充分,老師就可以引導學生一起回顧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如果教學實踐不充分,老師要選擇性的講解知識,盡量做到點到為止,帶領學生一起復習。在不斷的探究與學習的過程中,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能力的提升,夯實學生的基礎知識,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不斷發展。
4合理設計教學模式因材施教
新課程標準要求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顧慮到不同學生的具體表現。為了達到課程標準的要求,老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秉持“不拋棄,不放棄”的基本原則,保證每一名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都能夠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因此老師在教學中就要采取不同的教學模式來激勵學生。經過長期的教學實踐不難發現分層教學和小組教學是教學中的兩種比較重要的教學模式。在教學和學生合作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通過分層教學法,老師可以仔細分析學生的基本情況,保證每一名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都嫩鞏固有所得。結合合作教學法教學,不僅僅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而且可以幫助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發展,以提高小學教學的有效性。老師在開展合作教學的時候,可以將班級中的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采用“一幫一”的模式,激發學生的合作意識,促進班級學生整體素質的提升。需要注意的是,不管采取那種教學模式,都要保證所有學生的利益,要避免為了提高某些學生的成績而損壞另一部分學生的利益的情況發生。
5結合課后作業設計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在掌握知識之后做課后練習題是開展教學中非常關鍵的階段。練習題的選取對學生知識的鞏固和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老師在選擇練習題的時候要結合學生的特點和基本水平為不同類型,不同的學生設定不同的練習題,以激發學生的個性,引導學生保持積極的學習態度。此外,老師還要注意題量和題型對學生的影響,結合學生的基本特征為學生設定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實踐,選取有代表性的題目教學。通過精講精練不僅僅可以提高教學的效率而且可以消除題海戰術給學生帶來的枯燥感,還可以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做到觸類旁通。當學生們發現作業量減少了,題目難度降低后,就會積極的參與到學習當中來。在不斷鞏固練習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顯著的提升。
6結語
綜上所述,想要提高小學教學的效率,就要結合現階段的課程背景,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通過采用創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以學生為本位教學、夯實學生的基礎知識、合理設計教學計劃、科學布置課后作業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老師和學生的共同的努力之下,小學教學效率會得到顯著提高。
【數學論文】相關文章:
數學論文05-15
初中數學論文02-17
小學數學論文07-15
小學數學論文07-14
關于數學論文11-18
小學數學論文11-23
關于數學論文01-01
數學論文[優選]05-27
數學論文寫作格式08-19
數學論文提綱范文12-01